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盛京时报》视野下的中东路事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志学 谢清明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77-83,共7页
1929年张学良趁蒋介石推动所谓"革命外交"之机挑起了中东路事件,企图强行收回中方在中东路上应享有的权益。代表日本立场的《盛京时报》对此特别关注,从其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对事件的报道经历了相对客观、恶意... 1929年张学良趁蒋介石推动所谓"革命外交"之机挑起了中东路事件,企图强行收回中方在中东路上应享有的权益。代表日本立场的《盛京时报》对此特别关注,从其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对事件的报道经历了相对客观、恶意挑拨、重新回到相对客观的过程,由此可以比较清晰的发现日本立场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京时报》 中苏关系 日本 中东事件
下载PDF
张学良与中东路事件 被引量:4
2
作者 崔萍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5-128,共4页
关键词 中东事件 张学良 1929年 重大事件 国际影响
下载PDF
再论1929年中东路事件的发动 被引量:5
3
作者 左双文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0-127,共8页
在民国时期的涉外事件中 ,中东路事件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例子 ,因为一般的涉外事件往往由外国势力引起 ,中方处于被动 ,而中东路事件是由中方主动挑起的。东北地方当局、张学良是事件的主要决策者 ,南京国民政府对此采取了积极鼓动和支持... 在民国时期的涉外事件中 ,中东路事件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例子 ,因为一般的涉外事件往往由外国势力引起 ,中方处于被动 ,而中东路事件是由中方主动挑起的。东北地方当局、张学良是事件的主要决策者 ,南京国民政府对此采取了积极鼓动和支持的态度。张学良、蒋介石此时将苏联视为头号敌国 ,主动出击 ,而忽视了日本对中国由来已久、日渐扩大的威胁 ,对国际战略局势的把握发生了严重偏差 ,造成了对外战略中的一连串失误和损失 ,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事件 南京国民政府 张学良 苏联 蒋介石
下载PDF
再论1929年中东路事件的收场 被引量:4
4
作者 左双文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78,共13页
中东路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继续对苏强硬,一再放弃和平解决事件的机会,并几度阻挠东北地方当局和平解决的尝试,中苏交涉陷于停顿。苏联遂在边境发起一系列军事进攻,使东北方面损失惨重。在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国内变乱频生的情况下,国... 中东路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继续对苏强硬,一再放弃和平解决事件的机会,并几度阻挠东北地方当局和平解决的尝试,中苏交涉陷于停顿。苏联遂在边境发起一系列军事进攻,使东北方面损失惨重。在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国内变乱频生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应对乏力,只得放松了对东北方面自谋局部交涉的限制,事件乃以中方接受苏联最初提出的条件而草草收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事件 国民政府 张学良 中苏关系
下载PDF
中东路事件与日本的因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洪军 于之伟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0-103,共4页
在近代历史上,铁路在国家开发与列强对外侵略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铁路的修建往往带动了其周边地区乃至该区域的开发与掠夺。由于铁路对地区发展与侵略的重要性与日俄两国的国家政策目的的一致性,使得双方在东北都专注于对修筑并控制铁... 在近代历史上,铁路在国家开发与列强对外侵略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铁路的修建往往带动了其周边地区乃至该区域的开发与掠夺。由于铁路对地区发展与侵略的重要性与日俄两国的国家政策目的的一致性,使得双方在东北都专注于对修筑并控制铁路。双方围绕中东路进行了长久而不断的争斗。中俄之间在1929年中东路事件发生前后,日本"积极活动",最终掌控中东路,独占东北。中东路事件反映出其在东北的国际关系上的重要性,也见证日俄在东北的侵略与相互之间的斗争,同时也折射出东北乃至远东地区国际关系与格局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事件 日本 日俄争斗
下载PDF
试析“中东路事件“对”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祝申 裴帅 张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2期11-13,共3页
1929年爆发的中东路事件,引发了中苏之间的武装冲突,以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惨败而告终。这场冲突破坏了东北亚地区三足鼎立的稳定局势,对于张学良处理九一八事变的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日本来说,看清了中国的形势,更加轻视东北军,... 1929年爆发的中东路事件,引发了中苏之间的武装冲突,以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惨败而告终。这场冲突破坏了东北亚地区三足鼎立的稳定局势,对于张学良处理九一八事变的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日本来说,看清了中国的形势,更加轻视东北军,加速了侵华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事件 九一八事变 张学良
