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释道的个体自律观
1
作者 张树青 张洋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4-17,共4页
儒释道三家均具有以心性理论为基础,注重自我完善的个体道德观。认真总结三家个体道德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精神文明,提高国民思想文化素养,不但具有具有学术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 儒学 佛教 道教 个体自律
下载PDF
社会组织的个体自律机制建设探讨
2
作者 郑振宇 《学会》 2011年第10期8-12,共5页
社会组织个体自律机制是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的内容主要有章程、法人地位问题以及内部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在个体自律机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从政府的适当扶持... 社会组织个体自律机制是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的内容主要有章程、法人地位问题以及内部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在个体自律机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从政府的适当扶持和社会组织自身努力"内外"两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个体自律机制 政策建议
下载PDF
自律个体的一种遗传强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军 曹先彬 +1 位作者 冯雷 王煦法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57-661,共5页
自律个体的遗传强化模型是模拟实际生物进化机制的计算模型.本文利用进化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方法,设计了一种自律个体的遗传强化模型.该模型强调多层次学习,实现了先天的遗传学习进化和后天的个体神经系统学习进化的有机结合... 自律个体的遗传强化模型是模拟实际生物进化机制的计算模型.本文利用进化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方法,设计了一种自律个体的遗传强化模型.该模型强调多层次学习,实现了先天的遗传学习进化和后天的个体神经系统学习进化的有机结合.本文同时将该模型应用于模拟机器人的生存控制,观察它在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及进化能力,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律个体 强化学习 人工智能 遗传强化模型
下载PDF
网络道德建设呼唤个体道德自律 被引量:1
4
作者 聂沉香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57,共3页
网络的兴起使人类的生存方式正在发生亘古未有的变化。网络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问题,由于他律的相对不足,亟需加强网民个体道德自律。提高网络道德认知、确立网络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等是网民个体道德自律养... 网络的兴起使人类的生存方式正在发生亘古未有的变化。网络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问题,由于他律的相对不足,亟需加强网民个体道德自律。提高网络道德认知、确立网络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等是网民个体道德自律养成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问题 网络道德建设 个体道德自律
下载PDF
试论网络社会的个体道德自律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兴发 《理论观察》 2005年第1期29-30,共2页
由于网络社会具有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和非人性化等特点,使得个体道德自律对于网络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通过培养网民的主体意识、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强化网络行为约束机制、培养网民的"慎独"精神等方式来培育网络... 由于网络社会具有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和非人性化等特点,使得个体道德自律对于网络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通过培养网民的主体意识、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强化网络行为约束机制、培养网民的"慎独"精神等方式来培育网络社会的个体道德自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个体道德自律 道德建设
下载PDF
现代个体权利与儒家传统中的“个体” 被引量:31
6
作者 孙向晨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0-105,共16页
