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洞穴铸模对中华穿山甲洞穴结构特征的研究
1
作者 张圣 孙松 +6 位作者 杨锦圳 王镜欣 郭瑞萍 张奕航 吴文斌 吴庆明 华彦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0-497,共8页
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夜行穴居,野外观测率极低,其洞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介质。然而,中华穿山甲洞穴结构特征量化研究极少,洞穴分类标准(居住洞、觅食洞)的验证未见报道。为探究中华穿山甲居住洞、觅食洞的形态结构差异,选... 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夜行穴居,野外观测率极低,其洞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介质。然而,中华穿山甲洞穴结构特征量化研究极少,洞穴分类标准(居住洞、觅食洞)的验证未见报道。为探究中华穿山甲居住洞、觅食洞的形态结构差异,选取中华穿山甲遗弃的居住洞(4个)和觅食洞(3个)进行模型铸造,通过3D扫描技术构建三维数字模型。结果表明:7个洞穴洞口朝向皆为西,洞道直径普遍大于洞口直径,洞道首段长、洞穴全长、洞道角度(洞口向内第1个拐角)和洞穴体积均值分别为147.5 cm、322.7 cm、130.0°和0.0732 m^(3)。两种类型洞穴存在结构差异,居住洞的洞口朝向更偏北,其洞口、洞道直径、洞穴首段长、洞穴全长和洞穴体积均大于觅食洞;觅食洞的洞道拐角角度、白蚁巢穴数量大于居住洞。研究结果精准量化了中华穿山甲洞穴结构特征,验证了洞穴分类标准的准确性,为深入开展中华穿山甲洞穴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穴居动物 洞穴结构 洞穴铸模 3D扫描
下载PDF
中华穿山甲尿液化学成分分析
2
作者 吴文斌 李珺 +5 位作者 王凯 安富宇 许学林 廖书佳 佟富春 华彦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393,共9页
化学通讯在哺乳动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包括个体识别、社会交流、社会等级划分、交配繁殖等(侯东敏等,2020)。针对夜行性哺乳动物,化学通讯对其社会行为的调节作用尤为明显(Macdonald,1985)。尿液是动物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 化学通讯在哺乳动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包括个体识别、社会交流、社会等级划分、交配繁殖等(侯东敏等,2020)。针对夜行性哺乳动物,化学通讯对其社会行为的调节作用尤为明显(Macdonald,1985)。尿液是动物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也是哺乳动物化学通讯过程中重要的信号来源之一。在种内、种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动物通过尿液能够传递个体、性别、年龄等讯息,以达到性别识别、性选择、告警、领域标记等目的,此过程对物种的生存、繁衍至关重要(Zhang et al.,2008;Zhang et al.,2019;鲜义坤等,2019;侯东敏等,2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尿液 挥发性化合物 化学通讯 顶空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监测中华穿山甲出入洞穴完整事件的影响因素探究
3
作者 张玉林 窦红亮 +3 位作者 孙松 杨锦圳 向左甫 华彦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7,共7页
红外相机陷阱技术被公认为是当前野生动物调查监测与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利用红外相机监测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出入洞穴事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行为生态,然而实践中却经常发生仅监拍到出洞或入洞的不完整事件。为探索... 红外相机陷阱技术被公认为是当前野生动物调查监测与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利用红外相机监测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出入洞穴事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行为生态,然而实践中却经常发生仅监拍到出洞或入洞的不完整事件。为探索穿山甲漏拍原因,提高拍摄成功率,2019年10月—2021年5月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彭寨林区与惠州市惠东县乌禽嶂林区,共布设172台红外相机对中华穿山甲活动洞穴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累计69台红外相机捕捉到866段中华穿山甲活动影像,拍摄到进洞、出洞共计183次,其中完整记录到中华穿山甲进洞和出洞的事件118次,漏拍率为35.5%。采用广义相加混合模型(GAMM)对红外相机漏拍事件影响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漏拍的主要因素为相机与洞穴的水平距离。考虑到存在进洞和出洞事件均未获得的可能性,调查中的实际漏拍率可能更高。建议利用红外相机对中华穿山甲洞穴进行监测时,相机与洞口的距离150 c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红外相机陷阱技术 野外监测 洞穴
下载PDF
庐山自然保护区中华穿山甲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4
作者 邹芹 章蜜 +2 位作者 罗伟 冯艳 王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7期119-121,共3页
