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实风格的新锐之作──评电视系列片《中华之门》
1
作者 肖平 《电视研究》 1994年第5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纪实风格 中华之门 电视纪录片 长篇报告文学 英雄壮举 电视荧屏 焦建成 画面语言 采访拍摄 电视报告文学
原文传递
掘完这口井之后——电视纪录片《中华之门》补记
2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48-51,共4页
如果说,一部小说的创作谈更多的是作品完成之后才逐渐明晰的话,那么对于一部电视纪录片,它的创作意图开初就必须相当明晰。因为文学创作从感性触动→想象→文字完成,与纪录片从理性指导→现场拍摄→后期编辑完成的过程,不是一种刨作类... 如果说,一部小说的创作谈更多的是作品完成之后才逐渐明晰的话,那么对于一部电视纪录片,它的创作意图开初就必须相当明晰。因为文学创作从感性触动→想象→文字完成,与纪录片从理性指导→现场拍摄→后期编辑完成的过程,不是一种刨作类型——这是我这个从事专业文学创作的人的切身感受。《中华之门》播出了,它的优劣犹如一件产品,最终要靠观众检验.但我们却似掘完了一口井,尤其是纪实性纪录片,掘这样的井费时费力费脑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纪录片创作 纪实片 创作谈 中华之门 创作性 后期编辑 文学创作 望长城 八集
原文传递
《中华之门》:重塑的时代品格
3
作者 丹尼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44-45,共2页
国家的开放,无疑是一个时代变迁的标志。十多年来,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国门的洞开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厚重的历史精神与活跃的现代文明的交汇中,我们的生活被赋予了一种新鲜的时代特征。这种特征,... 国家的开放,无疑是一个时代变迁的标志。十多年来,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国门的洞开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厚重的历史精神与活跃的现代文明的交汇中,我们的生活被赋予了一种新鲜的时代特征。这种特征,淹没了以往的单一色彩,显得五光十色,甚至光怪陆离,以至于使人们往往欣喜于眼前的耀眼光彩,而忽略了这光彩背后的人世情怀。总政话剧团电视剧部、七支部边防局政治部、中央电视台军事部联合摄制的电视纪录片《中华之门》以鲜为人知的边防国门和国门守卫者的生活为表现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台军事部 中华之门 总政话剧团 电视纪录片 历史精神 现代文明 价值取向 纪录片创作 守卫者 军事题材
原文传递
国门卫士的风采——《中华之门》追踪纪实的魅力
4
作者 黄望南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0-31,共2页
“什么是国门?”这是观众非常熟悉的主持人焦建成在一部新的纪录片里向即将登机和准备出国的人提出的问题,他们的回答各种各样,有的沾点边,有的相去甚远“国门就是天安门”,“国门是首都”,“在南沙群岛的某个地方”,“国门就是海关”... “什么是国门?”这是观众非常熟悉的主持人焦建成在一部新的纪录片里向即将登机和准备出国的人提出的问题,他们的回答各种各样,有的沾点边,有的相去甚远“国门就是天安门”,“国门是首都”,“在南沙群岛的某个地方”,“国门就是海关”等等。那么什么是国门?焦建成告诉观众:国门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一切口岸,包括海、陆、空。改革开放,首先是敞开国门。八集电视纪录片《中华之门》就纪录了边防战士守卫国门的动人事迹。这是一部军事题材的纪录片,它纪录了军人的光辉业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建成 纪录片创作 电视纪录片 军事题材 八集 中华之门 武警战士 边防检查 拍摄角度 军魂
原文传递
访欧采风录
5
作者 姚伟民 《绿色大世界》 1999年第1期18-19,共2页
跨出大中华之门,山青云白万里行,虽不再闻胡琴琵琶与羌笛,异域采风却另有一番好景致。在欧罗巴洲美丽富饶的国度,短暂的二十多天时光,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记。
关键词 白万 中华之门 细雨蒙蒙 平民百姓 繁星点点 穿红着绿 半梦半醒 金佩 风息 夜深沉
下载PDF
谜语
6
《农业知识》 2002年第2期54-54,49,共2页
关键词 首都国际机场 甲天下 中国商人 金台夕照 雁门关 张西望 办公用品 小荷 水莲 中华之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