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颌后经腮腺前穿咬肌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效果
1
作者 王云肖 潘志燕 +5 位作者 代福月 董轩 韩立娜 马旭亮 田荣祥 孟卫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4期121-124,共4页
目的分析颌后经腮腺前穿咬肌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髁突中低位骨折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2例)。... 目的分析颌后经腮腺前穿咬肌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髁突中低位骨折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绕下颌角切口联合钛板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选择颌后经腮腺前穿咬肌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口腔活动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面神经损伤、口偏斜、涎腺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个月的张口、下颌前伸运动、下颌侧方运动幅度均高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的张口、下颌前伸运动、下颌侧方运动幅度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颌后经腮腺前穿咬肌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可提高其效果,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情况,改善口腔活动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后经腮腺前穿咬肌入路 可吸收接骨板 低位骨折 面神经损伤
下载PDF
颌后入路治疗中低位髁状突骨折的体会
2
作者 张占国 张倩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0-52,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颌后入路治疗中低位髁突骨折的方法。方法颌后入路切口对中低位髁突骨折行复位固定术,切口在耳垂下0.5 cm处,向下延长3~3.5 cm,然后用接骨板固定髁突中低位骨折。结果骨折部位固定愈合良好,切口瘢痕不明显,面神经功能恢复,... 目的探索应用颌后入路治疗中低位髁突骨折的方法。方法颌后入路切口对中低位髁突骨折行复位固定术,切口在耳垂下0.5 cm处,向下延长3~3.5 cm,然后用接骨板固定髁突中低位骨折。结果骨折部位固定愈合良好,切口瘢痕不明显,面神经功能恢复,咬合功能良好,无发病率产生。结论经颌后入路切口治疗髁突骨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能有效的保护面神经,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对腮腺体的创伤,而且达到了髁突骨折内坚固复位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颌后入路 中低位髁突骨折
下载PDF
下颌髁状突中低位骨折治疗方法探讨
3
作者 徐家友 何冬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21期2135-2136,共2页
目的 :探讨下颌髁状突中低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 2 0例 (2 5侧 )髁状突中低位骨折切开复位小钛板固定的骨折复位情况、咬关系、张口度的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16例骨折患者术后对位、咬关系、骨折愈合情... 目的 :探讨下颌髁状突中低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 2 0例 (2 5侧 )髁状突中低位骨折切开复位小钛板固定的骨折复位情况、咬关系、张口度的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16例骨折患者术后对位、咬关系、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张口正常 ,3例张口轻度受限 ,视为治愈 ;1例术后张口重度困难 ,形成关节强直。治愈率为 95 %。结论 :髁状突中低位骨折切开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骨折 小钛板 内固定 治疗
下载PDF
腮腺前缘咬肌入路固定髁状突中低位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明星 张凯 赵军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6期946-948,共3页
目的:评价腮腺前缘咬肌入路固定髁状突中低位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髁状突中低位骨折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n=50例)与B组(n=50例),分别行腮腺前缘咬肌入路固定、耳前切口穿腮腺... 目的:评价腮腺前缘咬肌入路固定髁状突中低位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髁状突中低位骨折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n=50例)与B组(n=50例),分别行腮腺前缘咬肌入路固定、耳前切口穿腮腺入路复位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咬合关系、面神经功能障碍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解剖复位,术后咬合关系恢复正常;A组患者咬合关系紊乱、涎瘘、关节局部牵拉不适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张口度、下颌侧方及前伸运动、主观满意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髁状突中低位骨折患者采取腮腺前缘咬肌入路固定治疗,安全有效,可行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骨折 腮腺前缘咬肌入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金秀 吴建民 王秀珍 《医学综述》 2015年第6期1100-1102,共3页
目的比较经耳前切口入路与经颌后切口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乐市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10例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颌后入路组(56例)采用经颌... 目的比较经耳前切口入路与经颌后切口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乐市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10例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颌后入路组(56例)采用经颌后切口入路手术,耳前入路组(54例)采取经耳前切口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张口度、侧方运动幅度、下颌前伸运动幅度、后退幅度、咀嚼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张口度、侧方运动幅度、下颌前伸运动、下颌后退运动及咀嚼效率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且颌后入路组患者的效果显著优于耳前入路组(P<0.05);颌后入路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耳前入路组(P<0.01)。结论经颌后切口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下颌关节的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的理想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低位骨折 手术入路 耳前切口
