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中低产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与小麦吸收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魏朝富 高明 +3 位作者 车福才 欧阳柬 罗长寿 谢德体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5-152,共8页
三峡库区中低产土壤的Hg、As、Cr、Pb、Cu五个重金属含量(除渝北区外),均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内,属自然背景值一级标准。Cd和Zn高于全国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和背景值含量,属二级标准。土壤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母质类型、pH值、阳离子交... 三峡库区中低产土壤的Hg、As、Cr、Pb、Cu五个重金属含量(除渝北区外),均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内,属自然背景值一级标准。Cd和Zn高于全国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和背景值含量,属二级标准。土壤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母质类型、pH值、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无定形铁和物理性粘粒有关,同时存在一定的地域分布。重庆近郊的土壤所有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土壤重金属的可给态或有效性含量极低,锌和铜不是过量,而是不足。小麦籽粒中As、Cr、Pb、Zn、Cu含量低于国家食品对重金属限量标准和小麦籽粒的背景值标准,Hg、Cd含量高于国家规定标准。籽粒中的Cu、Zn含量是小麦茎叶中的2.0~2.2倍,而茎叶中的Hg、Pb、As、Cr、Cd含量明显高于籽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吸收 三峡库区 中低产土壤 土壤重金属 小麦重金属
下载PDF
江汉平原中低产土壤及其改良利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满堂 古汉虎 彭佩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在分析江汉平原中低产土壤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将其分为涝渍、漏瘠和粘结三种类型。提出了五条改良利用措施:1、渔农复合,增强调蓄能力;2、抗旱治渍,协调水气;3、增肥调养,培肥地力;4、选择适当作物品种和优良耕作栽培模式;... 在分析江汉平原中低产土壤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将其分为涝渍、漏瘠和粘结三种类型。提出了五条改良利用措施:1、渔农复合,增强调蓄能力;2、抗旱治渍,协调水气;3、增肥调养,培肥地力;4、选择适当作物品种和优良耕作栽培模式;5、综合治理,系列配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中低产土壤 改良利用
下载PDF
中低产土壤改良及培肥措施综述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伟 《农技服务》 2008年第5期43-43,共1页
土壤肥力高低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密切关系,不同有机物料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与残留存在很大差异。笔者提出了中低产土壤以秸秆还田、留高茬和种植紫云英的培肥措施。
关键词 中低产土壤 改良 培肥措施
下载PDF
利用糠醛渣改良碱性中低产土壤 被引量:1
4
作者 纪宝华 胡童坤 《新农业》 1993年第11期13-13,共1页
我省中部平原有很大面积的碳酸盐草甸土,pH在8.4以上;朝阳地区黄土母质的碳酸盐褐土,pH在8.4左右,这些都是中低产土壤。 土壤的碱性限制作物产量有以下几个原因:①作物的最适酸碱度一般在中性至微酸性,pH超过8.0就会限制作物根系细胞... 我省中部平原有很大面积的碳酸盐草甸土,pH在8.4以上;朝阳地区黄土母质的碳酸盐褐土,pH在8.4左右,这些都是中低产土壤。 土壤的碱性限制作物产量有以下几个原因:①作物的最适酸碱度一般在中性至微酸性,pH超过8.0就会限制作物根系细胞的生理活性;②氮肥(氨态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中低产土壤 碱土 改良 糠醛渣
下载PDF
中低产土壤的改良途径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治权 国忠宝 +1 位作者 薛桂莉 唐文俊 《农业与技术》 1999年第5期14-15,共2页
中低产土壤是农业生产中的“扯腿田”。调查研究其低产原因, 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是实现作物平衡增产的关键。以往只注重开荒, 扩大耕地面积, 忽略了对水土的保持和中低产土壤的治理,使越来越多的肥活土壤逐渐演变成为瘠薄... 中低产土壤是农业生产中的“扯腿田”。调查研究其低产原因, 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是实现作物平衡增产的关键。以往只注重开荒, 扩大耕地面积, 忽略了对水土的保持和中低产土壤的治理,使越来越多的肥活土壤逐渐演变成为瘠薄的“破皮黄”,低洼耕地灾害频繁,十年九不收, 已严重制约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因此, 调查研究其低产原因和障碍因子, 因地制宜地提出改良措施, 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改造中低产土壤 提高产量 中低产土壤
下载PDF
中低产土壤评价标准问题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常直海 杨柳青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2期54-55,共2页
<正>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 新疆现有耕地4 600×10~4亩,但每年实播面积只有4 000×10~4亩。据新疆土肥站统计,1988年全疆地方系统实播的3 206×10~4亩... <正>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 新疆现有耕地4 600×10~4亩,但每年实播面积只有4 000×10~4亩。据新疆土肥站统计,1988年全疆地方系统实播的3 206×10~4亩耕地中,为高产土壤的只有382.9×10~4亩,中产土壤的1 337.8×10~4亩,低产土壤的1 485.3×10~4亩,合计中低产土壤占实播面积88.1%。由此可见,新疆改造中低产土壤的任务十分艰巨,新疆中低产土壤的增产潜力十分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产土壤 土壤 评价 标准
