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环境下个性交互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郭敏 赵建华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6-8,共3页
教学交互是促进师生沟通、保证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个性交互是网络环境下教学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个性化学习诊断、个性化交互和个性化学习帮助三个环节。个性交互的范围既包括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还包括了教师与学习资源... 教学交互是促进师生沟通、保证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个性交互是网络环境下教学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个性化学习诊断、个性化交互和个性化学习帮助三个环节。个性交互的范围既包括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还包括了教师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教师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是学习者与教学资源交互的前提,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为了提升个性交互的效果,教师应该在教育观念、角色转变、信息素养等方面进行自我完善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教学交互 个性交互
下载PDF
基于移动端服务的高校图书馆个性交互研究
2
作者 袁洁 《包装世界》 2016年第6期16-17,共2页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高校图书馆移动端服务的兴起,而日趋成熟的交互技术也因其合理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等特点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将交互技术融入高校图书馆移动端服务当中进行创新研究,以此提升阅读体验、提升服务质量,满...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高校图书馆移动端服务的兴起,而日趋成熟的交互技术也因其合理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等特点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将交互技术融入高校图书馆移动端服务当中进行创新研究,以此提升阅读体验、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新时代读者需求,使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模式上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移动端服务 个性交互
下载PDF
沉浸式体验视域下个性化交互的创新路径研究——以芷江和平文化为例
3
作者 刘毅文 彭玲 《河北画报》 2024年第24期35-37,共3页
当前,我国的5G技术飞速发展,并与人工智能、高清视频、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先进技术融合,大大促进了数字科技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扩展了文旅的创作空间和表现形式,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如今,云上剧院、数字展馆、元宇... 当前,我国的5G技术飞速发展,并与人工智能、高清视频、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先进技术融合,大大促进了数字科技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扩展了文旅的创作空间和表现形式,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如今,云上剧院、数字展馆、元宇宙、虚拟博物馆等项目如火如荼,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芷江和平文化艺术中心充分借助先进数字技术,打造了集文化体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文旅产业平台,构建了沉浸式体验与个性化交互的数字体验空间,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使受众获得了良好的体验。为此,文章将以芷江和平文化为例,探讨沉浸式体验视域下个性化交互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体验 个性交互 创新路径 和平文化
下载PDF
人机交互中的个性化情感模型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巍 王志良 +1 位作者 郑思仪 谷学静 《智能系统学报》 2010年第1期10-16,共7页
人与机器人的交互过程中,情感因素的引入能够使人机交流更加自然和谐.因此,完整的人工情感模型的建立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情感能量理论基础,首先,提出了心境自发转移和刺激转移模型.其次,结合情绪自发转移的马尔可夫链模型和刺激转移... 人与机器人的交互过程中,情感因素的引入能够使人机交流更加自然和谐.因此,完整的人工情感模型的建立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情感能量理论基础,首先,提出了心境自发转移和刺激转移模型.其次,结合情绪自发转移的马尔可夫链模型和刺激转移的HMM模型,将心境和情绪的自发和刺激转移过程统一在一个框架下.最后,将完整的人工情感模型软件化并应用于儿童玩伴机器人上,在接受非结构化环境与用户的信息输入后,个性化的情感软件模块产生输出,实现针对儿童用户的玩伴机器人个性化交互,通过应用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计算 人工心理 心境 人机交互 个性交互
下载PDF
基于小样本学习的3D动态视觉手势个性化交互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武汇岳 王建民 戴国忠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30-2236,共7页
传统的动态手势交互技术如隐马尔科夫模型、神经网络和统计分类器等都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建模过程中需要领域专家的干预、对普通用户来说使用起来较为困难,并且它们针对的是特定的手势集合,很难对其进行扩展.本文通过WOZ实验,分析了用... 传统的动态手势交互技术如隐马尔科夫模型、神经网络和统计分类器等都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建模过程中需要领域专家的干预、对普通用户来说使用起来较为困难,并且它们针对的是特定的手势集合,很难对其进行扩展.本文通过WOZ实验,分析了用户的行为特征并给出了基于手势的数字电视交互任务模型;提出了3D动态手势状态转移模型,解决了Midas Touch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样本学习的动态手势识别方法,解决了传统手势识别方法的缺点;构建了个性化手势设计平台,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实验评估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视觉手势 小样本学习 个性交互
下载PDF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交互服务行为信息挖掘系统设计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慧娜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3-155,159,共4页
针对传统信息挖掘系统存在响应速度慢的问题,为了加快信息挖掘系统的响应速度,提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交互服务行为信息挖掘系统设计。先进行基于信息挖掘体系架构的改进设计和控制器设计,完成系统的硬件设计;依托信息储存过程设计和决策... 针对传统信息挖掘系统存在响应速度慢的问题,为了加快信息挖掘系统的响应速度,提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交互服务行为信息挖掘系统设计。先进行基于信息挖掘体系架构的改进设计和控制器设计,完成系统的硬件设计;依托信息储存过程设计和决策树算法的构建,完成系统的软件设计,从而实现个性化交互服务行为信息挖掘系统设计。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信息挖掘系统相比于传统信息挖掘系统,整个挖掘过程的平均响应时间缩短了2.43 s,可以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挖掘 个性交互服务 数字图书馆 系统设计 信息储存 测试分析
