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重庆秀山溶溪组中华棘鱼形态学与组织学研究
1
作者
彭礼健
赵粉花
+1 位作者
郑玉屏
杨英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1-57,共7页
对重庆秀山志留纪兰多维列世溶溪组地层中采集到的中华棘鱼棘刺化石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形态学特征分析和组织学切片研究,发现中华棘鱼在重庆秀山溶溪组地层中广泛分布且种类齐全,包括武昌中华棘鱼、平刺新中华棘鱼、塔里木巴楚鱼、澧县...
对重庆秀山志留纪兰多维列世溶溪组地层中采集到的中华棘鱼棘刺化石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形态学特征分析和组织学切片研究,发现中华棘鱼在重庆秀山溶溪组地层中广泛分布且种类齐全,包括武昌中华棘鱼、平刺新中华棘鱼、塔里木巴楚鱼、澧县湖南棘鱼等,这是四种中华棘鱼在重庆地区的首次报道,证明早在4.4亿年前志留纪早期就有大量的有颌类生活于此.而在溶溪组中采获的大量中华棘鱼类的棘刺化石与过去已有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组织学结构,进一步揭开中华棘鱼类的神秘面纱,证明中华棘鱼类并非基干软骨鱼类(棘鱼类),对世界最早软骨鱼类的形态学特征和组织学特征有新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秀山
溶溪组
中华棘鱼
形态学
组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里木西北的中华棘鱼化石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20
2
作者
刘时藩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5-98,169,共14页
文章记述了塔里木巴楚县北闸衣木干他乌组中的棘鱼鳍刺化石,并简要回顾了产自长江中、下游地区(扬子区)中华棘鱼群化石的研究结果。经比较后认为,两地所产的棘鱼鳍刺化石总体上是相似的,其中锅顶山组或坟头组中和衣木干他乌组中所...
文章记述了塔里木巴楚县北闸衣木干他乌组中的棘鱼鳍刺化石,并简要回顾了产自长江中、下游地区(扬子区)中华棘鱼群化石的研究结果。经比较后认为,两地所产的棘鱼鳍刺化石总体上是相似的,其中锅顶山组或坟头组中和衣木干他乌组中所产的更为接近。一般来说,衣木干他乌组的层位也应和锅顶山组或坟头组的大致相当,同为中志留统。衣木子他乌组时代的更正,又使得塔里木和扬子地区中古生代地层的框架能很好地进行对比,进而证实,塔里木和扬子地区在志留纪时曾是相互邻近或彼此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中华棘鱼
志留纪
化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华棘鱼(Sinacanthus)化石的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
10
3
作者
刘时藩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1期1977-1978,共2页
武昌中华棘鱼(Sinacanthus wuchangensis)化石首先由潘江所记述,1964年,仍以产自湖北武昌的一些新材料,对其作了补充性记述。标本为十余件比较完整和不完整的鳍棘,均系印模,产自武昌蛇山、凤凰山等地的泥盆纪(?)地层。中华棘鱼属的特征...
武昌中华棘鱼(Sinacanthus wuchangensis)化石首先由潘江所记述,1964年,仍以产自湖北武昌的一些新材料,对其作了补充性记述。标本为十余件比较完整和不完整的鳍棘,均系印模,产自武昌蛇山、凤凰山等地的泥盆纪(?)地层。中华棘鱼属的特征是:“鳍刺大,扁平,长而宽。末端显著弯曲,形似尖刀。中腔大,壁薄,近基部的横切面为三角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留纪
棘
鱼
化石
古地理
中华棘鱼
原文传递
论武汉地区志留纪鱼类Hanyangaspis-Sinacanthus组合的时代
4
作者
纵瑞文
刘一龙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Hanyangaspis-Sinacanthus组合(或坟头鱼类组合)是志留纪早期张家界动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中下扬子区的碎屑岩相地层中,但由于伴生的无脊椎动物化石稀少,其准确的地质时代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在武汉地区新发现Hanyangaspis-Sin...
Hanyangaspis-Sinacanthus组合(或坟头鱼类组合)是志留纪早期张家界动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中下扬子区的碎屑岩相地层中,但由于伴生的无脊椎动物化石稀少,其准确的地质时代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在武汉地区新发现Hanyangaspis-Sinacanthus组合分子与秀山动物群典型分子Coronocephalus交替出现或产自同一层内,证实了Hanyangaspis-Sinacanthus组合的最高层位可以达到甚至略高于Coronocephalus层位。Coronocephalus在扬子区主要出现于中特列奇期的地层中,新材料的发现说明Hanyangaspis-Sinacanthus组合的时代可上延至中特列奇期,而非仅限于早特列奇期。武汉地区产Hanyangaspis、Sinacanthus、Neosinacanthus和Jiangxialepis的层位有两个,一是以紫红色碎屑岩为主的早特列奇期的清水组,二是以黄绿、灰黄色碎屑岩为主的中特列奇期的坟头组。中下扬子区志留纪特列奇期碎屑岩地层中无脊椎动物与微体化石稀少,大多数地层及其中的早期鱼类化石常常缺少精确的时代限定,在使用这些生活在近岸浅水的土著型鱼类进行生物地层划分对比时需格外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阳
鱼
王冠虫
中华棘鱼
特列奇阶
坟头组
武汉
原文传递
题名
重庆秀山溶溪组中华棘鱼形态学与组织学研究
1
作者
彭礼健
赵粉花
郑玉屏
杨英
机构
曲靖师范学院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富源县富盛中学
富源县文物管理所
出处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1-5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华南志留纪兰多维列世脊椎动物综合研究”(421302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重庆秀山志留纪真盔甲鱼类形态学与系统学研究”(42362001)
云南省张弥曼院士工作站(202205AF150002).
