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西凌源牛营子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层序及区域对比 被引量:21
1
作者 徐刚 赵越 +1 位作者 吴海 张栓宏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9-308,共10页
本文根据重新理清的辽西凌源牛营子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层序及时代,讨论其区域地层对比。晚三叠世晚期的邓杖子组是一套崩滑流为主的碳酸盐角砾,其为区域印支期构造运动的造山记录,与京西、冀北杏石口组、辽西北票羊草沟组(坤头... 本文根据重新理清的辽西凌源牛营子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层序及时代,讨论其区域地层对比。晚三叠世晚期的邓杖子组是一套崩滑流为主的碳酸盐角砾,其为区域印支期构造运动的造山记录,与京西、冀北杏石口组、辽西北票羊草沟组(坤头菠罗组)可以对比;早侏罗世水泉沟组与京西、冀北南大岭组、辽西北票兴隆沟组层位相当,且各组火山岩时代基本相同;中侏罗世早期郭家店组底部含煤段与京西上窑坡组、冀北下花园组中部、辽西北票组中上部植物组合面貌一致;中侏罗世中期郭家店组砾岩段是燕山期构造变形主幕的产物,北京西山龙门组、冀北下板城下花园组上部、辽西北票海房沟组都是该期的记录,层位相当;辽西中侏罗世中晚期蓝旗组底部的时代为158±1Ma,与京西、冀北髫髻山组安山岩的同位素年龄总体一致。这说明差异较大的燕山板内造山带三叠纪—中侏罗世盆地的沉积记录显示了相似的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侏罗世 地层层序 区域地层对比 辽西凌源 牛营子地区 中侏罗世早期 晚三叠世 辽西北 区域对比 盆地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白杨河中侏罗世植物化石新材料(英文) 被引量:13
2
作者 苗雨雁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7-534,共18页
系统描述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白杨河地区西山窑组植物化石15属25种,首次在新疆地区发现侏罗纪真蕨类重要分子Coniopteris hymenophylloides的原位孢子及其孢子囊群,并对Phoenicopsis ( Phoenicopsis) an-gustifolia的叶角质层进行了研究... 系统描述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白杨河地区西山窑组植物化石15属25种,首次在新疆地区发现侏罗纪真蕨类重要分子Coniopteris hymenophylloides的原位孢子及其孢子囊群,并对Phoenicopsis ( Phoenicopsis) an-gustifolia的叶角质层进行了研究。白杨河地区西山窑组迄今已知植物化石24属39种,以富含蕨类、茨康类、银杏类及松柏类,少见苏铁类等为特征,属于较为典型的内陆型、温带或暖温带植物群;其时代为中侏罗世,且可能为中侏罗世早期。该植物群应属于欧亚大陆早、中侏罗世植物地理区系中的西伯利亚区,反映了温暖潮湿、具季节性变化、并有利成煤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 侏罗世 准噶尔盆地 新疆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中侏罗世早期 植物化石 新疆地区 白杨 新材料
下载PDF
新疆且末地区中侏罗世杨叶组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赵志刚 张雄华 +3 位作者 李晓阳 孙志佳 曾蛟 王运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03-1614,共12页
新疆且末县江尕勒萨依村杨叶组首次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共计37属81种,根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及地层分布将其命名为Cyathidites-Neoraistrickia-Disacciatrileti组合,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与西北区、华北区同时代地层中孢粉组合可... 新疆且末县江尕勒萨依村杨叶组首次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共计37属81种,根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及地层分布将其命名为Cyathidites-Neoraistrickia-Disacciatrileti组合,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与西北区、华北区同时代地层中孢粉组合可以很好的对比。通过研究孢粉组分与母本植物的亲缘关系,得出中侏罗世早期江尕勒萨依地区植被主要由真蕨类植物、石松类植物和乔木的松柏类及苏铁类组成,反映古气候为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江尕勒萨依村 中侏罗世早期 杨叶组 古气候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侏罗统的一些双壳类 被引量:3
4