下载PDF
社交网的远程学习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国安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6-20,共5页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学习形式层出不穷,探索提高远程学习质量的适宜远程学习的技术手段方兴未艾。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远程学习理论及技术的阐述及相关调研、对社交网相关技术和应用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SNS...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学习形式层出不穷,探索提高远程学习质量的适宜远程学习的技术手段方兴未艾。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远程学习理论及技术的阐述及相关调研、对社交网相关技术和应用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SNS技术的远程学习新形式。借助SNS技术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而改善远程教育的交互,还可应用于日校的辅助教学、培训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S 远程学习 社会性交互 个性交互
下载PDF
在线双向适应的笔手势界面框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礼爽 田丰 +2 位作者 吕菲 戴国忠 王宏安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0-1109,共10页
提出一个在线双向适应的笔手势界面框架,该框架针对传统笔手势界面中静态手势识别器不能支持用户的个性化输入以及用户在笔手势界面中面临的手势记忆问题,提出了在线双向适应的策略:一方面系统能够适应用户(系统可以在线支持用户的个性... 提出一个在线双向适应的笔手势界面框架,该框架针对传统笔手势界面中静态手势识别器不能支持用户的个性化输入以及用户在笔手势界面中面临的手势记忆问题,提出了在线双向适应的策略:一方面系统能够适应用户(系统可以在线支持用户的个性化输入);另一方面用户可以学习系统(用户可以学习系统提供的某些笔手势).该框架包括5个部分:(1)双向适应笔手势输入解释模型;(2)双向适应笔手势输入解释流程;(3)上下文优先级定义;(4)纠错和模糊消解界面;(5)在线笔手势查询帮助系统.在该框架的指导下作者开发了一个原型系统并进行了对比实验评估.结果表明该框架在可用性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用户界面 笔式用户界面 笔手势交互 个性交互 双向适应
下载PDF
移动媒介个性化交互传播研究
9
作者 宋岩峰 邓瑞玲 《艺术教育》 2015年第12期66-66,共1页
文章以研究移动媒介个性化交互的现代属性为着眼点,着重分析移动媒介个性化交互传播的现代属性和研究意义,并探讨由此产生的传播效果和传播规律,以及对现在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文章认为移动媒介个性化交互传播从"媒介即信息&qu... 文章以研究移动媒介个性化交互的现代属性为着眼点,着重分析移动媒介个性化交互传播的现代属性和研究意义,并探讨由此产生的传播效果和传播规律,以及对现在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文章认为移动媒介个性化交互传播从"媒介即信息"到"个人即信息"的媒介形态转变,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凝练出了全新的手机文化,并成为当下的流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媒介 个性交互传播 数字化
原文传递
VCDN技术及其在酒店IPTV系统的应用
10
作者 汪敏娟 《江苏通信技术》 2007年第2期23-25,共3页
在IPTV(Intemet protocol TV)业务行业应用推广过程中,遇到多个管理/运营实体,如酒店、学校,他们需要获得IPTV平台的部分资源和大部分功能来实现适合他们的专门应用,VCDN(虚拟内容分发网络)技术作为IPTV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在... 在IPTV(Intemet protocol TV)业务行业应用推广过程中,遇到多个管理/运营实体,如酒店、学校,他们需要获得IPTV平台的部分资源和大部分功能来实现适合他们的专门应用,VCDN(虚拟内容分发网络)技术作为IPTV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在这项应用实现中起到关键作用。介绍了视频VCDN技术及其特点,详细描述了3种资源分配模式,结合酒店行业IPTV系统介绍了VCDN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个性化电视 虚拟内容分发网络 虚拟运营商 应用
原文传递
AGENT MODEL ANALYSIS TO EXPLORE EFFECTS OF INTERACTION AND ENVIRONMENT ON INDIVIDUAL PERFORMANCE
11
作者 Tomoko KIKUCHI Yoshiteru NAKAMORI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 SCIE EI CSCD 2007年第1期1-17,共17页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interaction rules between members and self-reform rules of members in some scientif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at a graduate school. The candidate of rules are extracted from the personality desc...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interaction rules between members and self-reform rules of members in some scientif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at a graduate school. The candidate of rules are extracted from the personality description sentences about factors: extroversion, agreeableness, conscientiousness, neuroticism and openness in the big five theory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In this paper, interaction and self-reform rules are not described by personalities themselves; instead, they are described by corresponding phenomena: activity, empathy, persistence, autonomy, and analytical ability which appear in the behavior side. Each member's initial value is determined from the main 5-factor personality investigation to the member, and the target value is given by the member's self-declaration. The rule selection is carried out by the genetic algorithm, where a sigmoid function is introduced in the renewal algorithm of the value, whereby a difficulty of setting the renewal parameters is avoided. An analysis is added about the obtained rules, and the validity of this approach and the subjects for future study are discussed. Finally, consideration is extended to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 on the behavior of members to reinforce the set of r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nt model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PERFORMANCE personality psychology self-refor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