下载PDF
运用生态经济规律综合治理中低产土壤
7
作者 尹衍利 于振富 +3 位作者 张如财 李如林 曾丽娟 刘冬荣 《生态经济》 1997年第1期33-36,共4页
八五三国营农场,开垦四十年来,由于垦殖与建设脱节,农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后来按照生态经济规律办事,种植多年生豆科牧草,发展畜牧业,调整作物布局和产业结构,采用生物─机械─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措施改良中低产白浆土,促进了... 八五三国营农场,开垦四十年来,由于垦殖与建设脱节,农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后来按照生态经济规律办事,种植多年生豆科牧草,发展畜牧业,调整作物布局和产业结构,采用生物─机械─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措施改良中低产白浆土,促进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农场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规律 中低产土壤 土壤改良 农场 中国
下载PDF
浅析宽甸地区耕地中低产土壤的成因及防控措施
8
作者 黄春英 《辽宁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71-72,共2页
耕地是发展农村产业的根本,但由于耕地的粗放经营和管理,致使中低产土壤面积不断加大。文中从当地耕地的现状和特点等方面分析中低产土壤的成因,以探索适合生产和生态并重的土壤保护措施。
关键词 耕地 中低产土壤 成因 防控措施
下载PDF
六安市中低产土壤改良措施 被引量:2
9
作者 曹向红 陈良松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1X期63-63,共1页
1六安市中低产土壤数量大,分布广 我市耕地面积报土壤普查统计为6.82×10Shm^2(多年上报面积为4.4×10^5h,^2);土壤清查统计数为6.84×10^5hm^2根据土壤农化分析数据统计,全市中低产土壤5.62×10^5hm^2(折... 1六安市中低产土壤数量大,分布广 我市耕地面积报土壤普查统计为6.82×10Shm^2(多年上报面积为4.4×10^5h,^2);土壤清查统计数为6.84×10^5hm^2根据土壤农化分析数据统计,全市中低产土壤5.62×10^5hm^2(折上报面积的3.61×10^5hm^2)占耕地面积的8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产土壤 六安市 改良措施 耕地面积 土壤农化分析 数据统计 土壤普查 统计数
下载PDF
简述中低产土壤改良利用的途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灿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3期134-134,147,共2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做好农业生产已经成为了当前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粮食高产,需加强对土壤的分析与研究,尤其是中低产土壤,分析其类型与障碍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良利用措施,发挥其作用与价值。从理论角度出发,对中低... 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做好农业生产已经成为了当前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粮食高产,需加强对土壤的分析与研究,尤其是中低产土壤,分析其类型与障碍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良利用措施,发挥其作用与价值。从理论角度出发,对中低产土壤类型以及改良利用途径展开分析与讨论,提出有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产土壤 障碍因素 改良 途径
下载PDF
桐城市中低产土壤低产原因及改良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富年 《农技服务》 2008年第2期72-72,共1页
探讨了桐城市中低产土壤的低产原因,提出了以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紫云英种植和合理施肥的改良对策。
关键词 中低产土壤 原因 改良对策
下载PDF
我省几种中低产土壤改良措施
12
作者 夏天球 《陕西农业》 1993年第11期4-4,共1页
关键词 中低产土壤 风沙土 盐渍土 低湿田 改良
下载PDF
东至县中低产土壤低产原因及改良对策
13
作者 王新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00年第7期25-,共2页
关键词 改良对策 低产原因 中低产土壤 东至县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中低产土壤障碍因素及其调控 被引量:6
14
作者 蔡晓布 钱成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8-60,共3页
本文根据流域特征,提出了以治水补源为中心,注重发展径流农业;深耕改土为重点,提高“三保”农田比重;广辟肥源为根本,大幅增加肥料投入以及计划耕种为基础,综合防除农田杂草等多种措施并举的调控对策,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
关键词 流域 中低产土壤 土壤障碍因素 西藏 土壤改良
原文传递
土壤学家提出:我国农业生产的出路在于综合改良利用中低产田
15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8年第6期17-17,共1页
不久前,参加全国中低产土壤综合改良利用研讨会的专家们认为,我国可垦荒地资源开发潜力十分有限。
关键词 综合改良 中低产土壤 耕地面积 农业生产 资源开发 中低产 土壤学家 农业开发 研讨会
下载PDF
矿区中低产农田土壤重金属削减技术
16
作者 马英群 马银花 +3 位作者 谭志雄 张涵 张亚琦 段仁燕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矿区中低产农田的重金属在土壤中具有可迁移性、多样性、长期隐蔽等特点,是造成农田低产的主要因素。我国矿区中低产农田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削减重金属比较困难,有必要对污染修复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概括了矿区中低产农... 矿区中低产农田的重金属在土壤中具有可迁移性、多样性、长期隐蔽等特点,是造成农田低产的主要因素。我国矿区中低产农田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削减重金属比较困难,有必要对污染修复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概括了矿区中低产农田土壤特点以及重金属对于农田的危害,归纳整理了目前主要的土壤重金属削减技术,通过对不同削减技术进行比较,对我国矿区中低产农田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中低产农田土壤 重金属污染 削减技术
