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南带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叠层石组合的发现 被引量:4
1
作者 边千韬 朱士兴 +4 位作者 I.I.Pospelov M.A.Semikhatov 孙淑芬 陈代钊 那春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0-510,i0003-i0005,共14页
东昆仑南带加嗡门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的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叠层石组合以大型锥叠层石及其相关的分子Conophyton garganicus vat.inkeni,C.cf.ressoti Menchikov,Jacutophyton f.和Conicodomenia f.等最丰富,并与Baic... 东昆仑南带加嗡门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的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叠层石组合以大型锥叠层石及其相关的分子Conophyton garganicus vat.inkeni,C.cf.ressoti Menchikov,Jacutophyton f.和Conicodomenia f.等最丰富,并与Baicalia共生,故可视之为Conophyton--Baicalia组合。该叠层石组合可以与天山和华北等地蓟县系中部-青白口系中部叠层石组合对比,尤其酷似于天山地区蓟县系的爱尔基干组合和华北蓟县系的闪坡岭叠层石组合,而显著有别于华南地块。它还可以与南乌拉尔、西伯利亚、北美、北非和阿拉斯加半岛等地区的中里菲界上部-上里菲界下部层位中的叠层石组合对比。加嗡门叠层石组合的时限为距今1 300~850Ma,大致为蓟县纪中期一青白口纪中期或中里菲晚期一晚里菲早期。东昆仑南带存在前寒武纪微地块,当时此微地块的古地理和古环境与天山、华北、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半岛等地区的前寒武纪地块相似,均位于低纬度区,其上均广泛发育适宜叠层石繁育的温暖陆表海,它们可能共同处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低纬度大陆边缘部位,与华南地块的不同。这对本区和东昆仑地层和大地构造研究,以及对罗迪尼亚超大陆重建提供了新的古生物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石 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 罗迪尼亚超大陆 东昆仑
下载PDF
祁连山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94
2
作者 夏林圻 李向民 +1 位作者 余吉远 王国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87-1138,共52页
祁连山地区的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显示系统地时、空变化,其乃是祁连山构造演化的火山响应.随着祁连山构造演化从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经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洋壳俯冲和弧后伸展,直至洋盆闭合、弧-陆碰撞和陆-... 祁连山地区的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显示系统地时、空变化,其乃是祁连山构造演化的火山响应.随着祁连山构造演化从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经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洋壳俯冲和弧后伸展,直至洋盆闭合、弧-陆碰撞和陆-陆碰撞,火山作用也逐渐从裂谷和大陆溢流玄武质喷发,经大洋中脊型、岛弧和弧后盆地火山活动,转变为碰撞后裂谷式喷发.850~604Ma的大陆裂谷和大陆溢流熔岩主要分布于祁连和柴达木陆块.从大约550Ma至446Ma,在北祁连和南祁连洋-沟-弧-盆系中广泛发育大洋中脊型、岛弧和弧后盆地型熔岩.与此同时,在祁连陆块中部,发育约522~442Ma的陆内裂谷火山作用.早古生代洋盆于奥陶纪末(约446Ma)闭合.随后,从约445Ma至约428Ma,于祁连陆块北缘发育碰撞后火山活动.此种时-空变异对形成祁连山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约束.该过程包括:(1)地幔柱或超级地幔柱上涌,导致Rodinia超大陆发生裂谷化、裂解、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俯冲,并伴随岛弧形成;(2)俯冲的大洋板片回转,致使弧后伸展,进而形成弧后盆地;(3)洋盆闭合、板片断离,继而发生软流圈上涌,诱发碰撞后火山活动.晚志留世至早泥盆世(420~400Ma),先期俯冲的地壳物质折返,发生强烈的造山活动.400Ma后,山体垮塌、岩石圈伸展,相应发生碰撞后花岗质侵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俯冲和碰撞 元古代-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 大陆裂谷 脊玄武岩 弧和弧后盆地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凌源-宁城盆地地中元元古代早早期盆盆地构构造演演化过程程研究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孙求实 郜晓勇 宗文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133-135,共3页
