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的建构 被引量:53
1
作者 邓新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8-14,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程度,事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的核心内容;国家认同抑或民族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的基本依托;坚持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程度,事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的核心内容;国家认同抑或民族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的基本依托;坚持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共同推进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的实现方式。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有利于整合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融合国内各民族共同利益、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的建构,需要进行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共同体认同的锻造、中华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认同的建构、中华民族经济利益共同体认同的形塑、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共同体认同的模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建构路径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要素探析——以“在韩朝鲜族”民族认同感类型及其特征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方美花 孙春日 《东疆学刊》 CSSCI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运用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等调查方法,调查“在韩朝鲜族”民族认同感自我认知的变化过程,进而归纳出“在韩朝鲜族”民族认同感的类型及特征。民族认同感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与环境变化及个人心境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韩朝鲜... 运用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等调查方法,调查“在韩朝鲜族”民族认同感自我认知的变化过程,进而归纳出“在韩朝鲜族”民族认同感的类型及特征。民族认同感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与环境变化及个人心境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韩朝鲜族”在环境变化之后,民族认同感亦会发生相应转变。这种重构过程,作为适应韩国社会的结果,通常在“朝鲜族集体主义”“追求平等权”“工具化倾向”等三个行为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成员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是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素之一,强化国家认同是逐步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标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韩朝鲜族 跨界民族 民族认同
下载PDF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建构与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力量 被引量:2
3
作者 惠国琴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213,共13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与核心是认同,它是由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和历史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政党与国家、政党与民族、政党与文化、政党与制度的密切关系,其核心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认...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与核心是认同,它是由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和历史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政党与国家、政党与民族、政党与文化、政党与制度的密切关系,其核心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要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的历史生成中寻找答案。在民族遭受外侮时“中华民族”凝聚国人意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新中国的认同团结各民族建设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民族共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新时代对民族复兴伟业的认同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共产党紧密关联政党与国家的关系,提升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长期强化政党与民族的关系,形成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合力;不断调适政党与文化的关系提升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动能;因时优化政党与制度的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意志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里,对党的认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五个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唤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实践
4
作者 巫达 徐天雨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121,共8页
彝族他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和华坪县,是历史文献中“白蛮”的后裔。在族源传说故事中,他留人认为他们与周边的藏族、纳西族、白族、汉族和彝族诺苏人是从兄弟姊妹一家人中分衍而来。宗支节是他留人祭祖的节日,早期仅用于... 彝族他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和华坪县,是历史文献中“白蛮”的后裔。在族源传说故事中,他留人认为他们与周边的藏族、纳西族、白族、汉族和彝族诺苏人是从兄弟姊妹一家人中分衍而来。宗支节是他留人祭祖的节日,早期仅用于各姓祭祀各自的先祖,外人不得参与。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他留人开始利用宗支节祭祀“三百六十户伍”汉人祖先,这一唤醒对“汉人祖先”的记忆过程体现了早期迁徙到云南的汉族人和彝族他留人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心性与历史事实。他留人从“多族共祖”到“彝汉共祖”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实践,是一种对自身起源问题的“再创造”。这使族群的边界得以从历史记忆的维度被消解,而代之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层面的血脉联结和家园共享,体现出他留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是唤醒他留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彝族他留人的个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教学和宣传提供了宝贵素材和民族志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他留人 记忆建构 文化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认同
下载PDF
国家建构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形塑机制--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的实证探索
5
作者 李少惠 何志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2,共1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形塑,既与宏观层面国家建构中的国家—社会和中央—地方双结构休戚相关,又受微观层面地方认同、政府信任和宣传动员等要素的影响。通过对世界价值观调查(WVS)最新数据的分析,实证探索地方认同、政府信任、新闻媒介...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形塑,既与宏观层面国家建构中的国家—社会和中央—地方双结构休戚相关,又受微观层面地方认同、政府信任和宣传动员等要素的影响。通过对世界价值观调查(WVS)最新数据的分析,实证探索地方认同、政府信任、新闻媒介信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形塑机制,研究发现:一是地方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呈正向显著关系;二是政府信任在地方认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作用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机制;三是新闻媒介信任不仅能够调节地方认同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也调节着政府信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作用机制。在国家建构视域下,为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应注重“第二个结合”增强地方认同、以党建引领提升政府信任、以全过程人民民主机制赋能新闻媒介信任提升的“有形、有感、有效”的中国式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建构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地方认同 政府信任 WVS
下载PDF
从北魏国家认同迭变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
6
作者 崔明德 胡慧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2,共11页
北魏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正统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为核心的国家认同。具体表现为:其一,盛乐时代新旧国号的议定及汉族士人对北魏王朝的支持、合作与依附;其二,平城时代寻根炎黄的华夏谱系开列、汉族士人的归附、对国家热爱与忠... 北魏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正统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为核心的国家认同。具体表现为:其一,盛乐时代新旧国号的议定及汉族士人对北魏王朝的支持、合作与依附;其二,平城时代寻根炎黄的华夏谱系开列、汉族士人的归附、对国家热爱与忠诚的诠释;其三,洛阳时代自命“中国”与正统建构以及助推汉化改革。北魏国家认同的形成与演变,反映了北魏鲜卑贵族与汉族士人相互交融、心向中华的必然趋势,体现了“大一统”思想的力量。北魏三个时代的国家认同既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和巩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国家认同 具体表现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冼夫人的忠廉观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
7
