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中原人口向东北地区的迁移及其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薛成城 李德山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5-150,共6页
两汉时期中原人口向东北地区的迁移,是东北史研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这一时期中原人口向东北地区的移民,是继商周鼎革之际以来的第二次大规模迁移。移民的原因多样,移民的成分复杂。相比于中原,此时的东北地区各个方面还处于后进状... 两汉时期中原人口向东北地区的迁移,是东北史研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这一时期中原人口向东北地区的移民,是继商周鼎革之际以来的第二次大规模迁移。移民的原因多样,移民的成分复杂。相比于中原,此时的东北地区各个方面还处于后进状态。所以,这些新移民的到来,对东北地区社会的冲击甚大,尤其表现在以下层面:中原人口与东北古民族杂居状态的形成,双方彼此间认知和接纳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促进了东北地区文化艺术的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中原人 东北地区 移民
下载PDF
古代中原人的西域观念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宾 《西域研究》 CSSCI 1993年第1期28-39,共12页
中华民族历史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它始于穴居草莽的传说时代,经过无以数计的氏族、部落的融合、分化、重组、扩延,产生了组成古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众多成员。公元前3世纪末,奠定了中华民族历史共同体的雏型。正是... 中华民族历史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它始于穴居草莽的传说时代,经过无以数计的氏族、部落的融合、分化、重组、扩延,产生了组成古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众多成员。公元前3世纪末,奠定了中华民族历史共同体的雏型。正是从先秦开始,中原与西域就已相互往来,“达其志,通其欲”(《礼记·王制》),表现出相互间最初的认同意识,成为奠定以后逐步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即大传统)的基础,成为构成汉代以后逐步定型的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深展结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人 西域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共同体 古代 民族历史 文化共同体 传说时代
下载PDF
中原人口逃入匈奴及其受到信任使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庆宪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87,共8页
匈奴社会的管理比中原地区宽松,无以为生的中原贫民、留没匈奴之中原将士的亲属以及边民、奴婢等甘愿冒极大风险逃亡出塞,为的是去谋求生存。虽有障塞哨卡甚至腰斩酷刑却仍禁而不止。至西汉末年,汉廷所设四条恰从反面证明,时从中原北入... 匈奴社会的管理比中原地区宽松,无以为生的中原贫民、留没匈奴之中原将士的亲属以及边民、奴婢等甘愿冒极大风险逃亡出塞,为的是去谋求生存。虽有障塞哨卡甚至腰斩酷刑却仍禁而不止。至西汉末年,汉廷所设四条恰从反面证明,时从中原北入匈奴谋求生存者已形成潮流。留居匈奴地区的中原人有一部分自愿参加了匈奴军队对汉军作战,还有中原人把穿井筑城治楼藏谷技术,以及计课人众畜物的疏记方法等带到匈奴地区。张骞、苏武、李陵等留居匈奴期间都曾娶胡妇建立家庭。李广利之死与殉葬无关。匈奴地区的中原人有人身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地区 宽松 信任使用 中原人 胡妇
下载PDF
匈奴地区的中原人口及汉匈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庆宪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65,共5页
虞常等中原人口在匈奴社会里的实况,诺颜乌拉墓葬中出土的实物皆说明:两汉时期在匈奴地区匈汉人民之间,不存在相互敌对的思想意识。匈奴南下入塞“寇盗”中原边郡是不争的事实,但其目的是为生存而获取经济物资。匈汉争夺只是发生在局部... 虞常等中原人口在匈奴社会里的实况,诺颜乌拉墓葬中出土的实物皆说明:两汉时期在匈奴地区匈汉人民之间,不存在相互敌对的思想意识。匈奴南下入塞“寇盗”中原边郡是不争的事实,但其目的是为生存而获取经济物资。匈汉争夺只是发生在局部的、暂时的现象,双方关系的主流是和平相处、互通有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人 汉匈关系 互通有无 获取物资
下载PDF
生活在匈奴地区的中原人口
5
作者 王庆宪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2,共6页
中原人口大量进入了匈奴地区,包括汉军士卒战败投降或开小差留居当地者、随军出塞转输辎重者、汉使及其随从,还有士卒妻妇等,李广利率七万、赵破奴率二万中原士卒先后全部降入匈奴,中原贫民亡入匈奴者更多,而其目的都是为了谋求生存。... 中原人口大量进入了匈奴地区,包括汉军士卒战败投降或开小差留居当地者、随军出塞转输辎重者、汉使及其随从,还有士卒妻妇等,李广利率七万、赵破奴率二万中原士卒先后全部降入匈奴,中原贫民亡入匈奴者更多,而其目的都是为了谋求生存。中原人在匈奴地区被任用为高级将领、统军征战,或被用来治楼藏谷,一些人还传播了风俗文化生产技术,很多人皆娶匈奴妻世代居住。匈奴方面并没有虐待中原人,更没有杀戮中原人口以为殉葬牺牲。匈汉双方的人民都没有把对方视为敌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人 匈奴地区 经济处境 社会环境 谋求生存
下载PDF
弘扬中原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与传播路径
6
作者 贾士秋 《新闻研究导刊》 2014年第14期53-53,90,共2页
面对媒介融合带来的传播格局的重构,弘扬中原人文精神需要谋求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传播路径,即:传播理念再造、构建融合传播体系、谋求中原人文精神认同及做好危机传播。
关键词 中原人文精神 传播 路径
下载PDF
中原话有熊,热议四重证据法——福彩·中原人文论坛第四讲学术讨论会侧记
7
作者 荆云波 《百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12,共7页
文章对2009年11月7日福彩·中原人文论坛第四讲学术讨论会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福彩·中原人文论坛第四讲学术讨论会 《熊图腾》 四重证据法
下载PDF
中原人入闽与河洛文化在闽南的传播
8
作者 周铁菊 《学术问题研究》 2013年第1期50-55,共6页
闽南文化是移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分支,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中原移民传入的河洛文化与闽越文化、吴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和西方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的具有多元性、排他性、独特性的区域文化。
关键词 中原人 河洛文化 闽南 传播
下载PDF
从中原人口南迁看闽台姓氏源流
9
作者 王大良 《中州统战》 1997年第3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闽台姓氏 中原人 中原地区 河南 闽台地区 姓氏来源 陈元光 发源地 永嘉之乱 王审知
下载PDF
论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原人文精神传播管理
10
作者 贾士秋 《理财(审计)》 2014年第5期84-87,共4页
基于传播技术之上的媒介融合趋势是当下传播最为突出的背景,面对媒介融合带来的传播格局的重构,弘扬中原人文精神需要谋求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传播管理,即传播理念再造、构建融合传播体系、谋求中原人文精神认同及做好危机传播管理。
