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南带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叠层石组合的发现 被引量:4
1
作者 边千韬 朱士兴 +4 位作者 I.I.Pospelov M.A.Semikhatov 孙淑芬 陈代钊 那春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0-510,i0003-i0005,共14页
东昆仑南带加嗡门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的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叠层石组合以大型锥叠层石及其相关的分子Conophyton garganicus vat.inkeni,C.cf.ressoti Menchikov,Jacutophyton f.和Conicodomenia f.等最丰富,并与Baic... 东昆仑南带加嗡门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的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叠层石组合以大型锥叠层石及其相关的分子Conophyton garganicus vat.inkeni,C.cf.ressoti Menchikov,Jacutophyton f.和Conicodomenia f.等最丰富,并与Baicalia共生,故可视之为Conophyton--Baicalia组合。该叠层石组合可以与天山和华北等地蓟县系中部-青白口系中部叠层石组合对比,尤其酷似于天山地区蓟县系的爱尔基干组合和华北蓟县系的闪坡岭叠层石组合,而显著有别于华南地块。它还可以与南乌拉尔、西伯利亚、北美、北非和阿拉斯加半岛等地区的中里菲界上部-上里菲界下部层位中的叠层石组合对比。加嗡门叠层石组合的时限为距今1 300~850Ma,大致为蓟县纪中期一青白口纪中期或中里菲晚期一晚里菲早期。东昆仑南带存在前寒武纪微地块,当时此微地块的古地理和古环境与天山、华北、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半岛等地区的前寒武纪地块相似,均位于低纬度区,其上均广泛发育适宜叠层石繁育的温暖陆表海,它们可能共同处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低纬度大陆边缘部位,与华南地块的不同。这对本区和东昆仑地层和大地构造研究,以及对罗迪尼亚超大陆重建提供了新的古生物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石 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 罗迪尼亚超大陆 东昆仑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缘中元古代晚期辉长岩成因及地质意义:来自锆石U-Pb-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的约束
2
作者 薛文斌 赖绍聪 +4 位作者 朱毓 秦江锋 朱韧之 刘敏 杨航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6-714,共19页
对扬子地块西缘锦川地区辉长岩进行系统的锆石U-Pb-Hf同位素、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旨在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锦川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 041.1±1.1)Ma。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锦川辉长... 对扬子地块西缘锦川地区辉长岩进行系统的锆石U-Pb-Hf同位素、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旨在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锦川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 041.1±1.1)Ma。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锦川辉长岩具有较低的SiO_2(50.26%~51.16%)、CaO(6.59%~7.64%)、K_2O(1.22%~1.96%)质量分数以及较高的Al_2O_3(16.38%~17.15%)和TiO_2(2.61%~2.80%)质量分数,属于低钾拉斑玄武质岩石系列。岩石总体上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Sr),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h),并且显示弱的Eu异常(δEu=0.99~1.11)。同时,锦川辉长岩具有低的全岩εNd(t)值(-3.61~-2.75)和正的锆石εHf(t)值(+1.62~+7.58)。上述特征表明,锦川辉长岩应起源于已保存在岩石圈地幔中的先期(中元古代中期)俯冲流体交代过的富集地幔源区。结合扬子地块西缘同期广泛发育的A型花岗岩和板内玄武质岩浆作用,认为锦川辉长岩应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陆内裂谷环境,代表了Rodinia超大陆在中元古代晚期局部拉张构造体制下的岩浆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西缘 元古代晚期 辉长岩 岩石成因 地质意义
下载PDF
祁连山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92
3
