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媒体传播对青少年个性道德与理性秩序观成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振祥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0-212,225,共4页
个性道德的成长与理性秩序观的形成是青少年道德发展的核心与基础。传统青少年道德教育主要是基于社会道德规范系统知识的说教和灌输式的道德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和消解教育的力量,给青少年道德成长带来新的问题与困境。新媒体传播极... 个性道德的成长与理性秩序观的形成是青少年道德发展的核心与基础。传统青少年道德教育主要是基于社会道德规范系统知识的说教和灌输式的道德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和消解教育的力量,给青少年道德成长带来新的问题与困境。新媒体传播极大地解放了青少年受者的个性自由和主体意识,以共生互动的传播为青少年主观能动地进行道德感知、推理、判断、实践和反思提供了多元"拟实"的场景与资源,给青少年个性道德成长与理性秩序观的形成以浸润式潜移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传播 青少年 个性道德 理性秩序观 共生互动
下载PDF
龙江文化转型视阈中道德个性生成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秀敏 王英喆 张巍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年第7期34-35,共2页
龙江文化转型的共性是从经验文化模式向理性文化模式转型,其特性在于本地文化、移民文化与流人文化多元的复杂性及地域条件造成的惰性。龙江要想实现文化大省的宏伟目标,更重要的还在于龙江人内在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核心就是龙江人道德... 龙江文化转型的共性是从经验文化模式向理性文化模式转型,其特性在于本地文化、移民文化与流人文化多元的复杂性及地域条件造成的惰性。龙江要想实现文化大省的宏伟目标,更重要的还在于龙江人内在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核心就是龙江人道德个性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道德个性 价值
下载PDF
道德个性的生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秀敏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4,共3页
道德个性是个体发展的核心要素,它是自觉与人的类本质、类特性发展相一致的异质性范畴,具有自在性与超越性的特征。道德个性反映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类意识到这种差别之后自觉按照类本质要求去生活的具体体现。道德个性的形成是... 道德个性是个体发展的核心要素,它是自觉与人的类本质、类特性发展相一致的异质性范畴,具有自在性与超越性的特征。道德个性反映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类意识到这种差别之后自觉按照类本质要求去生活的具体体现。道德个性的形成是社会成员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具有道德个性的现实个体的存在是一种本真存在,在社会实践中必然追求与建构和谐社会的应然目标,进而在新的社会层面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个性 和谐社会 本真存在 全面发展
下载PDF
道德个性的生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秀敏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9期56-58,共3页
道德个性是个体发展的核心要素,它是自觉与人的类本质、类特性发展相一致的异质性范畴,具有自在性与超越性的特征。道德个性反映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类意识到这种差别之后自觉按照类本质要求去生活的具体体现。道德个性的形成是... 道德个性是个体发展的核心要素,它是自觉与人的类本质、类特性发展相一致的异质性范畴,具有自在性与超越性的特征。道德个性反映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类意识到这种差别之后自觉按照类本质要求去生活的具体体现。道德个性的形成是社会成员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具有道德个性的现实个体的存在是一种本真存在,在社会实践中必然追求与建构和谐社会的应然目标,进而在新的社会层面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个性 和谐社会 本真存在 全面发展
下载PDF
论新时期教师的道德个性
5
作者 叶松庆 张晓伟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3-45,共3页
论新时期教师的道德个性叶松庆,张晓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如何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深切关注。在新时期,教师的历史使命,教师的职业性质,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教师的师德建设提出了... 论新时期教师的道德个性叶松庆,张晓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如何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深切关注。在新时期,教师的历史使命,教师的职业性质,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教师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必须明确坚定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个性 教师职业道德 新时期 教师劳动 集体主义精神 教书育人 道德规范 职业活动 教育事业 兴趣
下载PDF
大学教师应有的道德个性
6
作者 王全英 刘文霞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04-106,共3页
道德个性是社会生活中的人在精神和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独特的道德品质。大学教师应有的道德个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大爱于心、学术在诚、师友有亲。其中"爱"是核心;"诚"是基础;"亲"是原则。
关键词 大学教师 道德个性
下载PDF
论代际伦理转型中的道德嬗变——以赫勒的道德观为架构 被引量:1
7
作者 应宗颖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1-184,共4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全面、深入的文化领域建设是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然而在现代性社会中,对道德伦理观认识和实践的偏失,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阻碍因素。代际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和稳定的一支,随着社...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全面、深入的文化领域建设是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然而在现代性社会中,对道德伦理观认识和实践的偏失,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阻碍因素。代际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和稳定的一支,随着社会文化包容性、形式多元化的日益增强,家庭代际关系也面临着转型和重构的巨大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这一伦理命题,在社会转型期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试以"布达佩斯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赫勒的道德观为理论架构,就家庭代际伦理转型中道德嬗变的过程及目标趋向进行探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勒 特性道德 个性道德 家庭代际伦理