庐山自然保护区曾是中华穿山甲的重要栖息地,但目前已十分罕见。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方法对中华穿山甲的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并从生境适宜性及受威胁因素方面进行分析。表明:庐山保护区范围内仍存在珍贵的中华穿山甲小种群,保... 庐山自然保护区曾是中华穿山甲的重要栖息地,但目前已十分罕见。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方法对中华穿山甲的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并从生境适宜性及受威胁因素方面进行分析。表明:庐山保护区范围内仍存在珍贵的中华穿山甲小种群,保护区具有中华穿山甲适宜的生存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受到过度捕杀利用、栖息地破碎化和自身因素的威胁。针对性提出了加大宣传教育,控制人为活动和加强交流合作的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保护区 中华穿山甲 资源现状 保护对策
下载PDF
中华穿山甲的研究及保护现状 被引量:22
5
作者 胡诗佳 彭建军 +3 位作者 于冬梅 王利利 辛翠娜 张宇姝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3-675,共3页
通过查阅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研究的文献,从形态分类学、生态学、遗传学几方面综述了中华穿山甲的研究现状。结合当前中华穿山甲的研究状况,建议应加强和深入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以此来澄清其分类地位问题,提供其资源保... 通过查阅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研究的文献,从形态分类学、生态学、遗传学几方面综述了中华穿山甲的研究现状。结合当前中华穿山甲的研究状况,建议应加强和深入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以此来澄清其分类地位问题,提供其资源保护的有效的科学理论依据和解决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矛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研究 保护现状
下载PDF
中华穿山甲腹泻治疗前后粪便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差异
6
作者 颉志刚 毛韵 +4 位作者 谢纯刚 许佳 何海健 蒙海峰 郑荣泉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402,共9页
腹泻是导致野生穿山甲在圈养条件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深入掌握引起腹泻的原因和致病机理,对救护收容过程中出现腹泻的2只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进行了非抗生素治疗,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治疗前后粪便细菌和真菌群落... 腹泻是导致野生穿山甲在圈养条件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深入掌握引起腹泻的原因和致病机理,对救护收容过程中出现腹泻的2只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进行了非抗生素治疗,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治疗前后粪便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在饲料内添加收敛剂类药物(蒙脱石)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可有效改善腹泻症状,粪便由黄色糊状转为黑色条状。治疗后粪便细菌OTU总数和丰度指数(ACE和Chao 1)均降低,而真菌OTU总数和Chao 1指数增加,但细菌和真菌Alpha多样性指数在治疗前后变化不大。然而,经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治疗前后的菌群出现明显偏离。细菌的优势菌门在治疗前后排序基本一致;治疗后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占比明显减少,狭义梭菌属1(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明显增加。治疗后的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比明显增加,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明显减少;Condenascus占比明显增加,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明显减少。综上所述,中华穿山甲在食物转换过程中肠道菌群发生了明显改变,经过非抗生素治疗后,菌群形成新的稳态,同时肠道吸收能力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腹泻 粪便微生物群落 细菌 真菌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生态位模型的中华穿山甲潜在适宜生境预测 被引量:16
7
作者 塔旗 李言阔 +6 位作者 范文青 单继红 涂晓斌 应钦 缪泸君 邵瑞清 申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941-9952,共12页
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属于全球极度濒危物种,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对中华穿山甲的非法捕杀曾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但是,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穿山甲分布状况不明,极大地制约了对该物种的有效保护。搜集了近年来国内中华... 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属于全球极度濒危物种,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对中华穿山甲的非法捕杀曾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但是,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穿山甲分布状况不明,极大地制约了对该物种的有效保护。搜集了近年来国内中华穿山甲的救护记录和救护新闻,甄别出67个记录分布点,利用最大熵模型软件(MaxEnt)进行因子筛选,结果表明最冷季度降水量、人口密度、年降水量、坡度、坡向、海拔等6个环境变量是与中华穿山甲分布显著相关的影响因子。基于6个主导环境变量构建的MaxEnt模型AUC平均值为0.961±0.014,预测结果达到极好标准。刀切法(Jackknife)表明,其中最冷季度降水量、年降水量、人口密度和海拔是影响中华穿山甲分布的主要因素。