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堡3号构造中深层中低渗储层微观孔喉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晓东 刘晓 +2 位作者 张博明 李亮 刘翠琴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32,152,共5页
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全岩矿物等测试分析表明,南堡3号构造中深层中低渗储层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在碎屑组分中长石含量较高,存在钾长石、斜长石、微斜长石等多种类型,进一步观察发现储层碎屑组分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偏... 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全岩矿物等测试分析表明,南堡3号构造中深层中低渗储层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在碎屑组分中长石含量较高,存在钾长石、斜长石、微斜长石等多种类型,进一步观察发现储层碎屑组分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偏低,为近物源快速堆积。利用铸体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进一步分析了储层微观孔喉特征,结果表明:南堡3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孔隙以次生孔隙为主,主要为粒间溶蚀孔隙、粒内溶蚀孔隙,喉道主要为片状或弯片状喉道,共发育6种孔喉结构,并以中孔细喉型和小孔细喉型为主,储层类型为中等—差储层,对该储层喉道加以改造,可有效改善储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特征 中深层 中低渗储层 南堡3号构造
下载PDF
中低渗储层物性特征对水驱油效率的定量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阳 芦凤明 +3 位作者 李际 郭志桥 聂敢为 衡亮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99,共6页
为了探讨中低渗储层物性特征对水驱油效率的定量影响,文中以沧东凹陷孔一段冲积扇沉积的2口密闭取心井为研究对象,通过水驱油实验、压汞实验以及实验结果的定量分析,得到了16组平行样的储层物性参数及其对应的驱油效率,计算了储层物性... 为了探讨中低渗储层物性特征对水驱油效率的定量影响,文中以沧东凹陷孔一段冲积扇沉积的2口密闭取心井为研究对象,通过水驱油实验、压汞实验以及实验结果的定量分析,得到了16组平行样的储层物性参数及其对应的驱油效率,计算了储层物性参数对驱油效率影响的权重系数,并对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渗透率、储层结构指数、平均孔隙半径、均质系数、饱和度中值压力、退汞效率与驱油效率相关性最好,可以作为评价参数;对于冲积扇中低渗储层,储层品质指数对驱油效率影响的权重系数最大,其次为平均孔隙半径和退汞效率。建立的无量纲驱油效率公式的计算结果与水驱油实验的驱油效率相关性较好,验证了所选储层物性参数及其对驱油效率影响权重系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渗储层 物性特征 水驱油效率 孔一段 沧东凹陷
下载PDF
海上中低渗储层水力喷射压裂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绪性 冯青 +2 位作者 李湾湾 郭布民 袁文奎 《油气井测试》 2021年第1期46-51,共6页
为推进水力喷射压裂技术在海上油田的广泛应用,实现油气田的高效开发,取得经济和技术上的双赢,对水力喷射压裂设计流程、喷嘴参数优选、施工排量确定、地面压力预测、海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及施工管柱优选等研究,结合海上中低渗储层特点... 为推进水力喷射压裂技术在海上油田的广泛应用,实现油气田的高效开发,取得经济和技术上的双赢,对水力喷射压裂设计流程、喷嘴参数优选、施工排量确定、地面压力预测、海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及施工管柱优选等研究,结合海上中低渗储层特点,探索出油管加砂压裂、油套环空补液兼备的水力喷射压裂工艺技术。海上某油田BH-1井作业后60 d内,最高产油量99.8 m3/d,平均产油77.0 m3/d,达到预期效果,比常规先射孔再压裂工艺施工节约40 h。该工艺技术在海上作业高效可行,为后续高效开发海上中低渗储层提供了可靠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储层改造 水力喷射 压裂 中低渗储层 效果评价
下载PDF
两性离子型聚合物调驱体系与中低渗储层的适应性研究
4
作者 王亚楠 关明阳 滕玥 《当代化工》 CAS 2022年第1期47-50,共4页
为了评价两性离子型聚合物调驱体系在葡北油田中低渗储层的注入性、封堵性以及选择性封堵能力,模拟葡北油田油藏条件,利用单管均质岩心注入实验测定两性离子型聚合物调驱体系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中的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和封堵率,利用... 为了评价两性离子型聚合物调驱体系在葡北油田中低渗储层的注入性、封堵性以及选择性封堵能力,模拟葡北油田油藏条件,利用单管均质岩心注入实验测定两性离子型聚合物调驱体系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中的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和封堵率,利用三管均质岩心并联实验测定高-中-低渗各层的分流率。结果表明:该调驱体系在渗透率小于0.1μm^(2)的储层中注入性和流动性较差,在200~500 mD的储层中可实现边调边驱,在非均质性较强储层中的选择性封堵能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型聚合物 深部调驱 中低渗储层 葡北油田
下载PDF
弱凝胶驱后中低渗储层解堵室内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晓冉 王传军 +2 位作者 韩玉贵 赵鹏 苑玉静 《化学工程师》 CAS 2021年第4期50-53,共4页
