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龟兹乐舞对中原乐舞的影响及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梦 《戏剧之家》 2015年第9期169-169,共1页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混乱、社会生活动荡的时代。然而,正是在其社会大动荡造成民族大迁徙的同时,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龟兹乐舞在这一时期陆续传入中原,使中原舞蹈焕发出新的生命和活力。这些美姿妙态,与中原舞蹈的律动风韵迥然异趣...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混乱、社会生活动荡的时代。然而,正是在其社会大动荡造成民族大迁徙的同时,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龟兹乐舞在这一时期陆续传入中原,使中原舞蹈焕发出新的生命和活力。这些美姿妙态,与中原舞蹈的律动风韵迥然异趣。它以一种新鲜的、异国情调的魅力,冲击着古老悠久的舞蹈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乐舞 中原乐舞 交流 影响 作用
下载PDF
中原乐舞在发展中对龟兹乐舞的借鉴探究
2
作者 付泓 《北方音乐》 2020年第17期231-232,共2页
龟兹乐舞自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兴于大唐盛世,以其妩媚风趣、富于变化的舞姿风靡一时。这饱含异域风情的乐舞文化,虽与中原乐舞风韵迥然不同,但却适应了民族艺术审美的新追求,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为中原乐舞发展带来多元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中原乐舞 龟兹乐舞 借鉴探究
下载PDF
4—13世纪西域乐舞在中原地区流变考
3
作者 李淼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5-130,共6页
西域乐舞传入中原,其发展脉络体现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隋唐时期西域乐舞逐渐吸收了中原乐舞元素,进而成为九部伎、十部伎等中原宫廷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靡一时。西域乐舞流变过程是一部商贸互通、政权统一,民族融... 西域乐舞传入中原,其发展脉络体现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隋唐时期西域乐舞逐渐吸收了中原乐舞元素,进而成为九部伎、十部伎等中原宫廷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靡一时。西域乐舞流变过程是一部商贸互通、政权统一,民族融合的历史。分析北周安伽墓,安阳、固原黄釉瓷扁壶等考古图像,可考察出其流变过程中具体形态的变化,对于梳理其发展脉络,认识乐舞形态之细节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特乐舞 中原乐舞 民族融合
下载PDF
中国道教与乐舞戏曲西渐考
4
作者 黎蔷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5-12,共8页
始自西汉 ,汉武帝“文治武功”,派遣卫青、霍去病力克匈奴 ,昭令张骞通使西域。东汉时期 ,中原道教文化大兴 ,其经典《老子想尔注》、《老子化胡经》等沿“丝绸之路”西渐。唐宋至元明时期 ,则有平阳版《刘知远白兔记》、《四美图》,以... 始自西汉 ,汉武帝“文治武功”,派遣卫青、霍去病力克匈奴 ,昭令张骞通使西域。东汉时期 ,中原道教文化大兴 ,其经典《老子想尔注》、《老子化胡经》等沿“丝绸之路”西渐。唐宋至元明时期 ,则有平阳版《刘知远白兔记》、《四美图》,以及神仙道化的歌舞戏、大曲、杂剧、传奇、南戏、影戏等乐舞戏曲 ,以及变文、宝卷、诸宫调、驱傩辞等长驱直入西方诸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道教 中原乐舞戏曲 戏曲文化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春秋战国商业性乐舞兴起对中原民间乐舞的影响
5
作者 刘丹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7X期205-206,共2页
春秋战国,中国民间乐舞艺术发展首次出现高峰,尤以战国时代民间乐舞异常繁盛,出现用于交换的商业性乐舞产品及"郑女、郑姬"这样的地方艺术特产。本文借经济学的艺术生产理论,探讨这一时期商业性乐舞的兴起,及乐伎作为商品的... 春秋战国,中国民间乐舞艺术发展首次出现高峰,尤以战国时代民间乐舞异常繁盛,出现用于交换的商业性乐舞产品及"郑女、郑姬"这样的地方艺术特产。本文借经济学的艺术生产理论,探讨这一时期商业性乐舞的兴起,及乐伎作为商品的流通对中原民间乐舞繁盛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民间乐舞 商业性乐舞 艺术生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