中华穿山甲适宜生境(出现概率大于0.498)具有以下特点:最冷季度降水量141.22—439.46 mm,年降水量1471.67—2386.56 mm,人口密度≥390人/km^(2),海拔<316.98 m。该模型预测中华穿山甲在我国的潜在分布适宜区主要位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总面积约为74.27×10^(4) km^(2),占国土面积的7.73%,主要集中在江西、广东、湖南和广西,面积分别占该区域的97.58%,89.65%,76.90%和73.08%;其次是浙江、福建、台湾和安徽省。湖北、江苏、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也有中华穿山甲的零星分布。湖北东南部、江苏南部、浙江西南部和福建西北部等与江西接壤的区域也是中华穿山甲的重要潜在分布适宜区。明确中华穿山甲的潜在分布适宜区,可为该物种的种群保护和栖息地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最大熵模型 影响因子 适宜生境
下载PDF
广东肇庆地区再现中华穿山甲 被引量:7
8
作者 范宗骥 欧阳学军 +4 位作者 白文科 黄忠良 程德洪 李佳琦 肖治术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1-813,共3页
中华穿山甲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中华穿山甲在中国的野生种群资源正在急剧下降,但其现状缺乏详细调查研究。2018年5—9月期间,于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东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用红外相机拍摄到了中华穿山甲。根据... 中华穿山甲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中华穿山甲在中国的野生种群资源正在急剧下降,但其现状缺乏详细调查研究。2018年5—9月期间,于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东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用红外相机拍摄到了中华穿山甲。根据拍摄位置和时间以及个体长度确定为3只成年中华穿山甲个体,均在夜间活动,拍摄时间在23:00—04:00。广东肇庆地区此次记录距上一次调查报道间隔36年。通过所获得的野生个体影像证据,说明中华穿山甲在该地区内可能具有一定的野生种群数量,建议有关管理部门组织开展针对性的专项调查,以掌握该物种的野外种群数量及其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红外相机 自然保护区 广东
下载PDF
深圳市内伶仃岛中华穿山甲冬季洞穴生境选择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嘉文 王姣 +4 位作者 窦红亮 徐华林 陈婷 侯方晖 华彦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0-705,共6页
为研究深圳内伶仃岛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冬季洞穴生境的选择特征,采用路线调查法对其洞穴生境进行调查评估。结果表明:共计完成调查路线18条,调查范围覆盖岛屿各个区域。调查期间记录到洞穴165个,其中新鲜洞穴(1个月内)38个... 为研究深圳内伶仃岛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冬季洞穴生境的选择特征,采用路线调查法对其洞穴生境进行调查评估。结果表明:共计完成调查路线18条,调查范围覆盖岛屿各个区域。调查期间记录到洞穴165个,其中新鲜洞穴(1个月内)38个,洞穴在蕉坑湾东南部分布较为密集,岛屿腹部仅有零星的陈旧洞穴分布。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R软件广义可加模型(GAM)技术对中华穿山甲冬季期间洞穴生境选择性的分析表明,灌草丛盖度、乔木数量及海拔对内伶仃岛中华穿山甲冬季洞穴生境选择有显著影响(P<0.05)。中华穿山甲冬季建造洞穴时,倾向于选择灌草丛盖度为0.2—0.6,乔木数量较少,海拔居中(100—200 m)的生境,对其他生境条件的选择没有明显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伶仃岛 中华穿山甲 洞穴 生境选择 广义可加模型
下载PDF
基于乡土生态学知识理念设计濒危动物种群现状快速评估问卷——以极度濒危动物中华穿山甲为例
10
作者 王文华 李佳琦 +2 位作者 徐娜 吴诗宝 张富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7-115,共9页
科学合理地制订濒危动物保护行动计划需要进行种群现状评估。问卷调查是基于受访者的乡土生态学知识的了解,用于广泛收集濒危动物种群现状评估数据的一种方法,具有经济、实用、快速的特点。本文基于濒危动物种群现状快速评估的需要,以... 科学合理地制订濒危动物保护行动计划需要进行种群现状评估。问卷调查是基于受访者的乡土生态学知识的了解,用于广泛收集濒危动物种群现状评估数据的一种方法,具有经济、实用、快速的特点。本文基于濒危动物种群现状快速评估的需要,以极度濒危动物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为例开发调查问卷。问卷由基本信息、引导语、受访者意愿、受访者动物辨别能力、受访者信息、补充问题和种群评估问题组成,其中设计了17个与种群评估有关的问题,包含地理分布、种群数量、栖息地分布、动物受胁因素、栖息地受胁因素、保护教育和社会经济状况。此问卷及问卷设计的思路与原则,能为其他濒危动物调查问卷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动物 问卷设计 乡土生态学知识 种群现状 中华穿山甲
下载PDF
中华穿山甲人工饲养常见疾病治疗和预防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聪 蒙海峰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41,共5页
通过对林业部门没收的中华穿山甲所发生的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并结合文献归纳总结穿山甲人工饲养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案。同时根据实际饲养情况提出饲养环境中能造成疾病的潜在因素。在对2只中华穿山甲饲养过程中分别出现了呼吸道感... 通过对林业部门没收的中华穿山甲所发生的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并结合文献归纳总结穿山甲人工饲养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案。同时根据实际饲养情况提出饲养环境中能造成疾病的潜在因素。在对2只中华穿山甲饲养过程中分别出现了呼吸道感染、消化道腹泻、体内寄生虫感染等问题,通过治疗得到明显的改善,活动能力增强。在饲养管理过程中,总结饲养经验,分别从饲养管理、抗应激措施、畜舍建设和环境管理4个方面说明在疾病预防上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疾病 人工饲养
