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7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建构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形塑机制--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的实证探索
1
作者 李少惠 何志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2,共1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形塑,既与宏观层面国家建构中的国家—社会和中央—地方双结构休戚相关,又受微观层面地方认同、政府信任和宣传动员等要素的影响。通过对世界价值观调查(WVS)最新数据的分析,实证探索地方认同、政府信任、新闻媒介...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形塑,既与宏观层面国家建构中的国家—社会和中央—地方双结构休戚相关,又受微观层面地方认同、政府信任和宣传动员等要素的影响。通过对世界价值观调查(WVS)最新数据的分析,实证探索地方认同、政府信任、新闻媒介信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形塑机制,研究发现:一是地方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呈正向显著关系;二是政府信任在地方认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作用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机制;三是新闻媒介信任不仅能够调节地方认同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也调节着政府信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作用机制。在国家建构视域下,为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应注重“第二个结合”增强地方认同、以党建引领提升政府信任、以全过程人民民主机制赋能新闻媒介信任提升的“有形、有感、有效”的中国式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建构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地方认同 政府信任 WVS
下载PDF
唤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实践
2
作者 巫达 徐天雨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121,共8页
彝族他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和华坪县,是历史文献中“白蛮”的后裔。在族源传说故事中,他留人认为他们与周边的藏族、纳西族、白族、汉族和彝族诺苏人是从兄弟姊妹一家人中分衍而来。宗支节是他留人祭祖的节日,早期仅用于... 彝族他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和华坪县,是历史文献中“白蛮”的后裔。在族源传说故事中,他留人认为他们与周边的藏族、纳西族、白族、汉族和彝族诺苏人是从兄弟姊妹一家人中分衍而来。宗支节是他留人祭祖的节日,早期仅用于各姓祭祀各自的先祖,外人不得参与。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他留人开始利用宗支节祭祀“三百六十户伍”汉人祖先,这一唤醒对“汉人祖先”的记忆过程体现了早期迁徙到云南的汉族人和彝族他留人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心性与历史事实。他留人从“多族共祖”到“彝汉共祖”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实践,是一种对自身起源问题的“再创造”。这使族群的边界得以从历史记忆的维度被消解,而代之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层面的血脉联结和家园共享,体现出他留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是唤醒他留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彝族他留人的个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教学和宣传提供了宝贵素材和民族志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他留人 记忆建构 文化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认同
下载PDF
从北魏国家认同迭变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
3
作者 崔明德 胡慧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2,共11页
北魏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正统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为核心的国家认同。具体表现为:其一,盛乐时代新旧国号的议定及汉族士人对北魏王朝的支持、合作与依附;其二,平城时代寻根炎黄的华夏谱系开列、汉族士人的归附、对国家热爱与忠... 北魏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正统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为核心的国家认同。具体表现为:其一,盛乐时代新旧国号的议定及汉族士人对北魏王朝的支持、合作与依附;其二,平城时代寻根炎黄的华夏谱系开列、汉族士人的归附、对国家热爱与忠诚的诠释;其三,洛阳时代自命“中国”与正统建构以及助推汉化改革。北魏国家认同的形成与演变,反映了北魏鲜卑贵族与汉族士人相互交融、心向中华的必然趋势,体现了“大一统”思想的力量。北魏三个时代的国家认同既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和巩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国家认同 具体表现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建构与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力量
4
作者 惠国琴 《学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213,共13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与核心是认同,它是由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和历史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政党与国家、政党与民族、政党与文化、政党与制度的密切关系,其核心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认...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与核心是认同,它是由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和历史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政党与国家、政党与民族、政党与文化、政党与制度的密切关系,其核心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要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的历史生成中寻找答案。在民族遭受外侮时“中华民族”凝聚国人意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新中国的认同团结各民族建设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民族共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新时代对民族复兴伟业的认同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共产党紧密关联政党与国家的关系,提升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长期强化政党与民族的关系,形成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合力;不断调适政党与文化的关系提升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动能;因时优化政党与制度的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意志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里,对党的认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五个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近代以来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流变——以少数民族诗歌为中心考察
5
作者 魏蓓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
民族是具有政治共同体特征的概念与实体,近代中国百年来的反殖民斗争中,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觉醒,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大致体现为领土自觉、“民族—国家”及人类共同命运特征的三个流变阶段。这三个认同... 民族是具有政治共同体特征的概念与实体,近代中国百年来的反殖民斗争中,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觉醒,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大致体现为领土自觉、“民族—国家”及人类共同命运特征的三个流变阶段。这三个认同流变阶段,既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少数民族当中是有深厚的认同基础,也强化了中华民族和新中国是多民族构成的多元一体之事实。诗歌是少数民族最重要、常用的情感表达方式,真实反映了他们近代以来对政治性的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与认同。以少数民族诗歌为中心考察近代以来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与流变情况,有利于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认同 诗歌
下载PDF
“仓颉造字”传说的多重意蕴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
6
作者 桑东辉 《武陵学刊》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载体,其产生发展的历史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文字史,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也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多重意蕴。尽管由于历史久远,有关“仓颉造字”的事迹多流于传说,但透过这些传说表象不难发现,“仓颉造字”传说...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载体,其产生发展的历史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文字史,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也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多重意蕴。尽管由于历史久远,有关“仓颉造字”的事迹多流于传说,但透过这些传说表象不难发现,“仓颉造字”传说及其播衍流变,深刻反映了传统道器观和取象制器观念下的神圣造物论思想,以及将道德意蕴融入字以表德的观念,且从目的论和效果论的层面反映了文字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佐治理事”功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深入解读“仓颉造字”传说,对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意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颉造字”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三重逻辑:历史、实践与价值