作者 夏林圻 李向民 +1 位作者 余吉远 王国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87-1138,共52页
祁连山地区的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显示系统地时、空变化,其乃是祁连山构造演化的火山响应.随着祁连山构造演化从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经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洋壳俯冲和弧后伸展,直至洋盆闭合、弧-陆碰撞和陆-... 祁连山地区的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显示系统地时、空变化,其乃是祁连山构造演化的火山响应.随着祁连山构造演化从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经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洋壳俯冲和弧后伸展,直至洋盆闭合、弧-陆碰撞和陆-陆碰撞,火山作用也逐渐从裂谷和大陆溢流玄武质喷发,经大洋中脊型、岛弧和弧后盆地火山活动,转变为碰撞后裂谷式喷发.850~604Ma的大陆裂谷和大陆溢流熔岩主要分布于祁连和柴达木陆块.从大约550Ma至446Ma,在北祁连和南祁连洋-沟-弧-盆系中广泛发育大洋中脊型、岛弧和弧后盆地型熔岩.与此同时,在祁连陆块中部,发育约522~442Ma的陆内裂谷火山作用.早古生代洋盆于奥陶纪末(约446Ma)闭合.随后,从约445Ma至约428Ma,于祁连陆块北缘发育碰撞后火山活动.此种时-空变异对形成祁连山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约束.该过程包括:(1)地幔柱或超级地幔柱上涌,导致Rodinia超大陆发生裂谷化、裂解、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俯冲,并伴随岛弧形成;(2)俯冲的大洋板片回转,致使弧后伸展,进而形成弧后盆地;(3)洋盆闭合、板片断离,继而发生软流圈上涌,诱发碰撞后火山活动.晚志留世至早泥盆世(420~400Ma),先期俯冲的地壳物质折返,发生强烈的造山活动.400Ma后,山体垮塌、岩石圈伸展,相应发生碰撞后花岗质侵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俯冲和碰撞 元古代-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 大陆裂谷 脊玄武岩 弧和弧后盆地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扬子陆块西缘中元古代晚期元谋花岗岩的时代、成因及构造意义
4
作者 宋冬虎 王燕 +8 位作者 刘兵 熊波 关奇 路永严 刘晓玮 刘军平 田素梅 米云川 张硕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1-673,共13页
扬子陆块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史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择以扬子西缘元谋杂岩中一套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为认识和理解扬子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提供支撑。两件元谋二长花... 扬子陆块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史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择以扬子西缘元谋杂岩中一套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为认识和理解扬子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提供支撑。两件元谋二长花岗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86±10 Ma(MSWD=1.4,n=50)和1099±10 Ma(MSWD=1.8,n=58)。所有样品具有高硅(SiO2为69.44%~73.98%)、富碱(Na_(2)O+K_(2)O为6.11%~7.72%)、贫钙(CaO为0.39%~1.46%)、贫镁(MgO为0.52%~0.76%)、低钛(TiO_(2)为0.30%~0.59%)的特点,同时表现出强过铝质(A/CNK=1.19~1.35)及中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特征。它们具有高的稀土元素总量(ΣREE=211.60×10^(−6)~349.01×10^(−6)),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和重稀土元素亏损((La/Yb)N=4.32~7.36);富集Rb、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Th、Hf等,亏损Nb、Ta、Ba等元素,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46~0.59),锆石饱和温度介于827~912℃之间,展示了A型花岗岩的属性。这些二长花岗岩可能是通过中上地壳的中酸性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它们最可能形成于弧后的伸展环境,综合扬子陆块周缘晚中元古代的岩浆记录,元谋杂岩中1.09 Ga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应与扬子陆块开始参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元古代晚期 扬子陆块西缘
