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标个案审查原则评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利玮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09年第12期31-35,共5页
个案审查原则并非法律规则的适当灵活运用,而是由于不同商标案例之间情况不同,消费者对商标的认知亦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变化,故强调在商标审查过程中排除对在先案例的类推适用。商标个案审查强调的是"不同情况不同处理",不仅不... 个案审查原则并非法律规则的适当灵活运用,而是由于不同商标案例之间情况不同,消费者对商标的认知亦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变化,故强调在商标审查过程中排除对在先案例的类推适用。商标个案审查强调的是"不同情况不同处理",不仅不违反审查标准相一致原则,反而是平等保护原则的体现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个案审查 平等保护 审查标准
下载PDF
关于《商标法》商标个案审查原则的思考
2
作者 尤昌辉 《楚天法治》 2022年第15期7-9,共3页
在商标确权的阶段,商标个案审查原则是复审机构驳回复审和法院驳回起诉的主要的理由之一,同时商标个案审查原则也成为目前实务界争议比较大的一个商标审查原则.唯有明确商标个案审查原则的法律适用范围,才可使商标个案审查原则与商标审... 在商标确权的阶段,商标个案审查原则是复审机构驳回复审和法院驳回起诉的主要的理由之一,同时商标个案审查原则也成为目前实务界争议比较大的一个商标审查原则.唯有明确商标个案审查原则的法律适用范围,才可使商标个案审查原则与商标审查一致性原则互为调和、互为补充,从而给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以清晰正确的司法指引,这既是行政行为权威性的体现,也是对商标申请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个案审查原则 商标审查一致性原则 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下载PDF
民法典编纂中自然人行为能力认定模式的立法选择——基于个案审查与形式审查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彭诚信 李贝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7-149,共13页
在自然人行为能力的认定上,我国现行法律、审判实践以及学者观点都在意思能力的形式审查和个案审查之间摇摆不定。事实上,无论是形式审查还是个案审查都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弊端,一种理想的行为能力认定模式应当是兼顾两者的"双轨制&q... 在自然人行为能力的认定上,我国现行法律、审判实践以及学者观点都在意思能力的形式审查和个案审查之间摇摆不定。事实上,无论是形式审查还是个案审查都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弊端,一种理想的行为能力认定模式应当是兼顾两者的"双轨制":以意思能力的法律拟制为原则,并辅之以意思能力的个案审查作矫正。为了在未来民法典中落实行为能力认定模式的"双轨制",需要对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行为能力拟制规则作出区别对待,将其改造为受保护人单方面的特权规则。同时,在个案行为能力的判断时,应结合法律行为与当事人生活之关联性、行为人的精神状况以及法律行为内容的公平性等要素综合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能力认定模式 形式审查 个案审查 双轨制
原文传递
“商标个案审查原则”的误读与澄清 被引量:5
4
作者 熊文聪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8-176,共9页
商标案件大多涉及显著性、知名度、近似及混淆可能等实体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非常复杂,且包含不确定的主观判断,故法院发展出灵活弹性的"多因素综合考量"加以应对,其后果是"个案审查"现象在商标法实践中日益突出。在... 商标案件大多涉及显著性、知名度、近似及混淆可能等实体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非常复杂,且包含不确定的主观判断,故法院发展出灵活弹性的"多因素综合考量"加以应对,其后果是"个案审查"现象在商标法实践中日益突出。在未能了解其背后机理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误认为其与"同案同判""遵循先例"等理念相冲突,并试图通过追求"审查标准一致性原则"来排除"个案审查原则"的适用。唯有从学理和逻辑上澄清"个案审查"与"同案同判"之间的界限,才能化干戈为玉帛,保证裁判的客观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审查 同案同判 商标法 多因素综合考量
原文传递
商业秘密保护与公众知情权冲突 被引量:5
5
作者 董妍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5-209,共5页
商业秘密保护与公众知情权之间的冲突是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必然结果,在私法领域中表现为二者的直接冲突。商业秘密保护与公众知情权的冲突在公法领域中是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表现出来的,在处理冲突时应当以利益衡量为基本出发点进行个案... 商业秘密保护与公众知情权之间的冲突是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必然结果,在私法领域中表现为二者的直接冲突。商业秘密保护与公众知情权的冲突在公法领域中是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表现出来的,在处理冲突时应当以利益衡量为基本出发点进行个案审查,在公法领域中为商业秘密保护设置"告知并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特别保护程序,法院在诉讼中有权对于争讼信息本身进行审查,以作出准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秘密保护 知情权 权利冲突 个案审查 利益平衡
下载PDF
