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7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文明如何更新再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1
作者 何爱国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3期16-27,共12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性,与时俱进、开放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性,与时俱进、开放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让中华民族有了文化主体和文化生命,成为中国人民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来源,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的载体,成为中国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主体,对人类解决世界性难题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中华文明更新再造,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赖于积极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有赖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下载PDF
中华文明的理论意蕴、突出特性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苏媛 令小雄 妥亮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20,共15页
文本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性及整体性理论视域,深入发掘中华文明的历史向度、理论内蕴、文明特性及实践逻辑,深刻彰显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文本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性及整体性理论视域,深入发掘中华文明的历史向度、理论内蕴、文明特性及实践逻辑,深刻彰显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魂魄和文化根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明观、中华文明现代追寻及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宏阔叙事中打开文化创新空间,激发了新时代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和文明新形态。“第二个结合”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及形塑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作出中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个结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历史根脉及实践逻辑 被引量:2
3
作者 高福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所创造的博大精深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成果,它们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得以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 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所创造的博大精深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成果,它们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得以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性研究述评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强 沈富城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8-62,共15页
中华民族共同性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具有凝聚性、关联性、归属性、认同性以及一致性等多维特性。中华民族共同性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上自然生成的结果,也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紧扣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性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具有凝聚性、关联性、归属性、认同性以及一致性等多维特性。中华民族共同性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上自然生成的结果,也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进一步深化了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内涵,中华民族共同性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理论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性理论内涵的研究,分别从“历史形成”说、“要素重叠”说、“认同”说、“类型”说、“发展”说和“原则”说等维度进行系统阐述。中华民族共同性兼具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中华民族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对中华民族共同性历史阐述高度定位和民族工作领域挑战的有效回应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究其理论渊源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以及对西方共同体理念的借鉴与超越。理论界对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探索,主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宏观维度,以及社会机制体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节日庆典活动、民族地区的具体实践等中微观维度展开。因此,要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性理论体系构建、深化学科交叉、加强具象化以及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研究述评
下载PDF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内涵、特点及进路
5
作者 李建军 张玉亮 王爱红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是指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内在质的规定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中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标志和基础。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把马克思主义...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是指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内在质的规定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中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标志和基础。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内涵深植于其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不断的创新精神,表现为独立自主与时代融合的特质,呈现出自主性、创新性、民族性、开放性、包容性等特点。其施力方向集中于加深文化精神内涵、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以及扩大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这种策略不仅巩固了中华文化的根基,也为全球文化多样性贡献力量,确保中华文化在当下保持强大生命力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主体性 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现代文明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建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使其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广泛地传播,从而在历时性的延续性和共时性的受众面两个维度具有绝对的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使其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广泛地传播,从而在历时性的延续性和共时性的受众面两个维度具有绝对的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形塑着中华文化认同。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需要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甄别标准,以及如何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精神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涛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55,共8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古代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形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关系密切。作为思想渊薮、精神源泉和文化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根由和重要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古代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形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关系密切。作为思想渊薮、精神源泉和文化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根由和重要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文明,包括了华夏大地上的各民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离不开各民族的历史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深度挖掘、正确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紧密关联,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历史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理论基础、符号标识与意义建构
