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虎凤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1
作者 吴东平 王海霁 +2 位作者 吴海纳 孟煜翔 张松奎(指导)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23年第1期79-81,共3页
中华虎凤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野生蝶,由于其独特性和珍贵性,被昆虫专家誉为“国宝”。中华虎凤蝶属于寡食性昆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石缝、树干基部、枯枝叶下越冬,翌年3月中上旬便从这些十分隐蔽的越冬蛹中羽化。
关键词 中华虎凤蝶 树干基部 越冬蛹 生物学特性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下载PDF
中华虎凤蝶栖息地、生物学和保护现状 被引量:37
2
作者 袁德成 买国庆 +2 位作者 薛大勇 胡萃 叶恭银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本文为1992~1996年期间中华虎凤蝶分布和生物学研究结果的总结。中华虎凤蝶现仅分布在我国中部秦岭山脉和长江中下游一带,栖息地多为次生林,可分为长江中下游低地类型和秦岭山脉高山类型。低地类型的寄主植物为杜衡,人为干... 本文为1992~1996年期间中华虎凤蝶分布和生物学研究结果的总结。中华虎凤蝶现仅分布在我国中部秦岭山脉和长江中下游一带,栖息地多为次生林,可分为长江中下游低地类型和秦岭山脉高山类型。低地类型的寄主植物为杜衡,人为干扰严重;高山类型的寄主植物为细辛,人为干扰较轻。中华虎凤蝶幼期发生历期和存活受光照、温度、湿度等气候因素影响显著。其种群分布格局属典型的异质种群类型。栖息地丧失和退化及寄主植物的过度人为利用是其持续生存的主要致危因素。其种群现状满足IUCN红色名录等级新标准下列条款:VULNERABLE:A1a,c,d+2c,应定为易危物种。文中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虎凤蝶 栖息地 生物学 保护
下载PDF
温度对中华虎凤蝶幼虫生存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姚洪渭 叶恭银 +1 位作者 胡萃 袁德成 《昆虫知识》 CSCD 1999年第4期199-202,共4页
本文就温度对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生存与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龄幼虫16~32℃范围内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2龄幼虫死亡率在32℃下达30.92%,显著高于其它温度;3~5龄幼虫32℃下全部死亡,其它温度下多以28... 本文就温度对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生存与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龄幼虫16~32℃范围内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2龄幼虫死亡率在32℃下达30.92%,显著高于其它温度;3~5龄幼虫32℃下全部死亡,其它温度下多以28℃为高。1~2龄幼虫在16~32℃和3~5龄幼虫在16~28℃范围内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而平均发育速率则反之。用Weibull分布函数能较好地拟合各龄幼虫的存活率曲线,并由此判断出各存活率曲线类型。此外,还测定了各龄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最后建议中华虎凤蝶1~2龄和3~5龄幼虫饲养适宜温度分别为28℃和2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虎凤蝶 温度 幼虫生存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湖南首次发现中华虎凤蝶种群及其栖息地 被引量:4
4
作者 谭济才 李密 +3 位作者 周红春 王鹏 刘国华 张文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3-684,共2页
中华虎凤蝶是一种世界珍稀蝶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濒危物种.2009年3月和2010年3月于湖南省桃源县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中华虎凤蝶,并首次在湖南发现了该种较大的种群和栖息地.
