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5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学说学派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方东行 徐敏 施杞 《江西中医药》 2006年第10期9-12,共4页
对近年来中医学说学派研究领域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从医家学说的起源与形成、汉代张仲景学说、晋隋唐宋医家、金元医家、明清医家、近代医家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并讨论了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中国医学史 中医学说学派 中医文献学
下载PDF
中医学说与非典型肺炎疫情分析
2
作者 李红彦 李菲 罗爱香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3年第14期1297-1299,共3页
关键词 中医学说 非典型肺炎 疫情分析
下载PDF
文化与医学视域下对当代中医情志学说研究的思考
3
作者 严灿 吴丽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615-2620,共6页
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精髓,是中医情志学说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和思想根源。中医情志学说的“形神一体观”“以心神为主导的五脏藏神论”“人格体质论”等核心理论及其中医情志病防治的“... 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精髓,是中医情志学说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和思想根源。中医情志学说的“形神一体观”“以心神为主导的五脏藏神论”“人格体质论”等核心理论及其中医情志病防治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意象思维”等理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不同于现代心理学、精神病学的独特理论体系。该文通过剖析中医情志学说的文化内涵,在文化与医学视域下,探讨当代中医情志学说的继承与创新,认为当代情志学说的研究应着重于以下几个领域:不同人格体质的情志病发病及防治的流行病学和生物学基础研究;不同人格体质情志病的证候规范化判别模式研究;跨文化的情志学说研究;当代社会文化对情志病发病影响的研究;加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情志病防治研究。在文化和医学视域下研究中医情志学说,不仅有助于继承和发扬其特色和优势,构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精神心理理论和实践体系,且在当前医学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理论和技术的交流,实现其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情志学说 中医 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与创新
下载PDF
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的护理模式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观察
4
作者 汪有妹 廖新菊 周建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0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的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的护理),各41例,比较两组干预效... 目的探究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的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的护理),各41例,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PT、Fb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接受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的护理模式干预,可降低血糖、血脂水平,改善凝血功能,提升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糖尿病 中医体质学说 护理模式
下载PDF
中医各家学说思政元素挖掘角度小议
5
作者 连雅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4期186-189,共4页
中医经典学说盛行的当代,流派的传承与创新均体现出医学家的钻研精神、质疑精神、实践性精神,参照历代医家临床实践、时代理解、改革创新的综合发展理念,可以将其称为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作为学说汇总集大成的中医各家学说,在思政元素... 中医经典学说盛行的当代,流派的传承与创新均体现出医学家的钻研精神、质疑精神、实践性精神,参照历代医家临床实践、时代理解、改革创新的综合发展理念,可以将其称为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作为学说汇总集大成的中医各家学说,在思政元素方面尚未被完全挖掘,实属遗憾。故此文从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多元化思政建设方式方面进行探讨,挖掘思政元素,以求为后续思政课程建设提供良好的背书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各家学说 思政元素 课程建设 中医经典
下载PDF
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6
作者 张俐敏 高晓涵 +1 位作者 黄益清 马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6期47-50,共4页
中医各家学说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中医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既是一门大学本科中医专业后期理论提高课,又是一门必修的临床基础课,在中医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知识综合准备应用于临床的能力培养中必不可少... 中医各家学说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中医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既是一门大学本科中医专业后期理论提高课,又是一门必修的临床基础课,在中医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知识综合准备应用于临床的能力培养中必不可少。文章基于传统课堂模式的不足和教学改革现状,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课程模式,并以分组学习为特色。教师按成绩水平分组,每组内包含好、中、差三等的学生,小组内接到任务后进行分组讨论学习,任务完成后让组内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汇报小组成果,所得成绩为组内所有成员的成绩,使得优等生更愿意帮助差等生学习,从而推动各层次学生中医经典著作的自主学习和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各家学说 自主学习 分组学习 兵教兵 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体质学说探讨乳腺癌易感人群及其防治 被引量:1
7
作者 彭娟娟 白彤彤 吴勉华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9期12-15,共4页
中医体质学说发展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经过不断发展,目前该理论已渐趋成熟,在中医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目前,乳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已成... 中医体质学说发展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经过不断发展,目前该理论已渐趋成熟,在中医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目前,乳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虽然临床治疗乳腺癌手段较多,但是效果多不理想。该文基于中医体质学说探索乳腺癌的易感人群及防治手段,以期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中医体质学说 易感人群 治未病 肿瘤防治
下载PDF
中医基础课程3×3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以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为例
8
作者 刘成丽 李剑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24期234-238,共5页