作者 姜宝玉 蔡华伟 陈澌苇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6-305,共10页
系统描述库车坳陷中侏罗统的双壳类3 属4 种。根据双壳类Kija铰合构造变异范围的研究,认为Acyrena、Pseudocardinia、Jiangxiella、Apseudocardinia、Hunanella、Yananoconcha、Hamiconcha和Fengjiachonia都是Kija 的同物异名。库车坳... 系统描述库车坳陷中侏罗统的双壳类3 属4 种。根据双壳类Kija铰合构造变异范围的研究,认为Acyrena、Pseudocardinia、Jiangxiella、Apseudocardinia、Hunanella、Yananoconcha、Hamiconcha和Fengjiachonia都是Kija 的同物异名。库车坳陷中侏罗统的双壳类化石属于Lamprotula (Eolamprotula) cremeri Kija (=Pseudocardinia) kweichouensis动物群,分为Kija ovalis K. kweichouensis和Lamprotula (Eolamprotula) guan gyuanensis Margaritifera? cf. isfarensis两个化石组合。Kija ovalis K. kweichouensis组合产于克孜勒努尔组和恰克马克组下部,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可能主要为阿林期至巴柔期;Lamprotula (Eolamprotula) guangyuanen sis Margaritifera? cf. isfarensis组合主要分布于恰克马克组中上部,时代为中侏罗世晚期,可能主要为巴通期至卡洛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中侏罗世早期 双壳类化石 系统描述 构造变异 同物异名 Lamp 化石组合 动物群 cf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小柴旦地区中下侏罗统沉积特征
5
作者 于永利 《内江科技》 2019年第5期59-59,25,共2页
柴北缘小柴旦地区侏罗系具有较大勘探潜力,为该区主要的油气勘探层系。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绿草山露头岩性组合、沉积构造、粒度特征等进行分析,明确了中侏罗统各段沉积相类型。通过对岩屑成分与含量分析对比明确了主体物源体系来自... 柴北缘小柴旦地区侏罗系具有较大勘探潜力,为该区主要的油气勘探层系。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绿草山露头岩性组合、沉积构造、粒度特征等进行分析,明确了中侏罗统各段沉积相类型。通过对岩屑成分与含量分析对比明确了主体物源体系来自于欧龙布鲁克山,具有自东向西推进的特征,从中侏罗世早期开始,盆地沉积范围大面积扩展,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至中侏罗世晚期,湖平面上升至最大,逐渐变化为浅湖-半深湖沉积体系,形成探区主力生烃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柴达木盆地 侏罗 中侏罗世早期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体系 勘探潜力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瓦石峡凹陷侏罗纪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条件 被引量:3
6
作者 许怀智 张岳桥 +3 位作者 王贵重 刘兴晓 周成刚 路鹏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9-135,共7页
本文基于地质露头剖面、地球物理、钻井等资料,分析了瓦石峡凹陷侏罗纪构造演化史、构造层序特征、油气地质条件,得出以下认识:瓦石峡凹陷侏罗纪构造演化划分为早侏罗世断陷、中侏罗世拗陷和晚侏罗世萎缩三大阶段;在侏罗系中共识别出5... 本文基于地质露头剖面、地球物理、钻井等资料,分析了瓦石峡凹陷侏罗纪构造演化史、构造层序特征、油气地质条件,得出以下认识:瓦石峡凹陷侏罗纪构造演化划分为早侏罗世断陷、中侏罗世拗陷和晚侏罗世萎缩三大阶段;在侏罗系中共识别出5个重要层序界面(包括2个一级、1个二级和2个三级层序界面),并将侏罗系划分为1个一级、2个二级和4个三级层序,其中2个二级层序界面对应早侏罗世断陷期、中侏罗世拗陷期和晚侏罗世萎缩期的转换构造运动界面。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是盆地烃源岩发育的主要时期,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中侏罗统杨叶组暗色泥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是该区主要的烃源岩,康苏组暗色泥岩属于较差的气源岩。侏罗系内幕的砂岩及砂砾岩与其上覆的泥岩、煤系地层构成主要的储盖组合。因此瓦石峡凹陷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条件 构造演化史 塔里木盆地 侏罗 凹陷 中侏罗世早期 侏罗世 层序界面
下载PDF
甘肃窑街侏罗纪Yuchoulepis szechuanensis Su的发现及地质学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现军 阎德飞 孙柏年 《甘肃科学学报》 2003年第2期45-48,共4页
