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用催产激素在倒刺鲃属( Spinibarbus )鱼类人工繁殖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廖经球 李鹏飞 +4 位作者 王剑 黄静 何琼玉 莫昌平 庞海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1,187,共8页
倒刺鲃属(Spinibarbus)鱼类是我国地方特色鱼类,其人工繁殖必须借助催产激素。近年来,倒刺鲃属鱼类鱼苗需求激增,供不应求。本文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激素对鱼类性腺发育成熟的调节、倒刺鲃属鱼类的繁殖习性、鱼用催产激素种类、倒刺鲃属... 倒刺鲃属(Spinibarbus)鱼类是我国地方特色鱼类,其人工繁殖必须借助催产激素。近年来,倒刺鲃属鱼类鱼苗需求激增,供不应求。本文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激素对鱼类性腺发育成熟的调节、倒刺鲃属鱼类的繁殖习性、鱼用催产激素种类、倒刺鲃属鱼类催产激素和使用剂量、催产激素的使用方式和配制等方面综述了鱼用催产激素在倒刺鲃属鱼类人工繁殖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倒刺鲃属鱼类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刺 倒刺 中华倒刺 催产 鱼用激素 进展
下载PDF
人工塑造生境条件下中华倒刺鲃的栖息偏好研究
2
作者 刘瀚 林俊强 +5 位作者 王先政 班学君 王东胜 张迪 彭期冬 靳甜甜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2,共9页
为了促进受水电工程影响河段鱼类资源的恢复,选择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依托大型生态试验场,人工塑造多种近自然微地形生境,营造适宜鱼类栖息的水文水动力环境,研究其栖息行为偏好特性。设置0.3、0.6、1.0、1.5、2.0、3.0 m... 为了促进受水电工程影响河段鱼类资源的恢复,选择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依托大型生态试验场,人工塑造多种近自然微地形生境,营造适宜鱼类栖息的水文水动力环境,研究其栖息行为偏好特性。设置0.3、0.6、1.0、1.5、2.0、3.0 m^(3)/s共6种流量工况,分别进行多地形组合、沙洲地形局部偏好、深潭浅滩地形局部偏好鱼类栖息生境选择试验。采用PIT射频识别系统实时监测鱼类栖息行为,选取流速、涡量、湍流动能和床体切应力4个水动力指标,计算对应流场条件下的中华倒刺鲃栖息适宜度,并基于随机森林和CART算法筛选影响中华倒刺鲃栖息选择的主要水动力指标,探究其栖息行为的水动力选择机制。结果表明,深潭浅滩及沙洲河段的进出口是中华倒刺鲃喜好栖息场所,涡量和流速是影响其栖息的主要水动力指标。流速高于0.545 m/s、低于2.3 m/s,涡量高于0.72/m、低于15.7/m时的流场条件,为试验工况下中华倒刺鲃的最适宜栖息环境。研究结果为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及生态调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 微地形 水文水动力 鱼类行为 流速 涡量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MYD88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
3
作者 李俊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6,共6页
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 88,MYD88)作为Toll样受体的关键接头蛋白,在先天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技术克隆出了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 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 88,MYD88)作为Toll样受体的关键接头蛋白,在先天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技术克隆出了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MYD88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GenBank编号:OQ079619),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全长1303 bp,其中开放阅读框855 bp,共编码284个氨基酸;MYD88蛋白具有死亡域和Toll/白介素1受体结构域;邻接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中华倒刺鲃的MYD88和其他已报道的鱼类的MYD88聚为一支。先用PCR方法扩增MYD88基因的编码区片段,继而将其克隆到pcDNA3.1-MCS-3xflag载体中构建表达载体,随后对获得的表达载体做双酶切检测及测序检测,结果表明,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进一步探讨MYD88基因在中华倒刺鲃先天性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 MYD88 基因克隆 表达载体
下载PDF
温度对中华倒刺鲃胚胎与仔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洪贵 胡振禧 +2 位作者 黄种持 黄柳婷 吴妹英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31,共4页
研究了温度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胚胎与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1~29℃温度范围内,胚胎均能孵化出膜,孵化时间Y与温度Z成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993017x^-3.0818,R^2=0.9614(P〈0.01);孵化积温Y与温度... 研究了温度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胚胎与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1~29℃温度范围内,胚胎均能孵化出膜,孵化时间Y与温度Z成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993017x^-3.0818,R^2=0.9614(P〈0.01);孵化积温Y与温度Z的关系式为Y=993017x^-2.0318,R^2=0.9179(P〈0.05)。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1~29℃,最适温度范围为23~27℃。仔鱼生长发育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仔鱼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3~31℃,最适温度范围为25~31℃。结果表明,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适当升温可以加快中华倒刺鲃胚胎与仔鱼发育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温度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下载PDF