个体之于现代社会具有根基性意义。个体自由概念在历史上发展出了个体权利和个体自律双重意义。尊重个体权利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但个体权利的扩张亦会延伸出个体本位的消极后果,在西方社会,这需要西方文化传统的制衡,并辅以道德性的个体... 个体之于现代社会具有根基性意义。个体自由概念在历史上发展出了个体权利和个体自律双重意义。尊重个体权利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但个体权利的扩张亦会延伸出个体本位的消极后果,在西方社会,这需要西方文化传统的制衡,并辅以道德性的个体自律思想的建立。儒家传统缺少作为现代社会之基础的非道德性的个体权利观念,儒家传统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并不在于重视个体权利,而在于儒家心性之学传统中的个体自律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个体自律的思想反复使知识分子从重视个体权利滑向整体主义,从而使得个体权利的观念始终没有在现代中国真正建立起来。从本质上讲,重视个体权利的现代社会大前提一旦在现代中国确立,则儒家传统中的个体自律意识反而会在现代中国更有生命力,从而成为抵御个体主义消极后果的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权利 个体自律 个体主义的积极影响 个体主义的消极后果 儒家传统
下载PDF
生命伦理视阈的自律原则
7
作者 任丑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前,在生命伦理领域,自律原则具体化为病人的知情同意。遗憾的是,病人的知情同意常常成为医务人员推卸责任、剥夺病人权利的"正当"借口。原因在于,个体自律奠定在坚韧性的基础上。相对而言,病人是脆弱性存在者,医生则是坚韧... 目前,在生命伦理领域,自律原则具体化为病人的知情同意。遗憾的是,病人的知情同意常常成为医务人员推卸责任、剥夺病人权利的"正当"借口。原因在于,个体自律奠定在坚韧性的基础上。相对而言,病人是脆弱性存在者,医生则是坚韧性存在者。所以,个体自律应当主要是医生的知情同意。如果说个体自律的基础是坚韧性,程序自律的基础则是脆弱性。程序自律是在正义原则的价值基础上,构建民主管理和责任追究相结合的自律运行机制。融个体自律和程序自律为一体的自律原则,开启了平等对话的民主商谈路径,彰显了生命伦理学的实践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伦理学 自律原则 个体自律 知情同意 病人权利 视阈 责任追究 民主管理
下载PDF
论儒家文化中自律的调节机制
8
作者 陈桂芝 熊庆平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11,共3页
与中国大一统封建秩序相适应的儒家文化强调社会整体性,要求个体服从社会整体。为了实现文化的社会整体调节功能,儒家文化建构了精细的个体自律调节机制。个体自律是儒家文化整体理性设计的现实落脚点,也是儒家文化现实建构的出发点。... 与中国大一统封建秩序相适应的儒家文化强调社会整体性,要求个体服从社会整体。为了实现文化的社会整体调节功能,儒家文化建构了精细的个体自律调节机制。个体自律是儒家文化整体理性设计的现实落脚点,也是儒家文化现实建构的出发点。从儒家文化中的知行与君子、修身与知行、取义与修身三个方面探讨和阐释中国儒家文化中自律的调节机制,便可明晰地看出这一机制实际上是由个体的取义而上升到君子的德性辉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个体自律 自律机制
下载PDF
网络道德中的自律研究
9
作者 高德菊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8-9,共2页
关键词 网络道德 道德规范 个体自律 道德他律 网络道德自律 道德情感 道德感
下载PDF
提醒:学生自律系统中的一个环节
10
作者 沈健 《江苏教育研究》 2002年第1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教学管理 学生 自律系统 个体自律 群体自律
下载PDF
义务行为和超义务行为问题新探 被引量:7
11
作者 叶蓬 江雪莲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7-90,共4页
在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关系中,义务行为和超义务行为已经成为无可回避的问题。二者之间在互动变化的转换中是彼此促进的。这个问题的研究对市场经济道德的一系列现实和理论问题的深入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道德义务 行为问题 道德行为 个人主义者 社会集体 个体道德 交换关系 道德境界 社会道德 个体自律
下载PDF
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学的基本理路 被引量:3
12
作者 洪波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6,共7页
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学的基本理路是继承康德伦理学的传统,在自由个体的基础上,通过交往对话有效性条件的预设确证了现代多元社会的普遍伦理,反对道德相对主义和特殊主义。立足于此,本文认为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不是要通过交往对话来求得... 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学的基本理路是继承康德伦理学的传统,在自由个体的基础上,通过交往对话有效性条件的预设确证了现代多元社会的普遍伦理,反对道德相对主义和特殊主义。立足于此,本文认为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不是要通过交往对话来求得共同认可的伦理规范,而是要为一切能达成有效的、正义(公正)的交往对话提供普遍性基础。互主体性确实是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但不是它的核心基础;人的绝对自由、个体的自律才是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学的前提。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理解商谈伦理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商谈伦理 多元性 个体自律
下载PDF
关于道德起源的人性反思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仕奎 《皖西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5-8,共4页
