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历史典籍中的大禹文化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
1
作者 王敏 刘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5-103,共9页
大禹文化代表了“内圣外王”的中华“治道”精神,塑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内容。大禹文化所涵盖的核心文化要素,通过三类历史典籍的译介而传播海外:上古书经《尚书》中大禹的“化民之德”,... 大禹文化代表了“内圣外王”的中华“治道”精神,塑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内容。大禹文化所涵盖的核心文化要素,通过三类历史典籍的译介而传播海外:上古书经《尚书》中大禹的“化民之德”,官史之首《史记》中大禹的“治世之功”,地方史志《越绝书》《吴越春秋》中大禹的“华夷一体”身份传说。文化专有项误译是中华文化译介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通过文化对比、历史还原、体系构建,有助于提高文化专有项翻译的准确性,实现中华文化传播的中外融通,古今传承,让中华“治道”走向全球。探究中华历史典籍中的大禹文化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实践,可以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提供经验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文化 中华历史典籍 误译 文化专有项 治道
下载PDF
浅析中华历史语言文化传播跨文化研究
2
作者 李诺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5期238-240,共3页
本文旨在对中华历史语言文化传播进行浅析,并结合跨文化研究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中华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和语言特点,强调了其对世界文明的重要影响。其次,探讨了中华历史语言文化传播中面临的阻力,包括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最后,通... 本文旨在对中华历史语言文化传播进行浅析,并结合跨文化研究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中华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和语言特点,强调了其对世界文明的重要影响。其次,探讨了中华历史语言文化传播中面临的阻力,包括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最后,通过对中华历史语言文化传播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于跨文化研究的启示和建议。本文旨在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历史 言文化传播 跨文化 语言障碍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从作品《三足蟠龙玉鼎壶》中感悟中华历史的厚重悠远
3
作者 郑轶彬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4期203-203,共1页
中国传统的经典艺术品对紫砂的造型设计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三足蟠龙玉鼎壶》,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特别是在不同的艺术形态的融合方面,经过了长期的实践之后,形成了... 中国传统的经典艺术品对紫砂的造型设计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三足蟠龙玉鼎壶》,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特别是在不同的艺术形态的融合方面,经过了长期的实践之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手法,最终带给我们广大壶友不同的艺术体验,尤其是这样的青铜或者玉石重器,并不具有实用性,但是通过紫砂材质的演绎之后,能够更好地呈现出它承载的悠久历史,焕发出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艺术 三足蟠龙玉鼎壶 中华历史 厚重悠远
下载PDF
中国台湾地区民俗体育之中华历史原型考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矛矛 彭晶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台湾民俗体育形态丰富,历史悠久。"宋江阵""花鼓阵""攻炮城"是具代表性的台湾民俗体育活动,通过追溯它们的历史原型,可以进一步诠释台湾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特质。中国台湾地区的民俗体育与大陆有... 台湾民俗体育形态丰富,历史悠久。"宋江阵""花鼓阵""攻炮城"是具代表性的台湾民俗体育活动,通过追溯它们的历史原型,可以进一步诠释台湾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特质。中国台湾地区的民俗体育与大陆有着割舍不掉的渊源关系,两岸人民有着极其相似的身体运动文化习惯,在历史的进程中,这种习惯由于深深打上了同属一个民族的烙印,而得以传承延续。与此同时,由于台湾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坎坷的发展历史,台湾的民俗体育又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地域性和民族性很好地融合,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呈现着中华体育文化的灿烂与多元,呈现出落叶归根及落地生根的双重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 民俗体育 中华历史 历史原型 地域化 本土化
下载PDF
论远古中华历史文化认同观念的形成和中国谱牒对这一认同观念的继承——再谈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中的一个问题
5
作者 赵华富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22-24,32,共4页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华夏族即形成对远古中华历史文化认同观念——黄帝是华夏族的共同始祖,尧、舜等人是华夏族的共同祖先。中国谱牒认黄帝、尧、舜等人作"远祖",是对这一认同观念的继承。
关键词 中华历史文化 认同观念 中国谱牒 继承
下载PDF
巴人在推动中华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业绩痕印检索
6
作者 祁和晖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19年第1期22-33,共12页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上,巴人贡献重大,史不绝书。本文摘取大禹娶妻、武王伐纣、秦统天下等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对巴人在推动中华历史进程中的业绩进行述扬。
关键词 巴人 中华历史进程 重大业绩
下载PDF
冯翰飞与中华历史图书馆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子爽 《新世纪图书馆》 1985年第2期66-67,共2页
国民党中宣部在南京成立以来,关于宣传参考资料的征集和整理是由我负责的,当时我对这项工作认为不但要注意出版印行机关和书店书摊,就是私人有收藏文物资料的亦不可忽视。一九三二年冬,我在北平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
关键词 图书馆 中华历史 报刊资料 国民党 北平 报纸 参考资料 南京 出版 收藏
下载PDF
山西丁村——中华历史绵延不断的传承
8
作者 文慧 《华北国土资源》 2013年第6期34-35,共2页
丁村,一个很具寓言色彩的名字。若驱车从山西襄汾县城穿行而过,走大约十多里的历程便会看见一个别具特色的村庄——丁村。
关键词 中华历史 山西丁村 古建筑 古建筑物
下载PDF
泰山对中华历史的贡献
9
作者 路宗元 《今日中国》 1996年第10期34-35,共2页