作者 桑东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作为中国古代百越地区的著名的少数民族领袖,冼夫人的历史贡献主要在于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在冼夫人身上,不仅表现出增进民族团结、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大一统局面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她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打击腐败,大... 作为中国古代百越地区的著名的少数民族领袖,冼夫人的历史贡献主要在于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在冼夫人身上,不仅表现出增进民族团结、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大一统局面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她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打击腐败,大义灭亲,是古代廉洁自律的典范。冼夫人的忠廉观念吸纳、继承了中国传统伦理精华,虽然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意识、建设忠诚担当和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仍具有十分积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冼夫人 忠德 廉德 中华民族共同体 当代价值
下载PDF
近代以来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流变——以少数民族诗歌为中心考察
8
作者 魏蓓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
民族是具有政治共同体特征的概念与实体,近代中国百年来的反殖民斗争中,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觉醒,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大致体现为领土自觉、“民族—国家”及人类共同命运特征的三个流变阶段。这三个认同... 民族是具有政治共同体特征的概念与实体,近代中国百年来的反殖民斗争中,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觉醒,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大致体现为领土自觉、“民族—国家”及人类共同命运特征的三个流变阶段。这三个认同流变阶段,既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少数民族当中是有深厚的认同基础,也强化了中华民族和新中国是多民族构成的多元一体之事实。诗歌是少数民族最重要、常用的情感表达方式,真实反映了他们近代以来对政治性的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与认同。以少数民族诗歌为中心考察近代以来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与流变情况,有利于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认同 诗歌
下载PDF
“仓颉造字”传说的多重意蕴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
9
作者 桑东辉 《武陵学刊》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载体,其产生发展的历史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文字史,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也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多重意蕴。尽管由于历史久远,有关“仓颉造字”的事迹多流于传说,但透过这些传说表象不难发现,“仓颉造字”传说...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载体,其产生发展的历史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文字史,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也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多重意蕴。尽管由于历史久远,有关“仓颉造字”的事迹多流于传说,但透过这些传说表象不难发现,“仓颉造字”传说及其播衍流变,深刻反映了传统道器观和取象制器观念下的神圣造物论思想,以及将道德意蕴融入字以表德的观念,且从目的论和效果论的层面反映了文字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佐治理事”功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深入解读“仓颉造字”传说,对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意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颉造字”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党认同来源及其重要意义
10
作者 陈晨 孔德猛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深深植根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之中,这也是政党认同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出场语境。从“四个认同”到“五个认同”凸显了党中央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过程的认知深化。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政党... 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深深植根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之中,这也是政党认同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出场语境。从“四个认同”到“五个认同”凸显了党中央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过程的认知深化。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政党认同的要求内生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之内,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时代化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党认同植根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谋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发展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民族工作实践活动之中,深化于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环节,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提供坚强保障和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政党认同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逻辑与认同凝聚
11
作者 乌小花 李安然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16-26,共11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凝聚了各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孕育了丰厚的文化意涵。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需要充分发挥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认同的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凝聚了各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孕育了丰厚的文化意涵。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需要充分发挥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认同的力量。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应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化中华民族共有集体记忆和共同身份意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方向,在文化自信自强中全面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文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研究 基于中华文化认同的视角
12
作者 蒋海蛟 杨倩倩 《实事求是》 2024年第5期85-91,共7页
文化认同是实现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中华文化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途径。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中华文化认同可以解构为包含中华文化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在内的三个不同层次,这三... 文化认同是实现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中华文化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途径。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中华文化认同可以解构为包含中华文化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在内的三个不同层次,这三个层次构成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有机整体。新时代新征程,基于中华文化认同的视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以强化中华文化符号认同,深化各族人民的精神联结和情感纽带以巩固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促进中华民族主流价值体系形成以凝聚中华民族价值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情感认同视角下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13
作者 赵晓刚 赵鑫 《领导科学论坛》 2024年第7期34-38,共5页
情感认同是凝聚和动员民众的重要方式,如何将游离、分散的个体情感凝聚到中华民族的集体情感和家国情怀中,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基于情感认同视角,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阐述和价值彰显进行... 情感认同是凝聚和动员民众的重要方式,如何将游离、分散的个体情感凝聚到中华民族的集体情感和家国情怀中,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基于情感认同视角,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阐述和价值彰显进行分析,探索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经验,即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各族群众的情感认同,夯实经济基础、构建民族地区情感基础,打造公共空间、拓展民族情感的联结方式,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乡土文化的情感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情感认同 广西 实践经验
下载PDF
文化认同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及工作机制研究
14
作者 程林顺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4年第4期29-35,共7页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根脉,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过程。文化认同教育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动力源泉、价值导向和精神指引等方面作用。新时代要加强文化认同教育,创新铸牢中...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根脉,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过程。文化认同教育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动力源泉、价值导向和精神指引等方面作用。新时代要加强文化认同教育,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工作机制
