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中国古代哲学元素影响下的中医医学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爽姿 王勤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74-1275,共2页
本文分析了中医医学模式中,阴阳五行学说这一中国古代哲学元素,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临床诊疗的指导作用。中医用阴阳五行学说体现出对疾病的认识不仅要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考虑,而且,由于阴阳五行学说的合理运用使医家对于疾病的诊疗可以拥... 本文分析了中医医学模式中,阴阳五行学说这一中国古代哲学元素,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临床诊疗的指导作用。中医用阴阳五行学说体现出对疾病的认识不仅要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考虑,而且,由于阴阳五行学说的合理运用使医家对于疾病的诊疗可以拥有多元化、多因素的考量,体现了对疾病具体全面、多角度、多方位,有层次感的理解和反映。由此引申出,辩证思维的(对立统一)的独特思维方式为辨证论治的产生提供了立论确凿的依据,体现了一个核心理念"辩证思维产生辨证论治"。得出一种新的认识:哲学元素和中医理论密切关联,确实具有类似的普适性、对比性和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元素 中医医学模式
下载PDF
中医医学模式对恶性肿瘤防治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颜季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2-913,共2页
通过对医学模式与中医医学模式内涵的阐析,结合对现代恶性肿瘤发病原因与治疗原则的分析,认为中医医学模式"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健康观,"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疾病观,"治病求本、未病先防、既... 通过对医学模式与中医医学模式内涵的阐析,结合对现代恶性肿瘤发病原因与治疗原则的分析,认为中医医学模式"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健康观,"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疾病观,"治病求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疾病防治观等合理理念对恶性肿瘤防治原则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提示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与四时阴阳、饮食起居、劳作的动态和谐对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对肿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个体的预期寿命,以及对治疗的耐受性、期望的生活质量、患者本身的愿望和肿瘤的异质性来设计具体的简单、有效、副作用小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在对恶性肿瘤的防治时,应重视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并重、成本与效果并重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学模式 恶性肿瘤 防治原则
下载PDF
中医医学模式的思考
3
作者 何立蓉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13年第3期51-51,53,共2页
医学模式是对医学本质、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本文主要从整体观念、以人为本、个体辩证和取法自然四个方面,讨论中医医学模式的主要内涵,并把中医医学模式总结为“天人整体医学模式”。
关键词 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中医医学模式 天人整体医学模式
下载PDF
论《黄帝内经》对中医医学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谢光璟 石和元 王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317-3319,共3页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帮助人类认识到心理状态与社会状态对健康与疾病转化的重要影响。中医学整体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规律,《黄帝内经》思想启发了中医医学模式的发展,对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充分发挥...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帮助人类认识到心理状态与社会状态对健康与疾病转化的重要影响。中医学整体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规律,《黄帝内经》思想启发了中医医学模式的发展,对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学模式 黄帝内经 整体观念 以人为本
原文传递
浅谈现代医学模式与中医基本理论 被引量:4
5
作者 贾苗先 《河北中医药学报》 1994年第1期28-30,共3页
浅谈现代医学模式与中医基本理论贾苗先(050091)关键词现代医学模式,理想治疗流程;中医医学模式随着疾病谱的扩充,旧的医学模式已被淘汰,随之取代的是新的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那么,现代医学模... 浅谈现代医学模式与中医基本理论贾苗先(050091)关键词现代医学模式,理想治疗流程;中医医学模式随着疾病谱的扩充,旧的医学模式已被淘汰,随之取代的是新的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那么,现代医学模式与祖国医学理论的关系怎样?笔者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医学模式 理想治疗流程 中医医学模式
下载PDF
中医全科医学系统思维诊疗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汪振杰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6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全科医学系统思维诊疗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参照组接受传统诊疗模式,以药物治疗为主;研究组采用中医全科医学系... 目的:探讨中医全科医学系统思维诊疗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参照组接受传统诊疗模式,以药物治疗为主;研究组采用中医全科医学系统思维诊疗模式,并联合中药组方加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糖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GHb)、餐后2 h血糖(2 hPG)及空腹血糖(GLU)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全科医学系统思维诊疗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全科医学系统思维诊疗模式 社区 糖尿病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护理教育
7
作者 杨百放 《当代护士(中旬刊)》 1997年第1期16-17,共2页
一、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医学模式的同一性 在人类认识疾病、战胜疾病的漫长历史中,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在医学上逐渐形成了一种生物医学模式的概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生物医学模式对医学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社... 一、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医学模式的同一性 在人类认识疾病、战胜疾病的漫长历史中,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在医学上逐渐形成了一种生物医学模式的概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生物医学模式对医学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使得当代医学的研究不得不更多地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医学模式则迅速转变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模式 中医护理教学 中医护理教育 整体观念 中医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护理技术 辩证施护 穴位注射 心理因素
下载PDF
中医儿科医学服务模式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优势探讨
8
作者 陈平 郑瑞明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年第15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儿科医学服务模式及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学服务模式,观察组采用中医适宜技术的中医管理方案。... 目的:探讨中医儿科医学服务模式及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学服务模式,观察组采用中医适宜技术的中医管理方案。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病因判断能力、明辨病机水平、临床指标的恢复情况、生理机能的改善程度、体质干预效果、专科护理质量、心理干预效果及健康教育的成效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在服务质量、道德操守、安全保障、个性化服务、药学指导和人性化关怀方面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儿科医学服务模式及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在病因判断、辨证施治、临床效果、体质干预、专科护理、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同时也得到了患儿家属更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儿科医学服务模式 中医适宜技术 儿科患者 病因判断 明辨病机