下载PDF
一例中华穿山甲孕期激素监测和双胞胎卵型鉴定
12
作者 燕洪美 许学林 +3 位作者 安富宇 王凯 夏彦玲 华彦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3期18-24,共7页
2020年8月,广东省野生动物监测救护中心救护的一只成体雌性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自然受孕,妊娠约11周后产出无生命体征的双胞胎。在合圈前及孕期,收集雌性的粪便,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激素促黄体素、促... 2020年8月,广东省野生动物监测救护中心救护的一只成体雌性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自然受孕,妊娠约11周后产出无生命体征的双胞胎。在合圈前及孕期,收集雌性的粪便,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激素促黄体素、促卵泡素、催乳素、孕激素、睾酮和雌二醇的含量。结果发现,雌二醇水平在妊娠第7周达到最高(1 050.14 pmol/L);促黄体素水平在妊娠第4周达到最高(53.95 mIU/mL);促卵泡素水平在妊娠第5周达到最高(26.08 mIU/mL);孕激素含量在妊娠第2周达到最高(22.57 ng/mL)后波动性下降;睾酮水平呈波动变化,但在合圈前后无明显差异;催乳素水平在流产当天最低(797.15 mIU/L)。两胚胎体重分别为25.4 g和18.3 g,总长分别为15.8 cm和13.6 cm;头部、躯干、尾部和四肢均分化良好,但有差异,鳞片覆盖背部、尾部和部分四肢;四爪形状良好,未角质化;眼部未发育完全;唇和舌头具备形态;肋骨具备明显轮廓;可看到部分肠道形状。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鉴定其为异卵双胞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养 中华穿山甲 双胞胎 异卵
下载PDF
中华穿山甲生态学及人工圈养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丹 肖莉春 曾志燎 《南方农业》 2021年第33期1-4,10,共5页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野生穿山甲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中华穿山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为有效保护中华穿山甲,开展对其生态学相关研究刻不容缓。根据文献报道,对中华穿山甲种群分布、栖息地...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野生穿山甲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中华穿山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为有效保护中华穿山甲,开展对其生态学相关研究刻不容缓。根据文献报道,对中华穿山甲种群分布、栖息地、食性、繁殖、疾病控制及分子基因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华穿山甲的保护和圈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生态学 人工圈养
下载PDF
浅谈中华穿山甲人工饲养经验
14
作者 张学东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第12期228-231,共4页
由于穿山甲独特的生理习性和特化的食谱,使得该物种的人工救护、饲养成为世界性难题。目前,只有台北动物园和新加坡等地在中华穿山甲的人工救护、饲养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本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结合工作经验,从介绍穿山甲野外生存习性入... 由于穿山甲独特的生理习性和特化的食谱,使得该物种的人工救护、饲养成为世界性难题。目前,只有台北动物园和新加坡等地在中华穿山甲的人工救护、饲养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本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结合工作经验,从介绍穿山甲野外生存习性入手,围绕饲养环境和人工饲养两个方面开展论述,为更好的开展穿山甲迁地保护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笼舍设计 饲养环境 人工饲养 迁地保护
下载PDF
中华穿山甲在福建的发现纪录及保护对策
15
作者 周冬良 《福建林业》 2022年第4期34-35,共2页
通过对2015—2021年收集到的福建省中华穿山甲报道信息和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确认福建省境内野外发现的穿山甲记录22条共22只,分布在18个县(市、区)。结果表明,福建野外穿山甲数量处于增长中,建立保护区对保护穿山甲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要... 通过对2015—2021年收集到的福建省中华穿山甲报道信息和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确认福建省境内野外发现的穿山甲记录22条共22只,分布在18个县(市、区)。结果表明,福建野外穿山甲数量处于增长中,建立保护区对保护穿山甲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要加强对保护区外穿山甲栖息地的保护,加强宣传和执法检查,完善穿山甲信息上报机制,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纪录 保护对策 福建
下载PDF
广西首次放生中华穿山甲
16
作者 张雷 肖万福 韦振懂 《广西林业》 2019年第6期7-8,共2页
2019年6月5日,广西在野外放生一只被救护的中华穿山甲。这是自2000年以来广西首次野外放生中华穿山甲。中华穿山甲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历史上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各省区,20世纪80年代后,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逐渐成为濒危物种。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下载PDF