下载PDF
中东路事件中共产国际的策略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慕向斌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4-108,共5页
由于共产国际建立的特殊性 ,联共 (布 )始终执其牛耳。在初期它还能和各国共产党平等地讨论问题 ,列宁逝世后 ,情况发生了变化。面对世界革命利益和苏联国家利益的矛盾 ,共产国际往往维护苏联国家利益 ,结果给兄弟党的革命造成负面影响... 由于共产国际建立的特殊性 ,联共 (布 )始终执其牛耳。在初期它还能和各国共产党平等地讨论问题 ,列宁逝世后 ,情况发生了变化。面对世界革命利益和苏联国家利益的矛盾 ,共产国际往往维护苏联国家利益 ,结果给兄弟党的革命造成负面影响。共产国际在中东路事件中采取的策略就是以苏联国家利益为核心的表征 ,它一方面加速了中共党内持不同政见者同中共中央的分裂 ,另一方面导致中共中央第二次“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事件 共产国际 中国革命 苏联 国家利益 “左”倾冒险主义
下载PDF
中东路事件后的东北局势与日本侵占东北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全顺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2年第7期168-170,共3页
中东路事件,引发了中苏之间的武装冲突,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惨败。这场冲突破坏了东北地区的局势,中苏断交、苏联对中国的武力政策和对日亲善缓和的政策,客观上给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扩张政策及其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的和区域的条件,... 中东路事件,引发了中苏之间的武装冲突,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惨败。这场冲突破坏了东北地区的局势,中苏断交、苏联对中国的武力政策和对日亲善缓和的政策,客观上给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扩张政策及其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的和区域的条件,即日本以对苏联在中东路事件上对中国的武力政策的默许,甚至在一些具体举措上的支持为代价,换取了苏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日本扩大在中国东北侵略行径的默认。此外,事件对张学良处理"九一八"事变的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日本来说,看清了中国的形势,加速了侵华的进程。正是借着中、苏特别是苏、日之间这种相互关系的遽变,日本加紧了其在中国东北的政治、经济扩张和武装侵略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事件 东北 日本 张学良
下载PDF
“中东路事件”在左翼文学中的表现 被引量:3
9
作者 冷川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4-58,共5页
"中东路事件"对于左翼作家是一个棘手的话题,龚冰庐与马宁曾将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靠拢党的宣传政策的自觉意识,但无意中却也凸现出早期中共处理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时的理论困境。这一结果暗示了政治话... "中东路事件"对于左翼作家是一个棘手的话题,龚冰庐与马宁曾将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靠拢党的宣传政策的自觉意识,但无意中却也凸现出早期中共处理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时的理论困境。这一结果暗示了政治话语的敏感性、含混性与文学书写独特的解构能力之间微妙的关系,可以使我们从另一种角度理解左翼文学中政党意志和文学创作之间的磨合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事件 左翼文学 龚冰庐 马宁
下载PDF
中东路事件与黑瞎子岛问题之史实澄清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显忠 《俄罗斯学刊》 2018年第5期105-113,共9页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的一些出版物和研究者把中东路事件与苏联占领黑瞎子岛联系在一起,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中东路事件虽是中苏边境的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但其缘起于中东铁路问题,而不是中苏双方由边界争端、争夺黑瞎子岛而导致的边界...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的一些出版物和研究者把中东路事件与苏联占领黑瞎子岛联系在一起,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中东路事件虽是中苏边境的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但其缘起于中东铁路问题,而不是中苏双方由边界争端、争夺黑瞎子岛而导致的边界事件,中东路事件的整个过程始终未涉及黑瞎子岛问题。无论是当时有关中苏冲突的报道还是最后签订的议定书都没有提及占领黑瞎子岛。从目前能看到的档案材料看,也没有1929年中东路事件中苏军占领黑瞎子岛的记载。学界认为苏军1929年占领了黑瞎子岛的观点,是因地理概念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解读。黑瞎子岛问题是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条约文本与附图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属于边界争端问题。它与1929年的中苏中东路冲突无关,1929年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虽然苏联曾把边界线划在抚远水道上,并实际控制着该岛,但中方各个时期从来没有承认这一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事件 黑瞎子岛 中俄关系