凌源-宁城地区位于燕辽沉降带东部(如图1),在中新元古界时期沉降缓慢、地层发育齐全、厚度巨大,且变质作用较小,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和油气勘探价值。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凌源-宁城盆地 元古代早期
下载PDF
扬子地块周缘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主要构造运动梳理与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建书 代雅然 +6 位作者 唐烽 彭成龙 张嘉玮 朱和书 陈兴 王文明 龚桂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3-554,共22页
限于地层年代及地层划分对比的差异,对扬子地块周缘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晋宁与武陵造山运动、甚或雪峰运动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我国前寒武纪地层年代研究取得众多新的进展与成果,为地层序列建立、划分对比和相关构造运动的研究... 限于地层年代及地层划分对比的差异,对扬子地块周缘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晋宁与武陵造山运动、甚或雪峰运动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我国前寒武纪地层年代研究取得众多新的进展与成果,为地层序列建立、划分对比和相关构造运动的研究与限定提供了新的客观依据。本文以扬子地块周缘中-新元古代地层年代研究及地层划分对比成果为基础,对晋宁运动、武陵运动及雪峰运动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探讨界定,对深入研究扬子地块周缘中-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盆地演化及其成矿资源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宁运动 武陵运动 雪峰运动 元古代-元古代 扬子地块周缘
下载PDF
湖北省红安—大悟地区 原中—新元古代地层中发现古生代化石 被引量:7
5
作者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1:25万麻城幅项目组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35-35,37,共2页
关键词 湖北 红安-大悟地区 元古代 古生代 化石 元古代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北缘中元古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63
6
作者 耿元生 旷红伟 +1 位作者 柳永清 杜利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51-2174,共24页
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块西缘和北缘的中元古代地层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和绿片岩相的变质改造。根据形成时代,该区的中元古代可以识别出两个阶段,中元古代早期(1.8~1.4Ga)和中元古代晚期(1.4~1.0Ga)。中元古代早期的地层包括大红山群、东川群、... 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块西缘和北缘的中元古代地层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和绿片岩相的变质改造。根据形成时代,该区的中元古代可以识别出两个阶段,中元古代早期(1.8~1.4Ga)和中元古代晚期(1.4~1.0Ga)。中元古代早期的地层包括大红山群、东川群、河口群和通安组(1~4段),中元古代晚期的地层主要由分布在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昆阳群、会理群和分布于扬子地块北缘的神农架群和打鼓石群组成。新的锆石原位定年结果表明,通安组的凝灰岩形成于1744±14Ma左右,河口群角斑岩形成于1659±23Ma左右,侵入会理群天宝山组的辉长辉绿岩形成于1026±7Ma左右。根据岩石组合、形成环境以及年代学资料,中元古代早期的大红山群、东川群、河口群和通安组(1~4段)形成时代相近,地层组成基本相同,它们都含有与岩浆热液有关的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或层状铜矿床(SSC),都在1.75~1.45Ga期间形成于大陆裂解环境。扬子地块北缘的火地垭群也可能属于中元古代早期地层。中元古代晚期地层在扬子地块西缘北缘均有分布,其中的昆阳群和会理群大体形成于1.2~1.0Ga,神农架群和打鼓石群形成于1.4~1.0Ga,它们的顶界可能延伸到新元古代早期。在中元古代晚期的地层中含有大量叠层石,表明它们形成于温暖潮湿的浅海环境。除上述的中元古代晚期地层之外,云南元谋地区的苴林群、川西的登相营群、通安组五段等也属于中元古代晚期的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代早期 元古代晚期 地层划分与对比 锆石年代学 扬子克拉通西一北缘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阜平杂岩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多期地质事件及其构造性质 被引量:6
7
作者 杜利林 杨崇辉 +6 位作者 宋会侠 王建龙 段庆松 黄智强 程海峰 耿元生 任留东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79-3195,共17页