关键词 中华虎凤蝶 种群 栖息地 湖南
下载PDF
珍稀濒危昆虫——中华虎凤蝶的生物学 被引量:13
5
作者 胡萃 吴晓晶 王选民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95-199,共5页
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 Leech)在杭州一年发生一代,以蛹越夏、越冬。1987—1989年,卵见于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幼虫发生于4月上甸至5月中旬。在喂食25%蜂蜜水的条件下,雌、雄蝶寿命分别为12.9±5.82天和11.5±6.64... 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 Leech)在杭州一年发生一代,以蛹越夏、越冬。1987—1989年,卵见于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幼虫发生于4月上甸至5月中旬。在喂食25%蜂蜜水的条件下,雌、雄蝶寿命分别为12.9±5.82天和11.5±6.64天。卵2—35粒一堆,产在寄主叶背。卵期23.1±8.32天,卵发育起点温度7.68℃,有效积温111.40目度。幼虫期平均36.3天,全幼虫期取食叶面积25362.00±1820.68mm^2。蛹期307.5±4.65天。本文并就该蝶发生数量少的原因和应采取的保护措施作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虎凤蝶 生物学 濒危昆虫
下载PDF
珍贵濒危蝴蝶——中华虎凤蝶幼虫的取食行为 被引量:8
6
作者 胡萃 叶恭银 袁德成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9-233,共5页
中华虎凤蝶五龄幼虫的取食活动是非连续的,且一般无明显的昼夜节律.日取食平均18.00~29.40次,取食间隔19.00~30.40次.日取食次数、取食总时间和一次取食时间一般似随日龄增长而增多或延长,近化蛹时则明显下... 中华虎凤蝶五龄幼虫的取食活动是非连续的,且一般无明显的昼夜节律.日取食平均18.00~29.40次,取食间隔19.00~30.40次.日取食次数、取食总时间和一次取食时间一般似随日龄增长而增多或延长,近化蛹时则明显下降;一次取食间隔时间则反之.一次取食时间长短与其前后取食间隔总时间具极显著的相关性.取食时间和取食间隔时间的分布都是聚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虎凤蝶 濒危蝴蝶 取食行为
下载PDF
珍稀濒危昆虫——中华虎凤蝶的半纯饲料 被引量:9
7
作者 胡萃 叶恭银 +1 位作者 吴晓晶 方屹豪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报告了珍稀、濒危昆虫——中华虎凤蝶半纯饲料的二次正交筛选结果.方差分析表明:干酪素、抗坏血酸、酵母粉和杜衡叶粉的含量是影响该蝶幼虫历期、化蛹率及蛹重的主要因子;饲料经高压灭菌易导致化蛹率显著下降.17种配方中有5种较好.... 本文报告了珍稀、濒危昆虫——中华虎凤蝶半纯饲料的二次正交筛选结果.方差分析表明:干酪素、抗坏血酸、酵母粉和杜衡叶粉的含量是影响该蝶幼虫历期、化蛹率及蛹重的主要因子;饲料经高压灭菌易导致化蛹率显著下降.17种配方中有5种较好.其中最佳配方的饲养结果:幼虫平均历期41.83天化蛹率50.00%,平均蛹重340.38mg,羽化率40.00%.鲜叶对照分别为:36.80天,69.43%,352.68mg和6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虎凤蝶 频危昆虫 半纯饲料
下载PDF
中华虎凤蝶杭州与南京种群间主要生物学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姚洪渭 叶恭银 +1 位作者 胡萃 袁德成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1-314,共4页
对中华虎凤蝶杭州种群与南京种群间主要生物学特征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群除在各龄幼虫历期及取食量上有一定差异外,在卵孵化时间分布、幼虫存活率、幼虫总历期与总取食量、蛹历期及化蛹时间分布、羽化进度等生物学特征上并无明显... 对中华虎凤蝶杭州种群与南京种群间主要生物学特征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群除在各龄幼虫历期及取食量上有一定差异外,在卵孵化时间分布、幼虫存活率、幼虫总历期与总取食量、蛹历期及化蛹时间分布、羽化进度等生物学特征上并无明显差异。可见,中华虎凤蝶各种群间主要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作者建议当某地种群濒危成数量急剧减少时,可通过引进异地种群加以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虎凤蝶 生物学特征 种群
下载PDF
珍稀濒危蝴蝶:中华虎凤蝶的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洪健 胡萃 叶恭银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3-13,共1页
