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结构--中国中世纪早期的超地理学》(Structures of the Earth:Metageographies of Early Medieval China)于2021年初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传统中国自视为“中央帝国”,即认为自己处于世界的文化与政治中心,此观念甚至对于今...《地球的结构--中国中世纪早期的超地理学》(Structures of the Earth:Metageographies of Early Medieval China)于2021年初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传统中国自视为“中央帝国”,即认为自己处于世界的文化与政治中心,此观念甚至对于今日西方人理解中国,乃至于中国人的自我形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据该书研究,“中央帝国”的世界观,大致建构于秦汉时期(前221—220)这个中华帝国大一统时代的早期。但随后帝国分崩离析,进入到“分裂时代”(220—589),颠覆了“统一”“中心”与“普遍性”等帝国的正统思想。作为回应,这个时代的地理学著作较为繁荣,它们探讨了更为复杂庞大的空间复杂性及相对于“中国中心”的替代性世界观。本书是第一部研究那个时代初现的作为一种文类的地理学著作,以及构成彼时空间思想的超地理学专著。中世纪早期的地理学凸显了空间单位及其结构,包括区域性、大自然及异域空间,而这恰好是秦汉帝国试图予以抹杀的。隋唐官方重新确立了作为空间正统性的帝国模式。然而,这些替代性的地理框架自那个时代以来一直顽强地存在于中国地理学思想中,继续明示着空间复杂性,尽管这一思想与处于世界中心大一统中国的帝国与民族主义理想并不相融。展开更多
文摘《地球的结构--中国中世纪早期的超地理学》(Structures of the Earth:Metageographies of Early Medieval China)于2021年初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传统中国自视为“中央帝国”,即认为自己处于世界的文化与政治中心,此观念甚至对于今日西方人理解中国,乃至于中国人的自我形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据该书研究,“中央帝国”的世界观,大致建构于秦汉时期(前221—220)这个中华帝国大一统时代的早期。但随后帝国分崩离析,进入到“分裂时代”(220—589),颠覆了“统一”“中心”与“普遍性”等帝国的正统思想。作为回应,这个时代的地理学著作较为繁荣,它们探讨了更为复杂庞大的空间复杂性及相对于“中国中心”的替代性世界观。本书是第一部研究那个时代初现的作为一种文类的地理学著作,以及构成彼时空间思想的超地理学专著。中世纪早期的地理学凸显了空间单位及其结构,包括区域性、大自然及异域空间,而这恰好是秦汉帝国试图予以抹杀的。隋唐官方重新确立了作为空间正统性的帝国模式。然而,这些替代性的地理框架自那个时代以来一直顽强地存在于中国地理学思想中,继续明示着空间复杂性,尽管这一思想与处于世界中心大一统中国的帝国与民族主义理想并不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