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盐度和驯养时间中华鲟子二代幼鱼鳃的显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娟娟 王京树 +1 位作者 赵珣 杨元金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5,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和驯养时间中华鲟幼鱼鳃及鳃中泌氯细胞的结构变化特征。试验用鱼为1+龄中华鲟子二代,平均全长50.7 cm,平均体重约441.9 g。试验前在养殖池中暂养1周。试验设2个盐度梯度(10、15)组和1个对...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和驯养时间中华鲟幼鱼鳃及鳃中泌氯细胞的结构变化特征。试验用鱼为1+龄中华鲟子二代,平均全长50.7 cm,平均体重约441.9 g。试验前在养殖池中暂养1周。试验设2个盐度梯度(10、15)组和1个对照组(淡水)。盐度驯养为将中华鲟子二代从暂养池转入盐度10海水中驯养,分别取驯养1、3、6、9、12、24、48、72、96、120、144、168、192、216、240和264 h的幼鱼各1尾用于试验;将剩下的鱼再转入盐度15海水中驯养,分别取驯养24、48、72 h的幼鱼各1尾用于试验。结果显示,在淡水组中,中华鲟子二代幼鱼鳃丝发达,细胞饱满,鳃小片宽且长。鳃丝上皮的泌氯细胞数量较少,通常靠近鳃小片基部,呈近椭圆状。与淡水组相比,盐度10组的幼鱼鳃丝主干部明显变窄,鳃小片基部区域及鳃小片上泌氯细胞的数量略有增加,胞体变大,且随驯养时间的延长,出现了明显的细胞膜间隙。幼鱼在盐度15组中鳃丝主干明显变窄变短,鳃小片也显著缩短,鳃泌氯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主要分布在鳃小片基部,有明显的分泌腔。中华鲟子二代幼鱼能够快速适应外界水体盐度的变化,这与鳃及鳃上皮中调节渗透压功能细胞的数量和结构变化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子二代 盐度 泌氯细胞
下载PDF
5月龄、7月龄中华鲟子二代光照偏好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恒 危起伟 +4 位作者 李伟 刘猛 李雷 杜浩 李罗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29-938,共10页
为获取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后代的光照偏好及其可能适应人工环境的遗传行为改变,通过黑白底质颜色选择、趋光性和最适光照选择实验,并采用个体与群体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5月龄、7月龄中华鲟子二代幼鱼光照偏好进行了研究。黑白底质实验结... 为获取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后代的光照偏好及其可能适应人工环境的遗传行为改变,通过黑白底质颜色选择、趋光性和最适光照选择实验,并采用个体与群体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5月龄、7月龄中华鲟子二代幼鱼光照偏好进行了研究。黑白底质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和7月龄幼鱼偏好白色底质。趋光性个体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对光亮区(200-250lx)的选择较为显著(P〈0.05),7月龄对过渡区(20-50lx)选择较为显著(P〈0.05);群体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和7月龄幼鱼均对过渡区(20-50lx)的选择较为显著(P〈0.05),此现象可能与“信号一适应”假说和最适光照范围有关。最适光照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幼鱼对45-135lx照度区选择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7月龄幼鱼较多地选择23-202lx照度区,表明随着年龄增大,中华鲟子二代幼鱼对光照的可接受范围变大。研究表明,中华鲟子二代5月龄和7月龄幼鱼偏好白色底质,最适照度为20-200lx。实验结果可以为中华鲟子二代人工养殖和放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子二代 幼鱼 黑白底质颜色选择 趋光性 最适光照 鱼类行为
下载PDF
养殖池形对子二代中华鲟生长、呼吸代谢及血清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海耿 范玉顶 +3 位作者 顾川川 江南 张宇雷 倪琦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0年第5期66-73,共8页
为掌握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适宜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生长的养殖池形,分析了养殖池形对子二代中华鲟生长及血清生理的影响。以平均体质量(2.43±0.19)kg,平均体长(63.77±2.15)cm的子二代中华鲟为试验对象,设计了圆形(... 为掌握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适宜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生长的养殖池形,分析了养殖池形对子二代中华鲟生长及血清生理的影响。以平均体质量(2.43±0.19)kg,平均体长(63.77±2.15)cm的子二代中华鲟为试验对象,设计了圆形(YX)、跑道形(PX)和方切角形(FX)3种养殖池形,试验周期为90 d。结果显示:养殖池形对子二代中华鲟的生长影响显著,FX组的中华鲟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低于YX组和PX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中华鲟的存活率受养殖池形的影响,FX组的中华鲟存活率低于其他两组;血清生化指标表明,FX组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FX组的耗氧率显著高于PX组(P<0.05),而排氨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设计养殖池时,圆形或跑道形是适宜中华鲟健康生长的鱼池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养殖池形 生长 耗氧率
下载PDF
慢性氨氮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生长、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管敏 张德志 +1 位作者 唐大明 张厚本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4-693,共10页
