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沟通: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建设的必要一环 被引量:5
1
作者 关纪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62,共3页
当下,中原主流文学研究领域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相互隔膜,二者基本上不相往来,交流异常匮乏,主流文学研究界对民族文学研究的了解微乎其微。忽略了文化多样性的旧有观念,其危害有二:一是容易滑落于文化一元化的陷阱,在考察文化及文... 当下,中原主流文学研究领域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相互隔膜,二者基本上不相往来,交流异常匮乏,主流文学研究界对民族文学研究的了解微乎其微。忽略了文化多样性的旧有观念,其危害有二:一是容易滑落于文化一元化的陷阱,在考察文化及文学时偏离客观,偏离科学。二是可能把一己民族价值观当作唯一合理的诉求,无意间诱发不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国家利益的因素。有必要向整个中国文学研究界发出呼吁,倡导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族文学学术界与传统的主流文学研究界积极沟通,是普及这一史观的必要一环。人们有责任营造更多有利于沟通的桥梁涵洞,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成为学界的本能信条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研究 主流文学研究 沟通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下载PDF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研讨的局限及反思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77-81,共5页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研讨者对此史观的探讨多集中在民族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的范围内,没能从史学和文学史应承担的人文精神传递等层面加以审视,使此史观研讨走入了一个"误区"。事实上诸多有关民族问题的论述,在民...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研讨者对此史观的探讨多集中在民族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的范围内,没能从史学和文学史应承担的人文精神传递等层面加以审视,使此史观研讨走入了一个"误区"。事实上诸多有关民族问题的论述,在民族学的研究领域中并不能得到认同,因而"弱化"了此史观研讨的理论基础和深度。民族文学研究者的研究亟需走出自身的"圈子",参与到中国文学研究的言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
下载PDF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语用逻辑辨正 被引量:2
3
作者 龚举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89,共6页
中华文学是中华各民族的文学,中华文学史是中华各民族口传文学、书面文学和网络文学合构而成的历史。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现代发生,拥有社会情境、文学环境和系统建构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现实吁求等多种伦理合法性。但是,中华民族文... 中华文学是中华各民族的文学,中华文学史是中华各民族口传文学、书面文学和网络文学合构而成的历史。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现代发生,拥有社会情境、文学环境和系统建构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现实吁求等多种伦理合法性。但是,中华民族文学史的述史形态不仅受制于相应的文学史观,而且与既有文学事实、相应时代语境以及述史者的观念—知识系统和文学史书写惯例等要素密切相关。鉴于现有主流文学史不言自明的"多民族文学史"的史实以及"多民族文学史观"不等于"各民族文学史观"的视域缺陷,以"中华民族文学史观"或"中华各民族文学史观"来替代"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表述逻辑可能更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语用逻辑 辨正 历史情境 内应机制 全称诉求
下载PDF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理论的论证与践行的途径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翠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155,共4页
鉴于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文本中的缺失,"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研究者就命题的起源和内涵、诉求及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理论论证。但真正有价值的中国多民族文学史需要创作界和批评界的... 鉴于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文本中的缺失,"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研究者就命题的起源和内涵、诉求及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理论论证。但真正有价值的中国多民族文学史需要创作界和批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在不断地反思和探索之后,才能在书写者和被书写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之中,找到优化处理中国文学谱系和结构的有效方法,真正将少数民族文学纳入中国文学史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理论论证 践行的途径
下载PDF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之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康鑫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03-105,共3页
文学史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忽视,使得某种"趋同"的文学史意识产生着潜在影响。"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提出的意义不仅在于认识到这种影响,还在于在这一文学史观的观照下,学界可以对如何定位多民族文学互动融合的重要性... 文学史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忽视,使得某种"趋同"的文学史意识产生着潜在影响。"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提出的意义不仅在于认识到这种影响,还在于在这一文学史观的观照下,学界可以对如何定位多民族文学互动融合的重要性、怎样评价不同时期文学史书写中少数民族文学的书写方式、如何发现和重新审视被遮蔽的各异的文学经验,从而整合出一种更真实、更清晰的文学史视野等一系列问题作出有益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下载PDF
新史观·新开拓·新成果——《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推介
6
作者 王佑夫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69,共1页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多民族文学史观》),是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新的收获,对我国多民族文学史研究具有开...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多民族文学史观》),是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新的收获,对我国多民族文学史研究具有开拓意义及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推介 文学理论研究 文学史研究 少数民族 学术价值
下载PDF
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到田野研究新范式——陶立璠学术研究谫论
7
作者 毛巧晖 《民间文化论坛》 2021年第6期107-113,共7页
20世纪80年代,民俗学学科亟待恢复与重建,陶立璠以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为基础,展开多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并逐步转向民俗学研究。他以教学经验为基础编纂了《民族民间文学基础理论》《民俗学概论》等教材,凸显了不同地域、不同民... 20世纪80年代,民俗学学科亟待恢复与重建,陶立璠以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为基础,展开多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并逐步转向民俗学研究。他以教学经验为基础编纂了《民族民间文学基础理论》《民俗学概论》等教材,凸显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民俗的"多样性"与"本地性",对完善民俗学学科体系有一定助益。在1989—1991年中日联合民俗考察活动中,陶立璠吸纳福田亚细男的村落研究理论,并在后续研究中延续了"在具体村落中理解民俗"的理念,总结出"一步三回头"的方法,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田野范式转向起到了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民俗学概论》 中日联合民俗考察 田野作业
下载PDF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复合响应逻辑 被引量:2
8
作者 龚小雨 龚举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1期177-183,共7页