泰山对中华历史的贡献泰山研究会副会长路宗元泰山自然山体宏大,景观形象壮伟,精神崇高,文化灿烂,历史悠久。这是泰山区别于中国乃至世界上任何名山的特质所在。泰山与中华文化的孕育与形成有重大关系,与中国人民的传统心态的形成... 泰山对中华历史的贡献泰山研究会副会长路宗元泰山自然山体宏大,景观形象壮伟,精神崇高,文化灿烂,历史悠久。这是泰山区别于中国乃至世界上任何名山的特质所在。泰山与中华文化的孕育与形成有重大关系,与中国人民的传统心态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泰山文化的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文化 中华历史 泰山精神 向心式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精神 大汶口文化 齐鲁文化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史前文化
下载PDF
规划遗产价值特征与保护传承路径——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为例
10
作者 欧振宇 赵志庆 +1 位作者 谢佳育 张轲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96,共8页
规划遗产为建成遗产的系统性识别与整体性保护提供了新的契机,有助于真实地理解与传承历史文化空间的规划智慧。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为例,研究基于价值特征的规划遗产保护传承方法。通过梳理街区规划的历史演进过程,重新认识规... 规划遗产为建成遗产的系统性识别与整体性保护提供了新的契机,有助于真实地理解与传承历史文化空间的规划智慧。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为例,研究基于价值特征的规划遗产保护传承方法。通过梳理街区规划的历史演进过程,重新认识规划遗产的历史定位,探究规划遗产的形成因素,以此界定其价值特征与遗产类型,并针对规划遗产保护传承面临的三重挑战制定保护传承总体路线与落实策略,以期为其他的规划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遗产 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 价值特征 保护传承 哈尔滨
下载PDF
“四个共同”视域下新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远桢 《实事求是》 2024年第3期77-85,共9页
“四个共同”是对中华民族历史观基本立足点的科学阐释,揭示了中华民族历史观形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核心内涵,为增强新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自觉提供了思想支撑和方法指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四个共同”... “四个共同”是对中华民族历史观基本立足点的科学阐释,揭示了中华民族历史观形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核心内涵,为增强新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自觉提供了思想支撑和方法指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四个共同”中寻找历史依据,在共拓中华疆域中增进新疆各民族政治上的一体认同、在共书中华历史中增强新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在共创中华文化中增进新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共育中华之魂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共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各民族 中华民族历史
下载PDF
大禹文化符号的形成演进与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构建——以北川大禹崇拜为例
12
作者 王巡华 范召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4,共11页
中华文化符号是各民族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标识,是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映像。每当国家和民族面临挑战时,共同历史文化记忆就会被激活,转换为中华民族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精神源泉。本文以北川地区大禹崇拜为例,对该区域大禹... 中华文化符号是各民族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标识,是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映像。每当国家和民族面临挑战时,共同历史文化记忆就会被激活,转换为中华民族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精神源泉。本文以北川地区大禹崇拜为例,对该区域大禹崇拜的历史起源、多元融合发展与当代升华进行系统梳理,解读大禹文化如何凝结为象征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中华文化符号,并逐渐升华为中华民族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大禹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经学知识融入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13
作者 腾兴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9期52-56,63,共6页
在儒家经典及历代经学家对经典的阐释即经学中,不仅记录着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历史叙事和现今的教材体系都难以阐明中华民族交往、... 在儒家经典及历代经学家对经典的阐释即经学中,不仅记录着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历史叙事和现今的教材体系都难以阐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情况下,将经学知识融入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自己要深入学习和掌握儒家典籍中关于民族史的内容,深入挖掘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同经学知识的契合点,并努力将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相关史料和理论进行收集整合,开设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为主线,以经学知识为中心,包含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内的选修课,集中系统讲授中华民族发展史,使学生全面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脉络,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 经学 民族精神 历史观教育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大学生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三维向度:理论、价值、实践
14
作者 杨清 南鑫鑫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中华民族对自身历史的客观评价和根本看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复兴的理论前提,也是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思想引领。本文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三个维度分析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回答中华民族历史观教... 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中华民族对自身历史的客观评价和根本看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复兴的理论前提,也是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思想引领。本文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三个维度分析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回答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是何”、“为何”、“如何”的问题,在全面把握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概念、内涵以及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指出要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厚植历史文化自信自强,以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学生历史观教育按照“知、情、意、行”生成逻辑展开,从加强理论教育筑牢认知根基、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情感认同、强化理想信念守住意志底线、丰富社会实践巩固教育成果四个方面探索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华民族历史 教育 铸牢
