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1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明韧性、国家韧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4
1
作者 马俊毅 杨一凡 《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40,共14页
在我国政治学语境下,韧性理论围绕治理现代化意义上长治久安、和谐共生的政治系统愿景而建构,治理韧性的本质属性与目标则可以理解为政治治理体系效能较强,以及国家与社会各领域的自主性发展与运行形成较强的生命力、抗逆力、复原力与... 在我国政治学语境下,韧性理论围绕治理现代化意义上长治久安、和谐共生的政治系统愿景而建构,治理韧性的本质属性与目标则可以理解为政治治理体系效能较强,以及国家与社会各领域的自主性发展与运行形成较强的生命力、抗逆力、复原力与可持续发展性。中国以文明型国家的国家传统,形成以国家、社会、民族相互塑造而延续千年不辍的韧性,韧性的理念深度蕴含在中华文明品质与国家建设中。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对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文明韧性作出了最好的阐释,而“两个结合”为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如何汲取文明韧性,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指明了基本原则与实践方向。中华文明韧性与中国国家韧性的叠加,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韧性。以文明韧性为基底、以国家韧性为依托、以共同体韧性为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探索更丰富和更具韧性的治理路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开的国家治理,不断汲取中华文明的韧性因素,持续建设韧性国家,从而能够塑造对抗现代性风险的韧性政治,其经验可为人类现代化建设提供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韧性 国家韧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韧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6
2
作者 林继富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贯穿人民生产生活行动,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区域整体保护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逻辑。各族人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和价值理念。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表现出各民族共同生活...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贯穿人民生产生活行动,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区域整体保护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逻辑。各族人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和价值理念。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表现出各民族共同生活之上兼收并蓄的特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沛资源。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就是以各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的活化实践来提升各族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纽带将各族人民凝聚起来,在于强调共同性,在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而发挥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民性 整体性
下载PDF
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脉与现代文明新使命
3
作者 李学成 康丽滢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5-25,共1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有着重要的文化根脉与现代文明新使命。民胞物与、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念是其文明源泉,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思想是其文明根基,以和为贵、天下大同的“和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有着重要的文化根脉与现代文明新使命。民胞物与、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念是其文明源泉,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思想是其文明根基,以和为贵、天下大同的“和合”文化是其文明核心。作为文化根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和精神家园,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驱动力。当前,面对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要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这一现代文明新使命,需要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脉入手,建构有效的文化发展策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和文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根脉 现代文明 社会主义文明形态
下载PDF
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机理与路径选择
4
作者 冀慧珍 弓晓霞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9-45,共7页
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灵魂与根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共通之处为彼此联动互嵌奠定了的坚实基础。中... 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灵魂与根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共通之处为彼此联动互嵌奠定了的坚实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五大特性不仅成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延续和发展了中华文明,也有助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牢不可破的强力支撑和精神基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彰显文明创造主体的文化自信自觉、建设遵循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时积极构建符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代文明叙事话语,塑造中华民族形象,促进中华各民族群众、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使命 文化认同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构建——基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俊丽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构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各民族持续了五千多年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以及在此过程中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基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其话语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构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各民族持续了五千多年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以及在此过程中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基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其话语体系构建的方向。新时代,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应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文化使命,在内容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丰富内容的现代化转型,在形式上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代化表达方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按照“两个结合”的实践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框架,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规划和具体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话语体系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三维契合向度——基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整体性审思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宗灵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0,共9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征得以发掘与弘扬,其孕育出中...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征得以发掘与弘扬,其孕育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生结构,也形塑着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与认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联系紧密,二者的多维互动建构起了三个契合向度,即在逻辑向度上,聚合共同的文脉基因;在意蕴向度上,肩负相同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向度上,谋求同样的文明图景。