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值试验的南海越赤道气流与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范倩莹 刘环 +2 位作者 唐登洪 牛亚萍 卫玮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4年第3期523-533,共11页
本文利用1979~2020年HadISST月平均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资料,驱动改进的NCAR CAM5大气环流模式进行长时间积分试验所得结果,与ERA5再分析资料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验证了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异常(Sea surf... 本文利用1979~2020年HadISST月平均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资料,驱动改进的NCAR CAM5大气环流模式进行长时间积分试验所得结果,与ERA5再分析资料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验证了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SSTA)对南海(South China Sea, SCS)低空越赤道气流(Cross-Equatorial Flow, CEF)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值试验结果与观测分析结果较为一致,即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对同期SCS CEF (SCEF)强度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存在显著正相关。当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偏暖时,引起Walker环流及东亚局地Hadley环流异常偏弱,对应澳大利亚北部及热带西太平洋海洋性大陆海平面气压(Sea level pressure, SLP)异常上升,北太平洋SLP异常下降,西太平洋南北向气压梯度增加,故SCEF易增强;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南海越赤道气流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 成因分析
下载PDF
中国东部高空颠簸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阿利曼 王君 +1 位作者 冯锦明 李秀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3-1088,共16页
本文利用1979~2014年NCEP-DOE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区域2375份航空器空中颠簸报告资料,研究中国东部区域高空颠簸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简称"海温异常";空间范围:5°S^5°N,120°~170... 本文利用1979~2014年NCEP-DOE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区域2375份航空器空中颠簸报告资料,研究中国东部区域高空颠簸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简称"海温异常";空间范围:5°S^5°N,120°~170°W)的关系以及产生这种关系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高空颠簸与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之间存在显著时空相关关系,其原因是高空纬向风引起的垂直风切变是构成高空颠簸时空分布的主导因素。中国东部夏季高空颠簸与海温异常存在正相关关系;冬季呈现南北两个正负相关区:以30°N为界,北部区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南部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30°N急流轴附近区域无显著相关关系。海温异常影响中国高空颠簸时空分布的可能原因是海温变化引起对流层高层温度出现异常,进而影响温度的经向梯度,导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出现异常(夏季,急流轴南侧出现西风异常;冬季,急流轴北侧出现东风异常,南侧出现西风异常)。高空纬向风的变化导致纬向风的垂直梯度和经向梯度出现异常,最终影响高空颠簸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流层高层温度的异常变化可能是由与热带海温异常相关的平流层水汽变化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颠簸 时空分布 西风急流 中东太平洋海温 对流层高层温度
下载PDF
金沙江水文过程对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响应
3
作者 卢雅婷 岳遥 张小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6,共4页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变化对气象和水文过程具有强烈干扰,金沙江流域降水和径流特征对该区域海温异常的响应对整个长江流域旱涝灾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综合EOF方法、相关分析与集中期方法,通过分析金沙江流域1981~2010年间流域内降...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变化对气象和水文过程具有强烈干扰,金沙江流域降水和径流特征对该区域海温异常的响应对整个长江流域旱涝灾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综合EOF方法、相关分析与集中期方法,通过分析金沙江流域1981~2010年间流域内降水对赤道中东太平洋Nino3.4区海温的滞后响应期及降水对径流的超前影响期,确定了径流对海温的滞后响应期。结果表明,金沙江降水对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滞后响应存在短期(4个月)和长期(11~12个月)两种时距;多数年份,流域内降水对径流的超前影响期为1个月;一般情况下,金沙江径流对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滞后响应模式亦分为短期(5个月)和长期(12~13个月)两类。结果可为海温异常引起的金沙江流域旱涝灾害及径流丰、枯事件预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 金沙江 径流 降水 响应
下载PDF
山东省夏季降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前期冬季海温对应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商林 顾伟宗 +3 位作者 汤子东 孟祥新 雒佳丽 崔强 《干旱气象》 2017年第4期552-558,共7页
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的月平均500 h Pa高度场、NOAA月平均海温资料和山东省121个测站逐月降水资料,对1961—2015年山东省夏季降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对应关系的年代际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夏季降水在1970年代中期以及1980年... 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的月平均500 h Pa高度场、NOAA月平均海温资料和山东省121个测站逐月降水资料,对1961—2015年山东省夏季降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对应关系的年代际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夏季降水在1970年代中期以及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其中,在1970年代中期以前,山东省夏季降水量为线性减少趋势,总量偏多,而在1990年代以后,无明显变化趋势。山东省夏季降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前期冬季海温的关系在转变前后有明显差异:在1970年代中期之前,二者为反位相关系;1990年代之后,二者转为同位相关系。此外滑动相关结果也显示,1990年代以前,山东省夏季降水与Ni1o3区前期冬季海温为负相关关系,1990年代之后,二者为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山东省夏季降水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相关关系也发生了年代际变化:在前一时期,山东省夏季降水偏多年份的水汽主要来自东亚夏季风的输送;在后一时期,山东省夏季降水偏多的年份水汽主要来自El Ni1o次年夏季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气流的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夏季降水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850hPa风场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多台风事件气候特征及其可能形成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邵国云 孙旭光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8-738,共11页
