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100年来中东亚干旱区气候异常与海平面气压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劲松 陈发虎 +1 位作者 靳立亚 郭江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95,共12页
利用中东亚干旱区近100年(1901—2002年)降水、气温及北半球海平面气压的格点资料,分析了该干旱区冬季、夏季降水和气温与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的相关关系,同时对典型的降水和气温异常年份的海平面气压距平场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冬... 利用中东亚干旱区近100年(1901—2002年)降水、气温及北半球海平面气压的格点资料,分析了该干旱区冬季、夏季降水和气温与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的相关关系,同时对典型的降水和气温异常年份的海平面气压距平场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冬季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持续增强、阿拉伯海附近维持较高气压时,中东亚干旱区冬季降水偏多、气温偏高。前期春季海平面气压的变化对中东亚干旱区夏季降水有显著的影响,当春季阿留申低压和其南部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时,中东亚干旱区夏季降水偏多;当春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附近的海平面气压偏高时,中东亚干旱区夏季气温偏低;前期春季海平面气压的异常对中东亚干旱区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对气候预测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另外,中东亚干旱区冬季异常多雨、高温年份,海平面气压在中高纬度地区为负距平,在低纬度地区则为正距平。而冬季异常少雨、低温年份,气压场分布的主要特征则相反。在夏季异常多雨年,中东亚干旱区主要位于正的气压距平区,夏季异常少雨年则反之。夏季异常气温偏高年,正距平区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北部,中东亚干旱区西部处于负距平区、东部处于弱的正距平区中。分析结果同时说明了中东亚干旱区易出现冬季多雨/高温(少雨/低温)和夏季多雨/低温(少雨/高温)的气候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亚干旱区 气候异常 海平面气压 相关关系
下载PDF
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C_3植物δ^(13)C值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丽霞 李心清 郭兰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5-961,共7页
植物化石和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指标常用来反映古气候的变化,然而碳同位素这个指标在特定地区反映气候的定量关系缺乏检验。研究剖面选择自中国的秦岭(34°14′24″N,106°55′30″E)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接近贝加尔湖地区(... 植物化石和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指标常用来反映古气候的变化,然而碳同位素这个指标在特定地区反映气候的定量关系缺乏检验。研究剖面选择自中国的秦岭(34°14′24″N,106°55′30″E)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接近贝加尔湖地区(51°35′08″N,100°45′49″E)的研究剖面线,选择了3种C3植物(Artem isia scoparia,Ajaniaachilleides和Artem isia frigida),在剖面线上沿南北方向上每隔4′到5′采取一个样点,共选取161个C3植物茎叶样品进行了1δ3C值测定。同时收集了剖面线附近气象站的降水、气温等资料,用插值方法得到每个采样点的气温、降水数据。分析表明:C3植物的1δ3C值分布范围为-30‰^-22‰,其平均值为-26.81‰,该平均值较全球C3植物1δ3C平均值偏正。通过对比C3植物1δ3C与年均温、年均降水量、生长季节的干燥度等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发现C3植物1δ3C、年均降水量、生长季节的干燥度有非常一致的变化趋势,而C3植物1δ3C和年均温不具有一致性。通过一元回归分析也同样发现C3植物1δ3C与年均降水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y=-0.0077x-24.838,n=161,R2=0.4418,p=0.01),与生长季节的干燥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y=0.7328x-28.806,n=161,R2=0.3685,p=0.01),而与年均温度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y=-0.0461x-26.756,n=161,R2=0.0232,p=0.01)。在本研究区C3植物1δ3C对年均降水量和生长季节的干燥度响应十分显著,而对温度的响应不明显。研究区具有明显的降水和温度的梯度分布特征,是验证植物碳同位素与气候关系的理想场所,而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与其地面上的植物碳同位素息息相关。研究也说明,在本研究区或其他气候植物组合相似的地区可以利用古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来定量或半定量地反映古气候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植物 碳同位素 年均降水量 生长季节 干燥度 中东亚
下载PDF
中东亚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以湖泊研究为例 被引量:25
3
作者 安成邦 陈发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9-334,共6页
综述了亚洲中部干旱区湖泊研究的古气候记录,发现湖泊记录的全新世有效湿度在大框架上具有一致性变化.据此,选择了其中年代可靠、代用指标湿度意义明确、时间分辨率较高的8个地点的记录,半定量地集成了中东亚干旱区全新世期间湿度的变化... 综述了亚洲中部干旱区湖泊研究的古气候记录,发现湖泊记录的全新世有效湿度在大框架上具有一致性变化.据此,选择了其中年代可靠、代用指标湿度意义明确、时间分辨率较高的8个地点的记录,半定量地集成了中东亚干旱区全新世期间湿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亚洲内陆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具有较清晰的阶段性变化,大约8cal kaBP以前的早全新世气候干旱,8-4cal kaBP的中全新世气候湿润,从距今5-6cal kaBP以来湿润程度逐步降低到晚全新世,但晚全新世比早全新世湿润.内陆干旱区的全新世湿度变化框架与最新获得的亚洲季风变化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推论出,北大西洋海洋表面的温度变化可能是中东亚干旱区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亚干旱区 全新世 湖泊 湿度