针对海上L油田弱凝胶驱后中低渗储层出现的堵塞问题,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分析注入井堵塞物有效成分,并结合国内外物理、化学解堵工艺,开展中低渗层解堵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油田弱凝胶注入井堵塞物成分主要为水和聚合物凝胶,描... 针对海上L油田弱凝胶驱后中低渗储层出现的堵塞问题,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分析注入井堵塞物有效成分,并结合国内外物理、化学解堵工艺,开展中低渗层解堵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油田弱凝胶注入井堵塞物成分主要为水和聚合物凝胶,描电镜成像显示堵塞物为具有一定交联结构的聚合物凝胶包裹黏土颗粒和无机晶核形成的复杂结构。采用电加热解堵工艺100~120℃高温处理72h,解堵效率可达40%~50%。自制氧化剂YH-1对弱凝胶体系和模拟堵塞物降解率达87%~92%。深穿透解堵工艺扩孔体系对模拟聚合物垢样降解率达99%,储层解堵长度可以达到12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凝胶驱 中低渗储层 化学解堵 热解堵 深穿透解堵
下载PDF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A6断块中低孔渗岩心水驱油岩电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晓璐 赵毅 +1 位作者 王先荣 丁圣 《复杂油气藏》 2015年第1期57-61,共5页
通过37块中低孔渗砂岩样品的水驱油岩电实验结果得出,当注入水矿化度与原始地层水矿化度相差越大时,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呈"U"型变化特征越明显;反之,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的"U"型变化幅度越小,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增... 通过37块中低孔渗砂岩样品的水驱油岩电实验结果得出,当注入水矿化度与原始地层水矿化度相差越大时,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呈"U"型变化特征越明显;反之,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的"U"型变化幅度越小,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增加而单调递减的趋势越明显。另外温度、压力以及孔隙结构都对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变化有很大的影响。根据研究地区的实验结果,分别确定了地层条件下不同注入水矿化度下的含水饱和度模型以及相应"U"型变化中拐点含水饱和度的模型。通过实际处理的井和产液剖面资料对比分析,得出水驱油实验建立的饱和度模型相比传统阿尔奇公式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定量评价的精度,为实现油田开发中后期水淹层定量分级和精细评价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电实验 水驱油 含水饱和度 中低储层
下载PDF
构造毛管压力曲线法在A油田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毅 施振飞 +4 位作者 朱立华 沈金松 王先荣 张路崎 肖亮 《复杂油气藏》 2014年第1期52-57,共6页
苏北盆地A油田的中低孔渗储层,由于受不同成岩作用的影响,孔隙结构复杂,且储层段存在不同流体时的电性关系复杂,基于电法测井的解释图版难于识别储层含油性,测井储层参数的计算精度也偏低。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综合物性指数C分... 苏北盆地A油田的中低孔渗储层,由于受不同成岩作用的影响,孔隙结构复杂,且储层段存在不同流体时的电性关系复杂,基于电法测井的解释图版难于识别储层含油性,测井储层参数的计算精度也偏低。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综合物性指数C分类选取毛管压力曲线的进汞压力初始点,分类构造相应每一个进汞饱和度下的进汞压力与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对应函数关系,再逐点构造新的毛管压力曲线。通过与实测毛管压力曲线对比可知,该方法所构造的毛管压力曲线可较好地适用于中低孔渗储层。采用该方法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核磁共振计算的束缚水饱和度综合,建立了储层流体的识别图版,在苏北盆地A油田的中低孔渗砂泥岩储层评价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毛管压力曲线法 中低中低渗储层 流体识别 饱和度
下载PDF
基于孔隙结构储层分类的中低孔特低渗储层渗透率确定——以B区块S油层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唐晓敏 殷雪松 +3 位作者 吕亚娟 宋延杰 陈学洋 易俊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1-284,共14页
针对B区块S油层含泥含钙中低孔特低渗储层渗透率计算精度低的难题,分析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明确了孔隙度、泥质含量、钙质含量、孔隙结构是影响B区块S油层特低渗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因素,其中,孔隙结构是影响特低渗储... 针对B区块S油层含泥含钙中低孔特低渗储层渗透率计算精度低的难题,分析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明确了孔隙度、泥质含量、钙质含量、孔隙结构是影响B区块S油层特低渗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因素,其中,孔隙结构是影响特低渗储层渗透率的关键因素.综合运用压汞曲线、孔喉半径分布特征以及流动单元指数反映特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变化,将特低渗储层按不同孔隙结构划分成3种类型,建立了特低渗储层类型的判别标准.利用中子测井、密度测井、声波测井、微球形聚焦测井、深浅侧向电阻率测井差值的绝对值等5个储层类型识别的敏感测井响应及参数,使用决策树法、最邻近结点法、BP神经网络法和支持向量机法建立了4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储层判别方法,储层类型判别准确率依次提高,其中,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储层类型判别方法判别准确率最高92.2%,且对3种类储层判别效果均很好.针对3类储层分别建立了渗透率计算公式.实际井解释结果表明,基于机器学习储层分类的渗透率模型计算B区块S油层特低渗储层渗透率精度明显高于储层分类前渗透率计算精度,其中,基于支持向量机储层分类计算的渗透率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孔特低储层 含泥含钙 透率 孔隙结构 储层类型 机器学习
