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虚构:作为装置的艺术——以宁肯《中关村笔记》为例
1
作者 廖高会 《关东学刊》 2018年第4期190-197,共8页
宁肯通过中关村这扇窗口,向人们呈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缩影,并重塑出一个时代的灵魂。他始终把人物放在其所在的历史时空中去写,绝不架空历史和现实,尽量还原出一个特定时代背景中的人物群像,同时也展示与这个时代背景相对应的精神... 宁肯通过中关村这扇窗口,向人们呈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缩影,并重塑出一个时代的灵魂。他始终把人物放在其所在的历史时空中去写,绝不架空历史和现实,尽量还原出一个特定时代背景中的人物群像,同时也展示与这个时代背景相对应的精神面貌。《中关村笔记》并不停留于人物或事件表象的再现,而是深挖其中的精神内涵,努力贴近历史的本质规律,这使得作品更具有了思想与精神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肯 中关村笔记 非虚构
下载PDF
科技报告文学的两颗靓丽明珠——《哥德巴赫猜想》和《中关村笔记》的艺术经验
2
作者 尹均生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54-63,共10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走出一条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在国家科技机关、高等院校、民间科技公司和企业界涌现了一大批科技精英。但是我们的文艺界远离沸腾的现实,这样的小说、电影少之又少;报...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走出一条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在国家科技机关、高等院校、民间科技公司和企业界涌现了一大批科技精英。但是我们的文艺界远离沸腾的现实,这样的小说、电影少之又少;报告文学比起其他文学形式,对科技人物报道的力度要大得多。但从40年前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横空出世以来,优秀的科技报告文学仍是凤毛麟角。2017年宁肯的《中关村笔记》可谓令人惊喜之作,可以把它看作《哥德巴赫猜想》的续篇。因此笔者将这两部作品称为我国"报告文学的两颗靓丽的明珠",希望通过对其艺术经验的分析,有助于科技报告文学的借鉴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报告文学 《哥德巴赫猜想》 中关村笔记 靓丽明珠
下载PDF
历史理性,或个体的想象——评宁肯《中关村笔记》
3
作者 徐兆正 《关东学刊》 2018年第4期204-208,共5页
宁肯在《中关村笔记》中,回顾了中关村的历史——起于冯康,讫于程维。这一审视,与其归结为一种回望,倒不如说这是他对时代的风潮与火焰从何处点燃,又将引向何方的回溯与辨识。因此,虽然此书是非虚构,却要比《北京:城与年》更近于文学的... 宁肯在《中关村笔记》中,回顾了中关村的历史——起于冯康,讫于程维。这一审视,与其归结为一种回望,倒不如说这是他对时代的风潮与火焰从何处点燃,又将引向何方的回溯与辨识。因此,虽然此书是非虚构,却要比《北京:城与年》更近于文学的本质,也就是基于历史理性的个体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肯 中关村笔记 历史理性 个体想象
下载PDF
中关村的内部与文学的外部——宁肯《中关村笔记》及非虚构写作
4
作者 田裕娇 《关东学刊》 2018年第4期198-203,共6页
中关村笔记》凭借文史兼容的城市书写,贯通经典的叙述方式,以及对文学边界的审视和开拓,打开历史的褶皱,以人物为中心,真实地呈现中关村的内部。《中关村笔记》在整体结构、内部节奏和诗性语言方面,并没有因追求客观详实的叙述而导致文... 中关村笔记》凭借文史兼容的城市书写,贯通经典的叙述方式,以及对文学边界的审视和开拓,打开历史的褶皱,以人物为中心,真实地呈现中关村的内部。《中关村笔记》在整体结构、内部节奏和诗性语言方面,并没有因追求客观详实的叙述而导致文学性的丧失,而是通过诗意的表达,实现了真实性与文学性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肯 中关村笔记 非虚构写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