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斯兰文化东渐的遗踪(续)——陆上丝绸之路名城喀什中亚风格清真寺建筑构图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雄飞 樊新和 《华中建筑》 2009年第1期229-238,共10页
该文简单介绍了喀什中亚风格清真寺的建筑构图特色,通过对喀什的艾提尕清真寺等进行建筑构图分析,对比总结了喀什中亚风格清真寺的构图规律,也为现代建筑提供了一些设计借鉴。
关键词 喀什 清真寺 中亚风格 建筑构图
下载PDF
伊斯兰文化东渐的遗踪——海上丝绸之路名城泉州中亚风格清真寺建筑构图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雄飞 李昊 《华中建筑》 2008年第9期211-222,共12页
该文简单介绍了清真寺的风格源流及其建筑元素的主要构件,并进一步探讨了名城泉州清净寺的建筑构图特色,通过对泉州清净寺的历史渊源、式样源流进行建筑构图分析,推测出清净寺是一座未建造完工的清真寺,提出了对清净寺古建筑遗址的保护... 该文简单介绍了清真寺的风格源流及其建筑元素的主要构件,并进一步探讨了名城泉州清净寺的建筑构图特色,通过对泉州清净寺的历史渊源、式样源流进行建筑构图分析,推测出清净寺是一座未建造完工的清真寺,提出了对清净寺古建筑遗址的保护措施,并对清净寺原设计形象进行推测,还原了其真实面貌。为相关的古建筑遗址保护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清净寺 中亚风格 建筑构图
下载PDF
试论11~13世纪卫藏佛教艺术中的有关波罗艺术风格 被引量:2
3
作者 英卫峰 《西藏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34-41,共8页
11~13世纪卫藏与波罗艺术有关的佛教艺术明显存在两种风格:一是波罗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受到东印度波罗王朝佛教艺术的影响,可能在"前弘期"就已经存在,并且于"后弘期"初期再次进入卫藏,传入的路线也许不只一条,... 11~13世纪卫藏与波罗艺术有关的佛教艺术明显存在两种风格:一是波罗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受到东印度波罗王朝佛教艺术的影响,可能在"前弘期"就已经存在,并且于"后弘期"初期再次进入卫藏,传入的路线也许不只一条,这种艺术风格一直延续到13世纪初期;另一种艺术风格形成于卫藏地区,主要受到西域、中亚佛教艺术的影响,被称为中亚——波罗风格,是通过于阗的艺术家或者是在来自中亚的艺术家的参与下完成的,在其传入卫藏的过程中西藏西部地区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中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藏 波罗艺术风格 中亚——波罗风格
下载PDF
艾旺寺雕塑研究及其艺术风格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亚莎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7-106,共20页
坐落于西藏自治区后藏康马县境内的艾旺寺是目前极少能够保存下来的11世纪卫藏佛教艺术遗存,寺内残存的雕塑呈现出一种不同凡响的风格-为20世纪30年代最早考察该寺的意大利藏学家G·杜齐命名为“波罗/中亚”艺术风格,由于艾旺寺所... 坐落于西藏自治区后藏康马县境内的艾旺寺是目前极少能够保存下来的11世纪卫藏佛教艺术遗存,寺内残存的雕塑呈现出一种不同凡响的风格-为20世纪30年代最早考察该寺的意大利藏学家G·杜齐命名为“波罗/中亚”艺术风格,由于艾旺寺所在地是萨玛达地区,“波罗/中亚”艺术风格又最早出现于这一地区,西方学者亦称这种风格为“萨玛达类型”。这一综合性的艺术风格,顾名思义,主要由东印度波罗王朝艺术样式与“中亚”艺术共同构成,西方藏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亚”这一部分,杜齐提出“于阗说”;维塔利主张“西夏说”。杜齐之后,罗伯托·维塔利在这一研究领域中脱颖而出,对早期卫藏艺术的研究不断深化。与此同时,20世纪80~90年代中国西藏文物普查队在对艾旺寺的调查基础上,提出艾旺寺雕塑显示出印度、汉地、于阗等多种风格的融合,说明这一风格不仅样式特殊,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笔者希望在中西双方的考察研究的基础上,能够对艾旺寺的雕塑遗存,对“波罗/中亚”艺术风格的源流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对艾旺寺雕塑中的汉地艺术影响作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旺寺 江布寺 萨玛达类型 "波罗/中亚"艺术风格 下路弘法 后藏二师
下载PDF
艾旺寺雕塑研究及其艺术风格分析(续)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亚莎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90,共11页
坐落于西藏自治区后藏康马县境内的艾旺寺是目前极少能够保存下来的 1 1世纪卫藏佛教艺术遗存 ,寺内残存的雕塑呈现出一种不同凡响的风格——为 2 0世纪 3 0年代最早考察该寺的意大利藏学家 G·杜齐命名为“波罗 /中亚”艺术风格 ,... 坐落于西藏自治区后藏康马县境内的艾旺寺是目前极少能够保存下来的 1 1世纪卫藏佛教艺术遗存 ,寺内残存的雕塑呈现出一种不同凡响的风格——为 2 0世纪 3 0年代最早考察该寺的意大利藏学家 G·杜齐命名为“波罗 /中亚”艺术风格 ,由于艾旺寺所在地是萨玛达地区 ,“波罗 /中亚”艺术风格又最早出现于这一地区 ,西方学者亦称这种风格为“萨玛达类型”。这一综合性的艺术风格 ,顾名思义 ,主要由东印度波罗王朝艺术样式与“中亚”艺术共同构成 ,西方藏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亚”这一部分 ,杜齐提出“于阗说”;维塔利主张“西夏说”。杜齐之后 ,罗伯托·维塔利在这一研究领域中脱颖而出 ,对早期卫藏艺术的研究不断深化。与此同时 ,2 0世纪 80~ 90年代中国西藏文物普查队在对艾旺寺的调查基础上 ,提出艾旺寺雕塑显示出印度、汉地、于阗等多种风格的融合 ,说明这一风格不仅样式特殊 ,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笔者希望在中西双方的考察研究的基础上 ,能够对艾旺寺的雕塑遗存 ,对“波罗 /中亚”艺术风格的源流有更深入的认识 ,并对艾旺寺雕塑中的汉地艺术影响作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旺寺 江布寺 萨玛达类型 “波罗/中亚”艺术风格 下路弘法 后藏二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