患肌肉溃烂病中华倒刺鲃血清生化指标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黄林 赵海鹏 +1 位作者 金丽 张耀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70,共4页
采集嘉陵江网箱养殖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病鱼和健康鱼,测定二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糖(GLU)、肌酐(CREA)、尿素(UREA)、总蛋白(TP)、白蛋白(A... 采集嘉陵江网箱养殖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病鱼和健康鱼,测定二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糖(GLU)、肌酐(CREA)、尿素(UREA)、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清氯(Cl-)、血清钙(Ca2+)等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相对于健康鱼,病鱼ALT、AST、Cl-和Ca2+显著升高(P<0.05);AKP、TP、ALB显著降低(P<0.05);TG、GLU、CREA和UREA虽未体现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间有较大差别。整体而言,肌肉溃烂病引起中华倒刺鲃肌肉、肝、肾等多种重要组织器官病变,相应血清指标出现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 肌肉溃烂病 血清 生化指标
下载PDF
饥饿与再投喂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兴华 向枭 +3 位作者 向桢 欧仁建 陈俊 冉龙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54,73,共6页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将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分装于6个饲养桶中,试验设计分为两组,每组3个平行,并依次编号为A、B、C、D、E、F,将两组同时饥饿20 d,分别在饥饿0、3、5、10、15、20 d对A、B、C取样。而D、E、F饥...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将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分装于6个饲养桶中,试验设计分为两组,每组3个平行,并依次编号为A、B、C、D、E、F,将两组同时饥饿20 d,分别在饥饿0、3、5、10、15、20 d对A、B、C取样。而D、E、F饥饿20 d后进行16 d的恢复投喂,并在再投喂3、7、12、16 d进行取样,分别测定其体质量、肥满度、肝脏指数以及肝胰脏、前后肠消化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饥饿过程中,中华倒刺鲃幼鱼体质量、肥满度、肝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恢复投喂后,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在饥饿过程中呈下降趋势,并在20 d降到最低,恢复投喂后其活性逐步回升到正常水平;而肠蛋白酶活性饥饿过程中先升高,并在5 d达到最高值而后呈下降趋势,恢复投喂后达到正常水平。(3)饥饿过程中,肝胰脏和前后肠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在10 d达到最值,并显著高于饥饿前的水平,而后逐步下降,恢复投喂后脂肪酶活性仍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4)肝胰脏和前后肠淀粉酶活性在饥饿过程中逐步下降,恢复投喂后其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饥饿 再投喂 生长 消化酶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迟缓爱德华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8
7
作者 朱成科 叶华 +1 位作者 郑曙明 郑永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5,共5页
从患病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肝脏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命名为SS01。将分离菌株感染健康中华倒刺鲃,人工试验发现其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半致死剂量(LD50)为2.88×106CFU。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 从患病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肝脏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命名为SS01。将分离菌株感染健康中华倒刺鲃,人工试验发现其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半致死剂量(LD50)为2.88×106CFU。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序列测定结果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菌株SS01为迟缓爱德华菌(Edwadsiella tarda)。药敏试验表明菌株SS01对氟哌酸、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克拉霉素等9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利福平、强力霉素等13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迟缓爱德华菌(Edwadsiella tarda)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溃烂病组织病理学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6
