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尼采“超越‘个体化原理’”解构曹禺悲剧——以《原野》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轶栋 《戏剧之家》 2024年第8期3-5,共3页
尼采对“个体化原理”的进一步超越,赋予“狄奥尼索斯”形态,个体遵循生命本真、徜徉意志。《原野》直观而富有冲击力地展现悲剧创作的内部灵魂,也渗透了超越“个体化原理”的思想。本文对人物分析、戏剧手法和情节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分... 尼采对“个体化原理”的进一步超越,赋予“狄奥尼索斯”形态,个体遵循生命本真、徜徉意志。《原野》直观而富有冲击力地展现悲剧创作的内部灵魂,也渗透了超越“个体化原理”的思想。本文对人物分析、戏剧手法和情节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曹禺诠释了尼采“超越‘个体化原理’”的思想,对于悲剧的创作而言,是良性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个体化原理”超越 悲剧
下载PDF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个体现实性超越”论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建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11-19,共9页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个体现实性超越”,就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在正确处理个体与集体、现实性与理想性关系中实现理想信念的不断升华。面对大学生理想信...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个体现实性超越”,就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在正确处理个体与集体、现实性与理想性关系中实现理想信念的不断升华。面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中存在的间歇期、流动状态、低层化、空心化和知行脱节等问题,要抓住大学生“个体现实性超越”的关键阶段、关键节点,构建个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格局,以远大的理想信念引领学生不断成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理想信念 个体现实性超越 一体化教育
下载PDF
留得枯荷听雨声——苏辙晚年诗歌心解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红梅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124-127,共4页
晚年的苏辙在艺术上已臻于佳境、思想上更趋于成熟,加上他贯通经史的学养和半生士大夫的人生经历,在饱看了宋徽宗与奸相蔡京联手上演的一出出"盛世大典"的政治闹剧,在经历了北宋后期那个荒唐而严酷的"党禁"时代,他... 晚年的苏辙在艺术上已臻于佳境、思想上更趋于成熟,加上他贯通经史的学养和半生士大夫的人生经历,在饱看了宋徽宗与奸相蔡京联手上演的一出出"盛世大典"的政治闹剧,在经历了北宋后期那个荒唐而严酷的"党禁"时代,他的内心世界会有怎样的波澜,他对社会的理性思索会有怎样意味深长的表达?走进苏辙晚年的诗歌世界,让我们聆听一位曲高和寡的思想者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的超迈、卓然而又坚定、沉着的心声:他最真实的内心世界都蕴藏在他曲折幽微而又深刻沉着的诗歌创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辙 晚年 诗歌 政治理想 个体超越
下载PDF
终身学习的任务和与之相应的四种教育
4
作者 季森岭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3年第1期41-42,共2页
终身学习的任务是建立成功的信念 ,熟悉自学的方法 ,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锻炼健全的身心 ,不断地适应变化着的环境 ,不断地超越自我 ,以达成完善人格的不懈追求。根据这一任务 ,终身教育必须注重个体适应性教育、个体超越性教育。
关键词 终身学习 个体超越性教育 终身教育 适应性教育 个体健康性教育 群体协调性教育
下载PDF
宏大叙事的个体性超越: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叙事的成功转向——以《人间正道是沧桑》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婷 付会敏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7-141,共5页
近年来,为数众多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获得了收视业绩和专业评价的双向成功,出现了如《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样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之作。其核心原因,便是成功实现了宏大民族命运与个体伦理的叙事同构,于宏大的革命历史叙事中融入... 近年来,为数众多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获得了收视业绩和专业评价的双向成功,出现了如《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样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之作。其核心原因,便是成功实现了宏大民族命运与个体伦理的叙事同构,于宏大的革命历史叙事中融入对个体生命和生存价值的关注。宏大叙事因个体生命的血液滋养而鲜活,个体生命也因宏大叙事的雄浑浩阔而得以张扬和提升,电视剧叙事也因其宏大叙事的个体性超越而达到一种崭新境界和新的叙事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大叙事 个体超越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原文传递
语文美育与学生主体性的生成
6
作者 陈中玲 《宜宾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116-118,共3页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是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本文试从语文审美教育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入手,论述在语文审美教育中促使学生向独特个体、社会个体和超越个体的回归,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生成,并为语文...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是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本文试从语文审美教育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入手,论述在语文审美教育中促使学生向独特个体、社会个体和超越个体的回归,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生成,并为语文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审美教育 独特个体 社会个体 超越个体 主体性
下载PDF
宗教感与历史情怀:中西文化的不同超越方式及其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建漳 王志华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52,共5页
超越以死亡为标志的存在有限性及其所导致的整体生命意义的缺失是人类普遍深刻的内在冲动。在中西方文化中,超越性各自表现为典型的纵向—横向、外在—内在的神圣宗教与世俗历史方式。在形上意义上,人类个体存在有限性的关键时间,宗教... 超越以死亡为标志的存在有限性及其所导致的整体生命意义的缺失是人类普遍深刻的内在冲动。在中西方文化中,超越性各自表现为典型的纵向—横向、外在—内在的神圣宗教与世俗历史方式。在形上意义上,人类个体存在有限性的关键时间,宗教与历史之为超越方式的要义则是以"永恒"或否定有限意义上的"无限绵延"为此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途径。历史情怀在超越性方面对宗教感的功能替代性可以为解释中国人宗教感淡薄及其历史观、家族观乃至生育观等文化现象提供一个重要的观察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有限性的超越 时间 宗教感 历史感 超越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