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汉学家文树德中医典籍翻译思想研究
1
作者 段天泽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4期314-324,共11页
德国汉学家文树德以中西医比较及中医翻译研究著称,翻译了《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纲目》《银海精微》等中医典籍,形成了其独特的中医典籍翻译思想。文树德中医典籍翻译思想展现在其中医药译著、研究专著、论文、相关采访和报道中,... 德国汉学家文树德以中西医比较及中医翻译研究著称,翻译了《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纲目》《银海精微》等中医典籍,形成了其独特的中医典籍翻译思想。文树德中医典籍翻译思想展现在其中医药译著、研究专著、论文、相关采访和报道中,主要集中于翻译文本选择、翻译原则、翻译理念三个方面,并在该翻译思想指导下形成了“四步方法论”“直译”“厚译”等翻译策略。文树德独特的翻译实践活动形成了良好的译介效果,为中医典籍翻译和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典籍翻译 文树德 翻译思想 汉学家
下载PDF
变通策略在中医典籍翻译中的应用——以罗版《本草纲目》译本为例
2
作者 张萍 徐永红 胡鸿毅 《海外英语》 2021年第18期79-81,共3页
《本草纲目》作为中医药文化的瑰宝,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该文以罗希文教授的《大中华文库:本草纲目选》(汉英对照本)为研究对象,举例讨论变通策略在该译本的有效应用,旨在丰富典籍的翻译思路,助力中医药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 变通策略 《本草纲目选》(汉英对照本) 中医典籍翻译
下载PDF
中医典籍翻译的理论与原则——与李照国教授谈中医典籍英译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宏德 《外语与翻译》 2012年第3期33-39,共7页
本文从理论、语言等层面对中医典籍翻译与李照国进行探讨,论述翻译中医典籍所采用的“熵化”、“耗散”和“重构”等理论和原则。笔者认为中医理论的核心反映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思想。所以中医典籍的酾译,实际上就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翻... 本文从理论、语言等层面对中医典籍翻译与李照国进行探讨,论述翻译中医典籍所采用的“熵化”、“耗散”和“重构”等理论和原则。笔者认为中医理论的核心反映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思想。所以中医典籍的酾译,实际上就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翻译。因此翻译中医典籍不仅要理解中医典籍语言,更要了解中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典籍翻译.文化 熵化 耗散 重构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典籍翻译术语库的构建:标准、原则和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姝颖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41-45,共5页
中医典籍的翻译促进中医药逐渐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翻译术语库构建能规范外译并提升中医话语权。构建中医典籍翻译术语库应首先确定标准和原则,进而运用相关技术进行术语提取,运用工具构建术语库。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中医典籍翻译 翻译术语库 术语提取
下载PDF
中医典籍翻译以“信”为首——以《黄帝内经》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平 张清怡 +1 位作者 曹娟 方廷钰 《中医教育》 2019年第3期76-79,共4页
近年来,中外学者纷纷加入中医典籍翻译的行列。中医典籍翻译必然牵涉到对古文的解读,像《黄帝内经》成书年代距今约两千年,而且古汉语和现在的白话文相去甚远,纵然列代医家、学者加以注释,由于解释各不相同,也为后世带来理解上的困惑。... 近年来,中外学者纷纷加入中医典籍翻译的行列。中医典籍翻译必然牵涉到对古文的解读,像《黄帝内经》成书年代距今约两千年,而且古汉语和现在的白话文相去甚远,纵然列代医家、学者加以注释,由于解释各不相同,也为后世带来理解上的困惑。但是,翻译典籍总应坚守以信为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典籍翻译 黄帝内经 信达雅
原文传递
中医药典籍翻译实践视域下罗希文独译行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易安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罗希文先生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从事中医药典籍翻译工作,是参与中医药典籍翻译实践的国内翻译家之一。他最主要的翻译成果有东汉末年张仲景撰写的《伤寒论》英译本,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编纂的《本草纲目》全书英译本,以及《黄帝内经... 罗希文先生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从事中医药典籍翻译工作,是参与中医药典籍翻译实践的国内翻译家之一。他最主要的翻译成果有东汉末年张仲景撰写的《伤寒论》英译本,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编纂的《本草纲目》全书英译本,以及《黄帝内经》英译本等。从国内中医药典籍翻译实践视域下探究罗希文的独立翻译行为,发现:其翻译态度深入、务实,译文具备选择性、时代性与前瞻性。进一步论证其翻译成果在国内典籍翻译实践中享有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希文 中医典籍翻译 独译行为
下载PDF
中医典籍中古今异义病名翻译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彬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7-360,共4页