下载PDF
论审计职业道德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梅珍 《科技信息》 2008年第29期236-236,共1页
本文客观地阐述了审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并从独立、客观、公正、保密、协作五个方面论述了审计职业道德的共性,同时,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个范畴,论述了审计职业道德的个性。
关键词 审计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的共性 职业道德个性
下载PDF
从赫勒的道德哲学看“自由”
9
作者 王潇 王佳钰 《西部学刊》 2021年第21期48-50,106,共4页
针对现代社会中人们出现的“迷失状态”,赫勒主张“自由”是需要通过道德来找寻的,她提出,现代社会中的道德不是一个单独领域,而是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相辅相成的,尤其是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因此,自由与道德一样,不再... 针对现代社会中人们出现的“迷失状态”,赫勒主张“自由”是需要通过道德来找寻的,她提出,现代社会中的道德不是一个单独领域,而是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相辅相成的,尤其是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因此,自由与道德一样,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定义的“好生活”,而是要进行“生存的选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主动选择恪守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勒 个性道德 自由
下载PDF
完善个性品德是以德治国的基础工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卫荣凡 夏代云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9,共4页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基础工程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实现要以公民个体的个性品德的完善为基础。个体的个性品德的完善关系到公民道德建设的具体实现 ,关系到以德治国方略的真正实现 ,是以德治国的基础工程。本文探讨这三者的内...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基础工程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实现要以公民个体的个性品德的完善为基础。个体的个性品德的完善关系到公民道德建设的具体实现 ,关系到以德治国方略的真正实现 ,是以德治国的基础工程。本文探讨这三者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我国公民个性品德中现存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与完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品德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
下载PDF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1
作者 刘国涛 朱燕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9年第3期25-27,共3页
师德,就其本身的概念而言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从其特征上看:(1)具有综合性。师德不仅是教师某一品性或素质的简单反映,而且是其政治素质、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以及个人的品质、知识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2)具有情感性。... 师德,就其本身的概念而言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从其特征上看:(1)具有综合性。师德不仅是教师某一品性或素质的简单反映,而且是其政治素质、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以及个人的品质、知识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2)具有情感性。体现在其对待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反映出的是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学生未来成长的真情关怀、真诚相待、以情动人,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相容和相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3)具有示范性。就是教师的自我垂范,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以身作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业道德 人民教师 个性道德品质 教育事业 政治素质 心理相容 教师的职业道德 治学态度 教育工作 事业心
下载PDF
以德治国:我国道德建设标本兼治的根本途径
12
作者 罗任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47-49,共3页
以德治国是我国道德建设标本兼治的根本途径之一。以德治国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顺应社会主义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 ,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 ,加强和实现对全国人民的职业道德、社会... 以德治国是我国道德建设标本兼治的根本途径之一。以德治国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顺应社会主义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 ,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 ,加强和实现对全国人民的职业道德、社会主义公德、爱情婚姻家庭道德的教育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推动人的道德个性的自我完善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道德 以德治国 德治 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公德 职业道德 道德个性 全面发展
下载PDF
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斌 《高等农业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81,共6页