中华虎凤蝶 Luehdorfia chinensis 特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数量稀少,其中的华山亚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年来,我们对该蝴蝶的生物学特性、人工饲养方法和超微形态作了系统研究,本文报道对其卵、幼虫、蛹、成虫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观... 中华虎凤蝶 Luehdorfia chinensis 特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数量稀少,其中的华山亚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年来,我们对该蝴蝶的生物学特性、人工饲养方法和超微形态作了系统研究,本文报道对其卵、幼虫、蛹、成虫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为昆虫超微形态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虎凤蝶 珍稀动物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中华虎凤蝶的饲养技术及其保护园的建立 被引量:8
10
作者 汪永俊 孙巧云 《江苏林业科技》 1998年第3期39-43,共5页
论述了珍稀濒危昆虫中华虎凤蝶的饲养技术和它的寄主植物杜衡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现已建立了该蝶保护园,并取得了较好的保护效果。
关键词 凤蝶 中华虎凤蝶 饲养 保护园
下载PDF
紫金山中华虎凤蝶生态环境及起源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晶 居峰 +3 位作者 万志洲 刘曙雯 奚月明 董丽娜 《林业科技开发》 2007年第6期53-56,共4页
对紫金山中华虎凤蝶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分布、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根据中华虎凤蝶的生物学特性、对寄主及栖息环境的要求以及紫金山森林结构的演替等多项因素分析,紫金山的中华虎凤蝶应为外来物种,对紫金山中华虎凤蝶的保护提出了... 对紫金山中华虎凤蝶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分布、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根据中华虎凤蝶的生物学特性、对寄主及栖息环境的要求以及紫金山森林结构的演替等多项因素分析,紫金山的中华虎凤蝶应为外来物种,对紫金山中华虎凤蝶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山 中华虎凤蝶 生态研究
下载PDF
周氏虎凤蝶不同于中华虎凤蝶 被引量:5
12
作者 寿建新 雷生辉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16,共6页
通过周氏虎凤蝶(Luehdorfia choui)的深入观察和人工饲养(共养育成功31只),弄清了周氏虎凤蝶各个虫态的特征和经历时间及个体发育的规律.通过形态特征(卵、幼虫、蛹、成虫)和其他特征的研究对比,进一步弄清了周氏虎凤蝶和近缘种——中... 通过周氏虎凤蝶(Luehdorfia choui)的深入观察和人工饲养(共养育成功31只),弄清了周氏虎凤蝶各个虫态的特征和经历时间及个体发育的规律.通过形态特征(卵、幼虫、蛹、成虫)和其他特征的研究对比,进一步弄清了周氏虎凤蝶和近缘种——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的区别,证明二者是两种不同的虎凤蝶.这对于鉴别和研究蝴蝶、保护和合理利用虎凤蝶资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氏凤蝶 人工饲养 中华虎凤蝶 成虫形态特征 幼虫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的中华虎凤蝶指名亚种地理种群遗传分化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向颖 董婉未 +3 位作者 蒋国芳 洪芳 张佑祥 张文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77-1384,共8页
【目的】探讨中华虎凤蝶指名亚种Luehdorfia chinensis chinensis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对中华虎凤蝶指名亚种5个地理种群60头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和3个非编码核基因(ITS2,Pgi-intron和Tpi-intron)片段进行扩增,... 【目的】探讨中华虎凤蝶指名亚种Luehdorfia chinensis chinensis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对中华虎凤蝶指名亚种5个地理种群60头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和3个非编码核基因(ITS2,Pgi-intron和Tpi-intron)片段进行扩增,利用MEGA,DnaSP和Arlequin软件对这5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分析,并进行种群历史动态推断分析。【结果】中华虎凤蝶指名亚种地理种群线粒体基因COI和其他3个非编码核基因(ITS2,Pgi-intron和Tpi-intron)片段的碱基序列具有较强的AT偏好性。总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0686,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18.289,总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大(Fst=0.4910),基因交流(Nm=0.2600)不频繁。