三个向度相互耦合形成同频共振效应,使各族人民得以集聚起来,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顺应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为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思想与实践的文化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两个结合”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涛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55,共8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古代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形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关系密切。作为思想渊薮、精神源泉和文化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根由和重要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古代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形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关系密切。作为思想渊薮、精神源泉和文化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根由和重要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文明,包括了华夏大地上的各民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离不开各民族的历史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深度挖掘、正确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紧密关联,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历史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法治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栏目主持人语:强化问题导向 开创中国法学与民族学等跨学科研究新局面
8
作者 南杰·隆英强 《克拉玛依学刊》 2024年第1期31-31,F0002,共2页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法治是中华文明中光彩夺目的内容,中华法系在世界法律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中华法治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和法律智慧,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法治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法治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文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法治文化 问题导向 法律智慧 中华法系 栏目主持人 中华优秀传统
下载PDF
构建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的三维向度
9
作者 李佳闰 余满晖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逻辑基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理论基础。研究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相关问题,最根本的在于探究如何构建这一意识。构建这一意识要从主观维度追问“人与自然”视角下... 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逻辑基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理论基础。研究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相关问题,最根本的在于探究如何构建这一意识。构建这一意识要从主观维度追问“人与自然”视角下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理性认识在这一视角下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是生命共同体;从客观维度把握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内容及存在样态,使各民族成员认识到这一共同体的客观存在,从而自觉认同与主动归属;此外,还须从主客一体维度处理好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的双向实践互动关系。立足新的时代发展条件,研究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将有助于我国在现实和理论的相互影响下,寻找适合中国生态发展的实践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生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构建 人与自然 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融合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
10
作者 曹威伟 郑大华 《新疆社会科学(维文)》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融通互进的关系,两者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之中。从历史演进来看,中华文明的地理、经济、文化、精神方面的形成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华民族共同开拓疆域、交融主体、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融通互进的关系,两者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之中。从历史演进来看,中华文明的地理、经济、文化、精神方面的形成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华民族共同开拓疆域、交融主体、融通基因、淬炼意识,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过程。从发展特质来看,中华民族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发展特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内生活力、自信定力、统合效力、创新动力及文化魅力。从实践路径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同步推进,在“五个文明”协调共进中构建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生态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历史共同体 文化共同体 实践共同体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协同推进逻辑
11
作者 马鹏涛 粟迎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7,共11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统一于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两者协同推进的逻辑要结合历史与现实,从理论内涵、形成发展和实践指向三层维度来探寻。从内涵辨析来看,中华民...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统一于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两者协同推进的逻辑要结合历史与现实,从理论内涵、形成发展和实践指向三层维度来探寻。从内涵辨析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中华民族共同体都从中华文明中来,前者是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后者是中华文明体系和中华民族群体的结合,具有内在关联性;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赋予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文明取向,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变奠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基础,具有相互支撑性;从现实实践来看,“五个文明”建设是推进两者的题中之义,具有指向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现代文明 共同体 建设 协同推进
下载PDF
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价值旨向
12
作者 闫昭宁 王振杰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的鲜明标识,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长远意义的价值旨向。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的“连续性”赋予深厚根基,“创新性”赋予不竭动力,“统一性”赋予重要保障,“包容性”赋予精神特质...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的鲜明标识,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长远意义的价值旨向。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的“连续性”赋予深厚根基,“创新性”赋予不竭动力,“统一性”赋予重要保障,“包容性”赋予精神特质,“和平性”赋予基本底色。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以中华民族为载体,中华民族的建设与发展亦需要中华文明的内化和引导。在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滋养下,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成熟、自信的姿态创造历史、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也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更好发展打牢文明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特性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价值旨向
下载PDF
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网络社群的信息生态机制分析——兼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考察
13
作者 黄鸿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4,共10页
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具有群体跨境流动、相对贫困落后、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多样等特征,该地区“三股势力”依然活跃,并渗入各类网络社群,煽动不良情绪。从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与中华民族完整统一的国家战略来看,亟须统筹合力,优... 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具有群体跨境流动、相对贫困落后、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多样等特征,该地区“三股势力”依然活跃,并渗入各类网络社群,煽动不良情绪。从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与中华民族完整统一的国家战略来看,亟须统筹合力,优化网络社群生态,使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对西南边境部分村落、乡镇进行调研,借鉴信息生态理论,将少数民族网络社群视作信息生态环境的重要有机体,发现其遵循以下信息生态机制:公共议题讨论,基于情感需求的“线上—线下”交互的运行机制;基层治理信息交互,社会信息交流共同体的信息交互机制;基于锚定的强集聚效应,信息中心节点聚合效应显著但不稳定性客观存在的动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网络社群 信息生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南边境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互构逻辑
