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个体化书写”的成就与命运——评《晚霞消失的时候》兼论新时期之初的文学现象
被引量:
1
1
作者
宋文坛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9-75,共7页
《晚霞消失的时候》是一篇在新时期之初引起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的小说。这篇作品的"个体化书写"立场以及对个体命运、个人的精神际遇和人生价值的关注使它明显与同时期大多数作品的"群体化"叙述方式区别开来,在揭...
《晚霞消失的时候》是一篇在新时期之初引起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的小说。这篇作品的"个体化书写"立场以及对个体命运、个人的精神际遇和人生价值的关注使它明显与同时期大多数作品的"群体化"叙述方式区别开来,在揭示、探究人的荒诞生存境遇方面的独特表现以及整体上"灰色调"的写法和"反英雄"的倾向使这篇作品多少具有一种存在主义的意味。在个体信仰和宗教问题上,小说以个体化的立场和角度切入进去,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但在新时期之初的文学环境下,这篇作品显得孤高而不合群,它既不合主流的立场和规范,又与当下的时代格格不入,这就使它面临着尴尬的边缘化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个体
化”
立场
叙述规范
历史反思
主流话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走向民间”的再反思--以《九月寓言》和《心灵史》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松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7-111,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急剧转型,导致中心离散和价值多元,也带来知识群体的精神疲乏与角色茫然。走向民间便是重建精神理想的一种选择。在文学领域,它使作家摆脱了主流意识形态宏大话语和巨型叙事的束缚,重新回到个人立场上的写...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急剧转型,导致中心离散和价值多元,也带来知识群体的精神疲乏与角色茫然。走向民间便是重建精神理想的一种选择。在文学领域,它使作家摆脱了主流意识形态宏大话语和巨型叙事的束缚,重新回到个人立场上的写作常态,并使当代文学延续了民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呈现出鲜明的本土特征。但在走向民间的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如价值判断的迷失,过分依恋民间文化而丧失个体立场,注重人性解放却拒斥现代文明等问题。走向民间的精神探求与文学实践还远未结束,对这些问题仍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
精神资源
个体立场
《九月寓言》
《心灵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殉道者的慷慨悲歌——析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3
作者
桑圣彤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91-93,共3页
《与山巨源绝交书》乃嵇康"志气所托"之作,典型地强调了个体本位的价值立场,充满了无畏的反叛与理性的怀疑精神,呈现出尖刻的讥讽与坦诚的对话姿态,文本表达了嵇康复杂矛盾的士人心态,映射出鲜明的时代风貌和巨大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
魏晋
嵇康
个体
价值
立场
士人心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诗歌的“断裂”与成长:从顾工到顾城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江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2-51,共10页
在当代诗歌史上,顾工和顾城这对诗人父子,一个作为特定时代的"标准诗人",一个作为别开一代诗风的主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视为当代诗歌前后两个三十年的代表。从顾工到顾城,当代诗歌"断裂"与成长的轨迹清晰可见。...
在当代诗歌史上,顾工和顾城这对诗人父子,一个作为特定时代的"标准诗人",一个作为别开一代诗风的主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视为当代诗歌前后两个三十年的代表。从顾工到顾城,当代诗歌"断裂"与成长的轨迹清晰可见。本文以此为基点和依托,对这种"断裂"和成长进行诗学意义上的反思,辩证地探析这一历史过程赋予诗歌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及这种取向被极端化推进后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对当代诗歌未来的发展富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工
顾城
公共
立场
个体立场
原文传递
题名
“个体化书写”的成就与命运——评《晚霞消失的时候》兼论新时期之初的文学现象
被引量:
1
1
作者
宋文坛
机构
渤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9-75,共7页
基金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09DZW017)
文摘
《晚霞消失的时候》是一篇在新时期之初引起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的小说。这篇作品的"个体化书写"立场以及对个体命运、个人的精神际遇和人生价值的关注使它明显与同时期大多数作品的"群体化"叙述方式区别开来,在揭示、探究人的荒诞生存境遇方面的独特表现以及整体上"灰色调"的写法和"反英雄"的倾向使这篇作品多少具有一种存在主义的意味。在个体信仰和宗教问题上,小说以个体化的立场和角度切入进去,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但在新时期之初的文学环境下,这篇作品显得孤高而不合群,它既不合主流的立场和规范,又与当下的时代格格不入,这就使它面临着尴尬的边缘化命运。
关键词
“
个体
化”
立场
叙述规范
历史反思
主流话语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走向民间”的再反思--以《九月寓言》和《心灵史》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松岳
机构
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7-111,共5页
文摘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急剧转型,导致中心离散和价值多元,也带来知识群体的精神疲乏与角色茫然。走向民间便是重建精神理想的一种选择。在文学领域,它使作家摆脱了主流意识形态宏大话语和巨型叙事的束缚,重新回到个人立场上的写作常态,并使当代文学延续了民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呈现出鲜明的本土特征。但在走向民间的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如价值判断的迷失,过分依恋民间文化而丧失个体立场,注重人性解放却拒斥现代文明等问题。走向民间的精神探求与文学实践还远未结束,对这些问题仍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反思。
关键词
民间
精神资源
个体立场
《九月寓言》
《心灵史》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殉道者的慷慨悲歌——析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3
作者
桑圣彤
机构
齐鲁书社图书营销中心
出处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91-93,共3页
文摘
《与山巨源绝交书》乃嵇康"志气所托"之作,典型地强调了个体本位的价值立场,充满了无畏的反叛与理性的怀疑精神,呈现出尖刻的讥讽与坦诚的对话姿态,文本表达了嵇康复杂矛盾的士人心态,映射出鲜明的时代风貌和巨大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
魏晋
嵇康
个体
价值
立场
士人心态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诗歌的“断裂”与成长:从顾工到顾城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江
机构
辽宁省委宣传部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2-51,共10页
文摘
在当代诗歌史上,顾工和顾城这对诗人父子,一个作为特定时代的"标准诗人",一个作为别开一代诗风的主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视为当代诗歌前后两个三十年的代表。从顾工到顾城,当代诗歌"断裂"与成长的轨迹清晰可见。本文以此为基点和依托,对这种"断裂"和成长进行诗学意义上的反思,辩证地探析这一历史过程赋予诗歌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及这种取向被极端化推进后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对当代诗歌未来的发展富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顾工
顾城
公共
立场
个体立场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个体化书写”的成就与命运——评《晚霞消失的时候》兼论新时期之初的文学现象
宋文坛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对“走向民间”的再反思--以《九月寓言》和《心灵史》为例
李松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殉道者的慷慨悲歌——析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桑圣彤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当代诗歌的“断裂”与成长:从顾工到顾城
张江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