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递与共享:社交媒体时代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 被引量:3
1
作者 吕志敏 代洪宝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显著标识。社交媒体时代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场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以微信、微博、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构造出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新语境,为中华文化符号传播提供了新机遇。用活、用好社交媒体对中华...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显著标识。社交媒体时代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场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以微信、微博、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构造出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新语境,为中华文化符号传播提供了新机遇。用活、用好社交媒体对中华文化符号进行现代性诠释和现代性传播,有助于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实现中华文化符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构建社交媒体时代中华文化符号传播路径,需要明确中华文化符号传播的政治方向,突出主流媒体传播中华文化符号的主体地位,发挥公益广告传播中华文化符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符号 社交媒体 文化传播 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内涵、特点及进路
2
作者 李建军 张玉亮 王爱红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是指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内在质的规定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中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标志和基础。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把马克思主义...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是指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内在质的规定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中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标志和基础。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内涵深植于其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不断的创新精神,表现为独立自主与时代融合的特质,呈现出自主性、创新性、民族性、开放性、包容性等特点。其施力方向集中于加深文化精神内涵、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以及扩大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这种策略不仅巩固了中华文化的根基,也为全球文化多样性贡献力量,确保中华文化在当下保持强大生命力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主体性 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现代文明
下载PDF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距离测量及其对中华文化传播的影响
3
作者 韩晓明 陈屏 庞一帆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4-33,共10页
东南亚地区是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根据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的国别文化维度数据,可以发现东南亚六国和中国在6个文化维度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采用Kogut和Singh的文化距离测量... 东南亚地区是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根据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的国别文化维度数据,可以发现东南亚六国和中国在6个文化维度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采用Kogut和Singh的文化距离测量公式测得的数据显示,东南亚六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普遍较近,这对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格局有明显的影响,与孔子学院在各国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联系。考察国际间语言文化的传播与互动应注重差异化研究。参考文化距离指数,关注东南亚国家当地中华文化资源的不同状况,有助于科学研判中华文化输入需求,总结出适应当地文化特点的高效传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维度 文化距离 东南亚 中华文化 差异化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上回鹘人的中华文化观
4
作者 牛汝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15,共21页
大量考古材料显示,回鹘人西迁后,除了继续信仰摩尼教外,从公元10世纪开始,深受吐鲁番本土汉人儒释道文化的影响,积极且广泛研习中华文化,同时也受美索不达米亚东方教会影响传播基督教文化。文章从回鹘人的“儒释道耶”信仰四个方面梳理... 大量考古材料显示,回鹘人西迁后,除了继续信仰摩尼教外,从公元10世纪开始,深受吐鲁番本土汉人儒释道文化的影响,积极且广泛研习中华文化,同时也受美索不达米亚东方教会影响传播基督教文化。文章从回鹘人的“儒释道耶”信仰四个方面梳理分析了丝绸之路上的回鹘文化特点及其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回鹘文化体现了浓厚的中华情结。可以尝试用“东融西鉴”来概括回鹘文化,即向东融会贯通,向西交流互鉴,由此促成回鹘文化的中华文化属性和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回鹘 儒学 道教 佛教 耶稣
下载PDF
中华文化短视频国际传播效果的组态效应研究——基于YouTube平台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5
作者 陈刚 刘灿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58,共9页
如何有效提升中华文化短视频的国际传播效果,已成为我国实现精准国际传播的重要议题。基于海外头部媒体平台YouTube上的138条中华文化短视频,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短视频内容主题、标题长度、内容时长、语言表达及标签个数5个... 如何有效提升中华文化短视频的国际传播效果,已成为我国实现精准国际传播的重要议题。基于海外头部媒体平台YouTube上的138条中华文化短视频,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短视频内容主题、标题长度、内容时长、语言表达及标签个数5个条件变量与结果变量“传播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泛生活类内容柔性传播以及泛知识类内容隐性传播两种组态路径,揭示了中华文化短视频实现良好国际传播效果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短视频 国际传播 fsQCA
下载PDF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伦理意蕴
6
作者 向玉乔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主要是一种道德要求,其要义是要求我国社会各界自觉热爱中华文化,自觉敬畏中华文化,自觉践行中华文化蕴含的正确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对中华文化形成正确的道德态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局与世界百年未有...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主要是一种道德要求,其要义是要求我国社会各界自觉热爱中华文化,自觉敬畏中华文化,自觉践行中华文化蕴含的正确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对中华文化形成正确的道德态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激荡的复杂局面中,中华民族既应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自身在历史上形成的正确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也应该心系世界、心系人类,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积极贡献力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主要道德要求是:中华民族应该充分张扬自己的文化主体性,应该坚决挺立自己的精神独立性,应该理直气壮展现自己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应该共同遵循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这一极其重要的道德要求,既不能做唯我独尊的中华文化中心主义者,也不能做崇洋媚外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立场 文化主体性 精神独立性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两岸教育融合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7