基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情境,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借助"重写文学史"的文化契机,建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其制导下的多民族文学史的话题走进当下学术视野。尽管"多民族文学"和"多民族文... 基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情境,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借助"重写文学史"的文化契机,建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其制导下的多民族文学史的话题走进当下学术视野。尽管"多民族文学"和"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内涵与外延还存在一定歧义和某些不确定性,但作为学术倡导,它适应国族文化战略设计的总体要求,切合文学历史的整体性筹谋原则,在非一元论思维的基础上体现了历史感与现代性相统合的吁求,并特别凸显了"民族"维度在文学史重述工程中的空间正义能量,因而拥有历史与现实的多重复合响应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响应逻辑 文化战略 整体性 非一元论 现代性 民族维度
下载PDF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写作中的问题与思考
9
作者 王杨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4-40,共7页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的编写存在民族文学的划分标准不明确,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民族特质被遮蔽,文学史著作很容易成为一个各族文学的大拼盘,以线性历史时序来编写多民族文学史存在局限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有相应的对策:第一,划分民族...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的编写存在民族文学的划分标准不明确,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民族特质被遮蔽,文学史著作很容易成为一个各族文学的大拼盘,以线性历史时序来编写多民族文学史存在局限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有相应的对策:第一,划分民族文学只能以作者的民族成分为唯一标准;第二,应结合作家的民族身份来评价其人其作;第三,应理清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关系;第四,可以结合地域文学发展演变、各种文学题材或体裁的发展演变等结构线索来书写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划分标准 民族特质 民族文学关系
下载PDF
“走出”与“融入”——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对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启示
10
作者 王敏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28-232,共5页
李晓峰和刘大先所著《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一书是学界对创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问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认为该著作不仅深化了以往对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学理探讨、理论建设,更关注到了之前... 李晓峰和刘大先所著《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一书是学界对创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问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认为该著作不仅深化了以往对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学理探讨、理论建设,更关注到了之前容易被学界忽视的很多前沿问题,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如何"走出"狭窄视域、陈旧观念、空泛理论和单一民族文学研究,从而真正"融入"国家知识体系,汇入前沿文学批评潮流、关注具体文本和族际文学关系等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展望,同时亦对重写中国文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走出 融入
下载PDF
当代民族文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佑夫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9-172,共4页
2006年青海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上,李晓峰在题为《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发言中提出的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命题,引起了我及与会学者的兴趣.时隔不久,关纪新发表了《应该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一文,... 2006年青海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上,李晓峰在题为《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发言中提出的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命题,引起了我及与会学者的兴趣.时隔不久,关纪新发表了《应该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一文,对为什么要确立多民族文学史观以及如何确立多民族文学史观进行了阐述.此后,在《民族文学研究》的倡导下,《民族文学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开辟专栏,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探讨,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在民族文学研究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都产生了强烈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现当代文学史 文学理论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中国文学史研究 民族文学研究 成果 北方民族
原文传递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普及与强化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宗宇 章小梅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6-59,共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可通过"四个坚持"来普及与强化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即坚持以普及与强化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作为引领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坚持"汉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教学的"双线一体"...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可通过"四个坚持"来普及与强化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即坚持以普及与强化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作为引领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坚持"汉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教学的"双线一体",坚持以多民族文学名著的教学为重点,坚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突出"三个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文学教学
原文传递
典型个案研究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实践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宗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创建并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这一重大学术命题提出之后,即成为中华多民族文学研究的热点,但研究者似乎较难对这一文学史观的实践问题做出有效回答。学术新著《老舍与满族文化》通过典型个案的研究,对上述问题做出了个案回... "创建并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这一重大学术命题提出之后,即成为中华多民族文学研究的热点,但研究者似乎较难对这一文学史观的实践问题做出有效回答。学术新著《老舍与满族文化》通过典型个案的研究,对上述问题做出了个案回应,也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实践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研究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老舍研究
原文传递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史学价值及其他——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例论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瑜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30,共5页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以民族国家作为建构中国文学史的基石,摆脱了以往文学史观片面关注历史线性纵向发展的弊端,在关注历史发展整体性的基础上从史实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的层面上,通过"时"、"空"两个...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以民族国家作为建构中国文学史的基石,摆脱了以往文学史观片面关注历史线性纵向发展的弊端,在关注历史发展整体性的基础上从史实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的层面上,通过"时"、"空"两个纬度的交合凸现了"横向"上被湮没的历史史实。"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体现在史学层面,还表现在更新研究观念和沟通的尝试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 史学价值 观念