下载PDF
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被引量:91
5
作者 郭令智 卢华复 +5 位作者 施央申 马瑞士 孙岩 舒良树 贾东 张庆龙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13,共13页
自经70年代作者等发表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构造观点以来,这一地区已经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成为我国大地构造研究热点之一。大量新资料支持以下的古板块构造演化模式,即古华南洋壳中元古代13(17)~9.8亿年时向北(西... 自经70年代作者等发表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构造观点以来,这一地区已经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成为我国大地构造研究热点之一。大量新资料支持以下的古板块构造演化模式,即古华南洋壳中元古代13(17)~9.8亿年时向北(西北)俯冲于扬子板块东南边缘之下,形成江南火山岛弧和弧后盆地,在东北段是皖-浙-赣火山岛弧和樟树墩-伏川弧后盆地;新元古代9.8~7.7亿年时发生了陈蔡弧(浙东地体)与皖-浙-赣弧的弧-弧碰撞造山作用,并导致樟树墩-伏川边缘海的崩塌和陆-弧弧后碰撞造山过程。江南古岛弧带经历了多次的后期构造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元古代 元古代 岛弧 运动学 动力学
下载PDF
中国中新元古代重要沉积地质事件及其意义 被引量:27
6
作者 旷红伟 柳永清 +7 位作者 耿元生 白华青 彭楠 范正秀 宋换新 夏晓旭 王玉冲 陈骁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共30页
地球曾经历了3次超大陆演化过程,其中2次超大陆(哥伦比亚(Columbia)和罗迪尼亚(Rodinia))旋回涉及中新元古代,并与一系列区域性事件相联系,形成了多成因的超大陆演化模型。华北中东部新元古代沉积事件、扬子和塔里木新元古代裂谷事件、... 地球曾经历了3次超大陆演化过程,其中2次超大陆(哥伦比亚(Columbia)和罗迪尼亚(Rodinia))旋回涉及中新元古代,并与一系列区域性事件相联系,形成了多成因的超大陆演化模型。华北中东部新元古代沉积事件、扬子和塔里木新元古代裂谷事件、雪球事件等都被视为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响应,它们对定时三大陆块相互关系及定位其在全球超大陆的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反映了重要沉积地质事件在超大陆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此外,在中新元古代的Columbia和Rodinia超大陆演化过程中,还伴随发育具有广泛区域性甚至全球意义的巨厚白云岩与碳酸盐岩微生物(岩)、红层与黑色页岩、全球性臼齿亮晶碳酸盐岩和埃迪卡拉纪盖帽碳酸盐岩等沉积事件群及元素(同位素)漂移等地球化学异常事件,也包括特殊且重要的磷块岩、锰、铁矿等沉积成矿事件。由于不断显示出来在全球古大陆重建和古地理恢复方面的重要作用,它们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文中通过系统分析中国中新元古代超大陆旋回演化中发育的部分重要或关键地质事件(群)时空发育与分布特征,并结合作者团队的实际资料和测试数据,以期揭示超大陆演化过程与重要沉积地质事件的内在联系,为超大陆聚散旋回演化和时空定位及原型沉积盆地的发育和评价提供科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臼齿碳酸盐岩 叠层石 红层 黑色岩系 冰川事件 超大陆 元古代 元古代
下载PDF
南秦岭中、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新认识 被引量:17
7
作者 周鼎武 张成立 +1 位作者 华洪 胡健民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50-357,共8页
在运用板块动力学模式研究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南秦岭构造带区域地质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中、新元古代南秦岭曾经历了晋宁期造山作用和澄江期裂解作用两次重大构造事件,它们控制了区内不同岩石建造的形成和时、空... 在运用板块动力学模式研究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南秦岭构造带区域地质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中、新元古代南秦岭曾经历了晋宁期造山作用和澄江期裂解作用两次重大构造事件,它们控制了区内不同岩石建造的形成和时、空分布。据此对区域内中、新元古代地层的划分对比提出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元古代 元古代 地层 划分 对比
下载PDF
华北和扬子古陆块中新元古代聚合、伸展事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周鼎武 刘良 +2 位作者 张成立 王居里 任军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9-113,共5页