下载PDF
山苏彝族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语言证据
15
作者 袁梦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5-41,56,共8页
早自秦汉时期,中国就成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的语言中都在各方面反映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山苏彝族也是如此。山苏彝语的语言结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汉语和周边其他支系彝语的影响,其口传文化上也体现了山苏彝族与周... 早自秦汉时期,中国就成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的语言中都在各方面反映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山苏彝族也是如此。山苏彝语的语言结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汉语和周边其他支系彝语的影响,其口传文化上也体现了山苏彝族与周边其他民族长期的交融和影响。在对待国家通用语的态度上,山苏彝族是高度认同的,形成了广泛学习国家通用语的同时保证母语传承不断层的语言和谐发展的局面,进一步印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各民族包容和谐又团结一致的共同体,各民族的命运、发展、变化都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命运紧密相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苏彝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认同
下载PDF
符号、空间与认同:民族节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以湘西地区“舍巴日”的再建构为视角 被引量:2
16
作者 柴冰 江涛 瞿州莲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2,共22页
“舍巴日”是湘西地区颇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舍巴日”经历了由民间自发组织的民族习俗节庆向官方主导、多方参与的区域文化节庆的转变,成为承载区域各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象征符号。在建构过... “舍巴日”是湘西地区颇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舍巴日”经历了由民间自发组织的民族习俗节庆向官方主导、多方参与的区域文化节庆的转变,成为承载区域各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象征符号。在建构过程中,“舍巴日”的仪式结构、意涵空间与实践主体不断地被重塑和“再发明”,成为各民族不断互动,以致彼此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和空间媒介。“舍巴日”的仪式化建构,充分展现了官方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该区域的经济协同发展和民族团结和谐。这一建构举措对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向心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巴日” 文化认同 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文化认同视域下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论证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万 赵歆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近年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反复提及,而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其与“文化认同”的讲话内容,文化认同被认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环节。研究从文化认同角度出发,以武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积极作用为假设,对假... 近年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反复提及,而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其与“文化认同”的讲话内容,文化认同被认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环节。研究从文化认同角度出发,以武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积极作用为假设,对假设作出逻辑论证。研究认为:武术作为身体文化之源先行于其他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首要环节,也是凝聚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步骤。根据“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3个维度的逻辑论证,得出武术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自然观的身体表达、“止戈为武”战争观的技术载体、“仁义兼济”道德观的思想延伸的结论,可证得武术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意义。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路径有二,其一在于武术文化塑造“不卑不亢”的民族形象,其二在于武术文化讲好“万众一心”的民族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武术文化 文化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增进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 被引量:2
18
作者 常轶军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3,共10页
民族是人的身份认同,人是构成民族的主体要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的是人心,最终要落脚到人身上。对于中华民族是什么共同体的理解,直接决定为什么要铸牢、铸牢对象是谁、如何铸牢以及铸成什么。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多元复合体,既是... 民族是人的身份认同,人是构成民族的主体要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的是人心,最终要落脚到人身上。对于中华民族是什么共同体的理解,直接决定为什么要铸牢、铸牢对象是谁、如何铸牢以及铸成什么。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多元复合体,既是历史共同体也是现实共同体,既是利益共同体也是情感共同体,既是政治共同体也是文化共同体。中华民族作为文化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赖个体对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认同。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联结个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心理纽带,其不仅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生命力、推动中华文化传播,而且可以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而言,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有助于应对内外部文化侵蚀,保障文化安全;以中华文化认同凝聚海外侨胞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民族复兴;以中华文化认同凝聚爱国力量“反独促统”。基于对中华民族是文化共同体的分析,提出文化符号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以通用语言文字符号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交往交流交融;以地理符号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身份认同;以历史符号唤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集体记忆;以传统节日符号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情感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符号 文化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文化认同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层次结构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3
19
作者 时雨晴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旋律。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和包容性决定了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一般来说,文化可分为价值观、制度、器物三个层面。文化认同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分为如下三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旋律。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和包容性决定了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一般来说,文化可分为价值观、制度、器物三个层面。文化认同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分为如下三个层次:核心层中华民族共通的心灵归宿和价值追求,中间层中华民族共有的历史记忆和发展追求,外围层中华民族交融共生的多元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以增进共同性、推动意识和存在的双向互动、促进多元共生为基本原则,加强教育工作、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层次结构
下载PDF
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3
20
作者 齐付清 孔建勋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6期65-71,共7页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华文化认同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情感纽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也是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伟力的精神支撑。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华文化认同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情感纽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也是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伟力的精神支撑。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共享中华文化知识体系强化各族人民身份认同,以共有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情感认同,以共生价值观念形塑各族人民价值认同,以共同意识指导各族人民行为实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着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立足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性,切实发挥多元主体优势,不断推动中华文化交融发展,推进中华文化体系深入人心,以共同文化记忆、历史观念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心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逻辑理路 实践进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