下载PDF
江淮地区中低产田改造与农业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家之 钱晓华 +1 位作者 钱国平 刘晓玲 《安徽农学通报》 1996年第2期49-,62,共2页
江淮地区中低产田改造与农业综合治理对策胡家之,钱晓华,钱国平,刘晓玲(安徽省农业厅土肥总站,合肥230001)江淮地区位于安徽省中部,含滁州、合肥市及六安地区北部三县,农业人口984.3万人(1993年统计数,下同)... 江淮地区中低产田改造与农业综合治理对策胡家之,钱晓华,钱国平,刘晓玲(安徽省农业厅土肥总站,合肥230001)江淮地区位于安徽省中部,含滁州、合肥市及六安地区北部三县,农业人口984.3万人(1993年统计数,下同),总面积3.1万平方公里,耕地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产田改造 江淮地区 农业综合治理 低产原因 配方施肥 综合治理对策 改良土壤 改造中低产土壤 中低产田类型 化肥深施
下载PDF
抚松利用麦饭石改良中低产田 被引量:1
18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7年第5期7-7,共1页
为改善中低产土壤,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抚松县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并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特点,积极探索利用麦饭石改良中低产田土壤,助力百姓增收致富。据悉,麦饭石的溶出物大多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光合作用,使作物绿色面积增... 为改善中低产土壤,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抚松县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并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特点,积极探索利用麦饭石改良中低产田土壤,助力百姓增收致富。据悉,麦饭石的溶出物大多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光合作用,使作物绿色面积增大、叶面积系数增加。能够稳定和提高、平衡土壤的物理机能,所以它比其他土壤改良剂更有优势。而抚松县60%~70%的土壤为中低产土壤,其中白浆土的土壤质地粘重、冷凉、土壤理化性状差,容易板结,有机质含量少,通透性差,严重的制约了抚松县农业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中低产 抚松县 麦饭石 中低产土壤 叶面积系数 标准农田建设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土壤培肥改良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勇 张兴华 高冬梅 《吉林农业》 2007年第4期32-33,共2页
1、土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有关调查,吉林省耕地面积缺磷面积占20%~30%、缺钾占50%左右、盐碱地占4%左右、土壤侵蚀地占20%以上、耕层浅薄地占30%左右、渍涝地占10%以上、干旱缺水地占10%以上,还有大面积土体中有不良土... 1、土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有关调查,吉林省耕地面积缺磷面积占20%~30%、缺钾占50%左右、盐碱地占4%左右、土壤侵蚀地占20%以上、耕层浅薄地占30%左右、渍涝地占10%以上、干旱缺水地占10%以上,还有大面积土体中有不良土层,如砾石层、漏沙层等土壤。此外,坡耕地占8%以上,低产土壤占到10%以上,因生态环境恶劣或土壤肥力低下而难于利用的,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土壤的好坏对于农业生产相当重要,影响产量的中低产土壤是土壤改良的重点,中、低土壤划分标准及类型,中、低产是一个相对概念。按土壤理化性状分,吉林省分布中、低产土壤主要有几种类型:风沙土、盐土、碱土、草甸土、薄层黑钙土有机质均在1.0%以下,这是土壤改良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培肥 改良技术 中低产土壤 耕地面积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改良 土壤肥力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福建省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20
作者 陈秋舲 郑迟生 +1 位作者 张建丽 黄琼辉 《福建农业科技》 1997年第S1期80-80,共1页
加快本省农业“两个转变”是直接关系到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人口、土地和粮食的重大挑战.文章重点从福建农业发展历史的回顾中,总结一千多年来土地开发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并根据近年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实践中中低产土壤的... 加快本省农业“两个转变”是直接关系到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人口、土地和粮食的重大挑战.文章重点从福建农业发展历史的回顾中,总结一千多年来土地开发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并根据近年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实践中中低产土壤的改良效果,阐明加快本省农业“两个转变”的基础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建设和保护,以保证这个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得以持续发展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资源 农业综合开发 可持续 福建省 两个转变 历史经验与教训 中低产土壤 人类生存与发展 持续发展 土地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