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3篇文章
< 1 2 1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医治疗急危重症之临床理念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腾飞 高子恒 +1 位作者 刘清泉 孔立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537-539,545,共4页
中医急诊重症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本文结合古代医籍论述及当今临床实践,总结了中医救治急危重症的5个理念:救命留人之“整体观”;祛除病因之“病因论”;明辨虚实之“正邪论”;动态观察之“恒动观”;已病防变之“未病论”。救命留人之“... 中医急诊重症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本文结合古代医籍论述及当今临床实践,总结了中医救治急危重症的5个理念:救命留人之“整体观”;祛除病因之“病因论”;明辨虚实之“正邪论”;动态观察之“恒动观”;已病防变之“未病论”。救命留人之“整体观”是战略层面的,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中要贯穿始终;祛除病因之“病因论”和明辨虚实之“正邪论”是战术层面的,关乎具体治疗方案的制订;动态观察之“恒动观”,是在治疗方案初步确定,动态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评估治疗效果,反馈修正治疗方案;而已病防变之“未病论”,则是我们通过以上4个理念的坚持,所应达到的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中医 治疗理念 理论探讨
下载PDF
三级中医院护士急危重症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魏佳佳 冉真榕 +4 位作者 杨婵娟 杨光静 陈丛琳 杨雪 黄淑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调查中医院护士急危重症护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中医院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急危重症医学科临床护士胜任特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中医... 目的调查中医院护士急危重症护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中医院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急危重症医学科临床护士胜任特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中医院护士急危重症岗位胜任力处于中上水平,工作年限、职称、科室岗位类型、应对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的自信程度对中医院护士急危重症岗位胜任力有影响(P<0.05)。结论中医院护士急危重症岗位胜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今后培训中可重点关注低工作年限、低职称、不同科室岗位类型、自信程度不足的中医院护士,以提高其急危重症护理能力及急危重症岗位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院护士 急危重症 胜任力 护理能力
下载PDF
中医医院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管理实践的应用与探讨
3
作者 谢超 张明阳 +1 位作者 肖莹 祝晓迎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8期1481-1484,1491,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医院临床支持中心(简称中心)在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中的管理实践,分析其管理模式、安全转运工作量及满意度,为促进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总结重庆市中医院临床支持中心近10年在危急重症患者安全转运工作... 目的探讨中医医院临床支持中心(简称中心)在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中的管理实践,分析其管理模式、安全转运工作量及满意度,为促进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总结重庆市中医院临床支持中心近10年在危急重症患者安全转运工作中的管理经验,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临床支持中心120急诊急救组、重症转运组转运患者工作量。采用随机抽样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以及相关临床科室500名医务工作者对中心工勤人员参与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满意度。结果中心参与转运急危重症患者达到323499总人次,未发生管道脱落、跌倒、坠床等意外责任事件。满意度调查显示,医务工作者对中心工勤人员的工作能力满意度为98%,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6%,工作效率满意度为95%,职业素养满意度为80%。结论临床支持中心在大型三甲中医医院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减轻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安全转运危急重症患者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后中心可从员工激励制度、针对性培训、信息化建设3方面出发,进一步促进持续质量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患者 中医 安全转运 临床支持中心
下载PDF
以“虚实三态理论”构建急危重症中医辨治体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淑文 曲永龙 +3 位作者 陈腾飞 杨宇飞 徐霄龙 刘清泉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5期820-823,共4页
急危重症病种多样、患者病情危重、证候复杂、变化迅速,有其固有的疾病演变规律。本文提出,中医辨证不同于中医内科学辨证体系,姜良铎教授、刘清泉教授依据多年治疗急危重症的临床经验概括其核心病机为“正气虚于一时,邪气暴胜而突发”... 急危重症病种多样、患者病情危重、证候复杂、变化迅速,有其固有的疾病演变规律。本文提出,中医辨证不同于中医内科学辨证体系,姜良铎教授、刘清泉教授依据多年治疗急危重症的临床经验概括其核心病机为“正气虚于一时,邪气暴胜而突发”,进而总结提炼出一种适用于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辨治体系——“虚态-实态-虚实互存态”的“虚实三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虚实三态理论 中医 辨治体系
下载PDF
中医急危重症诊疗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仕娜 高远 +1 位作者 郑爱华 晏峻峰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2期332-335,共4页
知识融合技术能将诊疗决策医师群体的知识融合成集群体智慧的综合诊疗知识,实现更加科学准确的诊疗决策,从而提高中医急危重症临床诊疗效率。本研究结合中医急危重症诊疗知识的复杂性和模糊不确定性提出构建中医急危重症诊疗知识表示模... 知识融合技术能将诊疗决策医师群体的知识融合成集群体智慧的综合诊疗知识,实现更加科学准确的诊疗决策,从而提高中医急危重症临床诊疗效率。本研究结合中医急危重症诊疗知识的复杂性和模糊不确定性提出构建中医急危重症诊疗知识表示模型、建立中医急危重症诊疗知识模糊不确定性测度模型、构建中医急危重症诊疗知识融合框架的知识融合的实现路径,为实现中医急危重症诊疗知识融合提供参考,为提高中医急危重症诊疗效率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急危重症 诊疗知识 模糊不确定性 知识融合