下载PDF
张学良与中东路事件的缘起
11
作者 王海晨 胡玉海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6-341,共6页
关于中东路权益的交涉,是伴随铁路修建开始的,到上世纪20年代初,中俄双方先后签订了《中俄协定》、《奉俄协定》后,交涉中的矛盾并未因此而结束。张学良执掌东北军政后,为争取两协定赋予中方的权益,对苏采取了强硬的交涉手段,导致中东... 关于中东路权益的交涉,是伴随铁路修建开始的,到上世纪20年代初,中俄双方先后签订了《中俄协定》、《奉俄协定》后,交涉中的矛盾并未因此而结束。张学良执掌东北军政后,为争取两协定赋予中方的权益,对苏采取了强硬的交涉手段,导致中东路事件的发生。中东路事件发生后,致使收回中东路权益的目标未能实现。客观分析,张学良收回中东路权益的初衷及强硬立场是正确的,但他对内外局势的错误判断,并接受蒋介石"武力接管"中东路的主张是错误的。从外交史上看,这一教训是深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蒋介石 中东事件
下载PDF
中东路事件前因后果再认识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萍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18-22,共5页
1929年爆发的中东路事件已过去七十多年,事件的前因后果和事件当事人张学良所起的作用,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在事件沉淀了四分之三世纪之后,在张学良'自述'问世之后,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本文认为中东路事件涉及错综复杂的两国四... 1929年爆发的中东路事件已过去七十多年,事件的前因后果和事件当事人张学良所起的作用,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在事件沉淀了四分之三世纪之后,在张学良'自述'问世之后,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本文认为中东路事件涉及错综复杂的两国四方关系,张学良收回中东路是在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因素下进行的.文章着重分析了张学良执意收回中东路的动机、对当时形势判断的失误及事件导致的后果,特别是事件对张学良本人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事件 张学良 历史教训
下载PDF
陈独秀在中东路事件宣传上与中共中央的分歧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皓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0-13,共4页
中东路涉及中苏两国民族利益 ,在中东路事件的宣传上 ,陈独秀支持中共中央“拥护苏联”的口号 ,但认为还必须加上“反对国民党政府误国政策”。陈独秀关于中东路事件的宣传方针 ,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 ,既坚持原则又富于策略 ,它将民族利... 中东路涉及中苏两国民族利益 ,在中东路事件的宣传上 ,陈独秀支持中共中央“拥护苏联”的口号 ,但认为还必须加上“反对国民党政府误国政策”。陈独秀关于中东路事件的宣传方针 ,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 ,既坚持原则又富于策略 ,它将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了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统一 ,是正确的思想。中共中央关于中东路事件宣传方针 ,忽视了民族利益 ,缺乏群众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中共中央 中东事件 宣传 分歧 民族利益
下载PDF
中东路事件对呼伦贝尔地区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管秀廷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51-52,共2页
192 9年中苏之间发生了中东路事件并爆发了中东路战争 ,呼伦贝尔地区是中东路战争主要战场之一。本文从军事、经济、政治等几个方面简略分析了这场战争对呼伦贝尔地区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中东事件 中东路战争 呼伦贝尔市 中国 苏联 1929年
下载PDF
再谈中东路事件
15
作者 张景刚 赵霞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5-65,共1页