8
作者 龙金菊 《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9,共13页
形象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内在体系,是主客体之间发生有效互动与联结的重要载体。形象分析是厘清各种关系图式分野、对人类所需的意义进行阐释的客观需要。关于形象的研究主要形成图像论、符号论与意识形态论三种理论取向,这些理论都突... 形象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内在体系,是主客体之间发生有效互动与联结的重要载体。形象分析是厘清各种关系图式分野、对人类所需的意义进行阐释的客观需要。关于形象的研究主要形成图像论、符号论与意识形态论三种理论取向,这些理论都突出了形象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立足于形象的生成过程及其多层级转化机制,并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研究文献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亦是多层级不断发生互动与意义关联的动态发展过程。有必要从形象研究的理论谱系中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的生成机制、符号标识与意义建构,进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强有力的解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理论基础。在具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建设与叙事中,应依据历史记忆符号汇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源、依靠政治文化符号具象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体、依托语言文字符号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意。有必要在整体性视角中兼顾历史性与现代性、统一物质性与精神性、融通共同性与差异性、贯通民族性与世界性,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的多维互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建构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 文化符号
下载PDF
中华法治文明的突出特性及其内在逻辑:以制度演进与法典沿革为中心
9
作者 刘晓林 卢一诺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4期84-95,共12页
中华法治文明的突出特性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探索自我治理的经验与智慧的理性沉淀。中国古代制度演进与法典沿革的轨迹表征着中华法治文明的连续性,中华法治文明连续演进的历程展现了法制发展在因袭传统基础上兴革损益的进取精神,展现了... 中华法治文明的突出特性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探索自我治理的经验与智慧的理性沉淀。中国古代制度演进与法典沿革的轨迹表征着中华法治文明的连续性,中华法治文明连续演进的历程展现了法制发展在因袭传统基础上兴革损益的进取精神,展现了各民族法律制度、法典体系与法治观念不断融合的大一统传统,展现了法制发展过程中开放包容接纳域外法治文化、兼收并蓄吸收多元宗教文化、开放平等对待各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展现了法制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天与人和谐、人与人和睦、国与国和平的秩序理念,从而进一步表征了中华法治文明的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华法治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法治文明与之具有一致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华民族现代法治文明必将站在世界法治发展的舞台中央,持续创造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突出特性 中华法治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法治文明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研究 基于中华文化认同的视角
10
作者 蒋海蛟 杨倩倩 《实事求是》 2024年第5期85-91,共7页
文化认同是实现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中华文化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途径。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中华文化认同可以解构为包含中华文化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在内的三个不同层次,这三... 文化认同是实现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中华文化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途径。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中华文化认同可以解构为包含中华文化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在内的三个不同层次,这三个层次构成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有机整体。新时代新征程,基于中华文化认同的视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以强化中华文化符号认同,深化各族人民的精神联结和情感纽带以巩固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促进中华民族主流价值体系形成以凝聚中华民族价值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11
作者 莫茜 吴佳丽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24年第4期18-20,共3页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生态文明具体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习...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生态文明具体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生态文明 继承与创新 热爱自然 中华文明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探赜
12
作者 冯雪红 张冰青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渊源,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共同体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理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渊源,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共同体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理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内涵,就要深入阐释“四个共同”“四个与共”“四个必然”“四个关系”的深刻含义及其逻辑关系。新时代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民族团结为旗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法律制度为保障,切实完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以党的引领为核心,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制定中的若干重要法律问题 被引量:5
13
作者 湛中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0,共10页
2024年4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以下简称《学位法》)是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影响深远。《学位法》制定过程中涉及若干重要的法律问题:一是《学位法》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024年4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以下简称《学位法》)是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影响深远。《学位法》制定过程中涉及若干重要的法律问题:一是《学位法》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二是国家学位制度与大学学位制度的关系;三是《学位法》立法的目的、立法依据和适用范围;四是学位授予单位资格的取得和丧失的条件与程序;五是学位评定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的关系;六是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院系评定委员会分会与答辩委员会的关系;七是学位撤销的条件与程序;八是有关学位纠纷的法律解决;九是对国外大学学位的认证,等等。对以上法律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对理解和适用《学位法》至关重要。