作者 杨旻旻 连进军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根脉,弘扬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夙愿,中华文化在两岸教育融合中拥有特殊地位和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两岸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科学思路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深化对两岸教育融合发展的认识,...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根脉,弘扬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夙愿,中华文化在两岸教育融合中拥有特殊地位和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两岸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科学思路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深化对两岸教育融合发展的认识,建议未来两岸教育融合中应把两岸同胞的福祉作为发展目标,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德育价值,重视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培养,把文化创新和教育改革结合起来。两岸教育融合的实践策略包括:建设基于中华文化的两岸教育融合工程,推动中华文化融入教育创新机制的建立,打造两岸融合青少年中华文化教育项目,联合多元文化力量推动教育深层次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两岸教育融合 中华文化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提升中华文化在中亚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力
8
作者 庄玉琳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中亚国家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通道和关口大门,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地位。受自然地理距离、语言文字差异和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中华文化在中亚青年群体中的传播仍显不足。因此,要丰富和创新传播平台、载体及机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 中亚国家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通道和关口大门,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地位。受自然地理距离、语言文字差异和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中华文化在中亚青年群体中的传播仍显不足。因此,要丰富和创新传播平台、载体及机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深化高等教育合作、用好新媒体新技术等有效路径,推动中华文化在中亚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中国—中亚青年凝聚共识、携手谱写共同发展新篇章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中亚 青年群体 传播力
下载PDF
中华文化基因视域下礼乐精神的艺术呈现与价值构建
9
作者 蔡晓璐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72,共14页
在中国文化基因谱系中,礼乐作为“天人合一”的实践媒介,体现出一种将宇宙秩序引入人性与社会的文化模式。自然之律、道德之音、仪式之乐作为礼乐精神的三重维度,以十二音律合于天地之气、以琴乐德音涵养高尚人格、以祭祀乐舞象征伦理... 在中国文化基因谱系中,礼乐作为“天人合一”的实践媒介,体现出一种将宇宙秩序引入人性与社会的文化模式。自然之律、道德之音、仪式之乐作为礼乐精神的三重维度,以十二音律合于天地之气、以琴乐德音涵养高尚人格、以祭祀乐舞象征伦理秩序的深刻意蕴,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品质。礼乐精神作为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塑造国家意象,以及审美体验和道德教化的双重作用,涵养人性意蕴,体现伦理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基因 礼乐精神 国家意象 人性意蕴
下载PDF
中华文化数字化传播的跨国难题及破解思路
10
作者 韩源 张小蓉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1,共8页
数字化传播是增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必然要求。从总体上构建一个全局层面的中华文化数字化传播体系是网络与数字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应围绕中华文化数字化传播的主体、运行、技术、反馈等四个方面实施。中华文化数字化传... 数字化传播是增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必然要求。从总体上构建一个全局层面的中华文化数字化传播体系是网络与数字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应围绕中华文化数字化传播的主体、运行、技术、反馈等四个方面实施。中华文化数字化传播体系的构建必然会打破国界限制而具有“跨国”特征,这种跨国体系已经部分超越了主权国家范畴“,跨国”成为传播体系治理的关键和枢纽,也将会面临在治理主导权、治理落差、内容属性、国际化数字平台利用等方面的治理难题。破解难题应积极统筹规划,合理把握“跨国”因素在文化传播中的灵活性与可控性,既要确立明晰的目标、理念和原则,又要从体制创新、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数字化传播 跨国难题
下载PDF
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哲学内涵与巩固路径
11
作者 邹广文 方立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8-25,共8页
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提出是在哲学层面对发展文化事业进行的前提性反思。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彰显是中华文化主体在实践中以中华文化客体为对象进行能动性改造和创造性发展,深刻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基础上的主客体辩证统一的哲学内涵。中华... 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提出是在哲学层面对发展文化事业进行的前提性反思。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彰显是中华文化主体在实践中以中华文化客体为对象进行能动性改造和创造性发展,深刻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基础上的主客体辩证统一的哲学内涵。中华文化主体性因中华民族在近代蒙难而弱化,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而得到重塑。中华文化主体性为民族精神、民族自信、民族复兴以及文化创新提供文化主体性支撑,是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主体性力量。要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就必须对中华文化主体性进行不断巩固。历史和实践证明,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必须把握文化主体与文化客体两个核心概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保障文化主体的生成,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创造新的文化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文化主体性 文化主体 文化客体 文化实践
下载PDF
网络文学书写中华文化的路径与思考
12
作者 张胜冰 关卓伦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35,共4页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文艺创作和内容创新的不竭源泉。当前,网络文学以其互动性、便捷性和多样性等优势,在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因盲目追求变现和阅读量的情况,导致过度娱乐化、内容浅薄化...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文艺创作和内容创新的不竭源泉。当前,网络文学以其互动性、便捷性和多样性等优势,在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因盲目追求变现和阅读量的情况,导致过度娱乐化、内容浅薄化和原创性不足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受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因此,网络文学创作应有效融入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进一步实现网络文学的发展,同时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中华文化 精神内核
下载PDF
论全媒体时代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13
作者 黄楚新 张迪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1-97,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多年深耕,我国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价值观念多元、文化语境差异、数字铁幕阻隔等诸多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多年深耕,我国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价值观念多元、文化语境差异、数字铁幕阻隔等诸多问题。通过分析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趋势,从创新传播理念、构建话语体系、聚合趣缘群体、运用智媒技术、联动内外资源、发掘特色品牌等方面,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可行性建议,以期推动全媒体时代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对外传播 全媒体
