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弘扬炎帝文化精神,促进职业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研究
1
作者 郭音 柳筱雨 +1 位作者 李文杰 伍剑芳 《时代人物》 2024年第4期65-68,共4页
炎帝神农文化以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内涵魅力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如何传承、弘扬、创新炎帝神农精神,对激励炎黄子孙团结奋斗、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 炎帝神农文化以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内涵魅力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如何传承、弘扬、创新炎帝神农精神,对激励炎黄子孙团结奋斗、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培养大批契合时代发展、适应时代需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职业院校承担着培育新型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是职业院校办学的本质要求,立德树人就是要以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核心,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具有“天下观的爱国者、有理想的奋斗者、有本领的实干者、有担当的开拓者和有德行的奉献者相统一基本特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帝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职业教育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6
2
作者 林继富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贯穿人民生产生活行动,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区域整体保护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逻辑。各族人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和价值理念。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表现出各民族共同生活...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贯穿人民生产生活行动,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区域整体保护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逻辑。各族人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和价值理念。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表现出各民族共同生活之上兼收并蓄的特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沛资源。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就是以各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的活化实践来提升各族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纽带将各族人民凝聚起来,在于强调共同性,在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而发挥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民性 整体性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剪纸课文化育人的价值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婷燕 张海燕 贺宏燕 《新疆社科论坛》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剪纸艺术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将剪纸艺术引入教育教学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可以加强民间文化艺术教... 剪纸艺术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将剪纸艺术引入教育教学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可以加强民间文化艺术教育、提升青少年学生人文素养,更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剪纸课文化育人全过程,不仅可以充实学校课程内容,而且可以充分展现剪纸艺术的魅力,拓展青少年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让其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让青少年学生在剪纸艺术的学习创作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间艺术传承 剪纸课 文化育人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逻辑、统合实践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存有紧密的互补性、统一性和同向性的内在逻辑关联。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精神养料,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方向指引,二者在有机统合中,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精神文化面向与认同意识面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存有紧密的互补性、统一性和同向性的内在逻辑关联。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精神养料,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方向指引,二者在有机统合中,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精神文化面向与认同意识面向的重要构件。结合天津市的案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统合的实践机制主要在于,围绕“主体对象-传承方式-产业转化-空间区域”四维度,通过锚定各族青少年群体、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深挖民族文化性旅游、扎根民族互嵌式社区,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化育功能,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在有机统合的实践机制基础上,为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协同性,应当依循“认知—认可—认同”三层次路径,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可及性与系统性,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时代性与大众性,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民族性与先进性,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民俗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被引量:3
5
作者 何梁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5,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乡村振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现实基础,民俗文化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民俗文化旅游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乡村振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现实基础,民俗文化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民俗文化旅游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独特优势,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民俗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挑战,提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民俗文化景观、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等实践进路,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的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乡村振兴 新质生产力 民俗文化旅游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继富 汤尔雅 《文化遗产》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蕴含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旅游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拓宽道路,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蕴含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旅游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拓宽道路,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促进经济互动、增进多民族沟通和巩固“多元一体”格局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实践行动表现出丰富的主体交互性和时空交叠性的在场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和地区性巧妙转化为游客的差异化体验,基于集体记忆和共享互动构筑多民族文化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从多维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交流交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阐释 被引量:1
7
作者 智虹霓 李月华 +3 位作者 赵小燕 王雪琮怡 斯琴巴特尔 麻天智 《鹿城学刊》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进行思辨性分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员,是中国本土化体育符号的象征;其具有的娱乐功能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相遇的概...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进行思辨性分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员,是中国本土化体育符号的象征;其具有的娱乐功能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相遇的概率;对它的起源进行分析,从源头说明其是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的合适载体,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属性。对它具有的价值进行分析,说明其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性,可以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金源文化是各民族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证明