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基础课程中的临床基础课,对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教学团队在“粤港澳高校中医药基础课程教育联盟”基础上,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课程内容体系,探索构建了全过程贯穿式、全方位多... 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基础课程中的临床基础课,对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教学团队在“粤港澳高校中医药基础课程教育联盟”基础上,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课程内容体系,探索构建了全过程贯穿式、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递进式的中医基础课程3×3教学新模式。从教育现状、课程建设、新模式的内涵和实施方案等方面介绍3×3教学模式,以期为其他中医基础课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各家学说 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高校中医药基础课程教育联盟 3×3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中医病因学说探讨HMGB1与IBS-D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小玲 黄适 +3 位作者 何锦轶 王凯 覃川峰 龚纯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5期112-115,共4页
基于中医病因学说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1,HMGB1)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相关性,指出IBS-D中医病因主要涉及外感、饮食、情志、脏腑虚损等方面,病机为... 基于中医病因学说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1,HMGB1)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相关性,指出IBS-D中医病因主要涉及外感、饮食、情志、脏腑虚损等方面,病机为五脏功能失调及气机逆乱;HMGB1是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机制的重要因子,与外感、饮食、情志、脏腑虚损等致病因素有一定联系,因此可从HMGB1角度研究IBS-D,以扩展IBS-D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中医病因学说
下载PDF
青春无“胃”患——中医教你夏季养脾胃
10
作者 李汇博 《青春期健康》 2024年第3期40-41,共2页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运化全身的水谷精微。根据中医五行学说,脾胃属土,土能生养万物,人体也是如此,只有脾胃健壮了,身体才健康。而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脾常不足”,脾胃功能还没有健全,跟成年人相比,更容易出现脾...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运化全身的水谷精微。根据中医五行学说,脾胃属土,土能生养万物,人体也是如此,只有脾胃健壮了,身体才健康。而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脾常不足”,脾胃功能还没有健全,跟成年人相比,更容易出现脾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谷精微 脾胃功能 后天之本 脾常不足 中医理论 生长发育阶段 中医五行学说 青少年
下载PDF
菌粒阴阳学说:基于“人微共生体”探讨中医阴阳学说的学术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成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0,I0012,共11页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经典理论体系中的关键与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病机过程以及中医药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使用现代科学语言对其进行解读和表征,长期以来是困扰中医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的难题之一。鉴于近年来...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经典理论体系中的关键与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病机过程以及中医药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使用现代科学语言对其进行解读和表征,长期以来是困扰中医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的难题之一。鉴于近年来学术界逐渐发现人是由人体和共生微生物尤其是肠道菌群组成的“超级共生体”,且大量慢病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提示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人体共生微生物可能在病因病机传变过程中具有未曾预料到的重要作用。结合此前的新发现“饥饿源于菌群”以及“呼吸源于线粒体”的新理解,在对生命起源与进化、生物学、微生物学、医学(含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等领域相关知识进行深度交叉融合和综合关联分析的基础上,以学术思考的方式提出“菌粒阴阳学说”,从肠道菌群在人体相对主“阴”(简称为“菌脑主阴”)、线粒体相对主“阳”(简称为“粒脑主阳”)以及“人体主和”(即人体调控阴阳平衡)的角度进行探讨,为理解中医阴阳学说提供新思路,有助于推动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生命科学的对接与融合,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阴阳学说 共生微生物 肠道菌群 菌粒阴阳学说 菌脑主阴 粒脑主阳 人体主和 解码中医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中医各家学说易水学派张元素学术思想教学设计
12
作者 孙超 迟莉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5期224-227,共4页
易水学派张元素的脏腑辨证论治体系和遣药制方理论对中医学发展影响深远,但因其理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一直是中医各家学说教学的难点。通过分析张元素学术思想一节重难点产生原因,突破关键,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 易水学派张元素的脏腑辨证论治体系和遣药制方理论对中医学发展影响深远,但因其理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一直是中医各家学说教学的难点。通过分析张元素学术思想一节重难点产生原因,突破关键,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强调阅读古注对理解古人思想的重要性。古注对字词句乃至篇章的训解,有助于排除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古注还会对古文中涉及到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进行说解,有助于还原医家所处时代的思维方式,以更好地理解医家思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元素 学术思想 古注 对比阅读 中医各家学说
下载PDF
基于中医体质学说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方案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玉莹 刘静文 +2 位作者 梁皓越 田宁 杜淑佳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16-19,共4页
应用中医体质学说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进行规范管理,综合应用饮食调养、运动保健、起居调摄、心理调节、中医非药物疗法“五位一体”全方位健康干预方法,制订不同体质的RRTIs患儿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对减少该病的发生和复发,维... 应用中医体质学说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进行规范管理,综合应用饮食调养、运动保健、起居调摄、心理调节、中医非药物疗法“五位一体”全方位健康干预方法,制订不同体质的RRTIs患儿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对减少该病的发生和复发,维护和提高患儿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学说 反复呼吸道感染 健康管理 饮食调养 运动保健 起居调摄 心理调节 中医非药物疗法
下载PDF
干细胞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先天之精学说(英文) 被引量:72
14
作者 张进 徐志伟 +1 位作者 陈群 丁富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89-192,共4页