下载PDF
史实观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哲学解读
14
作者 周海涛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主要体现在:在主体论上,在批判继承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认识论上,吸收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提出并实践新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主要体现在:在主体论上,在批判继承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认识论上,吸收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提出并实践新时代的“共同体”意识;在方法论上,把中国古代的“变易”精神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过程中,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深厚的中国特色、文明底色,也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世界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华文化 中国精神 民本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网络思政视域下手游的情感叙事与中华文化高校传播研究
15
作者 张亚玲 钟齐鹤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1-113,共3页
技术革新和媒介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输出,手机游戏凭借携带方便、互动性很强和娱乐属性的优点成为了高校学生使用比较频繁的娱乐媒介,也成为了当前时代下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将以《原神》为研究对象,探究手游在... 技术革新和媒介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输出,手机游戏凭借携带方便、互动性很强和娱乐属性的优点成为了高校学生使用比较频繁的娱乐媒介,也成为了当前时代下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将以《原神》为研究对象,探究手游在网络平台是如何通过呈现中华文化来构建情感叙事的,这些思路为中华文化在高校传播和网络思政提供了新的参考和启示,比如以现实为灵感设计思政教程和将文化元素有效融合网络媒介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游 情感叙事 中华文化 网络思政 高校
下载PDF
中华文化经典融入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设计
16
作者 李志凌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0-79,共10页
作为新兴学科,国际中文教育要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内涵建设上也面临新的发展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构建国际中文教育的自主知识体系必须以学科和专业特色为本位,形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汉语与中华文化经典存在... 作为新兴学科,国际中文教育要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内涵建设上也面临新的发展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构建国际中文教育的自主知识体系必须以学科和专业特色为本位,形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汉语与中华文化经典存在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和相互证释作用,在国际中文教育中融入中华文化经典十分必要。中华文化经典不仅能提供高价值的语言教学资源,起到知识示范性作用,还能引导文化认知,充实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方法革新,促进师生教研意识和学术能力的提升,从而产生知识生产性作用。中华文化经典的教学应用可以从资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测试方式、教师发展等多个角度进行具体设计,从而对国际中文教育发挥其务实作用,具备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中华文化经典 自主知识体系 融入 教学设计
下载PDF
基于中华文化共同体语境下的元代“双陆”考释
17
作者 郝延省 《浙江体育科学》 2024年第5期109-112,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元代“双陆”为考察对象,以呈现元代“双陆”历史原貌为目的,研究表明:元代“双陆”兴起于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的历史时期,是中华各族棋类文化相交、相融的结晶;元代“双陆”开展范围广、扎根社会程度深,既完整、规范...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元代“双陆”为考察对象,以呈现元代“双陆”历史原貌为目的,研究表明:元代“双陆”兴起于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的历史时期,是中华各族棋类文化相交、相融的结晶;元代“双陆”开展范围广、扎根社会程度深,既完整、规范地传承了“双陆”棋艺,也为明清“双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元代“双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中国古代“双陆”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共同体 元代“双陆” 宫廷“双陆” 民间“双陆” 军中“双陆” 考察与阐释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路径研究——以“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为例
18
作者 田晓蕾 任望博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有效的传播路径和策略至关重要。对中华文化传播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进行研究,探讨新媒体时代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和策略。以“汉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有效的传播路径和策略至关重要。对中华文化传播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进行研究,探讨新媒体时代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和策略。以“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中华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和传播途径的特点,并提出传播策略的优化建议,以期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中华文化 传播路径 对外传播
下载PDF
七年级语文教材中中华文化认同内容的教学实现
19
作者 李胜清 周璇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中华文化的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促进文化认同,建立文化自信。据此,以教科书为切入点,分析中华...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中华文化的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促进文化认同,建立文化自信。据此,以教科书为切入点,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分布情况,进而提出三种实现路径:设计明确议题,利用群文阅读展开教学;扎根语文课程,跨学科展开教学;基于课文内容,开展多样化语文实践活动。中华文化认同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年级语文教材 中华文化认同 内容呈现 教学实现
下载PDF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20
作者 孙磊 潘勇勇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核心要义,也是维护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的思想根基。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缘政治、历史人文、社会结构及敌对势...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核心要义,也是维护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的思想根基。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缘政治、历史人文、社会结构及敌对势力的渗透等因素,对各族人民的中华文化认同带来了极大影响。在“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下,西部边疆民族地区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构建全方位协同教育格局以及推动文化产业事业繁荣发展,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中华认同,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价值 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