 对甘肃中侏罗统窑街组油页岩段中的四川渝州鱼化石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油页岩段的形成时代应为中侏罗世阿林期(Aalenian)——巴柔期(Bajocian).并利用埋藏学和现代湖泊学的研究,结合含鱼化石上、下地层中生物类群的特点,推测了当时...  对甘肃中侏罗统窑街组油页岩段中的四川渝州鱼化石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油页岩段的形成时代应为中侏罗世阿林期(Aalenian)——巴柔期(Bajocian).并利用埋藏学和现代湖泊学的研究,结合含鱼化石上、下地层中生物类群的特点,推测了当时鱼群生活的环境及其死亡原因,论证了此期的气候特点为温暖潮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渝州鱼 中侏罗世早期 淡水湖 还原环境
下载PDF
华南中、新生代盆地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平 舒良树 +2 位作者 谭正中 余心起 王彬 《华南铀矿地质》 2003年第2期1-17,共17页
研究表明,闽西-赣南地区存在一个后碰撞造山的早、中侏罗世陆相盆地带。东起福建永定,经江西寻乌到龙南,断续延伸250km,宽约60—80km。受后期构造破坏和花岗岩浆侵入的影响,现呈肢解散碎的残留盆地面貌。盆地边界特征和盆区岩层的... 研究表明,闽西-赣南地区存在一个后碰撞造山的早、中侏罗世陆相盆地带。东起福建永定,经江西寻乌到龙南,断续延伸250km,宽约60—80km。受后期构造破坏和花岗岩浆侵入的影响,现呈肢解散碎的残留盆地面貌。盆地边界特征和盆区岩层的节理测量统计结果反映该区经历过一个非常复杂的演化过程。第一期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近S—N向的水平挤压,推测和后碰撞造山期的区域构造背景有关;第二期从早侏罗世晚期开始,由原先S—N向的水平挤压转变到S—N向的垂向挤压、近E—W向水平伸展,揭示出本区裂谷盆地的深部原因;第三期为区域规模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SE—NW方向挤压,推测与太平洋板块的远程效应有关;第四期为晚白垩世开始的近E—W向挤压、W—N向伸展,对应于发育在整个中国东部地区的强烈伸展断陷盆地作用。中侏罗世强烈的拉张-断陷作用导致盆区大量双峰式火山岩的喷发,其基性端员玄武岩的锆石溶解U—Pb年龄为170±1Ma,酸性端员流纹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79Ma~165±2Ma。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流纹岩具有高的SiO2、Al2O3、K2O含量,ANKC值>1.1;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铕亏损,具明显Eu负异常;富集Rb、Th,贫化Ba、Ti、P、bib、Zr等特点,属富钾过铝火山岩类。与之共生的玄武岩则以富硅贫碱为特征,轻稀土轻度富集,铕异常不明显;弱富集Rb、Ba、Th、Ce,贫Nb、Zr、Y,配分样式呈上凸型,属拉斑系列玄武岩类。反映一种后造山的陆内裂谷环境。闽西-赣南地区盆山格局的形成经历过多期地球动力学演化:前中生代近E-W向古亚洲构造域的基底阶段,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的陆相磨拉石前陆盆地阶段,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的裂谷盆地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太平洋构造域对本区的置换和改造阶段,包括早期的火山-岩浆活动和晚期的伸展断陷盆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背景 新生代盆地 侏罗世-早白垩世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动力学演化 火山-岩浆活动 侏罗世 华南 区域构造背景 国东部地区 双峰式火山岩 中侏罗世早期 赣南地区 水平挤压 晚三叠世 裂谷盆地 断陷盆地
下载PDF
冀北-辽西地区侏罗纪土城子组的时代归属 被引量:9
9
作者 郑月娟 陈树旺 +6 位作者 丁秋红 李永飞 张健 王杰 李晓海 苏飞 郜小勇 《地质与资源》 CAS 2010年第4期292-295,305,共5页
土城子组的时代归属存有分歧.目前主要有5种观点:①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②晚侏罗世早期;③晚侏罗世;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⑤早白垩世.根据侏罗纪年代地层学的研究现状,综合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及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认为土城子... 土城子组的时代归属存有分歧.目前主要有5种观点:①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②晚侏罗世早期;③晚侏罗世;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⑤早白垩世.根据侏罗纪年代地层学的研究现状,综合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及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认为土城子组的时代应为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Callovian-Oxfordian.)土城子组的同位素年龄在147~136 M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 辽西 土城子组 同位素测年 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构造特征 被引量:18