7
作者 严庆 郭雨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发展,实现了中华民族建设理论与中华民族现代国家建设理论的创新。其构建过程,就是我们党对...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发展,实现了中华民族建设理论与中华民族现代国家建设理论的创新。其构建过程,就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主动选择、不断发展并与时俱进的过程,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实践、价值逻辑。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三个维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进行多维度的探讨并结合时代背景予以考察,不仅能够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对于西方民族理论的批判和超越,还能够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价值逻辑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党认同来源及其重要意义
8
作者 陈晨 孔德猛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深深植根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之中,这也是政党认同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出场语境。从“四个认同”到“五个认同”凸显了党中央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过程的认知深化。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政党... 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深深植根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之中,这也是政党认同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出场语境。从“四个认同”到“五个认同”凸显了党中央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过程的认知深化。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政党认同的要求内生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之内,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时代化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党认同植根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谋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发展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民族工作实践活动之中,深化于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环节,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提供坚强保障和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政党认同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逻辑与认同凝聚
9
作者 乌小花 李安然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16-26,共11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凝聚了各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孕育了丰厚的文化意涵。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需要充分发挥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认同的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凝聚了各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孕育了丰厚的文化意涵。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需要充分发挥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认同的力量。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应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化中华民族共有集体记忆和共同身份意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方向,在文化自信自强中全面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文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文化认同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及工作机制研究
10
作者 程林顺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4年第4期29-35,共7页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根脉,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过程。文化认同教育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动力源泉、价值导向和精神指引等方面作用。新时代要加强文化认同教育,创新铸牢中...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根脉,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过程。文化认同教育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动力源泉、价值导向和精神指引等方面作用。新时代要加强文化认同教育,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工作机制
下载PDF
情感认同视角下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11
作者 赵晓刚 赵鑫 《领导科学论坛》 2024年第7期34-38,共5页
情感认同是凝聚和动员民众的重要方式,如何将游离、分散的个体情感凝聚到中华民族的集体情感和家国情怀中,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基于情感认同视角,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阐述和价值彰显进行... 情感认同是凝聚和动员民众的重要方式,如何将游离、分散的个体情感凝聚到中华民族的集体情感和家国情怀中,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基于情感认同视角,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阐述和价值彰显进行分析,探索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经验,即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各族群众的情感认同,夯实经济基础、构建民族地区情感基础,打造公共空间、拓展民族情感的联结方式,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乡土文化的情感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情感认同 广西 实践经验
下载PDF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维审视
12
作者 杜春梅 《南方论刊》 2024年第1期104-106,112,共4页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要把握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实践性、合创新性的四重维度。这四重维度之间是紧密联系、有其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整体。合目的性即聚焦增强“五个认同”,明确融入的目标性。合规律性即遵循...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要把握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实践性、合创新性的四重维度。这四重维度之间是紧密联系、有其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整体。合目的性即聚焦增强“五个认同”,明确融入的目标性。合规律性即遵循融入的内在规律,增强融入的科学性。合实践性即构建常态化的融入机制,增强融入的实效性。合创新性即坚持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增强融入的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融入 实效性
下载PDF
山苏彝族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语言证据
13
作者 袁梦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5-41,56,共8页
早自秦汉时期,中国就成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的语言中都在各方面反映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山苏彝族也是如此。山苏彝语的语言结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汉语和周边其他支系彝语的影响,其口传文化上也体现了山苏彝族与周... 早自秦汉时期,中国就成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的语言中都在各方面反映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山苏彝族也是如此。山苏彝语的语言结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汉语和周边其他支系彝语的影响,其口传文化上也体现了山苏彝族与周边其他民族长期的交融和影响。在对待国家通用语的态度上,山苏彝族是高度认同的,形成了广泛学习国家通用语的同时保证母语传承不断层的语言和谐发展的局面,进一步印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各民族包容和谐又团结一致的共同体,各民族的命运、发展、变化都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命运紧密相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苏彝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认同
下载PDF
