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渤海中、晚更新世的冷水介形类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泉鸿 李小艳 +1 位作者 梅西 王红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3-386,共14页
系统描述了黄海和渤海钻孔的中、晚更新世海相冷水介形类Acanthocythereis dunelmensis(Norman,1865),Hemicytherura clathrata(Sars,1865),Heterocyprideis fascis(Brady et Norman,1889),Munseyella hatatatensis Ishizaki,1966,Rabil... 系统描述了黄海和渤海钻孔的中、晚更新世海相冷水介形类Acanthocythereis dunelmensis(Norman,1865),Hemicytherura clathrata(Sars,1865),Heterocyprideis fascis(Brady et Norman,1889),Munseyella hatatatensis Ishizaki,1966,Rabilimis septentrionalis(Brady,1866),Robertsonites tuberculatus(Sars,1866),Sarsicytheridea bradii(Norman,1865),Howeina camptocytheroidea Hanai,1957和Tamnacythere seogwipoensis Lee,2014。其中前7个种为"环北极冷水介形类"(circumpolar cryophilic ostracods)。其余2种Howeina camptocytheroidea和Tamnacythere seogwipoensis为西北太平洋的冷水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冷水介形类 中、晚更新世 黄海 渤海
原文传递
安徽水阳江流域2017年旧石器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9
2
作者 董哲 裴树文 袁四方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3-231,共9页
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安徽水阳江流域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工作,新发现15处旧石器地点,获得56件石制品。石制品可分为剥片类、废片类和打击类三大类。剥片类(包括石核、小... 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安徽水阳江流域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工作,新发现15处旧石器地点,获得56件石制品。石制品可分为剥片类、废片类和打击类三大类。剥片类(包括石核、小型修理工具和大型切割工具)43件,石核类型有随意石核、准石球、盘状石核、多面体石核、砸击石核、石核刮削器、重型刮削器、单面和两面砍砸器等;小型工具1件,为尖状器;大型切割工具4件,手斧和手镐各2件。废片类10件,有I型、II型和III型石片、砸击石片、碎片和碎屑;打击类2件,包括石锤和石砧各1件。石制品原料以石英岩为主,其次为石英、燧石、安山岩和玄武岩等,原料多为河流砾石,就地取材。石核剥片与工具修理以锤击法为主,少量为砸击法产生。这批石制品埋藏于水阳江及其支流两岸的第二、三级阶地,石制品主要埋藏于网纹红土层中,依据已有工作初步推测,新发现地点的时代主要为中更新世中、晚期;其中五磁地点埋藏于灰黄色-灰白色黏土中的石制品应为晚更新世。大型切割工具的发现表明该地区存在模式2技术,这为探求早期人类在长江下游的扩散和技术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调查 水阳江流域 石制品 大型切割工具 中、晚更新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