文摘
对重庆秀山志留纪兰多维列世溶溪组地层中采集到的中华棘鱼棘刺化石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形态学特征分析和组织学切片研究,发现中华棘鱼在重庆秀山溶溪组地层中广泛分布且种类齐全,包括武昌中华棘鱼、平刺新中华棘鱼、塔里木巴楚鱼、澧县湖南棘鱼等,这是四种中华棘鱼在重庆地区的首次报道,证明早在4.4亿年前志留纪早期就有大量的有颌类生活于此.而在溶溪组中采获的大量中华棘鱼类的棘刺化石与过去已有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组织学结构,进一步揭开中华棘鱼类的神秘面纱,证明中华棘鱼类并非基干软骨鱼类(棘鱼类),对世界最早软骨鱼类的形态学特征和组织学特征有新的认知.
关键词
重庆秀山
溶溪组
中华棘鱼
形态学
组织学
Keywords
Xiushan
Rongxi Formation
Sinacanthus
morphology
histology
分类号
Q911.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西北的中华棘鱼化石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20
2
作者
刘时藩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出处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5-98,169,共14页
文摘
文章记述了塔里木巴楚县北闸衣木干他乌组中的棘鱼鳍刺化石,并简要回顾了产自长江中、下游地区(扬子区)中华棘鱼群化石的研究结果。经比较后认为,两地所产的棘鱼鳍刺化石总体上是相似的,其中锅顶山组或坟头组中和衣木干他乌组中所产的更为接近。一般来说,衣木干他乌组的层位也应和锅顶山组或坟头组的大致相当,同为中志留统。衣木子他乌组时代的更正,又使得塔里木和扬子地区中古生代地层的框架能很好地进行对比,进而证实,塔里木和扬子地区在志留纪时曾是相互邻近或彼此相连。
关键词
塔里木
中华棘鱼
志留纪
化石
分类号
Q915.86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棘鱼(Sinacanthus)化石的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
10
3
作者
刘时藩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1期1977-1978,共2页
文摘
武昌中华棘鱼(Sinacanthus wuchangensis)化石首先由潘江所记述,1964年,仍以产自湖北武昌的一些新材料,对其作了补充性记述。标本为十余件比较完整和不完整的鳍棘,均系印模,产自武昌蛇山、凤凰山等地的泥盆纪(?)地层。中华棘鱼属的特征是:“鳍刺大,扁平,长而宽。末端显著弯曲,形似尖刀。中腔大,壁薄,近基部的横切面为三角形。
关键词
志留纪
棘
鱼
化石
古地理
中华棘鱼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武汉地区志留纪鱼类Hanyangaspis-Sinacanthus组合的时代
4
作者
纵瑞文
刘一龙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出处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204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UGDCJJ202208)共同资助。
文摘
Hanyangaspis-Sinacanthus组合(或坟头鱼类组合)是志留纪早期张家界动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中下扬子区的碎屑岩相地层中,但由于伴生的无脊椎动物化石稀少,其准确的地质时代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在武汉地区新发现Hanyangaspis-Sinacanthus组合分子与秀山动物群典型分子Coronocephalus交替出现或产自同一层内,证实了Hanyangaspis-Sinacanthus组合的最高层位可以达到甚至略高于Coronocephalus层位。Coronocephalus在扬子区主要出现于中特列奇期的地层中,新材料的发现说明Hanyangaspis-Sinacanthus组合的时代可上延至中特列奇期,而非仅限于早特列奇期。武汉地区产Hanyangaspis、Sinacanthus、Neosinacanthus和Jiangxialepis的层位有两个,一是以紫红色碎屑岩为主的早特列奇期的清水组,二是以黄绿、灰黄色碎屑岩为主的中特列奇期的坟头组。中下扬子区志留纪特列奇期碎屑岩地层中无脊椎动物与微体化石稀少,大多数地层及其中的早期鱼类化石常常缺少精确的时代限定,在使用这些生活在近岸浅水的土著型鱼类进行生物地层划分对比时需格外谨慎。
关键词
汉阳
鱼
王冠虫
中华棘鱼
特列奇阶
坟头组
武汉
Keywords
Hanyangaspis
Coronocephalus
Sinacanthus
Telychian
Fentou Formation
Wuhan
分类号
P534.4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重庆秀山溶溪组中华棘鱼形态学与组织学研究
彭礼健
赵粉花
郑玉屏
杨英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塔里木西北的中华棘鱼化石及地质意义
刘时藩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华棘鱼(Sinacanthus)化石的古地理意义
刘时藩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
10
原文传递
4
论武汉地区志留纪鱼类Hanyangaspis-Sinacanthus组合的时代
纵瑞文
刘一龙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