下载PDF
中东亚中全新世气候与植被反馈作用:PMIP 2多模式结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志远 靳立亚 +2 位作者 俞飞 张肖剑 姜大膀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7,共12页
文章选取了参加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Paleoclimate Modeling Intercomparison Project,简称PMIP)的6个耦合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着重对中全新世中东亚干旱区以及东亚季风区的夏季气候变化(气温、降水)进行分析,探讨了植被反馈作用对这... 文章选取了参加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Paleoclimate Modeling Intercomparison Project,简称PMIP)的6个耦合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着重对中全新世中东亚干旱区以及东亚季风区的夏季气候变化(气温、降水)进行分析,探讨了植被反馈作用对这3个区域中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各个模式之间以及所用的植被模块的差异,它们模拟的气候变化(气温、降水)的幅度有所不同,本文利用PMIP 2中6个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在中全新世轨道因素的影响下,3个区域的平均温度和降水都有所增加。而中全新世植被的变化在:1)东亚季风区,各个模式模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其中FOAM,ECHAM5.3-MPIOM127-LPJ和MRI-CGCM2.3.4FA这3个模式的模拟结果显示温度较现代低,而ECBILTCLIOVECODE,UBRIS-HADCM3M2和MRI-CGCM2.3.4NFA模式的模拟结果显示植被的变化导致地表温度较现代高,但各个模式对东亚季风区的中全新世植被变化所引起的降水变化并不理想,并且差异较大;2)中东亚干旱区,ECBILTCLIOVECODE,FOAM和UBRIS-HADCM3M2模式的模拟结果表现出中全新世植被的变化导致中东亚干旱区夏季平均温度较现代低,而其他3个模式的模拟结果则表现出较现代高的趋势,但除MRI-CGCM2.3.4NFA模式外,其余5个模式均在中国西北新疆地区表现出0.5℃左右的降温,而几乎所有的模式都在中东亚干旱区表现出降水增加;3)中亚地区,在温度方面,除了MRI-CGCM2.3.4NFA随着植被的变化表现出了较大的增温幅度外,其余5个模式夏季温度随着植被变化不大;而在降水方面,除了FOAM模式外,其他5个模式结果都显示出区域平均降水的增加。由此可见,在中全新世东亚季风区、中东亚干旱区以及中亚地区,除了太阳辐射等因素,植被对气候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区 中东亚干旱区 亚地区 全新世 气候模式 植被反馈
下载PDF
6 kaBP中东亚气候对植被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5
作者 俞飞 靳立亚 +1 位作者 张肖剑 王志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31,共8页
选取PMIP2计划中ECBilt-CLIO-VECODE模式的结果,对比中全新世(6 kaBP)气候对于现代气候的变化,探讨了植被在中全新世气候变化中的意义.中东亚干旱区受西风环流影响,而东亚地区6 kaBP季风深入,不同大气环流的影响导致两区域大尺度气候特... 选取PMIP2计划中ECBilt-CLIO-VECODE模式的结果,对比中全新世(6 kaBP)气候对于现代气候的变化,探讨了植被在中全新世气候变化中的意义.中东亚干旱区受西风环流影响,而东亚地区6 kaBP季风深入,不同大气环流的影响导致两区域大尺度气候特征差异大,同时该时期植被的变化增强了气候系统对轨道参数变化的响应:一系列气候要素对植被的动态响应导致气温、降水都因植被反馈而发生较大变化,但是该模式的结果存在低估6 kaBP升温幅度的缺陷,尤其是对冬季温度的模拟;即使耦合植被后有所改善,但对6 kaBP气候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仍需深入,同时对局地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还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ECV模式 植被反馈 中东亚
下载PDF
中东亚干旱区土地覆盖变化和人类占用强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静 张丽 +1 位作者 韩瑞丹 郑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5-987,共13页
研究中东亚干旱区2001-2013年期间土地覆盖变化特征和人类活动对潜在自然植被的影响程度,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基于气象数据和综合顺序分类法(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研究中东亚干旱区2001-2013年期间土地覆盖变化特征和人类活动对潜在自然植被的影响程度,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基于气象数据和综合顺序分类法(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CSCS)模型模拟了中东亚干旱区的潜在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其次基于2001-2013年的MODIS土地覆盖数据集分析了土地覆盖变化情况,最后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研究了潜在自然植被的人类占用强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潜在自然植被以林地、草地、冻原、荒漠四大类为主;2)中东亚干旱区土地覆盖变化较大,其中中亚灌丛面积波动增加,中国华北干旱区农田面积扩张明显,蒙古国中西部灌丛和草地覆盖面积明显减少;3)研究区人类占用强度增强。其中,2010-2013年增长较为明显,4年间人类占用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增长了1.45%。潜在草地人类占用比例在2009-2013年间增幅最大,为2.88%;潜在林地人类占用比例在2001-2005年间增幅最大,为6.99%。4)在北哈萨克斯坦三州(北哈萨克斯坦州、阿克莫拉州、库斯塔奈州),人口迁移是潜在自然植被人类占用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2006-2013年间人类占用强度比例增长了11.38%;中国的呼伦贝尔和山西干旱区,农业开发是人类占用强度增大的主要因素,2001-2013年间人类占用强度比例分别增长了6.62%和17.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亚干旱区 土地覆盖变化 潜在自然植被 综合顺序分类法 人类占用强度 农田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对中东亚人群胃癌相关易感基因的挖掘 被引量:1
7
作者 安覃景 李思思 韩崇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409-1412,1416,共5页