下载PDF
论“师承教育+Mini-CEX”模式在中医急危重症临床思维培养中的应用构想及初步实践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富震 于宁 +3 位作者 苏金峰 孟璐 张福利 姜德友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10期1847-1850,1853,共5页
中医学在救治急危重症方面具有独到优势,但国内中医院校对于有关急危重症的中医临床思维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流于纸上谈兵。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研究实践,提出“师承教育+Mini-CEX”中医急危重症临床思维培养模式。该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教师“... 中医学在救治急危重症方面具有独到优势,但国内中医院校对于有关急危重症的中医临床思维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流于纸上谈兵。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研究实践,提出“师承教育+Mini-CEX”中医急危重症临床思维培养模式。该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教师“榜样力量”,使学生在可靠的社会分享过程中,树立专业自信,获取急危重症救治经验,通过即时开展“以案明理,以理明案”完成中医临床思维培养;与此同时,引入Mini-CEX并将其中医化,有助于优化中医思维训练与考核,促进教学相长,从而形成中医危急重症临床思维教学-实践-即时性评价-补救性教学-再实践-再评价的训练与考核循环往复、有机结合的完整闭环,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师承教育 中医临床思维 MINI-CEX
下载PDF
中医原创思维与中医研究生急危重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
作者 郑烈 时永全 +6 位作者 段盛蕾 王勇刚 强少盈 曹情雯 杜林柯 戴彦成 屈小元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9期1665-1668,共4页
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的重点是重视中医研究生原创思维的教育,尤其是提高中医研究生急危重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越加重视,加上研究生不断扩招,在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同时... 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的重点是重视中医研究生原创思维的教育,尤其是提高中医研究生急危重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越加重视,加上研究生不断扩招,在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即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培养中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乃是中医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而提高研究生运用中医治疗急危重症原创思维能力则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保证临床疗效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原创思维 中医研究生 急危重症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下载PDF
中医院校急危重症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评价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何诗雯 郭亚茹 +1 位作者 丁向 陈偶英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7年第7期2501-2503,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急危重症方向专科护理人员对该专科方向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掌握临床实践能力的观点,并结合前期运用德尔菲法构建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指标,构建中医院校急危重症专科方向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指标,细... [目的]了解临床急危重症方向专科护理人员对该专科方向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掌握临床实践能力的观点,并结合前期运用德尔菲法构建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指标,构建中医院校急危重症专科方向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指标,细化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指标,为我国急危重症方向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6所大型三级甲等医院480名急危重症专科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最终形成中医院校急危重症方向护理研究生临床能力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临床实践能力、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政治思想品德)和19项二级指标。[结论]护理急危重症方向临床能力指标构建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对培养急危重症方向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院校 急危重症 护理专业 硕士研究生 临床能力
下载PDF
中医院校本科护生急危重症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10
9
作者 严莲 龙训莲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2期343-347,355,共6页
目的建立中医院校本科护生急危重症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中医院校本科护生急危重症临床能力的培养提供考评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文献、专家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评价指标大纲,运用德尔菲法(Delphi)对构建指标进行2轮专家函询,运用层次分... 目的建立中医院校本科护生急危重症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中医院校本科护生急危重症临床能力的培养提供考评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文献、专家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评价指标大纲,运用德尔菲法(Delphi)对构建指标进行2轮专家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检验得出指标的信度,通过内容效度指数(I-CVI)、结构效度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结果28位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46,判断系数0.921,熟悉程度0.771;两轮问卷的回收率均为93%,共回收有效问卷28份,1级、2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74和0.256(P<0.05),专家咨询的协调程度较好,形成6项1级指标,根据权重值排序为急危重症护理实施能力、医学理论知识、中医护理实施能力、职业综合素质、护理文书书写、科研思维,18项2级指标,27项3级指标。结论本研究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中医院校本科护生急危重症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条目专家意见集中,协调程度好,重要性评分结果有效,信效度好,可为中医院校本科护生急危重症临床能力的培养提供考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临床能力 中医院校 护理本科生 评价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下载PDF