文化认同视域下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论证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万 赵歆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近年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反复提及,而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其与“文化认同”的讲话内容,文化认同被认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环节。研究从文化认同角度出发,以武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积极作用为假设,对假... 近年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反复提及,而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其与“文化认同”的讲话内容,文化认同被认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环节。研究从文化认同角度出发,以武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积极作用为假设,对假设作出逻辑论证。研究认为:武术作为身体文化之源先行于其他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首要环节,也是凝聚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步骤。根据“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3个维度的逻辑论证,得出武术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自然观的身体表达、“止戈为武”战争观的技术载体、“仁义兼济”道德观的思想延伸的结论,可证得武术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意义。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路径有二,其一在于武术文化塑造“不卑不亢”的民族形象,其二在于武术文化讲好“万众一心”的民族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武术文化 文化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文化认同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层次结构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2
15
作者 时雨晴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旋律。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和包容性决定了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一般来说,文化可分为价值观、制度、器物三个层面。文化认同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分为如下三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旋律。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和包容性决定了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一般来说,文化可分为价值观、制度、器物三个层面。文化认同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分为如下三个层次:核心层中华民族共通的心灵归宿和价值追求,中间层中华民族共有的历史记忆和发展追求,外围层中华民族交融共生的多元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以增进共同性、推动意识和存在的双向互动、促进多元共生为基本原则,加强教育工作、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层次结构
下载PDF
符号、空间与认同:民族节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以湘西地区“舍巴日”的再建构为视角
16
作者 柴冰 江涛 瞿州莲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2,共22页
“舍巴日”是湘西地区颇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舍巴日”经历了由民间自发组织的民族习俗节庆向官方主导、多方参与的区域文化节庆的转变,成为承载区域各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象征符号。在建构过... “舍巴日”是湘西地区颇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舍巴日”经历了由民间自发组织的民族习俗节庆向官方主导、多方参与的区域文化节庆的转变,成为承载区域各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象征符号。在建构过程中,“舍巴日”的仪式结构、意涵空间与实践主体不断地被重塑和“再发明”,成为各民族不断互动,以致彼此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和空间媒介。“舍巴日”的仪式化建构,充分展现了官方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该区域的经济协同发展和民族团结和谐。这一建构举措对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向心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巴日” 文化认同 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政策体系探索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大健 祝文龙 常梦威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轨迹来看,其理论与政策体系主要包含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坚持人民至上等三个方面。因为,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演进和我党民族团结政策的百年俱进可以断定,促进民族团结是我党... 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轨迹来看,其理论与政策体系主要包含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坚持人民至上等三个方面。因为,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演进和我党民族团结政策的百年俱进可以断定,促进民族团结是我党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最高价值尺度;从我党坚持集权与分权的辩证统一和坚决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可以断定,维护国家统一是我党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基本价值底线;从党的历代领导人的初心和我党民族政策文本的根本遵循可以断定,坚持人民至上是我党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终极价值依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理论与政策体系 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 人民至上
下载PDF
扎根理论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路径研究
18
作者 赵江民 董芳芳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0,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文本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相关主题的125篇高被引文章进行三级编码,探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需从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文本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相关主题的125篇高被引文章进行三级编码,探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需从导向体系、动力体系、协调体系、约束体系、风险体系五个向度构建路径体系。其中,导向体系发挥“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动力体系发挥“发动机”作用,协调体系发挥“平衡器”作用,约束体系发挥“防火墙”作用,风险体系发挥“排雷器”作用。在导向体系与动力体系的推拉双力下,以协调体系的“增效”和约束体系的“降耗”对冲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构建系统化的长效机制和优化路径,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实践 路径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建构——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阐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路 董新强 《学术探索》 2024年第6期58-64,共7页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不仅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认同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和本质的观点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认同是一个...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不仅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认同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和本质的观点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认同是一个动态建构过程,社会交往是政治认同形成的前提条件,要在实践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国家关系的认识看,民族与国家具有异质性,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统一是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趋势,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中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融为一体;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出发,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是多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石,而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是政治认同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中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不断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政治认同 马克思主义 国家观 方法论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场域、理论意涵和现实理路
20
作者 阴海燕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M0003,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构现代中华民族迎来以往任何时代都无可比拟的宏大“场域”。最大限度凝聚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积极的“变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性地进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构现代中华民族迎来以往任何时代都无可比拟的宏大“场域”。最大限度凝聚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积极的“变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性地进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大社会工程,是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中国历史与现实深刻认识和综合把握的结果。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在“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格局下妥善处理各民族关系,增强各民族共享的价值意蕴从“自在”向“自觉”提升,不断增进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场域 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