同时,作为教育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学位法》并没有穷尽所有细节,主要是确定了原则和框架,为学位工作的具体操作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总之,一部公正、透明、有利于学术发展的《学位法》对促进学术交流、提升教育质量、维护学位制度的权威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草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学位制度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意蕴、根本遵循及实践路径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16,共14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意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结果,是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发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精髓,是中华民族统一性的...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意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结果,是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发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精髓,是中华民族统一性的时代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精华,是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文明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路径包括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两个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深化对习近平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总体性认识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湘平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基于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关系中廓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厘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揭... 基于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关系中廓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厘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工作要求,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指导和科学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文明
下载PDF
文明韧性、国家韧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俊毅 杨一凡 《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40,共14页
在我国政治学语境下,韧性理论围绕治理现代化意义上长治久安、和谐共生的政治系统愿景而建构,治理韧性的本质属性与目标则可以理解为政治治理体系效能较强,以及国家与社会各领域的自主性发展与运行形成较强的生命力、抗逆力、复原力与... 在我国政治学语境下,韧性理论围绕治理现代化意义上长治久安、和谐共生的政治系统愿景而建构,治理韧性的本质属性与目标则可以理解为政治治理体系效能较强,以及国家与社会各领域的自主性发展与运行形成较强的生命力、抗逆力、复原力与可持续发展性。中国以文明型国家的国家传统,形成以国家、社会、民族相互塑造而延续千年不辍的韧性,韧性的理念深度蕴含在中华文明品质与国家建设中。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对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文明韧性作出了最好的阐释,而“两个结合”为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如何汲取文明韧性,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指明了基本原则与实践方向。中华文明韧性与中国国家韧性的叠加,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韧性。以文明韧性为基底、以国家韧性为依托、以共同体韧性为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探索更丰富和更具韧性的治理路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开的国家治理,不断汲取中华文明的韧性因素,持续建设韧性国家,从而能够塑造对抗现代性风险的韧性政治,其经验可为人类现代化建设提供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韧性 国家韧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韧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中华体育精神传播的生成机理与行动路向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国正 王启迪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中华体育精神传播的价值、生成机理,并提出行动路向。价值:深化思想教育,积淀精神追求;坚定文化自信,造就身心并育;赓续华夏文脉,秉持知行合一。生成机理:筑牢共同基础,打造强劲...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中华体育精神传播的价值、生成机理,并提出行动路向。价值:深化思想教育,积淀精神追求;坚定文化自信,造就身心并育;赓续华夏文脉,秉持知行合一。生成机理:筑牢共同基础,打造强劲引擎,拉紧共同纽带,永葆高度品质。行动路向:凝聚国家认同的主体机制,弘扬核心价值;深化学生认知的客体机制,培养受众群体;挖掘网络媒介的传播机制,搭建传播平台;构建信息反馈的保障机制,营造传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体育精神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剪纸课文化育人的价值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婷燕 张海燕 贺宏燕 《新疆社科论坛》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剪纸艺术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将剪纸艺术引入教育教学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可以加强民间文化艺术教... 剪纸艺术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将剪纸艺术引入教育教学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可以加强民间文化艺术教育、提升青少年学生人文素养,更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剪纸课文化育人全过程,不仅可以充实学校课程内容,而且可以充分展现剪纸艺术的魅力,拓展青少年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让其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让青少年学生在剪纸艺术的学习创作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间艺术传承 剪纸课 文化育人
下载PDF
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概念之间“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转化过程”的关系分析,各民族认同凝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党建引领则在具备权力、组织、制度、意识形态、法律、...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概念之间“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转化过程”的关系分析,各民族认同凝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党建引领则在具备权力、组织、制度、意识形态、法律、规范等凝聚工具的基础上,成为各民族认同凝聚的有效方式。基于所具备的各民族认同凝聚功能,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实现路径如下:首先,以党建引领巩固民族政治共识性基础、塑造民族现代性政治认同,在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政治凝聚中,铸牢各民族的政治归属意识;其次,以党建引领扩充民族关系网络纽带、实现民族社会信任增蓄,在培育中华民族共享社会资本中,铸牢各民族的社会互助意识;再次,以党建引领拓展民族公共文化空间、打造民族政治文化符号、供给民族核心价值观念,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铸牢各民族的精神共通意识;最后,以党建引领代表各民族共同性利益、调节具体性利益,在协调中华民族共生利益关系中,铸牢各民族的利益联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民族认同凝聚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凤城 叶子豪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内在联系,指明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路径。中国式现代化从物质基础、制度保障与思想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内在联系,指明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路径。中国式现代化从物质基础、制度保障与思想支持三个方面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中华文明则为中国式现代化孕育出内生性文化要素,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文化根脉。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相互融通、相互成就,创造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复合型的文明形态,是现代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与中华文明三种文明要素相互融会而形成的文明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传承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