利用1945—2018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台风最佳路径资料,定义并系统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多台风事件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和可能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多台风事件(MTYE)主要发生在7—10月,其生成源地关键区位于西北太平洋135°... 利用1945—2018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台风最佳路径资料,定义并系统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多台风事件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和可能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多台风事件(MTYE)主要发生在7—10月,其生成源地关键区位于西北太平洋135°~180°E的12°N附近。相对于单独发生的台风,多台风事件的台风平均强度更强、生命期更长。多台风事件的台风频数占总台风频数的比例以年际变率为主,并有一定的增长趋势。多台风事件强年对应于中东太平洋热带和北半球副热带海温显著增暖,通过Gill型Rossby波响应和Walker环流异常,在西北太平洋产生大气低层相对涡度正异常、中层相对湿度正异常和垂直东风切变异常,为多台风的生成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季节内多时间尺度瞬变涡旋动能的增强也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YE 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 相对涡度 相对湿度 垂直东风切变
下载PDF
海南岛秋季降水异常对应的热带大尺度环流和海温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勇 陆日宇 何金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34-1042,共9页
海南岛的地理环境特殊,具有独特的降水变化特征。作者利用海南岛7个站的月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NOAA的海温资料,研究了近45年海南岛降水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产生降水异常的一个可能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海南岛降水具有明显的季... 海南岛的地理环境特殊,具有独特的降水变化特征。作者利用海南岛7个站的月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NOAA的海温资料,研究了近45年海南岛降水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产生降水异常的一个可能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海南岛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年中秋季的9、10月份降水最大,而且这两个月降水的年际方差占全年降水总方差的47.1%。秋季降水的年际异常对应的环流形式主要表现为对流层中下层存在的两个异常的气旋和反气旋中心。当降水偏多时,有两支异常的气流分别从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吹向海南岛附近地区,为该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水汽,有利于岛上降水。而当降水偏少时,两支异常的气流变为从大陆吹向海洋,使海南岛上空水汽偏少,不利于岛上降水。另一方面,这种与秋季降水异常对应的环流异常是由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造成的,异常的海温将使热带地区的沃克环流发生异常,并最终使海南岛附近环流发生异常,导致降水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降水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 沃克环流
下载PDF
2017年汛期气候预测先兆信号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永光 郑志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5-571,共7页
2017年夏季(2017年6—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348.6mm,较常年同期(322.6mm)偏多8.1%,呈现南、北两条多雨带。东亚夏季风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显著偏强,脊线位置偏南;欧亚中高纬呈现"两槽一脊"环流型,贝加尔湖地区为正距平控... 2017年夏季(2017年6—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348.6mm,较常年同期(322.6mm)偏多8.1%,呈现南、北两条多雨带。东亚夏季风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显著偏强,脊线位置偏南;欧亚中高纬呈现"两槽一脊"环流型,贝加尔湖地区为正距平控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从前冬冷水向春、夏季暖水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容易出现南方多雨的Ⅳ类雨型,夏季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发展。2017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从前冬冷水向春、夏季暖水发展,春季北大西洋三极子正位相和2016年欧亚积雪从秋到冬的减少,均有利于夏季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发展,这是夏季主要多雨带位于长江以南的重要前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 北大西洋三极子 欧亚积雪
下载PDF
2011/2012年冬季中国气温异常的成因及前兆信号 被引量:13
8
作者 谭桂容 王腾飞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74,共10页
采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全国16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NOAA全球海温资料,在探讨1986年以来中国冬季气温异常机理基础上,对2011/2012年冬季气温异常特征及其前兆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面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 采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全国16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NOAA全球海温资料,在探讨1986年以来中国冬季气温异常机理基础上,对2011/2012年冬季气温异常特征及其前兆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面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及500 hPa乌拉尔山与贝加尔湖南侧的异常环流等系统是影响中国冬季气温的主要中高纬环流系统,而中低纬环流系统主要包括西太平洋副高环流和印缅槽。前期热带印度洋和中东太平洋关键区海温异常与后期冬季气温关联的环流系统有密切的关系:前期夏季7、8月西印度洋海温偏高时,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将偏强,有利于冬季风偏强和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当8—10月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时,西太平洋副高将偏强偏大偏西,北界位置偏北,印缅槽偏强,中国气温容易偏高,反之亦然。两者对后期环流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独立性,中国冬季地面气温异常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气温 短期气候预测 环流异常 印度洋海温 中东太平洋海温
下载PDF
北极海冰面积与我国春季平均气温的联系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周珉 蒋全荣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87,共7页
本文诊断分析了北极海冰面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与我国春季气温的联系。结果表明 ,北极海冰面积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对我国春季气温有较明显的影响 ,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变化的影响则相对较弱。利用前期的海冰距平场可对 2 0 0
关键词 北极海冰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 春季气温
下载PDF
2020年12月呼和浩特市气温偏低成因分析
10
作者 牛永梅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第1期80-81,共2页
利用呼和浩特市境内7个测站2020年12月份气温资料及国家气候中心网站的大气环流指数序列对12月呼和浩特市气温偏低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整层冷平流控制背景下,加之偏强的西伯利亚高压、负位相AO指数及赤道中东太平洋偏冷... 利用呼和浩特市境内7个测站2020年12月份气温资料及国家气候中心网站的大气环流指数序列对12月呼和浩特市气温偏低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整层冷平流控制背景下,加之偏强的西伯利亚高压、负位相AO指数及赤道中东太平洋偏冷海温的共同影响下,造成了12月呼和浩特市气温异常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偏低 西伯利亚高压 AO指数 中东太平洋海温
