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中侏罗-下白垩统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付爽 纪宝强 +2 位作者 李俊飞 魏璞 牛斌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4-254,共11页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中侏罗—下白垩统西山窑组(J_2x)、头屯河组(J_2t)和清水河组(K_1q)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演化序列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研究区成岩作用对储层孔渗的影响。...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中侏罗—下白垩统西山窑组(J_2x)、头屯河组(J_2t)和清水河组(K_1q)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演化序列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研究区成岩作用对储层孔渗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侏罗—下白垩统储层以细砂岩、中细砂岩、中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孔渗相关性较好,喉道以中喉道为主,部分为细喉;整体上属于中孔中低渗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是原生孔隙,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所占比重很小。通过对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和孔隙类型组合分析可知,石南地区中侏罗—下白垩统储层主要处于早成岩阶段A期—早成岩阶段B期,储集岩的成岩作用序列大致为:绿泥石薄膜和早期的方解石胶结→岩屑和长石的溶解→早期高岭石和硅质胶结→次生石英加大和晚期高岭石→晚期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而压实作用则贯穿整个埋藏成岩过程。研究区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其中导致研究区储层孔隙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压实作用,其次为胶结作用,而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增生的贡献量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南地区 中侏罗—下白垩统 成岩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