8
作者 余海英 郑永华 +1 位作者 唐洪玉 冯兴无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39,共5页
对嘉陵江船体网箱养殖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在春末夏初流行的溃烂病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病灶部位的红细胞溶血,淋巴细胞增生,肌原纤维和肌细胞溶解,肌细胞膜消失,血管充血、出血;病鱼的肾小管上皮... 对嘉陵江船体网箱养殖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在春末夏初流行的溃烂病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病灶部位的红细胞溶血,淋巴细胞增生,肌原纤维和肌细胞溶解,肌细胞膜消失,血管充血、出血;病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与基底膜分离,肾小管管壁细胞之间产生缝隙,肾脏中的血管破裂,红细胞溶血;病鱼的肝小叶中央细胞大量坏死,部分外周细胞也出现了坏死;病鱼的胰脏和脾脏没有发生明显病变。21种抗菌类药物和5种组合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硫酸庆大霉素、硫酸妥布霉素、硫酸链霉素、硫酸阿米卡星、头孢曲松钠、氧氟沙星葡萄糖、氨苄西林钠7种药物敏感,对溴氯海因、食盐、强氯精、高锰酸钾、甲基蓝、甲醛6种药物表现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溃烂病 病理变化 病原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患肌肉溃烂病中华倒刺鲃血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海鹏 蒲德永 +3 位作者 陶文静 余必先 周传江 张耀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1,共4页
采集嘉陵江中网箱养殖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患肌肉溃烂病病鱼和健康鱼,对比测定二者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大小等指标,以研究病鱼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病鱼和健康鱼鱼体的多... 采集嘉陵江中网箱养殖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患肌肉溃烂病病鱼和健康鱼,对比测定二者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大小等指标,以研究病鱼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病鱼和健康鱼鱼体的多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健康鱼,病鱼外周血中红细胞数目显著减少,白细胞数目极显著增加,红细胞有变小趋势,表明肌肉溃烂对中华倒刺鲃红细胞有一定破坏作用;相对于健康鱼,病鱼淋巴细胞比例下降,单核细胞比例升高,表明在病理情况下,鱼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吞噬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所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 肌肉溃烂病 血细胞变化
下载PDF
不同饲料蛋白水平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洪玉 郑永华 +2 位作者 王笛 刘建虎 刘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2,共4页
用4种不同蛋白水平(26%、30%、34%和36%)的等能半精制的浮性颗粒试验配合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25.0±1.5)g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进行了为期87d的培育试验,研究了中华倒刺鲃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结果显示,... 用4种不同蛋白水平(26%、30%、34%和36%)的等能半精制的浮性颗粒试验配合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25.0±1.5)g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进行了为期87d的培育试验,研究了中华倒刺鲃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结果显示,中华倒刺鲃的体重增重以30%蛋白组最高,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饵料系数以30%蛋白组最低,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绝对增重率以30%蛋白组最高,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特定生长率以30%蛋白组最快,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试验各蛋白组成活率均为100%;各试验组间的终体重、绝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华倒刺鲃饲料中蛋白水平以30%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幼鱼 蛋白水平 生长
下载PDF
饥饿和温度驯化对中华倒刺鲃静止代谢和游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庞旭 付世建 +1 位作者 曹振东 张耀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54-1860,共7页