森林卫士——中华穿山甲
17
作者 戴乐乐 高源 《初中生之友》 2024年第4期18-23,共6页
同学们,大家好!说起穿山甲,不少同学对它知之甚少。它身上可有不少秘密等着大家去探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了解这个可爱的新朋友——有着“森林卫士”之称的中华穿山甲吧目前,全世界有8种穿山甲,非洲有4种,亚洲有4种。其中,... 同学们,大家好!说起穿山甲,不少同学对它知之甚少。它身上可有不少秘密等着大家去探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了解这个可爱的新朋友——有着“森林卫士”之称的中华穿山甲吧目前,全世界有8种穿山甲,非洲有4种,亚洲有4种。其中,在中国分布的主要是中华穿山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卫士 穿山甲 中华穿山甲
原文传递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穿山甲的种群现状及保护措施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诗宝 孙建坤 +2 位作者 岑鹏 彭玉坤 张富华 《生物学通报》 CAS 2023年第1期9-14,共6页
中华穿山甲是极度濒危、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本文综述了中华穿山甲的知识及濒危原因,使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该物种,理解保护它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生态学知识 种群现状 保护
下载PDF
2005—2021年中华穿山甲在浙江省的发现记录及保护现状
19
作者 刘雷雷 章书声 +2 位作者 郑荣泉 郑善坚 裘林晨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8-374,共7页
掌握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状况是开展有效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野外分布范围、种群数量和动态变化等资料匮乏,严重制约该物种的保护管理工作。本研究通过系统收集200... 掌握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状况是开展有效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野外分布范围、种群数量和动态变化等资料匮乏,严重制约该物种的保护管理工作。本研究通过系统收集2005—2021年间浙江省各地市有关中华穿山甲的新闻报道、文献资料和红外相机拍摄记录等信息,分析中华穿山甲记录的空间和时间规律。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地市有关穿山甲的发现记录有85条,其中可以确定为中华穿山甲的有67条记录。中华穿山甲在浙江各地均有分布,但温州市、丽水市、杭州市等地区分布较为集中。除2008、2009和2011等3个年份没有记录之外,其余年份均有中华穿山甲的发现记录。中华穿山甲表现出明显的月记录规律,发现时间集中在6—8月,这3个月合计记录为35条,占中华穿山甲记录总数的52.24%。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各个自然保护地红外相机的使用,中华穿山甲的记录数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本研究初步明确了中华穿山甲在浙江省的分布状况,为下一步开展全省中华穿山甲专项调查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中华穿山甲 分布 野外放归
原文传递
2010-2020年中华穿山甲在中国的发现记录及保护现状 被引量:9
20
作者 孔玥峤 李晟 +3 位作者 刘宝权 周佳俊 李成 余建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10-917,共8页
中国是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历史分布区面积和野生种群数量最大的国家。中华穿山甲曾广泛见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但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其甲片被作为贵重的中药材原料,加之地下野味市场的需求,大量非法捕猎使得我国野生穿山甲... 中国是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历史分布区面积和野生种群数量最大的国家。中华穿山甲曾广泛见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但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其甲片被作为贵重的中药材原料,加之地下野味市场的需求,大量非法捕猎使得我国野生穿山甲经历了剧烈的分布区缩减和种群下降。目前,中华穿山甲已被列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极危(CR)等级。中华穿山甲分布范围广、种群密度低、活动隐秘、调查难度大,摸清其野外分布现状是当前穿山甲研究与保护中的首要任务。为此,本研究通过检索2010–2020年间全国范围内中华穿山甲的发现记录,统计中华穿山甲的目击数量、空间分布以及后续状态,制作物种分布地图,并与历史分布情况进行对比,以评估其野生种群的分布现状与分布区变化。2010–2020年共在11个省级行政区收集到中华穿山甲确认记录142条,主要集中于大陆华东地区及台湾岛,台湾、浙江、广东三省记录位点数占全部位点数的67.6%;相较其历史分布区,西南、华南地区近年来野外确认较为匮乏。近10年来我国的中华穿山甲记录呈逐渐增多趋势,86%被发现的实体穿山甲得到救助、放归或未被干扰。本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华穿山甲在我国,尤其是华东及台湾地区,仍具有一定数量的野生种群分布,且近年来民众对于穿山甲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有了较大提高。然而,现有调查和资料仍不足以对该物种进行全面的现状评估,亟需加强对我国野生穿山甲种群的调查、监测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分布图 分布范围 红外相机 野生动物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