原文传递
基于双心医学模式中医辨证施护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文丽 陈悬鹰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2年第20期162-164,共3页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基于双心医学模式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45例开展研究,实施基于双心医学模式中医辨证施护,作为观察组。纳入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基于双心医学模式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45例开展研究,实施基于双心医学模式中医辨证施护,作为观察组。纳入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45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结果:护理1周后,观察组WHOQOL-BREF量表评分、患者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实施基于双心医学模式中医辨证施护服务的效果更佳,能够更有效地提升科室中医护理管理质量,更有利于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对中医辨证施护服务的满意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老年患者 基于双心医学模式中医辨证施护服务 临床护理管理质量 满意度
原文传递
骨科开展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的实践分析
10
作者 郑小娟 李荣凤 谭赟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年第22期111-113,共3页
目的:研究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在骨科临床开展的效果。方法:以医院骨科2022年2月—2023年10月间收治的1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3例患者开展骨科常规康复医学服务模式。观察组75例患者开展... 目的:研究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在骨科临床开展的效果。方法:以医院骨科2022年2月—2023年10月间收治的1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3例患者开展骨科常规康复医学服务模式。观察组75例患者开展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7 d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疼痛程度(VAS量表)及生活质量(WHOQOL-BREF量表)的变化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BI指数得分、VAS量表得分及WHOQOL-BREF量表各部分相比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BI指数得分及WHOQOL-BREF量表的得分均较本组术前得分显著提升(P<0.05),VAS量表得分则明显降低(P<0.05);并且术后7 d组间相比,观察组的BI指数得分及WHOQOL-BREF量表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VAS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能够加速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进程,降低其术后患处疼痛度,改善其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实践效果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 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 疼痛度
原文传递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terns in 324 cases with hepatitis B-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 prospective,cross-sectional survey 被引量:7
11
作者 Xiaoyu Hu Yang Zhang +2 位作者 Guo Chen Yibei Li Sen Zho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538-544,共7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Tradi- 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atterns in hepatitis B-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ACLF) in different stages for guiding clinical prescriptions and...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Tradi- 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atterns in hepatitis B-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ACLF) in different stages for guiding clinical prescriptions and treatments. METHODS: A p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urvey method was used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324 cases with HB-ACLF in China were involved. RESULTS: The general frequency of TCM patterns in HB-ACLF were as follows: Heat Toxin Stagnation Pattern (134/324, 41.36%), Damp-heat Obstruction Pattern (66/324, 20.37% ), Yong Qi Deficiency Pat- tern (52/324, 16.05%), and Liver and Kidney Yin De- ficiency Pattern (26/324, 8.02%). In the early stage of HB-ACLE there was a remarkably higher percent- age of excessive patterns than thos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 The incidence of Heat Toxin Stagna- tion reached 58.57% (82/140) in the early stage, while it was 33.96% (36/106) in the middle stage and 20.51% (16/78) in the late stage. In the early stage of HB-ACLF, excessive patterns, such as the Heat Toxin Stagnation Pattern, were more preva- lent than thos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P〈a'= 0.003). However, in the late stage of HB-ACLE defi- cient patterns, such as the Yang Qi Deficiency Pat- tern, were more prevalent than those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stages. The Yang Qi Deficiency Pattern had a higher rate of 41.03% (32/78) in the late stage compared with that of 20.75% (22/106) in the middle stage and 8.57% (12/140, P〈a' =0.003) in the early stag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other pat- terns was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hree stages (P〉0.003). CONCLUSIONS: There are four major patterns of HI3-ACLF, including the Heat Toxin Stagnation Pat- tern, the Damp-heat Obstruction Pattern, the Yang Qi Deficiency Pattern, and the Liver and Kidney Yin Deficiency Pattern. The Heat Toxin Stagnation and Yang Qi Deficiency Patterns are the representative patterns in the early and late stages of HB-ACLF. In the middle stage of HB-ACLF, the TCM patterns vary in a complicated manner,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 ence among the patterns. Treatment for HB-ACLF should vary with the different representative pat- terns in the early and late s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 Acute Statisticaldistribution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ter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