中医典籍翻译是助推中医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工具。中医典籍中充斥着根据病因、病症、病机、病位及因、症、机、位组合命名的中医病名。蕴含丰富中医文化信息的中医病名翻译成效如何,直接影响着中医典籍翻译的成败。中医病名中因... 中医典籍翻译是助推中医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工具。中医典籍中充斥着根据病因、病症、病机、病位及因、症、机、位组合命名的中医病名。蕴含丰富中医文化信息的中医病名翻译成效如何,直接影响着中医典籍翻译的成败。中医病名中因西医东传时对中医术语的不严谨借用而被扩大了词义形成的古今异义病名,由于新增义项对原指的干扰,准确理解的难度被加大,成为中医典籍翻译难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典籍翻译 中医病名 中医文化 中医术语 翻译 古今异义 义项 交流与传播
原文传递
中医德国传播考略 被引量:4
8
作者 范延妮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459-462,共4页
中医在德国的传播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针灸术和中药的传播为主,第二阶段主要以翻译介绍我国法医学、炼丹术以及本草学的著述为主,第三阶段主要以编译中医经典著作和教材为主。针灸术在德国传播历史久远且认可度较高,而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在德国的传播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针灸术和中药的传播为主,第二阶段主要以翻译介绍我国法医学、炼丹术以及本草学的著述为主,第三阶段主要以编译中医经典著作和教材为主。针灸术在德国传播历史久远且认可度较高,而中医基础理论的对外传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传播群体主要以德国学者、传教士为主,本国力量较为单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播 德国 中医典籍翻译
下载PDF
中医院校的特色英语教学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马莹 《海外英语》 2017年第23期47-48,共2页
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需要兼顾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使其与跨文化英语教学并重;开展参与性活动与思考性活动相结合的模拟临床医患会话;平衡中医典籍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英语课堂上的导入。中医院校... 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需要兼顾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使其与跨文化英语教学并重;开展参与性活动与思考性活动相结合的模拟临床医患会话;平衡中医典籍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英语课堂上的导入。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文化上的双重身份,重视学生跨文化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创造真实的语境,并强化阅读、翻译中医典籍与读后续写;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授,促进学生领悟中医的思维方式和精髓,以培养出优秀的中医英语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身份 学习风格 中医典籍翻译 医患会话
下载PDF
中医院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双重身份的研究
10
作者 马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16年第11期147-149,共3页
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需要兼顾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使其与跨文化英语教学并重;开展参与性活动与思考性活动相结合的模拟临床医患会话;平衡中医典籍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英语课堂上的导入。中医院校... 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需要兼顾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使其与跨文化英语教学并重;开展参与性活动与思考性活动相结合的模拟临床医患会话;平衡中医典籍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英语课堂上的导入。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文化上的双重身份,重视学生跨文化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创造真实的语境,并强化阅读、翻译中医典籍与读后续写;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授,促进学生领悟中医的思维方式和精髓,以培养出优秀的中医英语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身份 学习风格 中医典籍翻译 医患会话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中七情之“悲”的翻译——以李照国、文树德、吴连胜三种译本为例
11
作者 周雨昂 徐永红 《海外英语》 2019年第3期176-177,共2页