本文收集了阜平杂岩新太古代早期-古元古代晚期基底岩石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变质作用资料,以期对阜平杂岩早寒武纪演化历史进行初步总结.阜平新太古代早期~2.7 Ga片麻岩原岩为英云闪长岩,具有TTG质片麻岩... 本文收集了阜平杂岩新太古代早期-古元古代晚期基底岩石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变质作用资料,以期对阜平杂岩早寒武纪演化历史进行初步总结.阜平新太古代早期~2.7 Ga片麻岩原岩为英云闪长岩,具有TTG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锆石εHf(t)具有较高的正值(+5.44^+7.50),单阶段模式年龄为2 745~2 824 Ma,表明新太古代早期为阜平杂岩强烈的地壳生长时期.新太古代晚期片麻岩的时代集中于2 543~2 484 Ma,主要岩石类型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同时区域内还存在二长花岗岩.TTG质片麻岩的εNd(t)值为-1.64^+0.96,单阶段模式年龄为2.76~3.04 Ga;锆石εHf(t)值为-1.9^+7.91,单阶段和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2 546~2 888 Ma和2 548~3 119 Ma.这些TTG岩石主要为新太古代早期岩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中太古代地壳物质参与.近于同期具有岛弧性质的辉长岩和变质作用暗示阜平杂岩新太古代晚期可能经历了俯冲和弧-陆或陆-陆碰撞.古元古代中期(2.1~2.0 Ga)阜平地区花岗质岩浆活动强烈.该阶段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与同期的火山-沉积岩系形成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中期伸展的陆内裂谷环境中.阜平杂岩中基性麻粒岩包体记录的变质作用时代为1.89~1.85 Ga,并具有顺时针演化的P-T轨迹,其代表了古元古代晚期裂谷闭合的陆内造山过程,表明华北最终克拉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平杂岩 新太古代早期-元古代晚期 TTG片麻岩 A型花岗岩 P-T轨迹 克拉通化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秦-祁-昆造山带元古宙副变质岩层碎屑锆石年龄谱研究 被引量:78
8
作者 陆松年 李怀坤 +3 位作者 王惠初 陈志宏 郑健康 相振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95-2208,共14页
根据秦-祁-昆造山带中北大河岩群、湟源岩群、化隆岩群、金水口岩群、陡岭岩群和秦岭岩群等副变质岩层碎屑锆石年龄谱资料,这些原定为古元古代的地层,至少包括测年样品在内的部分地层的时代应属中元古代或新元古代初期。研究资料还显示... 根据秦-祁-昆造山带中北大河岩群、湟源岩群、化隆岩群、金水口岩群、陡岭岩群和秦岭岩群等副变质岩层碎屑锆石年龄谱资料,这些原定为古元古代的地层,至少包括测年样品在内的部分地层的时代应属中元古代或新元古代初期。研究资料还显示上述碎屑岩层具有大量中元古代早期的物源,而古元古代蚀源物质较匮乏。因此,上述副变质岩层显示出相近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元古宙 变质 碎屑岩层 碎屑锆石年龄 DETRITAL zircon 元古代早期 元古代 北大河岩群 materials belong to 研究资料 元古代 秦岭岩群 地层 data thought 谱特征 样品 物质
下载PDF
内蒙古固阳东部碱性侵入岩:年代学、成因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9
作者 王惠初 相振群 +3 位作者 赵凤清 李惠民 袁桂邦 初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843-2854,共12页
在内蒙古固阳县东部出露了两个碱性岩体,最近的年代学研究显示这两个碱性侵入体分别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和晚古生代早期,瓦窑石英正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702±32Ma,高家村角闪正长岩的SHRIMP年龄为399±7Ma,TIMS法锆石U... 在内蒙古固阳县东部出露了两个碱性岩体,最近的年代学研究显示这两个碱性侵入体分别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和晚古生代早期,瓦窑石英正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702±32Ma,高家村角闪正长岩的SHRIMP年龄为399±7Ma,TIMS法锆石U-Pb为389.9±4.7Ma。瓦窑石英正长岩相对贫Ca、贫Sr、高TiO2/MgO和FeOT/MgO、高Ga/Al,Eu负异常;岩石高87Sr/86Sr比值、低143Nd/144Nd比值、εNd(t)为-6.2~-6.5,地球化学特点显示铝质"A"型花岗岩性质,岩浆源区为大陆上部地壳,是拉张低压背景下部分熔融的产物。高家村角闪正长岩高碱(K2O+Na2O为10.92%~11.67%),Sr正异常,弱正铕异常,具有较低的87Sr/86Sr比值、适中的143Nd/144Nd比值,εNd(t)为-14.4~-14.9,具有高压型正长岩的特征,岩石应形成于大陆下部地壳,属后造山崩塌早期阶段的产物。这两个岩体的形成时代分别与冀北地区的中元古代非造山岩浆岩组合(斜长岩-正长岩-环斑花岗岩组合)和晚古生代的水泉沟正长岩相对应,有可能构成华北克拉通北缘两条延伸数百千米的碱性侵入岩带。中元古代早期的碱性侵入岩带代表着华北克拉通在古元古代末汇聚造山后的裂解事件;而早(-中)泥盆世的碱性侵入岩带则代表着华北克拉通北缘早古生代末弧-陆拼合造山后的伸展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侵入体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元古代早期 早(-)泥盆世 内蒙古固阳