目的筛选中东亚人群胃癌的易感基因,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进行检索,利用在线工具GEO2R筛选胃癌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转导通路分析... 目的筛选中东亚人群胃癌的易感基因,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进行检索,利用在线工具GEO2R筛选胃癌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转导通路分析,最后利用STRING数据库对基因相关蛋白相互作用进行关联构建。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个数据集,通过筛选得到4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4个,下调基因6个,并首次发现ARHGAP11A基因与胃癌相关。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发现,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有白细胞转运蛋白迁移、p53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等。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可有效地筛选出中东亚人群的胃癌易感基因,从而为胃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差异基因 信号通路 中东亚人群
下载PDF
中东亚矿产潜力
8
作者 Roger Ellis 张苺 《国土资源情报》 2004年第6期23-27,共5页
关键词 矿产资源 中东亚 俄罗斯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大气环流对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9
作者 刘玉芝 吴楚樵 +1 位作者 贾瑞 黄建平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41-1152,共12页
亚洲干旱半干旱区占据北半球中纬度的大片区域,其主体是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该区域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处于东亚季风区的边缘,受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共同影响;中部和西部主要处于西... 亚洲干旱半干旱区占据北半球中纬度的大片区域,其主体是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该区域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处于东亚季风区的边缘,受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共同影响;中部和西部主要处于西风带气候区,为西风环流所控制.研究大气环流对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气候的影响,对于认识和预测该区域的气候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大气环流对亚洲中、东部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影响的研究,文章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已有研究表明,大气环流对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强夏季风年,中国西北地区东南部受东亚夏季风影响,水汽通量显著增加,降水偏多;而弱夏季风年则相反,随着东亚夏季风的减弱,季风边缘的半干旱区气候呈现变干趋势;南亚季风的加强则使得更多的水汽输送至亚洲干旱半干旱区;高原夏季风与中亚地区夏季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中国华北地区、蒙古地区的夏季降水呈负相关.西风指数与中东亚干旱区的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西风环流的变化可能是影响中亚干旱区降水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季风 西风 中东亚 干旱半干旱区
原文传递
中国成为古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地理条件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听昌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5-80,共6页
中国成为古代东亚文明中心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条件。中国地处北温带的"文明走廊",是世界上少有的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大面积地域之一。中国有自成一体的地理结构,因此尽管历史上时有短暂的分裂,最后都复归... 中国成为古代东亚文明中心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条件。中国地处北温带的"文明走廊",是世界上少有的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大面积地域之一。中国有自成一体的地理结构,因此尽管历史上时有短暂的分裂,最后都复归统一。中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东端,西面有喜马拉雅山和帕米尔高原作屏障,在这相对隔绝的地理空间里,中华民族创造了上下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地处"季风亚洲"中心地带的中国在近代经过了凤凰涅槃式的浴火重生,注定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成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地理条件 东亚文明 战略地位变迁
下载PDF
进入21世纪后东亚发展中地区外国投资的动向
11
作者 刘晓民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62,共4页
2001-2003年期间东亚发展中地区的外国投资出现了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趋势,也出现了与2001-2003年期间的世界外国直接投资(FDI)和发达国家外国投资不同的动向。本文论述2001-2003年期间东亚发展中地区外国投资动向的变化,并分析其... 2001-2003年期间东亚发展中地区的外国投资出现了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趋势,也出现了与2001-2003年期间的世界外国直接投资(FDI)和发达国家外国投资不同的动向。本文论述2001-2003年期间东亚发展中地区外国投资动向的变化,并分析其国际、区域内的经济背景,同时对其前景做一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发展地区 外国投资 动向
下载PDF