下载PDF
穿腮腺及穿腮腺前沿咬肌两种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苏荣彬 王朋辉 滕碧和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2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腮腺前沿咬肌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6例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分为两组,每组23例。A组患者实施... 目的探讨采用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腮腺前沿咬肌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6例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分为两组,每组23例。A组患者实施采用腮腺前沿咬肌入路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髁突骨折均得到良好解剖复位、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手术切口愈合良好、骨折对位良好;术后两组患者下颌前伸运动、下颌侧方运动及张口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B组的30.43%(P<0.05);A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率为100.00%,高于B组的82.61%(P<0.05)。结论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及腮腺前沿咬肌入路的髁突骨折手术均能令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收获较为理想的骨折复位效果,但相较于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采用腮腺前沿咬肌入路为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实施手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 腮腺前沿咬肌入路 低位骨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腮腺前缘咬肌入路固定髁突中低位骨折对面神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俊 王高丽 +5 位作者 郝兰清 王金雨 周小龙 和王刚 胡明 李凤霞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766-768,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前缘咬肌入路手术复位固定髁状突中低位骨折对面神经的影响。方法对2009—2017年安康市中医院口腔科收治的46例(53侧)髁颈下及髁突基部骨折患者,采用腮腺前缘咬肌入路手术复位固定,分2种方法处理面神经,一种[16例(19侧)]是... 目的探讨腮腺前缘咬肌入路手术复位固定髁状突中低位骨折对面神经的影响。方法对2009—2017年安康市中医院口腔科收治的46例(53侧)髁颈下及髁突基部骨折患者,采用腮腺前缘咬肌入路手术复位固定,分2种方法处理面神经,一种[16例(19侧)]是在咬肌表面解剖显露面神经后自面神经间横断咬肌手术;另一种[30例(34侧)]是不刻意寻找面神经,在腮腺前缘咬肌表面直接打开咬肌筋膜,显露咬肌后横断咬肌,直达升支骨面手术。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损伤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全麻清醒后及术后第1天、第7天检查,无一例发生面神经功能障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腮腺前缘咬肌入路手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无论显露面神经与否,均可降低面神经损伤风险,在面神经解剖方法上及防止面神经损伤方面有所改进和创新,使手术更加安全可靠、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骨折 腮腺前缘 咬肌表面 面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腮腺前缘咬肌入路固定髁状突中低位骨折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俊 王高丽 +5 位作者 李凤霞 郝兰清 周小龙 和王刚 邹晶 李巧梅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8期482-484,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前缘咬肌表面面神经间入路复位固定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方法。方法:37例43侧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19侧耳前切口穿腮腺入路复位固定骨折;B组:21例24侧髁状突中低位骨折患者采用绕下颌角皮肤切口,腮... 目的:探讨腮腺前缘咬肌表面面神经间入路复位固定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方法。方法:37例43侧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19侧耳前切口穿腮腺入路复位固定骨折;B组:21例24侧髁状突中低位骨折患者采用绕下颌角皮肤切口,腮腺前缘、咬肌表面面神经间入路,直视下复位固定骨折。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B组术后第2 d咬合关系恢复情况,涎瘘发生情况及术后1月下颌运动时关节局部牵拉不适感等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神经功能障碍、术后CT三维重建骨折断端对位及术后1月患者主观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前缘、咬肌表面面神经间入路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术野,直视下保护面神经、复位固定骨折,不需分离腮腺,发生涎瘘和面神经损伤的危险性大大降低,并能用于下颌支粉碎性骨折等较为复杂的骨折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手术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骨折 腮腺前缘 咬肌表面面神经间
原文传递
改良腮腺切口治疗下颌骨髁状突中低位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董国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第14期68-68,共1页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切口在下颌骨髁状突中低位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中低位髁状突骨折患者行改良腮腺切口入路,穿过腮腺,解剖面神经,直视下解剖复位,并行坚强内固定。结果本组病例经半年随访,19例手术患者治疗效果满意,面部对称,瘢...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切口在下颌骨髁状突中低位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中低位髁状突骨折患者行改良腮腺切口入路,穿过腮腺,解剖面神经,直视下解剖复位,并行坚强内固定。结果本组病例经半年随访,19例手术患者治疗效果满意,面部对称,瘢痕隐蔽,无明显神经损伤症状。结论改良腮腺切口是一种治疗髁状突中低位骨折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骨折 坚强内固定 改良切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