8
作者 苗霖霖 孙文政 韩光明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金源文化是女真族的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渔猎经济与农耕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更是金朝军事王朝转变为封建王朝的直接体现。金源文化鉴证了各民族共同开拓中国疆域的历程,展现了金朝对于北部边疆的巩固和开发的历史进程及... 金源文化是女真族的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渔猎经济与农耕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更是金朝军事王朝转变为封建王朝的直接体现。金源文化鉴证了各民族共同开拓中国疆域的历程,展现了金朝对于北部边疆的巩固和开发的历史进程及其对后世边疆格局的影响;金源文化印证了各民族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历史的事实,展示了辽金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金源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中华文化脉络的演进产生了重要的作用;金源文化呈现了各民族共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源文化 女真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视野
9
作者 张晓萌 钟亮才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5,共8页
从文化视野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样态和文化基因,进而阐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贡献,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各民族以文化存在为单位,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和交往形成了具有高度向心力和凝聚力... 从文化视野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样态和文化基因,进而阐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贡献,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各民族以文化存在为单位,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和交往形成了具有高度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不断强化的文缘纽带。各民族独具个性的文化中所孕育的共性元素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从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层面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养丰富资源。与此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现实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蕴含着谋求和平与发展的文化理念,蕴蓄着超越意识形态之争、关切全人类共同命运、共建美好大同世界的中国智慧,彰显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文化构建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从乡土中国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迈向一种文化转型视角的差异性共在
10
作者 赵旭东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52,共14页
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与改变,可以基于一种内外关系的结构性改变而做一种细致的考察。这种改变有着其自身的内力和外部压力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内力的作用来自于作为原点参照的乡土中国长期模式的存在,在其背后有着一种文化理解意义上的... 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与改变,可以基于一种内外关系的结构性改变而做一种细致的考察。这种改变有着其自身的内力和外部压力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内力的作用来自于作为原点参照的乡土中国长期模式的存在,在其背后有着一种文化理解意义上的根基于土地束缚的存在,但这种束缚却并非一种所谓超稳定结构的存在,而是有着其自身自我适应性的结构性调整,通过迫不得已离开土地的选择而实现生计依赖上的自我转变和适应。这里会真实面对一种乡土中国其自身所固有的封闭与开放的循环,并通过多元一体的动态模式实现其自身多样性和一体性之间的平衡。由现代性冲击所带来的中国转变,要求在现代民族国家之上从一种创造性转化的意义中去构建追求一体性存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便要求一种基于文化转型的策略性应对,这同时也将是文化、艺术以及遗产之类的存在向度重新回归于大众社会实际生活中的一种自我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 文化转型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基因赓续与价值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1
作者 林继富 闫静 《青海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6,共11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有感有形有效方式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活的精神品质,内在于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结构与社会关系中,在中国社会发展不同时期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当代各民族生活中以“两创”实践得到赓续绵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有感有形有效方式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活的精神品质,内在于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结构与社会关系中,在中国社会发展不同时期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当代各民族生活中以“两创”实践得到赓续绵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共同体基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活土壤和文化根脉,呵护、推动和深化各民族团结进步,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多民族互嵌共融、多元共生、互动交往的生活实践,强调凝心聚力、和睦相处、和合共生的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各民族文化体系,在守正创新中践行新时代文化使命,实现价值转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基因
下载PDF
论北疆文化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关系
12
作者 李树林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6,共10页
北疆文化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是内蒙古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北疆文化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是内蒙古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并且毫不偏离这条主线。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内蒙古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区情,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北疆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主线和总纲地位;北疆文化的传承发展也为内蒙古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情感支撑和精神纽带,两者相辅相成。中国历代王朝和地方政权的北疆治理与内蒙古地区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发展,推动了北疆文化的传承发展。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内蒙古自治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眼于完成好“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蒙古篇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北疆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传说叙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铸
13
作者 王卫华 孙佳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8,共11页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包涵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华文化符号。这个国家策略下的大规模航运工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和精神品格的载体。中国大运...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包涵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华文化符号。这个国家策略下的大规模航运工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和精神品格的载体。中国大运河的传说叙事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共享的文化传统与共识的价值观念,表达了运河流域民众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生成的文化认同与民族情感,也提供了阐释大运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渊源与文化关系的民间视角。传说的传承,是民众唤醒历史记忆、巩固文化认同的过程。在挖掘传说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文化空间体系建构和文艺创作等途径,实现大运河民间传说的当代传承与活化利用,发挥其在遗产保护、文脉传承与记忆延续方面的文化功能,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民间传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活化路径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逻辑意蕴和实践价值