中日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实践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沈宏相 《经济论坛》 2011年第6期38-39,共2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浪潮下的一个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最切实可行的就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广泛建立与深入合作。FTA(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恰恰是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核心。对于开展区域经济合作起步较晚但需求迫切的东亚地区来说,中...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浪潮下的一个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最切实可行的就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广泛建立与深入合作。FTA(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恰恰是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核心。对于开展区域经济合作起步较晚但需求迫切的东亚地区来说,中日两国如何稳步建设多层次的自由贸易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以中日东亚地区FTA实践的比较为线索,探究其深层战略意义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地区FTA 东亚自由贸易区 东亚共同体
下载PDF
中日共同推动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13
作者 高海宽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0-76,共7页
中日目前在继续改善双边关系,共同推动战略互惠关系的全民发展。在东亚地区,如何加强相互双边与多边关系与合作,共促本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是中日两国所面临的和需要实践的重要课题。东亚当前仍面临和平与发展的机遇,但也依旧面临着各种... 中日目前在继续改善双边关系,共同推动战略互惠关系的全民发展。在东亚地区,如何加强相互双边与多边关系与合作,共促本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是中日两国所面临的和需要实践的重要课题。东亚当前仍面临和平与发展的机遇,但也依旧面临着各种挑战。今后,中日不仅需要更加搞好双边关系,还需要共同努力,携手共促本地区关系与局势的和谐与稳定,共同推动东亚地区各国间在经济领域的互惠合作与经济发展,共同维护本地区局势的安全与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和谐稳定 互惠合作 安全和平
下载PDF
东亚主要经济体收入分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红芳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4年第3期16-24,87,共10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流行的收入分配理论及其衡量方法,比较研究了东亚各类经济体的收入分配情况。在加深对东亚经济发展多样性认识的同时,论证库兹涅茨的有关收入分配“倒U型曲线”的理论是不完全符合东亚发展中经济体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 东亚发展经济体 收入分配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国际金融危机对东亚经济体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莺 《亚非纵横》 2009年第2期7-13,59,共7页
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席卷世界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2008年随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接连陷入衰退,世界经济走到危机的边缘。作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东亚经济体也不免受到波及。虽然到目前为止东亚银行体系受到的影响有限,... 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席卷世界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2008年随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接连陷入衰退,世界经济走到危机的边缘。作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东亚经济体也不免受到波及。虽然到目前为止东亚银行体系受到的影响有限,但由于东亚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发达市场,而且许多经济体金融业较为开放,国际金融危机因此通过股市、汇市、出口对东亚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东亚发展经济体 影响
下载PDF
沉积盆地动力学与盆地成藏(矿)系统 被引量:64
16
作者 刘池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23,共23页
以沉积盆地动力学与盆地成藏(矿)系统为主线,梳理和归纳了笔者在此方面理论研究的部分认识和观点。在地球科学研究和应用的3大领域(科学研究、物质需求、生存环境)中,沉积盆地均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展布面积大、发育时间长的大中... 以沉积盆地动力学与盆地成藏(矿)系统为主线,梳理和归纳了笔者在此方面理论研究的部分认识和观点。在地球科学研究和应用的3大领域(科学研究、物质需求、生存环境)中,沉积盆地均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展布面积大、发育时间长的大中型盆地(如含油气盆地)意义更为重要。沉积盆地是地史上地壳或岩石圈较长时间相对沉降、沉积物在其中不断充填过程中的一种负向地壳构造。将沉积盆地动力学定义为:直接控制和明显影响盆地沉降和沉积充填的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有机耦合的统一动力学系统和演化过程;属地球动力学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盆地沉降动力的不同,将盆地成因划分为热力、应力、重力和复合成因4种类型。从厘定和揭示盆地沉降、沉积和堆积中心的分布位置、演变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入手,剔去非沉降作用产生的沉积效应,有可能揭示沉降作用特征和其与沉积、堆积中心的时空演变关联及原因。活动性强、深部作用活跃、后期改造强烈是中国沉积盆地的重要特点,这由中国大陆的特性所决定。根据后期改造的主要地质作用及改造形式的不同,将改造盆地划分为8种类型。剔去后期改造的影响,系统恢复原始盆地面貌,为深刻认识和揭示盆地演化改造过程和油气成藏、定位及分布的重要基础。根据改造盆地的地质实际和笔者的研究实践,探讨和提出了改造盆地研究和油气评价的思路及程式;从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限两方面,具体厘定了中国盆地油气晚期超晚期成藏定位的时限。探讨了深部作用对油气富集的影响、油气逸散及其地质效应等问题。含油气盆地动力学研究系统可划分为成盆、成藏和评价3大次系统。在盆地演化和改造过程中,各次系统及子系统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作用。