背景:探讨与干细胞相关的中医学基础理论,试图为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结合点。方法:将干细胞的特性与中医理论中的精学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与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能产生表现型与基因型和自己... 背景:探讨与干细胞相关的中医学基础理论,试图为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结合点。方法:将干细胞的特性与中医理论中的精学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与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能产生表现型与基因型和自己完全相同的子细胞。干细胞还具有可塑性,能跨胚层转分化。干细胞在组织工程、治疗组织坏死性疾病及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根据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发现从精的先天与后天两大来源,以及精的繁衍生殖、生长发育、生髓化血、濡养脏腑四大功能角度看,精与干细胞都有较大的相关性,尤其是先天之精,它与干细胞直接相关。从精的来源角度,先天之精,即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来自父母的精子与卵子结合而成的受精卵,此即全能干细胞,故先天之精内涵包括全能干细胞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及其蕴藏的种属特异的发育信息。从功能角度,精的繁衍生殖功能由生殖干细胞完成;生长发育功能,与基因控制为主的成体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机制相关;生髓功能,与骨髓腔内骨髓干细胞及脑髓中神经干细胞相关,主骨功能,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关,化血功能,完全由造血干细胞执行。结论:干细胞与先天之精密切相关,同时新的学术观点被提出:干细胞具先天之精属性,是先天之精在细胞层次的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干细胞 中医学说 精气 肾藏精 肾精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索
15
作者 潘琳琳 芦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3期151-154,共4页
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战略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心环节。此文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阐述了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充分挖掘了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蕴... 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战略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心环节。此文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阐述了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充分挖掘了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了线上线下课堂和课外临床实践两种思政教学手段。只有牢牢把握“三全育人”的深刻内涵,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能担重任、可堪重用的栋梁之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各家学说 课程思政建设 三全育人
下载PDF
中医骨伤科学说学派的研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东行 施杞 徐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48-750,共3页
对2002~2007年间中医骨伤科学说和学派研究领域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从中医骨伤科的起源与学派分类,对先秦、汉代、晋唐、宋金元、明清、近代的中医骨伤科学说学派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并讨论了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中国医学史 中医骨伤科 中医学说学派 中医文献学
下载PDF
中医脑神学说的发展与反思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迎节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99-101,共3页
中医脑神学说的发展与反思山东中医学院(250014)孙迎节关键词中医脑神学说;心主神明;脑主神明;理论研究中医学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但神究竟由何脏所藏、何脏所主,近百年来一直争论激烈,至今尚无定论。以《内经... 中医脑神学说的发展与反思山东中医学院(250014)孙迎节关键词中医脑神学说;心主神明;脑主神明;理论研究中医学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但神究竟由何脏所藏、何脏所主,近百年来一直争论激烈,至今尚无定论。以《内经》为代表的传统中医理论将神志活动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说 心主神明 脑主神明 中医学说
下载PDF
中医衰老学说评述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水生 傅晓晴 林求诚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衰老 中医学说 肾虚 中医衰老学说
下载PDF
中医学说下的音乐治疗观初探(之一)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怀泽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1-223,共3页
我国的传统医学理念与西方医学理念比较,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即:对于某种疾病,中国的传统医学更注重从病情的根源上着手去进行治疗,而且,也注重在病因萌生之初便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甚至在无病之时,就注重身心的调养,尽可能排除多种能致... 我国的传统医学理念与西方医学理念比较,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即:对于某种疾病,中国的传统医学更注重从病情的根源上着手去进行治疗,而且,也注重在病因萌生之初便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甚至在无病之时,就注重身心的调养,尽可能排除多种能致病的因素。调养人的"精、气、神"的方法,在祖国医学宝库中可谓数不胜数,且很多调养方法并非是使用药物这样单一且含副作用的方法。例如:音乐对人身心调养具有的明显作用,在我国古代便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千百年来,音乐的这种功能在人们生活中一直被有效地利用。从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流传的"饭养身,歌养心"的谚语中,便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说 音乐治疗 初探
原文传递
试论中医内环境学说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2
20
作者 侯茗 李艳萍 庞艳华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6-6,共1页
从整体出发,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是祖国医学理论的主导思想,并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成为祖国医学理论的一大特色。所谓内环境,就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观点“天人一体”、“五脏相通”,它把万物看成一体,并认为其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渗... 从整体出发,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是祖国医学理论的主导思想,并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成为祖国医学理论的一大特色。所谓内环境,就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观点“天人一体”、“五脏相通”,它把万物看成一体,并认为其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的。正如《灵枢·海论》中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素问·生气通天论》亦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洲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以上论述均能显示人体与自然是个整体,脏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说 内环境学说 阴阳五行 中医基础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