表面看来,道德是对人的一种约束性规范,是为维护社会秩序而产生的外在于人的工具。作为目的性的主体存在,人为什么要去遵守那些外在的工具性规范呢?为此,有必要重新解读关于道德起源的学说。道德的起源有两大动力因素:社会的他律性需求... 表面看来,道德是对人的一种约束性规范,是为维护社会秩序而产生的外在于人的工具。作为目的性的主体存在,人为什么要去遵守那些外在的工具性规范呢?为此,有必要重新解读关于道德起源的学说。道德的起源有两大动力因素:社会的他律性需求与个体的自律性需求。前者是道德产生的外在吸引力,是道德产生的宏观整体要求,后者是道德产生的内在驱动力,是道德产生的微观人性基础;前者是外显的、表层的因素,后者是内隐的、深层的因素;前者使道德产生之后呈现出工具性的特点,即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社会利益的手段与工具;后者使道德产生后呈现出目的性的特点,即道德以协调人的内在需求和完善提升人的品质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起源 社会他律 个体自律
下载PDF
“和谐人”的概念 效益及其实现
14
作者 敖翔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32-34,共3页
"和谐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和谐人"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管理效益和生态效益。个体自律和社会他律是实现其效益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和谐人 效益 个体自律 社会他律
下载PDF
赛博空间个体道德自律的养成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晓燕 《思想.理论.教育》 2004年第4期44-48,共5页
赛博空间秩序的维护依赖个体道德自律赛博空间行为主体通过商谈形成道德共识个体道德自律养成是道德共识的内化过程道德规范制度化为个体道德自律提供保障
关键词 赛博空间 互联网 个体道德自律 养成教育 价值观念 道德行为习惯 保障机制
原文传递
德赋——纪念朱德元帅一百二十周年华诞
16
作者 何开四 《晚霞》 2006年第10期1-1,共1页
泱泱中华,礼仪之乡,道生万类,德润家邦。《说文》曰德,从直从心,内得于己,外得于人。内得于己者,个体自律,修身齐家,以平天下,外得于人者,与人为善,雨我公田,风气以淳。故先贤曰:道德之于人,犹阴阳之于天也,仁义忠信,... 泱泱中华,礼仪之乡,道生万类,德润家邦。《说文》曰德,从直从心,内得于己,外得于人。内得于己者,个体自律,修身齐家,以平天下,外得于人者,与人为善,雨我公田,风气以淳。故先贤曰:道德之于人,犹阴阳之于天也,仁义忠信,春秋冬夏也。诚哉斯言,古今一揆。德之为道者,亦中华文化之真谛,民族精神之根本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帅 朱德 纪念 中华文化 《说文》 个体自律 与人为善 民族精神
下载PDF
媒介伦理基本论域的嬗变与应对
17
作者 李丹阳 《新闻传播》 2021年第2期16-17,20,共3页
由于媒介技术和传播环境的变迁,媒介伦理从职业领域拓展到了社会领域,其内涵和研究论域也相应发生变化。本文将媒介伦理划分为以新闻伦理、大众传播伦理、社会媒介伦理为代表的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适用主体、涵盖领域和运行过程各... 由于媒介技术和传播环境的变迁,媒介伦理从职业领域拓展到了社会领域,其内涵和研究论域也相应发生变化。本文将媒介伦理划分为以新闻伦理、大众传播伦理、社会媒介伦理为代表的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适用主体、涵盖领域和运行过程各不相同。面对新的变化,应在内部组织规范和外部法律制约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职业自律拓展为个体自律,倡导社会公民媒介素养和道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伦理 基本论域 个体自律
下载PDF
现代个体权利与儒家传统中的“个体”
18
作者 孙向晨 《中国哲学年鉴》 2018年第1期336-336,共1页
个体之于现代社会具有根基性意义。个体自由概念在历史上发展出了个体权利和个体自律双重意义。尊重个体权利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但个体权利的扩张亦会延伸出个体本位的消极后果,在西方社会,这需要西方文化传统的制衡,并辅以道德性的个体... 个体之于现代社会具有根基性意义。个体自由概念在历史上发展出了个体权利和个体自律双重意义。尊重个体权利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但个体权利的扩张亦会延伸出个体本位的消极后果,在西方社会,这需要西方文化传统的制衡,并辅以道德性的个体自律思想的建立。儒家传统缺少作为现代社会之基础的非道德性的个体权利观念,儒家传统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并不在于重视个体权利,而在于儒家心性之学传统中的个体自律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自律 儒家传统 心性之学 个体权利 西方文化传统 消极后果 个体本位 非道德性
原文传递
为什么叫“美学”
19
作者 肖鹰 《东北史地》 1999年第2期33-34,共2页
1在今天, "美学"已经成为我们脱口而出的词语。它的含义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果稍微用点心,提一个问题:为什么叫"美学"?那么,我们就会感到,"美学"是什么,并不是不言而喻的。就人类文化史而言,艺术... 1在今天, "美学"已经成为我们脱口而出的词语。它的含义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果稍微用点心,提一个问题:为什么叫"美学"?那么,我们就会感到,"美学"是什么,并不是不言而喻的。就人类文化史而言,艺术是古已有之的,对艺术的研究和思考也是古已有之的;然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文化话语 个体自律 概念 思维形式 形式和内容 内容与形式 辩证法基本范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