倡导沉积盆地研究遵循"整体、动态、综合"的总则。世界已探明的砂岩型铀矿床逾82%与已生产的油气田或煤田同盆共存。这4种主要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但其富集成矿区分布却有明显的分区性,其中尤以中东亚地区典型。在中东亚能源矿产成矿域诸盆地中,多种能源矿产赋存和分布的特点为:空间分布复杂有序、各含(储)矿层位及地区联系密切、成藏(矿)定位时期相同或相近、赋存环境和成藏(矿)作用有机相关;铀成矿过程和主成矿期与区域动力学环境演变有明显地响应关系,并与所在盆地油气的成藏定位时期基本一致;表明其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沉积盆地集多种有机和无机、金属与非金属矿产以及水资源等共存于一盆,是诸多沉积矿产同盆成生、赋存的基本单元和成藏(矿)的巨型复杂系统,称之为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该系统中各种沉积矿产的成藏(矿)不是孤立存在和单独出现;其形成和分布有机关联、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内在联系形式多样;有其自身的成矿特点和成藏(矿)环境,应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成矿系统与其他成矿系统相并列和区别。本文讨论了小型含油气盆地的类型和其油气赋存条件、成熟盆地再研究的必要性和指导思想,适于中国西部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稳定陆)块、盆(地)、带(各类构造活动带)系统动力学等。地球和盆地均属非常复杂的巨系统,运用整体和系统的学术思想,研究地学等复杂性科学是一个有效途径。在复杂系统研究中,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最为重要,同时要重视研究思想和方法论的嬗变,揭示研究对象的个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动力学 盆地成因机制 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 中东亚能源矿产成矿域 后期改造与改造盆地 油气逸散 小型含油气盆地 国沉积盆地 研究系统 复杂性科学 方法论
下载PDF
中-东亚能源矿产成矿域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力学环境 被引量:27
17
作者 刘池洋 邱欣卫 +1 位作者 吴柏林 赵红格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15,共15页
世界已探明的砂岩型铀矿床的82%以上与已经探明的油气田或煤田同盆共存,表明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其中尤以中-东亚地区诸能源盆地典型.中-东亚巨型能源矿产成矿域(简称为中-东亚成矿域)东起我国松辽盆地,西... 世界已探明的砂岩型铀矿床的82%以上与已经探明的油气田或煤田同盆共存,表明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其中尤以中-东亚地区诸能源盆地典型.中-东亚巨型能源矿产成矿域(简称为中-东亚成矿域)东起我国松辽盆地,西止里海,地跨中国、蒙古国和中亚诸国,东西连绵逾6000km.该成矿域诸盆地多种能源矿产的赋存和分布具有以下特点:空间分布复杂有序、含矿层位和地区联系密切、成藏(矿)-定位时期相同或相近、赋存环境和成藏(矿)作用有机相关、并共具丰富的矿源物质背景,表明其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中-东亚成矿域外生铀成矿过程可以距今100,50±2,20±(2~4),8~5Ma为界划分为5个时期.各主要含铀盆地的主成矿期及其差异,与所在盆地油气的成藏-定位时期和期次基本一致;并与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有明显的响应关系,总体受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演变的控制.从工业利用和商业开采考虑,油、气、煤、铀共存、成藏和定位及其相互作用的密切联系,主要发生在盆地演化晚(末)期和之后.综合分析和对比中亚和我国诸能源盆地的成藏(矿)环境认为,相对稳定的区域构造背景和适度(较弱)的构造变动,是大中型砂岩型铀矿床、油气田(区)和煤田形成、共存和保存的必要条件;适于油、气、煤、铀同盆共存成藏、且资源甚丰的盆地类型,主要为内克拉通盆地和中间地块盆地及其相关的改造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能源矿产成矿域 油-气-煤-砂岩型铀矿 同盆共存 成藏(矿)机理 盆地动力学
原文传递
Variation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recipitation of China in Recent 111 Years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浩 智协飞 +1 位作者 高洁 刘樱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1期1711-1716,共6页
Based on the monthly average SLP data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from 1899 to 2009,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tensity index in recent 111 years was calculated, and the interdecad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 characte... Based on the monthly average SLP data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from 1899 to 2009,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tensity index in recent 111 years was calculated, and the interdecad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the 1920s was the strongest. The intensity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fter the middle period of the 1980s presented weakened trend. It was the weakest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Morlet wavelet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interdecad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had quasi-10-year and quasi-2-year significance periods.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east of China closely related to intensity variation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strong (weak)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year, the rainfall in the middle and low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was less (more) than that in common year, while the rainfall in North China was more (less) than that in common year. The weakening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wa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at it was rainless (drought) in North China and rainy (flood) in the middle and low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fter the middle period of the 198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VARIATION Precipitation of China