中国东北铁路简称中东路,也称“东省铁路”或“东清铁路”,是19世纪末沙俄帝国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的产物。1896年,俄国便以三国干涉还辽的功臣自居,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中俄密约》,获得了西伯利亚铁路经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的筑... 中国东北铁路简称中东路,也称“东省铁路”或“东清铁路”,是19世纪末沙俄帝国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的产物。1896年,俄国便以三国干涉还辽的功臣自居,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中俄密约》,获得了西伯利亚铁路经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的筑路权。1898年俄国开始修建中东铁路,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贯通并正式运营。它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部支线由哈尔滨到旅顺,呈“丁”字形,全长2489公里。日俄战争爆发后,沙俄将南部支线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所有权转让给了日本,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称为“南满铁路”,而从哈尔滨到长春的铁路仍称为“中东铁路”,亦称“北满铁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事件 东北铁路 《中俄密约》 中东铁路 沙俄帝国 19世纪末 所有权转让 旅顺口
下载PDF
从俄国经验到中国化革命形式——中东路事件前后中共对革命形式问题的认识转向(1927-1931)
16
作者 周家彬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57,共8页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共形成以武装暴动为主导、武装割据为补充的革命形式。共产国际却对武装割据持限制发展的态度。在共产国际的压力下,中共六大被迫对武装割据的发展进行一定限制。中东路事件后,斯大林与共产国际转变态度,中共中央转...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共形成以武装暴动为主导、武装割据为补充的革命形式。共产国际却对武装割据持限制发展的态度。在共产国际的压力下,中共六大被迫对武装割据的发展进行一定限制。中东路事件后,斯大林与共产国际转变态度,中共中央转而大力发展武装割据。到中共六届四中全会,武装割据被确立为最主要的革命形式。在共产国际、中共中央与中共地方党组织的复杂互动中,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革命形式的认识转向,逐步确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东事件 革命形式 武装暴动 武装割据
下载PDF
蒋介石与中东路事件的发动
17
作者 王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中东路事件是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后涉外事件中的一例。蒋介石在大力推行"革命外交"之机,对张学良发动中东路事件持支持赞同态度。其目的是多方面的:既可借列强势力收回中东铁路,又可迎合列强反苏的需要;既可控制和削弱张... 中东路事件是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后涉外事件中的一例。蒋介石在大力推行"革命外交"之机,对张学良发动中东路事件持支持赞同态度。其目的是多方面的:既可借列强势力收回中东铁路,又可迎合列强反苏的需要;既可控制和削弱张学良,又可增加其与冯对抗取胜的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中东事件 发动
下载PDF
中东路事件中美国政策探析
18
作者 曹雪梅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98-100,共3页
1929年中苏间爆发了中东路事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美国作为一战后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国当然也没有置身事外,以维护《非战公约》为旗号,广泛联合其他国家,向中苏双方施加外交压力,为中东路事件的最后解决... 1929年中苏间爆发了中东路事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美国作为一战后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国当然也没有置身事外,以维护《非战公约》为旗号,广泛联合其他国家,向中苏双方施加外交压力,为中东路事件的最后解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美国积极参与其中一是作为《非战公约》的发起国要维护该《公约》的神圣性,以体现其迅速崛起的大国地位;二是美国与中国东北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希望和平解决争端、继续推行在中国东北的门户开放政策以符合美国垄断资本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事件 美国 《非战公约》
下载PDF
张学良与中东路事件
19
作者 李云峰 王爱萍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1999年第Z1期3-7,45,共6页
1929年下半年,中苏双方围绕中东路问题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和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这一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和平解决,与张学良东北当局的内外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 中东事件 东北当局 蒋介石 南京政府 远东共和国 九一八事变 非战公约 张学 中东铁路 苏俄政府
下载PDF
试论我党对中东路事件的策略及其影响
20
作者 李妍 《龙江党史》 1995年第Z2期44-47,共4页
关键词 中东事件 刘少奇 陈独秀 国民党政府 哈尔滨 苏联 共产国际 日本帝国主义 东北地区 中共满洲省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