为了探讨饥饿和温度驯化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维持代谢和游泳运动能力的影响,在不同温度(15、25℃)条件下分别测定了经0(对照)、1、2、4周饥饿后中华倒刺钯的静止代谢率(M_(O_2_(rest))和匀加速最大游泳速度(U_(CAT)... 为了探讨饥饿和温度驯化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维持代谢和游泳运动能力的影响,在不同温度(15、25℃)条件下分别测定了经0(对照)、1、2、4周饥饿后中华倒刺钯的静止代谢率(M_(O_2_(rest))和匀加速最大游泳速度(U_(CAT))。饥饿和低温对M_(o_2_(rest))和U_(CAT)均有负效应。在高温条件下,实验鱼经1周饥饿后其M_(o_2_(rest))和U_(CAT)均显著下降(P<0.05);但在低温条件下,仅4周饥饿组的M_(o_2_(rest))和U_(CAT)显著下降(P<0.05)。U_(CAT)与M_(o_2_(rest))在不同的饥饿周期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低温条件下,前期饥饿阶段M_(o_2_(rest))和U_(CAT)变化较小,后期饥饿阶段变化较大;但在高温条件下则相反。无论是在低温还是在高温条件下,U_(CAT)与M_(o_2_(rest))之间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但低温组回归方程斜率显著高于高温组回归方程斜率(F_(1,4)=11.416,P=0.028)。在不同温度下,中华倒刺钯游泳运动能力对饥饿的反应不尽相同可能与维持代谢、生化反应速率、机体能量储存、代谢酶活性及底物利用类型等的差异相关,这种对策的差异可能是其对栖息地环境温度和食物资源季节性变化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温度 静止代谢 匀加速游泳能力 中华倒刺
下载PDF
饥饿对中华倒刺鲃仔鱼摄食、存活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洪贵 胡振禧 +3 位作者 黄种持 叶小军 黄柳婷 吴妹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1-235,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饥饿试验,研究饥饿胁迫下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仔鱼摄食、存活、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5±0.5)℃水温条件下,中华倒刺鲃仔鱼初次开口摄食的初次摄食率达86.7%,6~11日龄初次摄食率持续...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饥饿试验,研究饥饿胁迫下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仔鱼摄食、存活、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5±0.5)℃水温条件下,中华倒刺鲃仔鱼初次开口摄食的初次摄食率达86.7%,6~11日龄初次摄食率持续达100%,12日龄开始下降,18日龄进入PNR。延迟1~6d投饵对仔鱼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之后,开始显著下降(P<0.05)。完全饥饿条件下,累计死亡率超过50%发生在19日龄,22日龄全部死亡。饥饿对仔鱼全长、头长、眼径、体高和尾柄高5项形态学生长指标的影响不同步,分别在延迟投饵时间达6,7,5,3,4d起显著低于正常投饵组(P<0.05)。饥饿仔鱼鳍发育停滞,饥饿达7d以上仔鱼除出现头大身瘦,脊索弯曲,肠道萎缩等饥饿仔鱼的一般形态特征外,还出现"胸角"现象。中华倒刺鲃仔鱼开始投饵的最适时间建议在6~8日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 仔鱼 饥饿 摄食 存活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中华倒刺鲃SOD和GSH-Px的活性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帆 孙翰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75,共5页
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中10 d,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鱼类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致死浓度(4.9 mg/L)LAS暴露可导致中华倒刺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 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中10 d,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鱼类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致死浓度(4.9 mg/L)LAS暴露可导致中华倒刺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发生变化。当LAS质量浓度为0.01 mg/L时,所有受检组织(血液、肝脏)的SOD和GSH-Px活性在暴露初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但LAS浓度为0.2 mg/L和4.0 mg/L和暴露时间超过4 d时,酶活性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提示LAS暴露所引起的酶活性变化与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灭活菌苗免疫的中华倒刺鲃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6
14
作者 罗芬 张其中 +3 位作者 冯汉茹 朱成科 袁娟 组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6-634,共9页
以温和气单胞菌灭活菌苗为免疫原,平均体重(100±25)g的健康中华倒刺鲃为实验对象,免疫组腹腔注射0.2mL浓度为1.0×108CFU/mL的免疫原,对照组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在单次注射0、1、2、4、7、14、21、28、35d后随机从两组各... 以温和气单胞菌灭活菌苗为免疫原,平均体重(100±25)g的健康中华倒刺鲃为实验对象,免疫组腹腔注射0.2mL浓度为1.0×108CFU/mL的免疫原,对照组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在单次注射0、1、2、4、7、14、21、28、35d后随机从两组各取6尾实验鱼,尾静脉采血,测定外周血的血细胞数量、白细胞分类计数、吞噬活性、抗体效价和蛋白质含量等免疫指标的变化,第35天活菌攻毒。结果表明:温和气单胞菌灭活菌苗(F-AS)可诱导中华倒刺鲃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增加,并引起各种白细胞分类百分比变化,提高吞噬活性和抗体效价,血清中总蛋白及球蛋白含量增加,红细胞也具有免疫功能,灭活茵苗的相对免疫保护力达65.21%。免疫早期(第1周)主要是红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迅速提高,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第4天达峰值;随后则是淋巴细胞大量增殖,第21天淋巴细胞、抗体效价及球蛋白达峰值。可见灭活菌苗通过促进中华倒刺鲃血细胞增殖、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产生特异性抗体等方式提高免疫保护力;免疫早期非特异性细胞免疫起重要作用,之后特异性免疫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 灭活温和气单胞菌菌苗 血细胞数量 白细胞分类计数 吞噬活性 抗体效价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生物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蔡焰值 何长仁 +1 位作者 蔡烨强 蒋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18,共3页