急危重症中运用中医护理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红霞 齐然 周晓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A01期68-68,共1页
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利用现代化的设备仪器进行救治,还需要根据中医临床实践和基础理论,以中医优势与特征为依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一步拓宽急救的范围,促进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提高。由于中医护理属于一种高效... 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利用现代化的设备仪器进行救治,还需要根据中医临床实践和基础理论,以中医优势与特征为依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一步拓宽急救的范围,促进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提高。由于中医护理属于一种高效可行的辅助治疗策略,对患者的急救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急危重症中运用中医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中医护理 运用
下载PDF
余国友主任医师论治急危重症并发胃肠功能衰竭经验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国琳 余国友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期85-87,共3页
余国友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全国第5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潜心于中医药治疗各种内科疾病,特别是应用中医药改善胃肠道功能方面有很深造诣,具有独特的诊疗特色及显著的临床疗效... 余国友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全国第5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潜心于中医药治疗各种内科疾病,特别是应用中医药改善胃肠道功能方面有很深造诣,具有独特的诊疗特色及显著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跟随余师学习,整理总结出余师中医药辨证施治胃肠道功能衰竭经验,与同道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胃肠功能 临床经验
下载PDF
“虚实三态理论”在急危重症防治中的实践与应用
12
作者 张淑文 杨宇飞 +2 位作者 徐霄龙 陈腾飞 刘清泉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6期990-993,共4页
"虚实三态理论"是本文通信作者刘清泉教授在急危重症核心病机"正气虚于一时,邪气暴盛而突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出的,是中医辨治急危重症专属的理论依据,指导着急危重症的临床实践。本文结合3个典型病例,详细论述... "虚实三态理论"是本文通信作者刘清泉教授在急危重症核心病机"正气虚于一时,邪气暴盛而突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出的,是中医辨治急危重症专属的理论依据,指导着急危重症的临床实践。本文结合3个典型病例,详细论述"虚实三态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实践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虚实三态理论 中医
下载PDF
通腑法在临床急危重症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邱倩 唐晓军 穆晓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8-329,共2页
通腑法属于中医下法范畴,体现了中医以通为用的理论精髓,是腑实证患者的治疗法则。目前对通腑法的研究不仅局限于泻下通便和毒素排出,而且应研究其在危重病不同阶段发挥的整体调节作用。严重感染、休克及创伤发生时,常合并多器官功... 通腑法属于中医下法范畴,体现了中医以通为用的理论精髓,是腑实证患者的治疗法则。目前对通腑法的研究不仅局限于泻下通便和毒素排出,而且应研究其在危重病不同阶段发挥的整体调节作用。严重感染、休克及创伤发生时,常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胃肠道功能作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一旦受损,预后凶险。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腑法在急危重症处理中的临证要点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急危重症 通腑法 应用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中医下法 胃肠道功能 以通为用 治疗法则
下载PDF
从古代名家崩漏医案谈中医药在急危重症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庄爱文 李晓寅 +1 位作者 余凯 盛增秀(指导)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经血非时而下,或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崩,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虚阳搏谓之崩";漏,始见于《金匮要略方论》"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崩漏... 经血非时而下,或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崩,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虚阳搏谓之崩";漏,始见于《金匮要略方论》"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崩漏一病,古今涵义虽有不同,但从古至今均是妇科的急危重症,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活健康,历来都是医家重点研究的疾病之一,更有大量古代名家医案文献可供学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案 崩漏 急危重症
下载PDF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6
15
作者 裴晓璐 王桂倩 +3 位作者 龙鹏依 陈方会 王佳楠 乔首昂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9期1049-1052,共4页