10
作者 周路 张义杰 +4 位作者 雷德文 何登发 张越迁 唐勇 李伯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1期16-21,共6页
莫索湾凸起是在石炭纪“基底”隆起的背景上发育起来的大型隆起构造,构造发育经历了六个阶段:石炭纪隆起雏形期;二叠纪隆起发育期;三叠纪—中侏罗世早期稳定埋藏期;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压扭改造期;白垩纪—古近纪稳定埋藏与调整时期... 莫索湾凸起是在石炭纪“基底”隆起的背景上发育起来的大型隆起构造,构造发育经历了六个阶段:石炭纪隆起雏形期;二叠纪隆起发育期;三叠纪—中侏罗世早期稳定埋藏期;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压扭改造期;白垩纪—古近纪稳定埋藏与调整时期;新近纪以来的隆起定型期。现今石炭系顶界面为一沿北西西向分布的特大型背斜构造,上覆二叠系—侏罗系为继承性披覆背斜,由下向上背斜面积和圈闭幅度逐渐变小,下侏罗统地层界面仅为低幅度背斜圈闭,侏罗系顶界面及其以上地层披覆背斜消失,整个莫索湾地区过渡为向南倾的单斜构造。石炭系古隆起在构造演化过程中没有遭受过破坏,石炭系顶背斜圈闭面积和闭合幅度呈逐渐增大趋势,古隆起主体部位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迁移。莫索湾凸起构造演化特点有利于石炭—三叠系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因此,莫索湾凸起深层石炭—三叠系背斜圈闭,特别是石炭系特大型背斜圈闭具有十分重要的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凸起 构造特征 中侏罗世早期 背斜圈闭 石炭系 隆起构造 构造发育 晚株罗世 株罗世 背斜构造 披覆背斜 地层界面 演化特点 石炭纪 特大型 三叠系 发育期 二叠纪 三叠纪 古近纪 白垩纪 新近纪 顶界面 继承性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序幕:J_2早期玄武岩 被引量:56
11
作者 谢昕 徐夕生 +3 位作者 邹海波 蒋少涌 张明 邱检生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87-605,共19页
中国东南部在约205~180Ma之间处于岩浆活动的沉寂期,在随后的180~170Ma的中侏罗世早期则出现了小规模岩浆活动,从而揭开了本区晚中生代大规模长时期岩浆活动的序幕.在这10 Ma左右的时间段内形成的火山岩,分布在湘南、湘东南、赣南及... 中国东南部在约205~180Ma之间处于岩浆活动的沉寂期,在随后的180~170Ma的中侏罗世早期则出现了小规模岩浆活动,从而揭开了本区晚中生代大规模长时期岩浆活动的序幕.在这10 Ma左右的时间段内形成的火山岩,分布在湘南、湘东南、赣南及闽西南地区,构成了一条呈近EW向展布的火山岩带.沿该岩带由内陆向沿海方向,火山岩的规模逐渐增大,玄武岩由单独产出过渡到与大量酸性岩类共生,岩性由碱性变化为拉斑质,具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对各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沿内陆向沿海方向,玄武岩原始岩浆的起源深度逐渐变浅,而源区熔融程度、分离结晶程度以及受陆壳物质混染的程度逐渐增强,是造成火山岩带地质特征变化的深部制约因素.在中侏罗世早期,西向扩张的太平洋板块开始向中国东南大陆俯冲,并主要以挤压应力作用于中国东南部,使得本区印支期形成的近EW向断裂重新活化拉张,并有越靠近沿海,近EW向断裂重新活化拉张的程度越高的趋势,从而造成本区软流圈沿断裂拉张带减压上涌的程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强,并为本期岩浆活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东南部 生代 玄武岩 岩浆作用 中侏罗世早期 岩浆活动 地球化学特征 火山岩带 闽西南地区 太平洋板块 陆壳物质 结晶程度 制约因素 地质特征 应力作用 小规模 时间段 湘东南 沿海 EW 规律性 拉张 断裂 印支期 软流圈
原文传递
新疆玛纳斯河畔红沟剖面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孢粉组合及地层意义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嫔 李建国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0-193,共24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新疆玛纳斯河红沟剖面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孢粉化石,共计51属108种。根据孢粉属种组成及其含量的变化,自下而上分为2套组合:1.Cyathidites-Neoraistrisckia-Disacciatrileti(CND)组合,2.Cyathidites-Disacciatrileti-Cla...