食品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与公众知情权冲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妍 杨凡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53-256,共4页
食品企业的产品和公众的健康、安全密切相关,因此食品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更需要透明和公开。然而,商业秘密保护与公众知情权之间的冲突是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必然结果和正常表现,在私法领域中表现为二者的直接冲突,而在公法领域中,商业秘密... 食品企业的产品和公众的健康、安全密切相关,因此食品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更需要透明和公开。然而,商业秘密保护与公众知情权之间的冲突是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必然结果和正常表现,在私法领域中表现为二者的直接冲突,而在公法领域中,商业秘密保护与公众知情权的冲突是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表现出来的。在处理冲突时,应当以利益衡量为基本出发点,进行个案审查。在公法领域中,为商业秘密保护设置了"告知并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特别保护程序。在诉讼中,法院有权对于争讼信息本身进行审查,以作出准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企业商业秘密保护 知情权 权利冲突 个案审查 利益平衡
下载PDF
备案审查实施法制统一原则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难点
7
作者 秦前红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184,共18页
维护法制统一是开展备案审查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从一般性角度来说,通过备案审查制度贯彻法制统一原则是厉行法治、发展经济和维护政治稳定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法制统一思想的影响、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及对不重视... 维护法制统一是开展备案审查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从一般性角度来说,通过备案审查制度贯彻法制统一原则是厉行法治、发展经济和维护政治稳定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法制统一思想的影响、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及对不重视法制的历史的反思等因素则是备案审查实施法制统一原则的特殊必要性根据。法制统一原则的核心内容包括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力制约和监督以及人权保障。落实这一原则要求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法律解释的统一性和法律监督的统一性。备案审查在统一法律监督的同时,恰能促进法律解释统一性的达成和法律体系的实质性优化,因而能有效维护法制统一。未来在备案审查中实施法制统一原则应注意协调央地利益配置关系、健全多元多级备案审查体系衔接联动机制和探索统一的审查方法及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案审查 法制统一 人权保障 规范审查 个案审查
原文传递
论未成年人的医疗决定能力 被引量:2
8
作者 穆冠群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5-245,共11页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未成年人的意思能力水平和成熟度。在医疗领域里,这意味着未成年患者的医疗决定能力在不断加强。我国现行法仍对医疗过程设置完全行为能力标准的高准入门槛,导致事实上具有医疗决定能力的未成年人却无权作出自...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未成年人的意思能力水平和成熟度。在医疗领域里,这意味着未成年患者的医疗决定能力在不断加强。我国现行法仍对医疗过程设置完全行为能力标准的高准入门槛,导致事实上具有医疗决定能力的未成年人却无权作出自主决定的尴尬局面。域外法上的决定能力制度不仅包含法律层面的一般推定与例外规则,也囊括了能力评估在医疗实践层面的技术支撑,从而实现了法律与实践的有机互动。我国应在合理借鉴的基础上引入决定能力制度,通过单设医疗决定能力条款、增设行为能力例外条款、构建特殊行为能力制度、认可意思能力的效力促进功能、建立科学的决定能力评估系统、个案考察机制与司法实践的联动等设计,为该制度找到本土化的改良土壤与改造路径,以期最终实现未成年人的自主权利、医疗利益与根本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决定能力 民法典 行为能力 能力评估 个案审查
下载PDF
论部门规章在商法中的价值补充功能及其规范实现——从“合同违反部门规章无效”的司法认定切入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冬兴 《法律方法》 2021年第2期294-309,共16页
价值补充是"不确定法律概念"或"概括条款"在个案中得以具体化的法律方法程序。在各级人民法院"合同违反部门规章无效"的类案导向之下,商事审判实践似乎形成了"以部门规章作为不确定法概念或概括条... 价值补充是"不确定法律概念"或"概括条款"在个案中得以具体化的法律方法程序。在各级人民法院"合同违反部门规章无效"的类案导向之下,商事审判实践似乎形成了"以部门规章作为不确定法概念或概括条款价值补充媒介"这一崭新进路。在应然意义上,相较于"法官自己对不确定概念或概括条款作价值补充"的传统进路,该进路确能提高价值补充说理的权威性、专业性和裁量拘束性。然而,作为"执行性解释"的部门规章,由于自身过于强烈的政策属性和强制秩序属性,介入商事裁判可能会引发政策对法律的不利影响,强制秩序对私法自治的不当干预等风险。因此,在商事裁判中,必须遵循严格的个案审查进路,对部门规章的合法性和裁判援引的必要性进行充分检讨,尽量规避法外因素的不当干扰,发挥部门规章在价值补充作业中的积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门规章 不确定法律概念 概括条款 价值补充 个案审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