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科化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曦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优化学科设置,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是当务之急。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优化学科设置,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是当务之急。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独特的现象,已经超出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国家这一人类共同体发展脉络的描述,需要认真研究,并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作出贡献。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有着与众不同的内生动力和环境条件,内生动力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条件主要有文明形态、地理条件、文明演进模式、不同文明竞争等。为研究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迫切需要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及完善过程与机理,把中国独具特色的经验推广给人类,造福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科化探索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的思考
2
作者 金彦超 裴圣愚 陈天瑶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9,共12页
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对于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叙事体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实现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交叉学科门类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都有重... 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对于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叙事体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实现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交叉学科门类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相关领域深厚的理论基础、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丰富的学术成果、扎实的工作积累,已经为试点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做好了准备。按照交叉学科定位,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当代世界等重点方向,积极培育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将极大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交叉 中华民族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何以成为一级学科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达云 赵九霞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3,181,182,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的建设,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应有之义,有利于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一级学科建设的学理逻辑和政策...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的建设,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应有之义,有利于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一级学科建设的学理逻辑和政策要求为依据,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已经初步具备设置为一级学科的五个方面基础条件。在交叉学科门类设置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不仅必要而且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一级 科建设 交叉
下载PDF
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
4
作者 张志强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4年第3期130-136,174,共8页
中国知识体系建设,与现代中国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经历了清末民初的西方学科体系引入、民国时期的大学体系和教育体系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影响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知识普及过程,以及改革开放后的恢复和新建社会科学学科四个阶段。... 中国知识体系建设,与现代中国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经历了清末民初的西方学科体系引入、民国时期的大学体系和教育体系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影响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知识普及过程,以及改革开放后的恢复和新建社会科学学科四个阶段。进入新时代后,建设自主知识体系成为中国进行文化主体性建设的一个关键性命题。目前,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面临着需要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预设进行深入反思、形成“历史科学”的整体视野和建设有力研究队伍三个方面的重大考验。而“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则构成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需要中国知识界的充分参与,调动全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界共同努力,需要长期规划和深入讨论,推动方法和哲学基础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科体系 方法论霸权哲预设 交叉 科体系
原文传递
从学科发展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学科建设
5
作者 杨立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4年第3期137-144,174,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学科建设,在现实需求角度既具有紧迫性也具有长期性。今天,我们有必要从学科的长期建设和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的一些基础性问题。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因此,...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学科建设,在现实需求角度既具有紧迫性也具有长期性。今天,我们有必要从学科的长期建设和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的一些基础性问题。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因此,更需要重视学科建设中的基础理论和课程设置问题;其次,“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作为新兴的一级学科,更需要建立起一支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师资队伍;最后,“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作为具有典范性意义和政治性意义的一级学科,更需要在草创阶段就树立起“风清气正”的学科发展气质和整体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人才培养 典范性意义 政治性意义
原文传递
构建理论体系遵循教学规律——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6
作者 曹立波 倪玥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4年第3期145-150,175,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作为第一部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国家统编教材,以明晰的概念、翔实的史料、教育的眼光见长。具体而言,一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理念和相关理论的阐释,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重视厘清概念之间的逻...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作为第一部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国家统编教材,以明晰的概念、翔实的史料、教育的眼光见长。具体而言,一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理念和相关理论的阐释,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重视厘清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从科学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出发,设置教材的核心内容,在沿历史脉络设置的第三讲到第十五讲中,虽然每一讲都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个方面,但是对于关键词的择取与诠释却各美其美,突出每个时代的特点;三是兼顾教材的特性,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每一讲的开篇,以每讲小结来概括本讲关键内容并阐发意义与价值,以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图示呈现图文互动,以思考题对每单元内容进行扼要回眸,引发拓展性的思考,遵循教育规律,精心设计教材内容,重视价值导向。该教材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引导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概念阐释 关键词择取 探索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原文传递
从民族史和民族研究的角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创新
7
作者 马戎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4年第2期5-13,M0003,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出版是我国民族史和历史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在过往的研究中,无论是中国通史研究还是断代民族史研究,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彼此交往的历史进程尚未能形成较为周全的知识体系。与之相应的,国内中...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出版是我国民族史和历史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在过往的研究中,无论是中国通史研究还是断代民族史研究,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彼此交往的历史进程尚未能形成较为周全的知识体系。与之相应的,国内中小学和高等院校的中国历史教材,多着重于中国通史和断代史的讲述,缺乏对中华民族及其内涵的介绍。在此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出版发行正当其时。该书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为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的主线,深度发掘中华文化传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特殊的凝聚作用,努力发掘并高度关注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有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该教材的出版在高校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学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历史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高校教育
原文传递
正确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观——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8
作者 李大龙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4年第2期24-31,M0004,共9页
《中国民族共同体概论》是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高校教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观。该书的重要贡献表现在:一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基本理论做出了明确阐述;二是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完善... 《中国民族共同体概论》是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高校教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观。该书的重要贡献表现在:一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基本理论做出了明确阐述;二是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完善的话语体系;三是虽然以历代王朝存在的时间划分时段,但在具体叙述上超越了传统历代王朝叙述体系;四是不再将古代中华大地上的人群和政权视为“民族”,在概念使用上创造性继承传统,是对现有“民族史”叙述体系的超越。该书真正做到了“立足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探索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一部开拓性的成果,“金教材”名副其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史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撰写特点
原文传递
“三交”史的另一种面相:学科意识与议题选择
9
作者 杨蕤 张峰 +2 位作者 田钒平 王冬丽 马惠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27,共6页
2023年12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在全国出版发行,《概论》教材站位高远、主线突出、特色鲜明、有血有肉,是一本里程碑式的教材,对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开创性、先导性意义。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 2023年12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在全国出版发行,《概论》教材站位高远、主线突出、特色鲜明、有血有肉,是一本里程碑式的教材,对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开创性、先导性意义。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角度把握《概论》的理论创新。其中,杨蕤认为《概论》以史为基,主题为骨,通俗为要,以历史脉络为主线,通过历史的维度来阐述中华民族的内聚性、国家政权的统一性、中华文化的共同性之理路。张峰认为,《概论》从著史体系、编纂理念和史料开掘三个层面探索如何再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盛况,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原创性和前沿性价值。田钒平认为,《概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史论结合、话语阐述、理论创新,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王冬丽认为,《概论》深刻、系统、精到地分析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整体性、必然性和真实性,是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科学把握,是用新的史料体系对中华民族历史叙事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学理建构。马惠兰认为,《概论》课程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式,通过在大学生中进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目的,《概论》教材的出版、课程的开设也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强国建设在大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