下载PDF
Subtropical Air-Sea Intera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entral Pacific El Nio 被引量:7
11
作者 XIE Ruihuang HUANG Fei REN Hongl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3年第2期260-271,共12页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central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October to February shows that the central Pacific SSTA variation is primarily due to the occurrence of the...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central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October to February shows that the central Pacific SSTA variation is primarily due to the occurrence of the Central Pacific E1 Nifio (CP-E1 Nifio) and has a connection with the subtropical air-sea interac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Pacific. After remov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Eastern Pacific E1 Nifio, an S-EOF analysis is conducted and the leading mode shows a clear seasonal SSTA evolving from the subtropical northeastern Pacific to the tropical central Pacific with a quasi-biennial period. The initial subtropical SSTA is generated by the wind speed decrease and surface heat flux increase due to a north Pacific anomalous cyclone. Such subtropical SSTA can further influe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STA in the tropical central Pacific via the wind-evaporation-SST (WES) feedback. After established,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SSTA can be strengthened by the zonal advective feedback and thermocline feedback, and develop into CP-E1 Nifio. However, as the thermocline feedback increases the SSTA cooling after the mature phase, the heat flux loss and the reversed zonal advective feedback can cause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CP-EI Nifio. Along with the wind stress variability, the recharge (discharge) process occurs in the central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and such a process causes the phas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thermocline depth and SST anomalies, which presents a contrast to the original recharge/discharge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E1 Nifio subtropical forcing recharge/discharge process phase consistency thermocline depth
下载PDF
Warming over the North Pacific can intensify snow events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3
12
作者 FENG Ye CHEN Huo-Po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6年第2期122-128,共7页
The variation of winter snowfall intensity over Northeast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autumn North Pacific SST are investigated for the period 1960–2012. An upward trend is apparent for the winter snowfall in... The variation of winter snowfall intensity over Northeast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autumn North Pacific SST are investigated for the period 1960–2012. An upward trend is apparent for the winter snowfall intensity over Northeast China during the last half-century, coinciding with an increasing autumn SST over the North Pacific. Their interannu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eaches up to 0.58 for the past five decades, and 0.42 after their trends are removed. Further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warming SST during autumn may persist into winter. Correspondingly, large parts of East Asia and the North Pacific are dominated by an anticyclonic anomaly, which can induce an anomalous southeasterly over Northeast China, weaken the northerly wind, then warm the surface, increase the water vapor content and intensify snowfall events. Thus, the autumn North Pacific SST can be considered as a key predictor for winter snowfall events over Northeast China. Results from leaveone-out cross-validation and independent validation both show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nd a small RMSE between prediction and observation. Therefore, the autumn SST over the North Pacific is suggested as a potential predictor for winter snowfall intensity in Northea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snowfall intensity Northeast China North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Prediction
下载PDF
冰川消融,“巨人”将死
13
作者 梁莹菲(文/摄影) 董德 《财新周刊》 2023年第25期72-79,共8页
今年大概率又是一个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造成大气环流异常的气候现象。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变暖以及极端天气会有放大效应。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厄尔尼诺事件可能... 今年大概率又是一个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造成大气环流异常的气候现象。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变暖以及极端天气会有放大效应。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厄尔尼诺事件可能会推高全球变暖幅度。“历史上非常清楚的两次记录,”周兵说,1998年超强厄尔尼诺出现,使得全球变暖的幅度一下子提高了很多;而2015年一2016年又一次超强厄尔尼诺出现,连续两年打破了历史最暖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气象局 厄尔尼诺事件 冰川消融 超强厄尔尼诺 大气环流异常 全球变暖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 气候现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