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中华虎凤蝶指名亚种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部(52.79%);Mantel检验表明,地理种群间的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是显著正相关关系(R=0.8519,P<0.05)。【结论】本研究检测的中华虎凤蝶指名亚种5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各地理种群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基因交流较少;地理距离是影响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总群体近期并没有经历种群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虎凤蝶 地理种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种群结构 COI ITS2 Pgi-intron Tpi-intron
下载PDF
河南珍稀濒危蝶类──中华虎凤蝶李氏亚种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牛琼 牛瑶 +3 位作者 梁宏斌 杨新芳 朱东明 《河南科学》 1995年第2期160-163,共4页
中华虎凤蝶李氏亚种LuehdorfiachinensisleeiChou分布于河南西部山区海拔1600米以上,一年发生一代,春季出现,以蛹越冬,幼虫取食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
关键词 凤蝶 中华虎凤蝶 李氏亚种 蝶类 河南 生活习性
下载PDF
中华虎凤蝶湖南种群栖息地特性及其生态保护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文武 王明鉴 +2 位作者 杨华 肖能文 黄国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26-2635,共10页
自2009年首次在湖南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中华虎凤蝶种群以来,在该保护区持续开展了10余年的野外调查监测。通过对中华虎凤蝶湖南种群6个分布点的野外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虎凤蝶湖南种群栖息环境中的植被以禾本科、菊科、... 自2009年首次在湖南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中华虎凤蝶种群以来,在该保护区持续开展了10余年的野外调查监测。通过对中华虎凤蝶湖南种群6个分布点的野外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虎凤蝶湖南种群栖息环境中的植被以禾本科、菊科、蔷薇科、百合科及豆科植物为主,共计有46科96属128种;不同栖息生境中种群数量差异较大,高山灌草丛为中华虎凤蝶湖南种群的主要生境,而梯田生境、乔木林生境中,其种群数量均很低,展现出与低矮芒草丛的保温遮阴特性以及寄主植物的分布密切相关。寄主植物的复壮和围栏的建设对中华虎凤蝶湖南种群的栖息环境起到了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其种群数量的增效作用显著。为深入研究中华虎凤蝶湖南种群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提供了基础数据,为中华虎凤蝶湖南种群的保育工作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当地保护区的保护措施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二级保护物种 中华虎凤蝶 野外监测 生境调查 植被组成
下载PDF
中华虎凤蝶研究简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文明 邹志文 +2 位作者 贾凤海 陈智平 夏斌 《江西植保》 2010年第3期100-104,共5页
本文从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取食和保护等几方面,对中华虎凤蝶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关键词 中华虎凤蝶 生物学特性 取食行为 保护
下载PDF
引种中华虎凤蝶幼虫在燕山地区取食行为观察
17
作者 闵强 王文明 +3 位作者 高尚仁 辛天蓉 邹志文 夏斌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8-401,408,共5页
研究了中华虎凤蝶引种至江西燕山地区后,1~5龄幼虫群体和个体的取食行为。实验结果显示,2~5龄幼虫在叶片向下的那一面取食,取食位置与叶片的正反面无关;2、3龄幼虫具有群体取食性,群体取食后集体休息,在取食间隔期基本无爬行活动,而人... 研究了中华虎凤蝶引种至江西燕山地区后,1~5龄幼虫群体和个体的取食行为。实验结果显示,2~5龄幼虫在叶片向下的那一面取食,取食位置与叶片的正反面无关;2、3龄幼虫具有群体取食性,群体取食后集体休息,在取食间隔期基本无爬行活动,而人为分开的个体取食后在取食间隔期间爬行活动次数较多;不同龄期的取食效率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升高;同一龄期内幼虫一次取食时间呈规律性变化;4龄幼虫一次取食时间长短与其前后取食间隔总时间长短具极显著的相关性。综上所述,中华虎凤蝶幼虫的取食行为呈现出某种规律性,表明其取食行为不仅是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内部因子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虎凤蝶 燕山 幼虫 取食行为