该研究综合和借鉴国际上衡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指标体系,挑选出适合衡量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指标,并结合目前我国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从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标视角出发,试图构建一套包括道德个性、基本能力、专业... 该研究综合和借鉴国际上衡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指标体系,挑选出适合衡量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指标,并结合目前我国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从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标视角出发,试图构建一套包括道德个性、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发展能力和其他方面等6个方面32个具体指标的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某高校为例,对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衡量出目前我国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指标体系 就业能力 高等院校 大学生 农林 学生就业 道德个性 基本能力
下载PDF
论存在主义基础上美德伦理学的建构
14
作者 孔明安 王雅俊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共8页
存在主义是流行于20世纪的一种哲学社会思潮,其核心在于对人的生存意义的追问和探讨。东欧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格妮丝·赫勒正是处于存在主义盛行的时代并且亲历了“二战”的创伤,尤其是作为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她对存在主义哲学与... 存在主义是流行于20世纪的一种哲学社会思潮,其核心在于对人的生存意义的追问和探讨。东欧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格妮丝·赫勒正是处于存在主义盛行的时代并且亲历了“二战”的创伤,尤其是作为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她对存在主义哲学与现代道德哲学的关联进行了深入的哲学反思。作为一个后现代主义伦理学家,赫勒仍立足于存在主义哲学,特别是阿伦特的存在主义来构建其“好人存在,他们何以可能”的至善伦理学。具体而言,赫勒首先吸收了阿伦特“人的境况”概念用以取代传统伦理学静态的人性论,并试图用康德哲学的“先天性”概念及其规范伦理学进一步丰富“人的境况”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赫勒提出人的成长过程是先天的遗传之物和先天的社会之物在社会历史中的嵌接。其次,赫勒从对好人的定义、双重性质的自我反思、自由选择和道德自律等三大方面考察了“好人存在,他们何以可能”的合法性基础,并诉求于现代社会个性道德的生成来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道德困境。最后,对于赫勒描绘的这幅积极道德世界的图景,我们既要看到其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寻求精神家园的努力,又要看到其中所暗含的乌托邦的美好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伦理学 人的境况 好人存在 个性道德
下载PDF
师德建设的时代特征
15
作者 李尽晖 苗青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5-15,19,共2页
本文从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新形势下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出发 ,论述了“铸魂固本、忠诚奉献、敬业爱生”等师德建设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 师德建设 时代特征 教师职业 个性道德品质 为人师表 职业道德 敬业精神
下载PDF
道德教育个性化的当代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爱武 侯惠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5,共5页
揭示道德教育个性化的当代语境,运用马克思主义个人观,分析道德教育个性化的真实内涵,进行道德教育个性化的架构,以期实现道德教育个性化的应有价值。
关键词 道德教育个性 马克思主义个人观 内涵 架构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应该重视研究道德个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健 《道德与文明》 1986年第5期37-39,共3页
长期以来,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视野中,没有道德个性这个领域。在我国已经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著作中,道德个性这个概念还没有涉及。那么,当前我们是否应该提出道德个性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呢?
关键词 道德个性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道德需要 重视研究 社会生产方式 善恶价值 道德活动 个人道德 社会制约性 现实的个人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应该重视研究道德个性(续)
18
作者 李健 《道德与文明》 1986年第6期38-39,共2页
第二个时期是道德个性的形成期。这个时期大致从六 七岁到十三、四岁。 在这个时期,个体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从适应性反应活动逐步过渡到随意的主动的活动。这表现在个体的行动从适应性转变成具备初步的独立性;个体行动的动机从... 第二个时期是道德个性的形成期。这个时期大致从六 七岁到十三、四岁。 在这个时期,个体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从适应性反应活动逐步过渡到随意的主动的活动。这表现在个体的行动从适应性转变成具备初步的独立性;个体行动的动机从不自觉到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从对物的关系的动机占主导地位变成对人的关系的动机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个性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重视研究 个体活动 道德需要 道德活动 人的关系 主导动机 共产主义道德 立体网
原文传递
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19
作者 丛军 李松 《哈尔滨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236-238,共3页
关键词 素质教 教师 心理素质 自学能力 道德个性 复合型人才 道德品质 教书育人 职业人格 文化素质
下载PDF
挖掘民间文化的教育价值,激发幼儿爱的情感
20
作者 李喜凤 赵玉梅 +1 位作者 付莹 闫宝红 《天津教育》 2010年第7期38-39,共2页
幼儿期处在人生的起点阶段,是社会道德个性的萌芽期。幼儿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形成,将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在道德情感中爱是核心,激发幼儿爱的情感应该是教育者重要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 道德情感 幼儿期 教育价值 民间文化 激发 挖掘 社会责任 道德个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