原文传递
改善沙埝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方法与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辛 陈军 +2 位作者 唐在秋 毕建福 屈宏 《小型油气藏》 2007年第2期36-38,62,共4页
沙埝油田构造破碎、储层物性差、油藏类型多且含油带窄、产能低,注水开发暴露出许多矛盾。围绕沙埝窄条状中低渗油藏开展了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方法与对策研究。研究表明,有针对性地钻调整井、细分层注水、压裂,充分挖潜动用差层的潜... 沙埝油田构造破碎、储层物性差、油藏类型多且含油带窄、产能低,注水开发暴露出许多矛盾。围绕沙埝窄条状中低渗油藏开展了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方法与对策研究。研究表明,有针对性地钻调整井、细分层注水、压裂,充分挖潜动用差层的潜力,可明显改善窄条状中低渗油藏注水开发的效果,延长稳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埝油田 窄条状油藏 中低渗储层 注水开发 压裂 复杂断块群
下载PDF
最佳第二次开井试油时间的预测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景晔 童英 刘概琴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8-39,共2页
从不稳定试井原理出发,提出水力压裂后油层压降漏斗模型———橄榄形,用折算扩散半径对琼斯公式进行修正,建立了大庆长垣以西地区葡萄花、高台子、扶杨油层最佳第二次开井时间的预测方法。
关键词 中低储层 压降漏斗 试油 二次开井
下载PDF
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室内实验研究与现场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津龙 张宁 +3 位作者 李啸南 冯青 李胜胜 孙艳妮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2年第2期56-59,共4页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与传统的EOR工艺中采用的气驱、水驱和化学驱相比,纳米颗粒显示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优势性能,如比表面增大效应、吸附效应及纳米速度滑移效应等,可以改善储层岩石的润湿性,流动阻力等效果,因此具有...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与传统的EOR工艺中采用的气驱、水驱和化学驱相比,纳米颗粒显示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优势性能,如比表面增大效应、吸附效应及纳米速度滑移效应等,可以改善储层岩石的润湿性,流动阻力等效果,因此具有增强或替代常规低浓度盐水驱的发展潜力。海上油田在注水过程中,由于储层原始渗透率低、注入水质不达标、矿化度高等原因,普遍存在注入压力高、储层吸水指数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常规解堵措施一般采用酸化解堵措施;但这些措施经过多轮次之后,储层可供溶蚀的岩石颗粒越来越少,常规解堵措施有效期则越来越短。因此文中研究了一种能改变润湿性形成疏水覆膜的新型纳米材料体系并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纳米技术降压增注效果明显,注入压力下降77%,注水量提高了1.7倍。本文研究对部分中低渗储层注水困难、有效期短等问题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渗储层 纳米技术 降压增注 现场试验
下载PDF
不压井工艺处理带控制管线管柱研究及应用
12
作者 丁英楠 陈建廷 +2 位作者 刘信雄 李凯 王敬 《石化技术》 CAS 2021年第2期67-69,共3页
东海气田是典型的致密中低渗气藏,该类气藏使用不压井动管柱作业,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油气藏,但是不压井工艺一直以来无法有效解决海上控制管线安全起下的难题,也是一直困扰不压井工艺未能在海上推广的限制因素。为了解决该难题,通过工艺... 东海气田是典型的致密中低渗气藏,该类气藏使用不压井动管柱作业,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油气藏,但是不压井工艺一直以来无法有效解决海上控制管线安全起下的难题,也是一直困扰不压井工艺未能在海上推广的限制因素。为了解决该难题,通过工艺创新和配套工具的研发,在东海某井对不压井工艺处理带控制管线管柱进行了现场试验。文中论述了该工艺的技术特点,并针对不同技术难点介绍了原井带控制管线管柱起出、完结阶段带控制管线生产管柱下入等两大关键技术。现场试验表明,该工艺安全性高、应用效果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中低渗储层 不压井修井 带控制管线管柱起下 研究与应用
下载PDF
Simultaneous hydraulic fracturing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China: Mechanism and its field test 被引量:9
13
作者 任岚 林然 +3 位作者 赵金洲 杨克文 胡永全 王秀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427-1436,共10页