区域地质比较研究表明 ,华北和扬子古陆块均具有在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初 (1 1 0 0~ 80 0Ma)陆块聚合及在新元古代 (80 0±Ma)伸展裂解的地质记录 ,并与全球 Rodinia超大陆聚合、裂解的事件相一致 ,但据华北和扬子古陆基底形成的... 区域地质比较研究表明 ,华北和扬子古陆块均具有在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初 (1 1 0 0~ 80 0Ma)陆块聚合及在新元古代 (80 0±Ma)伸展裂解的地质记录 ,并与全球 Rodinia超大陆聚合、裂解的事件相一致 ,但据华北和扬子古陆基底形成的显著差异性 ,以及显生宙陆块漂移、旋转的构造作用推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华北古陆块 扬子古陆块 元古代 陆块聚合事件 陆块伸展事件 RODINIA超大陆 元古代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2.6~3.0 Ga)巨量陆壳增生:综述 被引量:9
9
作者 万渝生 董春艳 +3 位作者 颉颃强 李源 王宇晴 王堃力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6-906,共41页
在对一些重点地区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2.6~3.0 Ga)岩石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和形成时代作简要介绍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华北克拉通这一时代花岗质岩石的年龄分布模式、地球化学和NdHf-O同位素组成特征。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 在对一些重点地区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2.6~3.0 Ga)岩石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和形成时代作简要介绍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华北克拉通这一时代花岗质岩石的年龄分布模式、地球化学和NdHf-O同位素组成特征。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具有如下特征:(1)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岩浆作用在华北克拉通几乎连续分布,峰期为2.70~2.75 Ga;(2)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岩石在华北克拉通广泛存在,主要分布在东部古陆块、中部古陆块和南部古陆块中;(3)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侵入岩以英云闪长岩为主,存在奥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及其他类型岩石;(4)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表壳岩规模很小,零星分布于花岗质岩石中,岩石类型主要为变玄武质岩石,一些地区存在变质科马提岩、变质安山质-英安质火山岩和变质碎屑沉积岩;(5)2.6 Ga可作为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早期和晚期的界线;(6)TTG岩石的Sr/Y和La/Yb比值存在很大变化,在Sr/Y-Y和La/Yb-Yb图中位于高压、中压和低压TTG分布区;除少量富钾花岗岩外,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岩石大都具有亏损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岩浆锆石O同位素组成与全球太古宙岩浆锆石类似;(7)许多地区都具有类似地质特征,但一些地区显示出较大的独特性。新的研究进一步支持了这样的认识:与全球其他许多典型克拉通类似,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是华北克拉通最重要的陆壳增生时期,主要区别是华北克拉通叠加了强烈的新太古代晚期岩浆构造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太古代早期古代晚期 华北克拉通 Nd-Hf-O同位素 TTG 陆壳巨量增生
下载PDF
地史早期岩石中的铅锌演化——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铅锌成矿的物质基础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笑青 张乾 +1 位作者 何玉良 祝朝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5-333,共9页
以中国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SEDEX型铅-锌成矿带为例,研究了该区从太古代到中元古代地壳岩石的铅锌含量和变化关系以及与成矿的关系.研究发现,从早到晚,岩石SiO2和K2O含量升高,铅含量也与二者同步增加;FeO、MgO、CaO及Na2O含量... 以中国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SEDEX型铅-锌成矿带为例,研究了该区从太古代到中元古代地壳岩石的铅锌含量和变化关系以及与成矿的关系.研究发现,从早到晚,岩石SiO2和K2O含量升高,铅含量也与二者同步增加;FeO、MgO、CaO及Na2O含量呈下降趋势,锌含量也同步降低.在太古代时,岩石的Zn/Pb比值一般>8,中元古代时这一比值降低为2~4.矿石的Zn/Pb比值与基底岩石Zn/Pb比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铅锌这种随时间的变化与中元古代铅的暴发性成矿及大规模铅锌共生矿床的形成是同步的,说明基底岩石中的铅和锌是该成矿带SEDEX矿床成矿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史早期 铅锌演化 铅锌成矿 元古代 狼山—渣尔泰山