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新疆玛纳斯河红沟剖面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孢粉化石,共计51属108种。根据孢粉属种组成及其含量的变化,自下而上分为2套组合:1.Cyathidites-Neoraistrisckia-Disacciatrileti(CND)组合,2.Cyathidites-Disacciatrileti-Classopollis(CDC)组合。依据组合中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限讨论及其与相关组合的对比,将“CND”组合的地质时代归为中侏罗世早期,“CDC”组合归为中侏罗世晚期。在综合分析和对比新疆一些地区中侏罗世孢粉组合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建立了2个孢粉组合带,即:Cyathidites-Neoraistrisckia-Quadraeculina-Cycadopites(CNQC)组合带,Cyathidites-Quadraeculina-Classopollis(CQC)组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西山窑组 头屯河组 中侏罗世早期 侏罗世晚期 红沟剖面 玛纳斯河新疆
下载PDF
重庆合川自流井组植物化石的发现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旭兵 孟繁松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3年第3期60-65,共6页
描述了发现于合川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三种似木贼植物化石,即EquisetitesfilusHarris,E.lateralis(Phillips)和E.columnaris(Brongn.)Phillips。标本保存良好,依据植物和双壳类化石的分布关系,提出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 描述了发现于合川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三种似木贼植物化石,即EquisetitesfilusHarris,E.lateralis(Phillips)和E.columnaris(Brongn.)Phillips。标本保存良好,依据植物和双壳类化石的分布关系,提出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同时,分析了东岳庙段的岩相特征和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石 东岳庙段 侏罗世晚期 中侏罗世早期 沉积环境 重庆合川
下载PDF
宁夏恐龙化石新发现挑战传统蜥脚类恐龙演化观点
14
作者 徐星 《化石》 2018年第3期77-78,共2页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团队于7月24号在英国《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他们有关蜥脚类恐龙演化的最新成果,报告了一种来自中国中侏罗世早期(1.74亿年前)的梁龙类新属种——神奇灵武龙(Lingwulong shenqi),这一发现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团队于7月24号在英国《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他们有关蜥脚类恐龙演化的最新成果,报告了一种来自中国中侏罗世早期(1.74亿年前)的梁龙类新属种——神奇灵武龙(Lingwulong shenqi),这一发现挑战了关于梁龙类恐龙和其它新蜥脚类恐龙的起源和扩散的传统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脚类恐龙 恐龙化石 演化 传统 国科学院 宁夏 中侏罗世早期 古脊椎动物
下载PDF
上黑龙江盆地南缘动力学机制分析
15
作者 张才乐 《黑龙江自然资源》 2018年第12期56-56,共1页
上黑龙江沉积盆地分布于漠河-开库康-依西肯一带,总体呈北西向展布,在盆地南缘阿木尔-开库康一带的盆缘附近被晚侏罗世中基性火山岩覆盖。重力异常图上显示为断陷盆地,盆地的成生演化主要受控于盆缘断裂。中侏罗世早期受区域上NNE-SSW... 上黑龙江沉积盆地分布于漠河-开库康-依西肯一带,总体呈北西向展布,在盆地南缘阿木尔-开库康一带的盆缘附近被晚侏罗世中基性火山岩覆盖。重力异常图上显示为断陷盆地,盆地的成生演化主要受控于盆缘断裂。中侏罗世早期受区域上NNE-SSW向拉张应力作用影响,在劲涛-蒙克山一带形成深大的张性断裂(盆缘断裂),该断裂的强烈拉张活动,造成北部下陷形成上黑龙江断陷盆地,盆地内沉积了内陆河湖相的绣峰组与二十二站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黑龙江 动力学机制 南缘 基性火山岩 盆缘断裂 中侏罗世早期 断陷盆地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an Early–Middle Jurassic oxidized magmatic belt,south Gangdese,Tibet,and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7
16
作者 Yinqiao Zou Xilian Chen +4 位作者 Wenting Huang Jian Zhang Huaying Liang Jifeng xu Ling Chen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888-898,共11页