下载PDF
南秦岭东段耀岭河群、陨西群、武当山群火山岩和基性岩墙群岩石成因 被引量:56
10
作者 夏林圻 夏祖春 +2 位作者 李向民 马中平 徐学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29,共29页
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676~833Ma)耀岭河群、陨西群、武当群火山岩和基性岩墙群产生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总体上属于低Ti/Y(<500)岩浆类型。元素和同... 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676~833Ma)耀岭河群、陨西群、武当群火山岩和基性岩墙群产生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总体上属于低Ti/Y(<500)岩浆类型。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的化学变化不是由一个共同的母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所产生,它们极有可能是源于地幔柱源(εNd(t)≈+5,Mg#≈0.7,La/Nb≈0.7)。大陆地壳或大陆岩石圈混染作用对于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我们的研究揭示,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火山岩和基性岩墙存在空间上的地球化学变化。它们总体上是产生于幔源石榴子石稳定区。而西北部镇安地区耀岭河群基性熔岩的母岩浆则是形成于幔源尖晶石-石榴子石过渡带。碱性熔岩是产生于部分熔融程度较低(<10%)的条件下,拉斑玄武质熔岩是产生于部分熔融程度较高(10%~30%)的条件下。武当山地区的武当山群和耀岭河群基性熔岩的母岩浆经受了浅层位辉长岩质(cpx+plag±ol)分离作用,而其他地区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的化学演化则是受控于单斜辉石(cpx)±橄榄石(ol)分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代-晚期裂谷火山岩和基性岩墙群 耀岭河群 陨西群 武当山群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地幔柱 南秦岭
下载PDF
辽宁东部地区桥头组微生物诱发沉积构造(MISS)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子杰 张德明 +8 位作者 范海滨 张国仁 邱隆伟 王海鹏 仲米山 耿树峰 郑伟 高福亮 赵汉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05-2408,共4页
1研究目的辽宁东部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北缘(Zhao Guochun et al.,2012)。该地区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地层发育,层序保存完整且出露较好,是研究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界的关键地区之一。桥头组分布于辽宁东部的本溪、辽阳、丹... 1研究目的辽宁东部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北缘(Zhao Guochun et al.,2012)。该地区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地层发育,层序保存完整且出露较好,是研究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界的关键地区之一。桥头组分布于辽宁东部的本溪、辽阳、丹东、大连等地区,曾被认为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南华纪(辽宁省地质勘查院,2017)。近些年随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广泛应用,桥头组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的观点被广泛认可(Zhang Wen et al.,2020,2021;Zhao Hanqing et al.,2020),但目前针对桥头组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物源分析及其对华北克拉通古地理重建等方面(Zhang Shuahong et al.,2016;He Tianchen et al.,2016;Zhang Wen et al.,2020,2021;Zhao Hanqing et al.,2020),少量文献则根据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传统地质方法对桥头组的古气候进行研究(曲洪祥等,2011;田德欣等,2018;吴子杰等,2020),但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发沉积构造 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 桥头组 辽宁东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