下载PDF
论山西中元古代晚期汝阳群微体化石组合(英文) 被引量:10
11
作者 尹磊明 袁训来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6,共8页
我国北方 18— 19亿年前的串岭沟组中获得的大球形疑源类 ,迄今 ,被认为是可信的最古老真核化石记录。自上世纪 80年代以来 ,东秦岭北坡的中元古代晚期汝阳群陆续发现了丰富的球形光面疑源类 ,具刺疑源类 ,丝状微体化石和一些有疑问的... 我国北方 18— 19亿年前的串岭沟组中获得的大球形疑源类 ,迄今 ,被认为是可信的最古老真核化石记录。自上世纪 80年代以来 ,东秦岭北坡的中元古代晚期汝阳群陆续发现了丰富的球形光面疑源类 ,具刺疑源类 ,丝状微体化石和一些有疑问的动物遗迹。很显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生物 元古代晚期 汝阳群 山西 微体化石组合
下载PDF
凌源-宁城盆地地中元元古代早早期盆盆地构构造演演化过程程研究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求实 郜晓勇 宗文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133-135,共3页
凌源-宁城地区位于燕辽沉降带东部(如图1),在中新元古界时期沉降缓慢、地层发育齐全、厚度巨大,且变质作用较小,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和油气勘探价值。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凌源-宁城盆地 元古代早期
下载PDF
中、新元古代全球古大陆再造的古地磁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世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22-223,共2页
11100~800Ma:主要大陆极移曲线的建立、对比及其意义东冈瓦纳和Laurentia的连接(SWEATConnection)是Hofman等提出的Rodinia的再造中至关重要的环节。Powel等最早提出了极移曲... 11100~800Ma:主要大陆极移曲线的建立、对比及其意义东冈瓦纳和Laurentia的连接(SWEATConnection)是Hofman等提出的Rodinia的再造中至关重要的环节。Powel等最早提出了极移曲线拟合的证据,在1054~72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古大陆再造 元古代 元古代
下载PDF
扬子地块周缘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主要构造运动梳理与探讨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建书 代雅然 +6 位作者 唐烽 彭成龙 张嘉玮 朱和书 陈兴 王文明 龚桂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3-554,共22页
限于地层年代及地层划分对比的差异,对扬子地块周缘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晋宁与武陵造山运动、甚或雪峰运动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我国前寒武纪地层年代研究取得众多新的进展与成果,为地层序列建立、划分对比和相关构造运动的研究... 限于地层年代及地层划分对比的差异,对扬子地块周缘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晋宁与武陵造山运动、甚或雪峰运动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我国前寒武纪地层年代研究取得众多新的进展与成果,为地层序列建立、划分对比和相关构造运动的研究与限定提供了新的客观依据。本文以扬子地块周缘中-新元古代地层年代研究及地层划分对比成果为基础,对晋宁运动、武陵运动及雪峰运动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探讨界定,对深入研究扬子地块周缘中-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盆地演化及其成矿资源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宁运动 武陵运动 雪峰运动 元古代末-新元古代 扬子地块周缘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中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安冬 倪培 +6 位作者 王国光 杨玉龙 朱仁智 范明森 胡金山 罗平 林文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8-947,共10页
