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西洋乐器讲中国故事——《中国风》系列回顾 被引量:4
1
作者 鲍元恺 《艺术学研究》 2019年第2期29-36,共8页
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民歌、歌舞曲、戏曲音乐、曲艺音乐,以及民间的、文人的、宫廷的、宗教的器乐曲,有着完全不同于西方专业音乐的形态与背景。它们是具有鲜活艺术灵性的生命释放,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心灵记录和具有独立认知价值的... 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民歌、歌舞曲、戏曲音乐、曲艺音乐,以及民间的、文人的、宫廷的、宗教的器乐曲,有着完全不同于西方专业音乐的形态与背景。它们是具有鲜活艺术灵性的生命释放,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心灵记录和具有独立认知价值的历史传承。它们与其他形式的传统文化共生共存,相依相和,形成了我们独特的民族音乐遗产。《中国风》系列作品就是对这些宝贵遗产进行提炼和再创造,通过已经成为当下国际主流文化的交响音乐形式,使之获得再生机能而存活于现实文化生活,进而跨入世界乐坛。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今天,"以西方音乐形式展示中国传统音乐"的计划,是要把传统音乐作为一种活的文化形态,在同现实生活的结合中,打破同世界文化隔绝的封闭状态,在文明更替的断层中获得新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复兴 中为洋用 国风 和而不同 雅俗共赏
下载PDF
《中国风》的理想与实践——交响音乐系列《中国风》二十年再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鲍元恺 鲍玉珩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4期89-94,共6页
实施《中国风》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以原生传统音乐为基础的《中国风》迅速走上国际乐坛,随着东方文明的复兴而成为现实。《中国风》是为了让中国听众通过自己熟悉的旋律了解西方音乐形式;同时,也让西方听众通过自己熟悉的音... 实施《中国风》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以原生传统音乐为基础的《中国风》迅速走上国际乐坛,随着东方文明的复兴而成为现实。《中国风》是为了让中国听众通过自己熟悉的旋律了解西方音乐形式;同时,也让西方听众通过自己熟悉的音乐形式了解中国音乐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中国艺术家为重构自己民族的新音乐文化,在洋为中用的路上已经苦苦探索了整整一个世纪,这个世纪,该是我们沿着中为洋用的回程走向世界的时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黄风情》 交响乐民族化 中为洋用
下载PDF
开发中译外研究的新天地——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的途径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兴福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15-320,共6页
探索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的途径,深入研究开发中译外的新领域,指出中国书法艺术可以融入世界各国文字尤其是西方文字,达到中为洋用,从而永葆青春,继续得以发扬光大。通过分析中西文字的结构特点及其书写工具,讨论中西方诗歌、名言等精... 探索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的途径,深入研究开发中译外的新领域,指出中国书法艺术可以融入世界各国文字尤其是西方文字,达到中为洋用,从而永葆青春,继续得以发扬光大。通过分析中西文字的结构特点及其书写工具,讨论中西方诗歌、名言等精彩文化载体之间的完美转换,论证了用毛笔书写欧美文字,将中国书法作品外译,形成一种崭新的艺术作品,实现书法艺术全球化的创意确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中为洋用 毛笔 翻译 全球化
下载PDF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庚香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4,共10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不仅指引开创了中国道路,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要深刻认识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理论特质和价值,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不仅指引开创了中国道路,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要深刻认识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理论特质和价值,在自觉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原则的基础上,更加积极有效地做到“中为洋用”,坚持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引领下的中国道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经验,坚定文明自信,重视对中国规律、中国式民主、中国价值的研究和传播,让曾经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文明焕发新活力、展现新优势,为二十一世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取得文明新成就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 国道路 文明自信 中为洋用
下载PDF
格林卡学习西欧音乐对发展我国民族音乐的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庆选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8-61,共4页
世界文化史上任何一次文艺复兴运动 ,都是以不同民族 、不同形式 、不同风格的艺术相互融合为基础的。中国艺术家为重构自己民族的新音乐文化 ,在洋为中用的路上已经苦苦探索了整整一个世纪。21世纪该是我们沿着中为洋用的回程走向世界... 世界文化史上任何一次文艺复兴运动 ,都是以不同民族 、不同形式 、不同风格的艺术相互融合为基础的。中国艺术家为重构自己民族的新音乐文化 ,在洋为中用的路上已经苦苦探索了整整一个世纪。21世纪该是我们沿着中为洋用的回程走向世界的时代。纵观世界音乐文化史 ,格林卡在借鉴西欧音乐成果时 ,坚持和发展本民族音乐的实践 ,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卡 学习西欧音乐 发展民族音乐 中为洋用
下载PDF
毛泽东与外国文学
6
作者 李继凯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24-31,共8页
毛泽东与外国文学之间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双向关系。其间既存在着由外而内的“内向化”亦即“洋为中用”的过程,也存在着由内而外的“外向化”亦即“中为洋用”的过程,并在理论、思维与实践操作层面,主要对中国现当代文... 毛泽东与外国文学之间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双向关系。其间既存在着由外而内的“内向化”亦即“洋为中用”的过程,也存在着由内而外的“外向化”亦即“中为洋用”的过程,并在理论、思维与实践操作层面,主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和第三世界文学产生过一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发展的角度看,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创作仍然会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中国)继续产生久远的影响,在客观上为我们提供了具有双向性和正反两面特征的“镜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外国文学 双向关系 中为洋用
下载PDF
和平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交流
7
作者 任唤麟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9-91,共3页
中国的和平发展既要靠实现文化上的"洋为中用"以给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也要靠实现文化上的"中为洋用"以消除偏见与歧视,使中国获得平等和受尊重待遇。但后者目前更应受到重视。中国文化自有许多方面可为&qu... 中国的和平发展既要靠实现文化上的"洋为中用"以给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也要靠实现文化上的"中为洋用"以消除偏见与歧视,使中国获得平等和受尊重待遇。但后者目前更应受到重视。中国文化自有许多方面可为"洋"所用。商品输出,包括文化产品的输出,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文化上的"中为洋用"。实现真正意义的文化上的"中为洋用"必须大力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而中国的历史、中华民族的思想以及中国的现实国情与发展理念应是中国文化对外宣传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发展 中为洋用 文化宣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