14
作者 万钰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8,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互构共生、协同共进、同频共振的关系。二者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化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互构共生、协同共进、同频共振的关系。二者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化基础、内涵意蕴和实践路径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中华民族共同历史中孕育共生、在中华文明的共同血脉中扎根共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同向同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文明统一性和包容性的坚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是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新发展的关键。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通过完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激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自觉走向自为、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明 协同互构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复兴
下载PDF
新时代、新使命: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国民族理论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研讨会综述
15
作者 张雪莹 左岫仙 《满语研究》 2024年第1期5-16,共12页
中国民族理论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于5月11日至12日在延边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延边大学共同举办。会议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参加会议... 中国民族理论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于5月11日至12日在延边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延边大学共同举办。会议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及经验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和谐语言生态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16
作者 李智涛 林冬梅 《兵团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95-100,共6页
维吾尔族和汉族是喀什市人口最多的两个民族。在语言本体方面,二者的关系又是双向的,基于沉浸式观察发现,汉语和维吾尔语相互影响,其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几个方面。因为汉语是国家通用语,而且使用人口较多,所以影响大于维吾尔... 维吾尔族和汉族是喀什市人口最多的两个民族。在语言本体方面,二者的关系又是双向的,基于沉浸式观察发现,汉语和维吾尔语相互影响,其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几个方面。因为汉语是国家通用语,而且使用人口较多,所以影响大于维吾尔语。本文从语言的使用功能和语言本体结构两方面探讨喀什市各民族的语言和谐关系,文章以维吾尔语和汉语的接触为个案,论述不同语言之间的和谐共处,展现喀什市和谐语言生态文化润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最后对保护和传承喀什和谐语言生态现状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功能 语言本体 语言生态 文化润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 努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17
作者 黄晓霓 杨嘉莉 《新湘评论》 2024年第13期51-52,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华民族共同体既拥有国家的外在形式,也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内在实质,文明是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华民族共同体既拥有国家的外在形式,也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内在实质,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灵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在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文明以其突出的特征,浸润并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高度的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当代中国文化 文化自信 内在实质 文化内核 中华民族共同体 突出特征 精神纽带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功能与路径探析
18
作者 高红梅 王娜 《新丝路》 2024年第13期41-43,共3页
文章着重论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多重功能以及在不同境域下的功能嬗变,进而从宣传教育、文化复兴、与时俱进三个方面探析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引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赓续发展的现实路径... 文章着重论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多重功能以及在不同境域下的功能嬗变,进而从宣传教育、文化复兴、与时俱进三个方面探析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引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赓续发展的现实路径,包括在宣传教育中夯实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群众基础、在文化复兴中拓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场域、在与时俱进中赓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视野
19
作者 张晓萌 钟亮才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5,共8页
从文化视野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样态和文化基因,进而阐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贡献,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各民族以文化存在为单位,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和交往形成了具有高度向心力和凝聚力... 从文化视野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样态和文化基因,进而阐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贡献,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各民族以文化存在为单位,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和交往形成了具有高度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不断强化的文缘纽带。各民族独具个性的文化中所孕育的共性元素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从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层面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养丰富资源。与此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现实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蕴含着谋求和平与发展的文化理念,蕴蓄着超越意识形态之争、关切全人类共同命运、共建美好大同世界的中国智慧,彰显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文化构建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论北疆文化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关系
20
作者 李树林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6,共10页
北疆文化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是内蒙古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北疆文化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是内蒙古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并且毫不偏离这条主线。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内蒙古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区情,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北疆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主线和总纲地位;北疆文化的传承发展也为内蒙古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情感支撑和精神纽带,两者相辅相成。中国历代王朝和地方政权的北疆治理与内蒙古地区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发展,推动了北疆文化的传承发展。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内蒙古自治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眼于完成好“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蒙古篇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北疆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