中华倒刺鱼巴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中上游干支流水体 ,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生活于长江流水水温 0~ 36℃的中下层水体 ,摄食生长温度为 10~ 30℃。杂食性 ,以高等植物碎片、丛生藻类、水生昆虫、淡水壳菜等为食。 5龄个体可达 2 31... 中华倒刺鱼巴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中上游干支流水体 ,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生活于长江流水水温 0~ 36℃的中下层水体 ,摄食生长温度为 10~ 30℃。杂食性 ,以高等植物碎片、丛生藻类、水生昆虫、淡水壳菜等为食。 5龄个体可达 2 310 g以上 ,性成熟年龄 4龄以上 ,绝对怀卵量为 12~ 14粒 g体重 ,成熟卵直径 1.16~1.2 4mm ,产卵季节为 4~ 6月 ,产卵水温 19.5~ 2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 生物学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生长 性成熟年龄 鲤科
下载PDF
力竭追赶训练对中华倒刺鲃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丽娟 李秀明 +1 位作者 易建华 王志坚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2,共5页
在(25±1)℃条件下,设置静水对照组(C组)、力竭追赶训练1次/d组(E1组)、力竭追赶训练2次/d组(E2组),研究了每日不同训练次数的力竭追赶训练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46.84 g±2.50 g,13.73cm±0.22 cm)生长和自... 在(25±1)℃条件下,设置静水对照组(C组)、力竭追赶训练1次/d组(E1组)、力竭追赶训练2次/d组(E2组),研究了每日不同训练次数的力竭追赶训练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46.84 g±2.50 g,13.73cm±0.22 cm)生长和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训练周期为21 d。结果显示,中华倒刺鲃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肝指数均比对照组有极显著降低;中华倒刺鲃肝脏和白肌抗氧化酶对力竭训练产生了一定适应性,但超氧化歧化物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对力竭训练的敏感性不同;力竭训练对肝脏和白肌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显著影响;在肝脏和白肌丙二醛(MDA)方面,E2组>C组>E1组;E2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E1组,而3组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力竭追赶训练对生长具有明显抑制性,并且对中华倒刺鲃脂质过氧化反应有类似"毒物兴奋效应",肝脏和白肌对其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力竭追赶训练 抗氧化功能 自由基 丙二醛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肌肉溃烂病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贞琼 冯兴无 +3 位作者 江涛 唐洪玉 郑永华 刘雪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36,共3页
从患肌肉溃烂病的濒死中华倒刺鲃和草鱼体表病灶上分离并提纯培养得到3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出现与病鱼相同症状的肌肉溃烂病;用该细菌制备出抗原疫苗,其免疫成功率达到100%;对已感染该病的中华倒刺鲃鱼种进行药饵投喂治疗试验,取得... 从患肌肉溃烂病的濒死中华倒刺鲃和草鱼体表病灶上分离并提纯培养得到3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出现与病鱼相同症状的肌肉溃烂病;用该细菌制备出抗原疫苗,其免疫成功率达到100%;对已感染该病的中华倒刺鲃鱼种进行药饵投喂治疗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 肌肉溃烂病 防治 病原菌 症状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白甲鱼和岩原鲤精子的生理特性比较 被引量:15
18
作者 谭娟 张耀光 +6 位作者 刘本祥 李萍 李勇 周传江 颜忠 薛治泉 谭国良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共5页
对中华倒刺鱼巴(Spinibarbus sinensis)、白甲鱼(Onychostoma simus)和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3种鱼的鲜精在不同水溶液和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中的活力以及精子形态、密度和精液pH值、浓度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 对中华倒刺鱼巴(Spinibarbus sinensis)、白甲鱼(Onychostoma simus)和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3种鱼的鲜精在不同水溶液和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中的活力以及精子形态、密度和精液pH值、浓度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鱼的精液pH值都偏弱碱性,位于7.2~7.7之间;精液浓度依次为71.1%,76.1%和71%;精子头长依次为(3.89±0.53)μm,(2.98±0.08)μm和(6.42±0.59)μm,全长依次为(41.63±3.66)μm,(65.67±2.97)μm和(58.89±5.25)μm;精子密度依次为1.527×10^10/mL,1.336×10^10尾/mL和1.362×10^10/mL。