Based on the impact of the stress perturbation effect created by simultaneous propagation of multiple fractures in the process of simultaneous hydraulic fracturing, a thorough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and adaptation ... Based on the impact of the stress perturbation effect created by simultaneous propagation of multiple fractures in the process of simultaneous hydraulic fracturing, a thorough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and adaptation of simultaneous fracturing of double horizontal wells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was conducted by taking two adjacent horizontal wells(well Yangping-1 and well Yangping-2 located in Longdong area of 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as field test wells. And simultaneous fracturing optimal design of two adjacent horizontal wells was finished and employed in field test.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nalysis of fracture propagation during the stimulation treatment shows that hydraulic fractures present a pattern of complicated network expansion, and the well test data after fracturing show that the daily production of well Yangping-1 and well Yangping-2 reach105.8 t/d and 87.6 t/d, which are approximately 9.4 times and 7.8 times the daily production of a fractured vertical well in the same area, respectively. Field test reflects that simultaneous hydraulic fracturing of two adjacent horizontal wells can enlarge the expansion area of hydraulic fractures to obtain a lager drainage area and realize the full stimulation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Therefore, simultaneous fracturing of two adjacent horizontal wells provides a good opportunity in stimul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China Changqing oilfield,and it has great popularization value and can provide a new avenu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timulation techniques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qing Oilfield ultra-low permeability simultaneous fracturing double horizontal wells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拐地区三叠系相对优质储层主控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波 李哲 +2 位作者 苏蓓蓓 朱永才 史基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73-82,共10页
以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以及压汞物性等综合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车拐地区三叠系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特征、物性特征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类以砾岩和砂岩为主,砾岩以砂砾岩为... 以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以及压汞物性等综合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车拐地区三叠系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特征、物性特征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类以砾岩和砂岩为主,砾岩以砂砾岩为主,砂岩以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偶见岩屑长石砂岩,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以及少量的微裂缝,储层以细小孔喉为主,物性总体较差,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影响碎屑岩储层物性的因素为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影响着储层的基本形态,其对储层的影响主要通过对沉积环境和岩石组构的控制来体现,车拐地区三叠系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水动力条件较强、岩石组构特征较好的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研究区储层埋藏较深,成岩作用复杂,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损失严重,为破坏性成岩作用,而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物性,为建设性成岩作用。构造作用产生的微裂缝有效地沟通了孤立孔隙,改善了储层的渗流能力。车拐地区三叠系中低渗储层物性主控因素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其次为构造作用。沉积作用是研究区中低渗储层形成的基础,决定着储层物性的平面展布,成岩作用影响着储层物性在纵向上的延伸,是研究区形成中低渗储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拐地区 三叠系 中低渗储层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