The south Gangdese region is the site of subduction of the Neo-Tethys and subsequent continental collision. Compared with widespread Cretaceous and Cenozoic magmatism, Early–Middle Jurassic magmatic rocks and related... The south Gangdese region is the site of subduction of the Neo-Tethys and subsequent continental collision. Compared with widespread Cretaceous and Cenozoic magmatism, Early–Middle Jurassic magmatic rocks and related deposits are rarely reported. Our work identified a >200 km long felsic rock belt associated with Cu mineralization in the south Gangdese region. We report here zircon U–Pb ages, zircon Ce^(4+)/Ce^(3+)values, and mineral assemblages of two Cu mineralized intrusions within the belt. A hornblende granite and a diorite porphyry were emplaced at 177.3 Ma and 166.3 Ma, respectively.Geological occurrence and magmatic hematite–magnetite–chalcopyrite intergrowths suggest that Cu mineralization formed coeval with Jurassic intrusions. Mineralized intrusions have high zircon Ce^(4+)/Ce^(3+)and EuN/Eu?N ratios, and hematite–magnetite intergrowths, suggesting their parent magmas were highly oxidized. Hornblende is common and primary fluid inclusions are found in titanite and apatite,indicating their parent magmas were water-saturated and exsolved volatile phases at early stage of magmatic evolution. Those magma characters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porphyry Cu deposits. Given that majority subduction-related porphyry Cu systems have been eroded following uplift and denudation, the well-preserved Early–Middle Jurassic Cu mineralized igneous rocks in south Gangdese are favorable prospecting targets for subduction-related porphyry Cu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世早期 岩浆岩带 早期识别 地质意义 锆石U-Pb年龄 氧化 斑岩铜矿床 西藏
原文传递
New fossil evidence of the early diversification of scarabs: AIIoioscarabaeus cheni (Coleoptera: Scarabaeoidea)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被引量:3
17
作者 Ming Bai Dirk Ahrens +1 位作者 Xing-Ke Yang Dong Ren 《Insect Scienc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59-171,共13页
关键词 中侏罗世早期 国东北地区 化石证据 金龟子 多样化 内蒙古 鞘翅目 甲虫
原文传递
宁夏发现梁龙类新种
18
作者 方晨 闫凯 孙天任 《科学世界》 2018年第9期5-5,共1页
2018年7月24号,中科院古脊椎所徐星团队报告发现了一种来自中国中侏罗世早期(1.74亿年前)的梁龙类新属种——神奇灵武龙(Lingwulong shenqi),论文:刊登于Nature Communication。灵武龙的发现要追溯至2004年,宁夏灵武市的村民马... 2018年7月24号,中科院古脊椎所徐星团队报告发现了一种来自中国中侏罗世早期(1.74亿年前)的梁龙类新属种——神奇灵武龙(Lingwulong shenqi),论文:刊登于Nature Communication。灵武龙的发现要追溯至2004年,宁夏灵武市的村民马云在放羊时发现了奇特的石头,随后交予当地文管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新种 中侏罗世早期 新属种 科院 灵武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