分析表明,3种鱼的精子大小与密度无相关性。在不同水溶液中,3种鱼的精子活力均以池塘水中最高;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3种鱼精子的最适浓度位于0.45%-0.55%之间,有效运动时间以中华倒刺鱼巴最高,为(85.23±12.02)s,其次是岩原鲤,为(50.454-6.89)s,白甲鱼最短,为(31.44±5.53)s。3种鱼的精子全长与精子活力存在负相关性,即精子越长,活力越低,精子越短,活力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鱼巴(spinibarbus sinensis) 白甲鱼(Onychostoma simus) 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 精子 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幼鱼饲料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林小植 谢小军 罗毅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4-681,共8页
以白鱼粉为蛋白源,设计了6个不同蛋白质含量(20.49%、26.48%、34.20%、41.02%、49.94%和55.86%,分别表示为D1、D2、D3、D4、D5和D6)的等能饲料,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水温为(27.5±0.5)℃的条件下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进行10周的养... 以白鱼粉为蛋白源,设计了6个不同蛋白质含量(20.49%、26.48%、34.20%、41.02%、49.94%和55.86%,分别表示为D1、D2、D3、D4、D5和D6)的等能饲料,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水温为(27.5±0.5)℃的条件下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进行10周的养殖实验,探讨中华倒刺鲃幼鱼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鱼。结果显示:干物质摄食率(FRdm)随饲料蛋白质含量升高呈先降低然后稳定的趋势;蛋白质摄食率(FRp)与饲料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982,p<0.01)。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随饲料蛋白质含量增加而降低,蛋白质消化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随饲料蛋白质含量由D1逐渐增加至D4,体重特定生长率(SGRw)、能量特定生长率(SGRe)和饲料效率(FE)均显著增高(p<0.05),而D4、D5和D6组间无显著差异,其中D4组的三个指标值均最高,分别为(0.97±0.04)%/d、(0.87±0.04)%/d、(68.96±3.00)%。蛋白质效率(PER)、蛋白质累积率(PPV)和能量累积率(EPV)在各饲料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以SGRw、SGRe和FE为指标,采用折线模型分析表明,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最适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9.6%—4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需求量 生长 饲料效率 蛋白质效率 中华倒刺
下载PDF
溶氧水平对鳊鱼、中华倒刺鲃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赵文文 曹振东 付世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4-320,共7页
在(25±1)℃条件下,以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体重(4.70±0.11)g,n=32]、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体重(3.26±0.06)g,n=32]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鱼类游泳代谢测定仪在水体溶氧为8、4、2、1 mgO2/L条件下分别... 在(25±1)℃条件下,以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体重(4.70±0.11)g,n=32]、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体重(3.26±0.06)g,n=32]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鱼类游泳代谢测定仪在水体溶氧为8、4、2、1 mgO2/L条件下分别测定其临界游泳速度(Ucrit)和游泳代谢率(MO2),并计算出静止代谢率(MO2rest)、最大游泳代谢率(MO2max)、代谢范围(MS)及单位位移能耗(COT)等相关参数。结果显示,随着溶氧水平的下降,鳊鱼、中华倒刺鲃幼鱼的Ucrit均逐渐下降,除中华倒刺鲃幼鱼的值在4与8 mgO2/L下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组均差异显著(P<0.05);在同一溶氧水平下的中华倒刺鲃Ucrit显著大于鳊鱼(P<0.05)。两种鱼的MO2max和MS均随DO的下降而显著下降,但MO2rest在溶氧水平低于1 mgO2/L才显著下降(P<0.05)。研究还发现鳊鱼、中华倒刺鲃幼鱼的MO2在同一游泳速度下随溶氧水平下降而降低,而在相同溶氧水平下随游泳速度的上升而显著升高(P<0.05);COT随游泳速度上升而显著降低(P<0.05),但在高游泳速度下相对稳定,在同一游泳速度下随着DO的下降有所减小。中华倒刺鲃的COT整体上小于鳊鱼,且在低游泳速度下差异更大。87.5%(1—8mgO2/L)溶氧水平的下降导致两种鱼类相似的Ucrit变化(53%vs.50%),但溶氧水平由8降到4 mgO2/L时,鳊鱼32%MO2max的下降导致Ucrit下降13%,但同样的溶氧水平下降虽然导致中华倒刺鲃的MO2max下降20%,但由于MO2rest和COT的下降,其Ucrit并没有显著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溶氧水平对不同鱼种游泳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其代谢对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鳊鱼 中华倒刺 溶氧水平 临界游泳速度 游泳能力 代谢率 适应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