下载PDF
引种中华虎凤蝶在燕山地区的生物学特性
18
作者 郭晨林 王文明 +3 位作者 吴榴宇 闵强 邹志文 夏斌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80,共7页
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就其引种至燕山地区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调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中华虎凤蝶在燕山自然条件下1年仅发生1代,以蛹越冬;2月中旬开始结束越冬,历经成虫、卵和幼虫,5月上旬化蛹后进入... 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就其引种至燕山地区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调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中华虎凤蝶在燕山自然条件下1年仅发生1代,以蛹越冬;2月中旬开始结束越冬,历经成虫、卵和幼虫,5月上旬化蛹后进入休眠期;成虫羽化主要发生在上午8~11时,9~10时达到最高峰;在晴好条件下,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交尾主要发生在12~14时,交尾时长18.93min;卵期为21~27d,孵化主要集中在4~6时和11~16时这两个时段内;不同龄期幼虫蜕皮发生的时段略有不同,大部分为凌晨和中午前后,少量发生在正午;五龄幼虫化蛹主要发生在9~11时、15~18时和20~23时这3个时段。此外,以引种的杜衡、细辛和本地杜衡3种寄主植物饲喂中华虎凤蝶幼虫均能正常发育,化蛹率无显著差异,但幼虫各龄发育历期间略有不同。综上所述,引种中华虎凤蝶至燕山地区后其生物学与原产地基本一致,表明其能适应燕山地区并建立种群,这为该蝶种在江西建立种群提供基础资料和实践指导,对于中华虎凤蝶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虎凤蝶 引种 生物学特性 保护
下载PDF
中华虎凤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雪峰 孙希达 楼信权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3期24-25,共2页
中华虎风蝶是我国的特有种(国家2类保护动物).一年一代,以蛹越冬.幼虫期4~5月。
关键词 中华虎凤蝶 幼虫 成虫 生物学特性
全文增补中
桃红岭杜衡性状变异性及其对珍稀中华虎凤蝶保护的启示
20
作者 陈亮 王渌 +4 位作者 杨文静 吴问国 刘小洪 张毅 曾菊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2-1134,共13页
【目的】同一种植物因在不同环境下发生而出现性状变异,研究这种变异能提高对植物响应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的理解。桃红岭中华虎凤蝶幼虫专性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杜衡叶片为食。该植物在当地呈零散分布,包括高海拔与低海拔两个种群,而该... 【目的】同一种植物因在不同环境下发生而出现性状变异,研究这种变异能提高对植物响应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的理解。桃红岭中华虎凤蝶幼虫专性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杜衡叶片为食。该植物在当地呈零散分布,包括高海拔与低海拔两个种群,而该蝴蝶目前仅占据高海拔的少数寄主斑块。研究通过比较当地杜衡种群间的形态性状,揭示植物性状变异性与关联性,阐明性状变异(如来自叶部)对中华虎凤蝶的可能影响,并以此从寄主资源人工干预等角度提出与蝴蝶保护相关的启示。【方法】采用样线法,沿线记录杜衡植株位置、叶片数等信息,现场或带回室内测量每株地上(叶部)、地下(根、根状茎)营养器官与繁殖器官(花、种子)形态指标,用网格法测量叶面积。并通过计算各性状的变异系数(CV)与性状间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r),分析性状变异性与关联性。【结果】桃红岭杜衡地上、地下营养器官性状变异均接近高水平(CV≥0.5),而繁殖器官性状则均为弱变异(CV<0.2)。相应地,繁殖器官性状间关联性均很强(r≥0.8),而营养器官性状间关联性则不确定。如蝴蝶非占据区少数性状间显著关联,而占据区则无性状关联(r<0.3),这表明杜衡繁殖器官性状稳定、保守,而营养器官性状则趋向变异,反映出该植物对桃红岭环境变化采取了宽幅适应或生态位策略。发现植物地上部分或繁殖器官性状均与地下部分性状(根状茎长与直径、侧根数等)显著关联,表明地下部分生长会影响到其他部位,相互间存在协变关系。但与非占据区不同,蝴蝶占据区地上部分株高与地下部分性状关联不显著,说明这种协变关系可能因环境压力而变化,反映了该植物生存策略调整与适应能力。在桃红岭,杜衡的低海拔种群较高海拔种群叶面积大,但种群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且其他叶部性状也存在同样情况,表明寄主资源斑块是否被中华虎凤蝶选择、占据,与叶部功能性状变异性无关。【结论】当前蝴蝶未占用的寄主资源斑块具备支撑蝴蝶发生的潜力,建议以人工干预(如蝴蝶个体引入)方式,尝试在未占据斑块建立小种群,这将扩大这种稀有蝴蝶的种群规模,从而缩短恢复时间,减缓未来气候变暖、干旱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虎凤蝶 寄主植物 植物性状 变异性 关联性 保护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