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新媒体传播对青少年个性道德与理性秩序观成长的影响 |
徐振祥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2
|
龙江文化转型视阈中道德个性生成的价值 |
王秀敏
王英喆
张巍
|
《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11 |
1
|
|
3
|
道德个性的生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王秀敏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4
|
道德个性的生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王秀敏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
2008 |
2
|
|
5
|
论新时期教师的道德个性 |
叶松庆
张晓伟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6
|
大学教师应有的道德个性 |
王全英
刘文霞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1 |
0 |
|
7
|
论代际伦理转型中的道德嬗变——以赫勒的道德观为架构 |
应宗颖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8
|
论审计职业道德 |
刘梅珍
|
《科技信息》
|
2008 |
2
|
|
9
|
从赫勒的道德哲学看“自由” |
王潇
王佳钰
|
《西部学刊》
|
2021 |
0 |
|
10
|
完善个性品德是以德治国的基础工程 |
卫荣凡
夏代云
|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1
|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
刘国涛
朱燕君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1999 |
0 |
|
12
|
以德治国:我国道德建设标本兼治的根本途径 |
罗任权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0 |
|
13
|
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研究 |
潘斌
|
《高等农业教育》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4
|
论存在主义基础上美德伦理学的建构 |
孔明安
王雅俊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5
|
师德建设的时代特征 |
李尽晖
苗青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2002 |
0 |
|
16
|
道德教育个性化的当代解读 |
吴爱武
侯惠勤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7
|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应该重视研究道德个性 |
李健
|
《道德与文明》
|
1986 |
1
|
|
18
|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应该重视研究道德个性(续) |
李健
|
《道德与文明》
|
1986 |
0 |
|
19
|
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
丛军
李松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1997 |
0 |
|
20
|
挖掘民间文化的教育价值,激发幼儿爱的情感 |
李喜凤
赵玉梅
付莹
闫宝红
|
《天津教育》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