典籍的翻译是跨文化的实践活动,要注重文本的语言转换,也要从文化层面进行整体的思考。该文以李照国、文树德、吴连胜所翻译的三个《黄帝内经》英译版本为例,抽取其中对有关"悲"字语句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文化转向&... 典籍的翻译是跨文化的实践活动,要注重文本的语言转换,也要从文化层面进行整体的思考。该文以李照国、文树德、吴连胜所翻译的三个《黄帝内经》英译版本为例,抽取其中对有关"悲"字语句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文化转向"翻译视角下,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以期对完善中医典籍翻译能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医典籍翻译 文化转向 “悲”
下载PDF
基于翻译理论的对比功能分析
12
作者 袁云博 《现代英语》 202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在文化交流日益紧密的时代背景下,多元化的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策略。对翻译理论的功能进行对比分析,关注翻译过程及译者主体性,有助于促进翻译研究多视角、多维度的方法论创新。文章从翻译理论的对比功能分析的意义出... 在文化交流日益紧密的时代背景下,多元化的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策略。对翻译理论的功能进行对比分析,关注翻译过程及译者主体性,有助于促进翻译研究多视角、多维度的方法论创新。文章从翻译理论的对比功能分析的意义出发,剖析不同翻译理论的区分性特点,且以中医典籍翻译为例,阐述翻译理论在中医典籍翻译中的应用,并提出深入研究翻译理论对比分析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 对比功能分析 中医典籍翻译
原文传递
《金匮要略》魏迺杰英译本的认知识解操作
13
作者 于若涵 阎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16-1919,共4页
中医典籍翻译是中医国际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金匮要略》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英译本众多,但其英译研究却相对薄弱。本文基于认知识解理论,聚焦魏迺杰英译本的翻译过程,探讨译者对原文理解和译文产出的识解操作,以考查其背后的认知理据... 中医典籍翻译是中医国际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金匮要略》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英译本众多,但其英译研究却相对薄弱。本文基于认知识解理论,聚焦魏迺杰英译本的翻译过程,探讨译者对原文理解和译文产出的识解操作,以考查其背后的认知理据。研究表明,中医典籍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解码-再编码”的过程,更是译者认知识解的结果,如在译文整体详略度上魏译本注重文本外译写、在涉文化意象术语的聚焦上将源概念域范畴移植到西方文化中、在语言表达的视角上侧重英语句法逻辑、在中医独有概念内涵的突显上不遗余力推崇异化翻译等,体现了译者翻译时因识解机制不同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也为认识中医典籍翻译中的应然与实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中医典籍翻译 认知识解 翻译过程 翻译策略
下载PDF
“中医西传”视域下《伤寒论》英译本的海外传播与接受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晨晨 谭业升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0-158,共9页
典籍翻译是促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之一。经过多年努力,中医药典籍英译及海外传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许多挑战。本研究以中医药典籍《伤寒论》作为考察对象,在厘清其成书及当前通行本的基础之上,详细梳... 典籍翻译是促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之一。经过多年努力,中医药典籍英译及海外传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许多挑战。本研究以中医药典籍《伤寒论》作为考察对象,在厘清其成书及当前通行本的基础之上,详细梳理各个英译本的出版历程,分别从全球图书馆馆藏量、被引情况、海外读者评论等级、畅销书排名以及受众评论五个方面考察其海外传播与接受情况。本研究结合《伤寒论》的海外传播和接受现状提出可供借鉴的对策,希望为中医药典籍"西传"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典籍翻译 伤寒论 海外传播 接受情况
原文传递
汉学家文树德及其《黄帝内经·灵枢》英译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尔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863-3866,共4页
《黄帝内经》分《素问》与《灵枢》两部分,目前对中医典籍的英译研究主要聚焦在《素问》的译本研究,而对于《灵枢》的英译鲜有研究。文章以德国汉学家文树德的《灵枢》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翻译理念和特点。总结发现该译本通过多元的... 《黄帝内经》分《素问》与《灵枢》两部分,目前对中医典籍的英译研究主要聚焦在《素问》的译本研究,而对于《灵枢》的英译鲜有研究。文章以德国汉学家文树德的《灵枢》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翻译理念和特点。总结发现该译本通过多元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综合异化、归化翻译方法,采用深度翻译方法,增补词语释义等,在历史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再现了中医经典著作《灵枢》中所蕴含的丰富中医思想和学术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有效传递了中医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灵枢 文树德 汉学家 中医典籍翻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