以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氨氮浓度(0.01、0.5、1.0、2.0 mg·L^-1)慢性胁迫(60 d)对鱼体生长、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子二代中华鲟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 以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氨氮浓度(0.01、0.5、1.0、2.0 mg·L^-1)慢性胁迫(60 d)对鱼体生长、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子二代中华鲟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而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抗氧化指标中,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随氨氮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丙二醛(MDA)含量呈升高趋势。免疫指标中,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血清、肝脏溶菌酶(LZM)活性及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慢性氨氮胁迫显著抑制了子二代中华鲟的生长,降低了鱼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研究结果对了解中华鲟氨氮胁迫反应以及其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慢性氨氮胁迫 生长 抗氧化 免疫
下载PDF
慢性亚硝酸盐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生长、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管敏 姚金忠 +2 位作者 张德志 唐大明 张厚本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8-617,共10页
以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亚硝酸盐浓度(0.01、0.20、0.40、0.80、1.60 mg·L-1)慢性胁迫(60 d)对鱼体生长、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组子二代中华鲟发生死亡现象,死亡率为33.33%,其... 以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亚硝酸盐浓度(0.01、0.20、0.40、0.80、1.60 mg·L-1)慢性胁迫(60 d)对鱼体生长、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组子二代中华鲟发生死亡现象,死亡率为33.33%,其他各组存活率均为100%;试验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而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无显著变化(P>0.05)。在抗氧化指标中,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而上升。免疫指标中,随着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血清、肝脏溶菌酶(LZM)活性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慢性亚硝酸盐胁迫显著抑制了子二代中华鲟的生长,降低了鱼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这对了解中华鲟亚硝酸盐胁迫反应以及其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慢性亚硝酸盐胁迫 生长 抗氧化 免疫
下载PDF
子二代中华鲟对急性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管敏 张德志 +4 位作者 王龙 班文波 张厚本 郭柏福 姜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8-464,共7页
为探究急性低温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抗氧化、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健康子二代中华鲟[体质量(1.72±0.33) kg]由23 ℃水体中直接转入17、11 ℃水体中,急性胁迫2 h后取样,检测各项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血清抗氧化指标中,超氧化物... 为探究急性低温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抗氧化、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健康子二代中华鲟[体质量(1.72±0.33) kg]由23 ℃水体中直接转入17、11 ℃水体中,急性胁迫2 h后取样,检测各项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血清抗氧化指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水温骤降温差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谷胱甘肽、丙二醛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 P >0.05);总抗氧化能力逐渐升高。肝脏抗氧化指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谷胱甘肽含量逐渐下降,而丙二醛含量却显著增加( P <0.05);总抗氧化能力出现波动( P >0.05)。免疫指标中,血清和肝脏溶菌酶活性随水温骤降幅度的增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免疫球蛋白M含量递减( P >0.05)。消化酶指标中,胃、肠和肝脏淀粉酶活性随水温骤降温差的增大,均不断下降;胃、肝脏的脂肪酶活性却持续显著增加( P <0.05);胃蛋白酶活性则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P <0.05)。试验结果表明,急性低温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的抗氧化、免疫和消化酶活性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对其肝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在中华鲟的养殖、运输及人工放流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水温骤降造成鱼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急性低温胁迫 抗氧化指标 免疫指标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