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法实践中如何掌握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合理限度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媛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9-54,共6页
文章从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意义出发,分析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优势价值,进而提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应如何掌握和合理运用刑事证据相互印证。文章提出两个在当今司法实践中较为热点的问题:一是出现"一对一"的证据状况,如何综合运... 文章从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意义出发,分析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优势价值,进而提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应如何掌握和合理运用刑事证据相互印证。文章提出两个在当今司法实践中较为热点的问题:一是出现"一对一"的证据状况,如何综合运用相互印证审查和认定证据。二是如何正确认识指纹在证据相互印证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个证据 个体证据 横向印证 纵向印证
下载PDF
论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合理限度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媛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94-98,共5页
刑事审判实践中,审查证据就是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研究和鉴别,找出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客观联系,分析证据的证明力,从而对案件事实做出正确的认定。审查证据首先从单个证据入手,进而考虑个体证据的印证性,在此基础上统筹衡量各个体证据... 刑事审判实践中,审查证据就是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研究和鉴别,找出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客观联系,分析证据的证明力,从而对案件事实做出正确的认定。审查证据首先从单个证据入手,进而考虑个体证据的印证性,在此基础上统筹衡量各个体证据的相互印证,紧紧把握印证尺度与合理限度,形成纵横衔接的证据锁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个证据 个体证据 横向印证 纵向印证
下载PDF
社会调查报告法律属性之争点整理与再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贞会 王大可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1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社会调查报告是办案机关进行审查批捕、审查起诉、裁量刑罚以及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帮教工作的重要参考材料。社会调查报告尚不具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形式而无从作为定案根据,但其实质上足以影响对涉罪未成... 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社会调查报告是办案机关进行审查批捕、审查起诉、裁量刑罚以及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帮教工作的重要参考材料。社会调查报告尚不具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形式而无从作为定案根据,但其实质上足以影响对涉罪未成年人的程序处遇与量刑,理应纳入证据范畴。学界对社会调查报告作为程序事项处理和量刑证据的法律属性认识较为一致,但对其归于何种证据形式则有不同观点。将社会调查报告纳入鉴定意见这一证据形式,并参照鉴定意见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社会调查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提高社会调查报告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供办案机关在作出程序性处理和量刑时予以考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调查报告 证据个体特殊性 鉴定意见
下载PDF
我国临床研究发展现状及中医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策略和实践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嘉元 张晓雨 +4 位作者 蒋寅 孙杨 李幼平 田贵华 商洪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17-1421,共5页
临床研究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我国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中医领域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需加强研究目标、研究方法、过程监管、结果报告及证据转化等环节的设计、优化和实施,切实提高中... 临床研究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我国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中医领域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需加强研究目标、研究方法、过程监管、结果报告及证据转化等环节的设计、优化和实施,切实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的证据质量。团队通过建立中医群体、个体相结合的研究评价方法、报告标准和质控技术,以及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和贝叶斯分析等个体化研究方法,整合了中医临床研究的多来源证据体,并应用药症关联网络方法研究并阐释中医临床多途径微效应的特色机制,逐步形成全面整体验证中医临床疗效的方法和技术体系,为中医临床研究的良性发展提供方法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中医 循证医学 个体证据 疗效评价 证据转化
下载PDF
Covariation between personalitie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ping with stress:Converging evidence and hypotheses 被引量:6
5
作者 Claudio CARERE Doretta CARAMASCHI Tim W. FAWCETT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8-740,共13页
In the past decade there has been a profusion of studies highlighting covari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tress physiology and behavioural profiles, here called personalities. Such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n the past decade there has been a profusion of studies highlighting covari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tress physiology and behavioural profiles, here called personalities. Such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ways of coping with stress are relevant both in biomedicine, since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may experience a different stress and disease vulnerability, and in behavioural ecology, since their adaptive value and evolutionary maintenance are the subject of debate. However, the precise way in which individual stress differences and personalities are linked is unclear. Here we provide an updated overview of this covariation across different species and taxa, consider its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and present working hypotheses for how behaviour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stress might be causally linked, affecting life-history traits such as dispersal and life-span [Current Zoology 56 (6): 728-740, 2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l personality Coping style Agression Stress response CORTICOSTERONE GLUCOCORTICOIDS Natural selection Fitness evolu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