14
作者 郭呈才 蔡澳宁 《兵团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27-34,共8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方向指引;有利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中华民族共...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方向指引;有利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筑牢物质文化基础;有利于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构筑思想长城。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初探
15
作者 李良品 彭福荣 《青海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8,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我国各民族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不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资源,而且展示了各民族在共创共传共享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我国各民族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不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资源,而且展示了各民族在共创共传共享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进都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期:一是中华文明初现与中华民族“自在前”共同体时期;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拓展与中华民族“自在”共同体发展时期;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深入与中华民族“自觉”共同体不断巩固时期;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升华与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共同体建设时期。在此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源泉和历史根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且推动其传承和升华。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演进,以及共生发展的生成机理,进一步强化“各民族共创共传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逻辑
下载PDF
法治文化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构逻辑及实现路径
16
作者 覃晚萍 蓝旌文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5,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需要不断汇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不竭动力。法治文化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共同的文脉基因、共同的思想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需要不断汇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不竭动力。法治文化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共同的文脉基因、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共同的目标指向,法治文化的基本功能、基本内涵及其建设过程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指导法治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激发法治文化建设的精神力量。为此,需要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规范体系,加强重点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执法,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司法裁判论证,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宣传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文化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现机制
下载PDF
文化策略、叙事转译与秩序形塑:云南神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制研究
17
作者 孙浩然 程博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历史上,云南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有意识地不断介入“原初叙事”实现“次级叙事”的再造,借由“解码”和“编码”的转译过程将世俗转化为神圣、将冲突转化为和谐、将非共同体转化为共同体,最终建构出一套神圣性叙事体系。... 历史上,云南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有意识地不断介入“原初叙事”实现“次级叙事”的再造,借由“解码”和“编码”的转译过程将世俗转化为神圣、将冲突转化为和谐、将非共同体转化为共同体,最终建构出一套神圣性叙事体系。云南神话作为历史现实、文化真实、社会事实的反映,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一种具有情感性、隐喻性、民间性、教化性的文化策略。这种文化策略能够影响区域各民族的目标设定与行动选择,推动区域民族共同体乃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形成。云南神话特别是其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神话”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识库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策略 叙事转译 秩序形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广西革命文化传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18
作者 刘绍卫 《传承》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广西革命文化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与教育意义。文章分析了广西革命文化的时空分布、内容特点,指出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目标、实践、功能上存在互构性。广西革命文化传承有助于强化广西人民对伟大祖... 广西革命文化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与教育意义。文章分析了广西革命文化的时空分布、内容特点,指出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目标、实践、功能上存在互构性。广西革命文化传承有助于强化广西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以广西革命文化传承为基点,可以充实传承教育内容,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优化传承教育机制,扩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阵地;创新传承途径,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软实力;融入学校思政教育,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四个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革命文化传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革命文化 互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传承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研究 基于中华文化认同的视角
19
作者 蒋海蛟 杨倩倩 《实事求是》 2024年第5期85-91,共7页
文化认同是实现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中华文化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途径。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中华文化认同可以解构为包含中华文化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在内的三个不同层次,这三... 文化认同是实现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中华文化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途径。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中华文化认同可以解构为包含中华文化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在内的三个不同层次,这三个层次构成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有机整体。新时代新征程,基于中华文化认同的视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以强化中华文化符号认同,深化各族人民的精神联结和情感纽带以巩固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促进中华民族主流价值体系形成以凝聚中华民族价值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逻辑与认同凝聚
20
作者 乌小花 李安然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16-26,共11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凝聚了各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孕育了丰厚的文化意涵。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需要充分发挥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认同的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凝聚了各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孕育了丰厚的文化意涵。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需要充分发挥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认同的力量。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应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化中华民族共有集体记忆和共同身份意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方向,在文化自信自强中全面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文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