为探讨江南造山带东段中元古代构造的形成环境,并确定江南造山带是否为格林威尔期造山带,对区域内的招宾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招宾岩体具有高FeO*/MgO值、AI、低的CaO、MgO,富集Th、U和高场强元素,... 为探讨江南造山带东段中元古代构造的形成环境,并确定江南造山带是否为格林威尔期造山带,对区域内的招宾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招宾岩体具有高FeO*/MgO值、AI、低的CaO、MgO,富集Th、U和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Sr、P、Ti,为典型的A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153±7)Ma,为晚中元古代侵入体。表明江南造山带东段晚中元古代处于非造山裂谷的拉张构造背景,其形成与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格林威尔期造山活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代晚期 招宾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豫西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周洪瑞 王自强 +2 位作者 崔新省 雷振宇 董文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24,共8页
从沉积特征研究入手,确定各种沉积相、微相及沉积体系,将区内中、新元古界划分为6种沉积体系、13种沉积相和38种微相,对副层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层序界面和最大海泛面的研究确定了沉积体系域和层序。在中元古... 从沉积特征研究入手,确定各种沉积相、微相及沉积体系,将区内中、新元古界划分为6种沉积体系、13种沉积相和38种微相,对副层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层序界面和最大海泛面的研究确定了沉积体系域和层序。在中元古代汝阳群中划分出6个层序,新元古代洛峪群划分出2个层序,震旦系划分出3个层序。在此基础上对华北地台南部中、新元古代相对海平面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特征 华北地台 元古代 元古代
下载PDF
华北大陆南缘中、新元古代大陆边缘性质及构造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18
17
作者 周洪瑞 王自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1-267,共7页
华北大陆南部中、新元古代大陆边缘的演化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从沉积类型、沉积组合、火山活动和花岗岩性质分析入手, 探讨了华北大陆南缘中、新元古代大陆边缘的性质和演化历程。将其演化历史分为4 个阶段: (1) 裂陷火山活动阶段... 华北大陆南部中、新元古代大陆边缘的演化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从沉积类型、沉积组合、火山活动和花岗岩性质分析入手, 探讨了华北大陆南缘中、新元古代大陆边缘的性质和演化历程。将其演化历史分为4 个阶段: (1) 裂陷火山活动阶段( 长城纪) ; (2) 拗陷、充填阶段( 蓟县纪) ; (3) 差异升降、充填封闭阶段( 青白口纪) 和(4) 活动大陆边缘发展和大陆增生阶段(震旦纪—早古生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大陆南缘 元古代 元古代 构造古地理
下载PDF
湖北省红安—大悟地区 原中—新元古代地层中发现古生代化石 被引量:7
18
作者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1:25万麻城幅项目组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35-35,37,共2页
关键词 湖北 红安-大悟地区 元古代 古生代 化石 元古代
下载PDF
扬子克拉通北缘中、新元古代洋壳俯冲及壳幔再循环作用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0
19
作者 凌文黎 张本仁 +1 位作者 张宏飞 骆庭川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32-336,共5页
报道和总结了近期陕西汉中碑坝和西乡地区重要地质体系统同位素年代研究成果,在重新厘定的年代学基础上,就扬子克拉通北缘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进行剖析,依据该区岩浆作用的上地幔源区性质及演化规律,提出了中。
关键词 同位素 地球化学证据 元古代 元古代
下载PDF
贵州东部中新元古代沉积旋回的划分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明华 《贵州地质》 2000年第1期34-39,共6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及事件地层学的概念和方法 ,从沉积旋回的研究入手 ,首次在该区出露的中、新元古代地层中划分出 4个不同级别的旋回层 (或层序 ) ,即 (从老到新 )梵净山群 1个 (相当于 1个一级层序 )、下江群 1个 (相当于 1个一级层序 )... 应用层序地层学及事件地层学的概念和方法 ,从沉积旋回的研究入手 ,首次在该区出露的中、新元古代地层中划分出 4个不同级别的旋回层 (或层序 ) ,即 (从老到新 )梵净山群 1个 (相当于 1个一级层序 )、下江群 1个 (相当于 1个一级层序 )、震旦系 2个 (即铁丝坳组—大塘坡组和南沱组—灯影组 ,相当于 2个二级层序 )。同时对上述所划层序的层序界面、初始海泛面、凝缩层 (其中包含最大海泛面 )及沉积体系域的特征作了归纳性描述。另外还分析讨论了层序的形成时限、级别及其与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最后还从层序地层学角度重新厘定和优化了甲路组 \乌叶组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代 沉积旋回 地层界线优化 元古代 地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