下载PDF
中美东亚安全关系中的第三方陷阱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永 《国际关系研究》 2015年第6期84-95,149-150,共14页
中美在东亚的安全竞争将一些域内国家置于第三方的关键地位。这一战略优势使这些国家能够获得与其自身实力不相符的利益。为了利用和维持关键地位,一些东亚国家作为第三方因素对中美东亚安全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它们不仅不断挑拨中美关... 中美在东亚的安全竞争将一些域内国家置于第三方的关键地位。这一战略优势使这些国家能够获得与其自身实力不相符的利益。为了利用和维持关键地位,一些东亚国家作为第三方因素对中美东亚安全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它们不仅不断挑拨中美关系,而且拉美制华,不断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第三方东亚国家经营关键地位将可能急剧增加东亚安全关系的不确定性,生成将中美卷入间接军事冲突和对抗的第三方陷阱。中美应依据不稳定的东亚安全三角关系的特性,弱化第三方东亚国家的关键地位,抑制第三方陷阱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安全关系 关键地位 海洋争端 第三方陷阱
原文传递
Sediment record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south end of the Zhejiang-Fujian coastal mud area during the past 100 years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琳淼 李广雪 +3 位作者 高飞 刘玲 刘勇 DADA Olusegun A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899-908,共10页
Previous studies carried out i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mud area focused on long-term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sedimentary records during the Holoeene, especially during the mid-Holocene high-stand water levels per... Previous studies carried out i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mud area focused on long-term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sedimentary records during the Holoeene, especially during the mid-Holocene high-stand water levels period.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nsitive grain size groups can be used as a sedimentary proxy to reconstruct the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The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mainly in the northern and middle portions of the Zhejiang-Fujian coastal mud, however, similar research in the southern portion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sedimentary proxy and modern measured data of EAWM are lacking. In this paper, we focused on a sedimentary record of the past 100 years with an enhanced resolution of 1.8 years. Investigations of the southern end of the Zhejiang-Fujian coastal mud area were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21~Pb chronology, grain-size analysis and chemical element analysis.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mean grain size (Mz) of sediment sensitive grain size and the measured EAWM was confirmed for the first time. We found that during the recent 100 years, the variation of the mean grain size of the sensitive population in the southern portion of the Zhejiang-Fujian mud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EAWM intensity changes; and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changes in the sediment discharge from Datong station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TSD). Finally, recent changes in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study area reflect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ejiang-Fujian coast sedimentary record environmental changes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EAW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