下载PDF
额济纳旗“三易旗府”历史佳话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丰富内涵研究
15
作者 杨海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额济纳旗“三易旗府”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团结奋斗创造的伟大壮举,是阿拉善各族儿女识大体、顾大局,军地同心、军民同心,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佳话。本... 额济纳旗“三易旗府”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团结奋斗创造的伟大壮举,是阿拉善各族儿女识大体、顾大局,军地同心、军民同心,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佳话。本文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根据“三易旗府”的历史佳话,围绕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历程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额济纳旗 三易旗府 中华民族历史
下载PDF
以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述论
16
作者 范玉显 《实事求是》 2025年第1期89-98,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理论与实践议题得到高度重视与持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对于坚持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鉴往知来,审视现实、奋进未来,以... 党的十八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理论与实践议题得到高度重视与持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对于坚持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鉴往知来,审视现实、奋进未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培根固本清源、凝心聚力铸魂并守正创新重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增进各族干部群众“五个认同”,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它对于广泛开展“五史”宣传教育,深入定向清除境内外针对我们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错误思想影响,从根本上解决意识形态领域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理论现实问题,打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历史 铸牢 概论
下载PDF
学习中华历史 坚定文化自信
17
作者 朱海波 《沈阳干部学刊》 2017年第5期48-50,共3页
深入学习中华历史,是现阶段坚定文化自信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世界历史的角度,论证了中华文明史的基本特征,进而分析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为现阶段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历史依据。
关键词 中华历史 文化自信 坚定
原文传递
《孩子必读的中华历史文化故事》
18
作者 楼宇烈 《新教育(海南)》 2017年第18期38-38,共1页
华夏五千年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不仅诗词是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中华历史文化故事也需要一代代知晓并传承下去,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凸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广大青... 华夏五千年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不仅诗词是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中华历史文化故事也需要一代代知晓并传承下去,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凸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心灵丰富、人格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套丛书精选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重要历史文化故事,引领青少年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血脉中吸取有益身心成长的养分,弘扬传统美德,形成远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美德 中华历史文化 以史为鉴
原文传递
试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基本内涵——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体会点滴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美荣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15-16,共2页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观点。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和概括。
关键词 中华历史文化传统 基本内涵
下载PDF
中华民族历史观与“四个共同”研究论纲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文光 胡明 马宜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23,共7页
中华民族历史观和“四个共同”的论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贡献,“四个共同”论述中包含着深刻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国家发展、大一统思想及其实践和“华夷共祖”民族思想及其实践四个方面共同构... 中华民族历史观和“四个共同”的论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贡献,“四个共同”论述中包含着深刻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国家发展、大一统思想及其实践和“华夷共祖”民族思想及其实践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观与“四个共同”的内在逻辑,以“四个共同”为前提追溯中华各民族的动态关系,可以避免对中华民族进行简单“一体”的讨论,从而强调中华民族超越差异性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 “四个共同”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