原文传递
文学史观:《中华多民族文学史》建构的困境和出路——兼及当前的学术工作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光荣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26-28,共3页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提出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的编写提供了指导思想即总体观念,但它不是文学史编写的具体观念。具体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编写观念有待于探索,而获得此观念的时机似乎还没有到来,因此"...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提出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的编写提供了指导思想即总体观念,但它不是文学史编写的具体观念。具体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编写观念有待于探索,而获得此观念的时机似乎还没有到来,因此"文学史观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建构的困境和出路"。为使此观念尽早出现,当前需要做好整理、翻译、介绍各民族文学,拿出高水平的文学研究成果,梳理各民族文学的关系史,培养懂得多民族文学的专家等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建构 困境 出路
原文传递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普及与强化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宁 《才智》 2013年第36期58-58,共1页
针对我国现当代文学开展的教育活动能够经由"四个坚持"去推广和宣传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具体说来就是坚持"汉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教育活动的"双线一体",坚持把多民族文学经典作品作为中心,... 针对我国现当代文学开展的教育活动能够经由"四个坚持"去推广和宣传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具体说来就是坚持"汉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教育活动的"双线一体",坚持把多民族文学经典作品作为中心,坚持发展多项学习形式,注重"三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文学教育活动
原文传递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出版
17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77,共1页
正李晓峰、刘大先撰写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2012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同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全书分为"基本问题研究"和"相关问题研究"两部分。"基本问题... 正李晓峰、刘大先撰写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2012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同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全书分为"基本问题研究"和"相关问题研究"两部分。"基本问题研究"共六章,研究探讨了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内涵、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构成要素、中国文学史的基本问题、中国文学史的国家知识属性与功能、中国多民族文学的时间与空间等问题。"相关问题研究"共五章,涉及到少数民族文学的发生与学科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民族 权利主体 多民族文学 中国文学史 出版
原文传递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文艺评论力量——新疆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晓峰教授访谈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晓峰 邹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0,共8页
从学术史的意义上说“,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坚持在“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的整体视野中思考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学科属性及地位,一方面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的方法论指导,另一方面也为回应学界关于“重写文学... 从学术史的意义上说“,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坚持在“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的整体视野中思考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学科属性及地位,一方面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的方法论指导,另一方面也为回应学界关于“重写文学史”“少数民族文学入史”等重要论题提供参考维度。“中华多民族文学研究”有助于讲好“多元一体”的中国故事,有助于从共同体高度来研究各民族文学艺术的“美美与共”对建设各民族共有美好精神家园的价值和意义。文艺是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文艺评论对于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叙事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挥着重要功能。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生产应当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旗帜鲜明倡导现实主义美学和英雄叙事,以鲜活生动的文艺作品为载体,深入梳理发掘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史,印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血脉相连、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的情感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艺评论
下载PDF
大文学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 被引量:3
19
作者 教鹤然 杨洋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83,共5页
在具有普泛性指向的全球化语境下,经济形态、生活方式的一体化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于是,寻求民族自我认同、保持民族文化个性的愿望愈发强烈也更为迫切。无论是本着“重写文学史”的初衷①以期重新发现被疏漏、遮蔽... 在具有普泛性指向的全球化语境下,经济形态、生活方式的一体化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于是,寻求民族自我认同、保持民族文化个性的愿望愈发强烈也更为迫切。无论是本着“重写文学史”的初衷①以期重新发现被疏漏、遮蔽的少数民族文学现象,还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②的理念下试图重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学界六十多年的积极探索及丰硕成果毫无疑问地表明,“中国文学史应该是多民族文学史”已然成为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民族文化多样性 民族文化个性 全球化语境 中国文学史 经济形态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华民族文学史观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俊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9-176,共8页
中华民族文学史观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转型升级,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顺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家意志和时代话语主潮。多民族文学史观的阈限、中华民族文学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国家政治、对少数民族文学边缘化认知的纠偏... 中华民族文学史观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转型升级,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顺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家意志和时代话语主潮。多民族文学史观的阈限、中华民族文学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国家政治、对少数民族文学边缘化认知的纠偏、回应重写文学史与经典入史及提升中华文学整体品质与彰显中华文学性格,成为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发生逻辑。采用世界眼光与多学科交叉视野、开展汉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对话与互动、践行丰富的文学实践与形成厚实的研究案例,成为建设中国式民族文学史观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学史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中华民族共同体 发生逻辑 建构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