近年来疾病危急重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护理质量的高低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就是在"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在熟识急危重症患者的共性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近年来疾病危急重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护理质量的高低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就是在"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在熟识急危重症患者的共性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下,实施"辨证施护",做到一人一方、一人一护理方案。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主要包括针灸、中药灌肠、穴位敷贴、艾灸、情志调护等。本研究通过梳理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相关文献发现,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重症胃肠功能障碍、重症胰腺炎、重症肺炎、重症颅脑外伤昏迷等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广泛,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俱佳,一定程度上可缩短疾病病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中医特色护理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下载PDF
中医治疗急危重症——李可老中医谈附子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洪渊 严芳 李建西 《中国民间疗法》 2008年第4期3-4,共2页
李可先生,著名中医学家,山西灵石县人,生于1930年12月9日,少年从军,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历任一野三军文艺新闻工作。后蒙冤逆境学医,从事中医临床与探索55年,是灵石县中医院终生荣誉院长。李老崇尚仲景学说,博采众家,私淑清末伤寒火... 李可先生,著名中医学家,山西灵石县人,生于1930年12月9日,少年从军,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历任一野三军文艺新闻工作。后蒙冤逆境学医,从事中医临床与探索55年,是灵石县中医院终生荣誉院长。李老崇尚仲景学说,博采众家,私淑清末伤寒火神派始祖郑钦安、民初古中医学派鼻祖彭承祖,尽得精髓,临证以人为本,顾护脾肾元气为先。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是我国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救治、独具特色的临床家。离休后,从事医学研究与撰述,出版了《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中医 中医治疗 附子 中医学家 中医临床 中医 仲景学说
下载PDF
中医护理在急危重症中的运用体会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晓莹 苗凤华 马真琴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第20期157-158,共2页
传统的医疗理念认为,在抢救急危重患者时需要借助西医护理技术和西药使患者尽快脱离危险,而中医护理一般适用于慢性病的康复和疾病预防。笔者长期从事中医院急诊急救工作,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正气、改善脏腑功能、... 传统的医疗理念认为,在抢救急危重患者时需要借助西医护理技术和西药使患者尽快脱离危险,而中医护理一般适用于慢性病的康复和疾病预防。笔者长期从事中医院急诊急救工作,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正气、改善脏腑功能、延缓病情变化,可为抢救患者赢取宝贵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策略,在急救患者时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急危重症 运用体会
下载PDF
中医护理对急危重症患者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明雁 张晓琳 盛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31期4428-4429,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于急危重症患者不良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急危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和...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于急危重症患者不良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急危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和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后总满意率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护理运用于急危重症患者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中医护理 不良情绪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中医护理对于急危重症患者不良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婷婷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9期159-159,共1页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对急危重症患者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98例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改善情况,并统计对比其护理满意度...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对急危重症患者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98例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改善情况,并统计对比其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6%(48/49),高于对照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中医护理 不良情绪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稿约
20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创刊于2020年1月,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科护理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急危重症护理专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护理临床有指导作用的护理理论研究。
关键词 急危重症护理 中华护理学会 护理理论 专科护理 护理临床 科研成果 学术期刊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