关键词 媒介融合 中原人文精神 传播路径
下载PDF
中原人文精神构建的三重价值取向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琳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5年第2期69-72,共4页
中原人文精神是河南人所特有的、反映河南人形象、基于深厚历史底蕴基础上的新时期人文精神。构建中原人文精神对于提高地域认同、经济发展和形象传播具有无形推动作用。弘扬中原人文精神必须首肯中原文化的根源性文化,树立自信;正确认... 中原人文精神是河南人所特有的、反映河南人形象、基于深厚历史底蕴基础上的新时期人文精神。构建中原人文精神对于提高地域认同、经济发展和形象传播具有无形推动作用。弘扬中原人文精神必须首肯中原文化的根源性文化,树立自信;正确认识国民性和人文精神内涵,认可中原;坚持人民性,服务中原,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人文精神 中原文化 河南人形象
下载PDF
论浙江精神及对中原人文精神构建的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宜馨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3-96,共4页
浙江精神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奋斗历程中孕育出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浙江精神、浙江文化与中原文化、中原人文精神具有一脉相承、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产生基础的不同等使... 浙江精神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奋斗历程中孕育出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浙江精神、浙江文化与中原文化、中原人文精神具有一脉相承、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产生基础的不同等使它们又有着质的不同。在中原人文精神构建过程中,要注意遵循规律、崇尚科学的求真精神,真抓实干、讲求实效的务实精神,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的诚信精神,和美与共、和睦有序的和谐精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励志奋进、奔竞不息的图强精神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精神 浙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人文精神 构建 启示
下载PDF
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原人文精神传播路径分析
13
作者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组 唐玉宏 贾士秋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5-101,共7页
中原人文精神与传播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弘扬中原人文精神需要以传播为载体,形成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合力。在当下媒介融合发展趋势这一大背景下,弘扬中原人文精神亟须传播理念的再造和传播路径的创新。具体而言,就是要更新传... 中原人文精神与传播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弘扬中原人文精神需要以传播为载体,形成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合力。在当下媒介融合发展趋势这一大背景下,弘扬中原人文精神亟须传播理念的再造和传播路径的创新。具体而言,就是要更新传播理念、构建融合传播体系、谋求中原人文精神认同、做好中原人文精神的危机传播。弘扬中原人文精神对推动"四个河南"建设意义重大,对于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能够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中原人文精神 传播路径
下载PDF
靖康之乱时期中原人南迁闽南述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显运 顾飞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6期68-72,共5页
1127年靖康之乱,大批中原人流离失所,纷纷流亡闽南。卜居闽南的移民既有皇室后裔、公卿贵族和一般士人,更多的则是普通百姓。移民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加速了闽南人口的增长,土地的开发与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经济重心... 1127年靖康之乱,大批中原人流离失所,纷纷流亡闽南。卜居闽南的移民既有皇室后裔、公卿贵族和一般士人,更多的则是普通百姓。移民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加速了闽南人口的增长,土地的开发与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尤为重要的是,他们在东南地区兴办书院,发展教育,为弘扬孔孟儒学培养了诸多的后继人才,儒雅之俗在福建路各州县蔚然成风,一改唐朝以前文化落后的面貌,促进了福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对闽台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南强北弱的文化格局,使中原文化得以在边陲生根发芽,泽被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康之乱 中原移民 闽南
下载PDF
古代战争对中原人口文化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悦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95-97,共3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量的战争发生在中原地区,中原文化也因之与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战争造成了中原地区人口数量减少,导致了中原文化资源的转移和历史人物的分布不均,最终导致南宋以后中国文化和教育发展重心由中原地区转至东南地区。
关键词 战争 中原文化 人口文化 影响
下载PDF
中原人文精神与传统武术文化四论
16
作者 艾萌 《武术研究》 2019年第7期25-28,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历史学研究范式,就中原人文精神与武术技击理论、中原人文精神与武德、传统武术文化所体现的中原人文精神以及二者如何融合发展这四个主题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关键词 中原人文精神 传统武术文化 武术
下载PDF
略论南水北调精神中的中原人文精神特质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耀丽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42-47,共6页
南水北调精神形成于当下,植根于楚地,发展于中原。中原人文精神中“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特质世代相传,对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者和干部群众身上,体现为担当意识、大爱... 南水北调精神形成于当下,植根于楚地,发展于中原。中原人文精神中“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特质世代相传,对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者和干部群众身上,体现为担当意识、大爱无疆、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凝结成新时代的精神音符,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精神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南水北调 责任担当 家国情怀 创新
下载PDF
中国人的情、中原人的画——读钱品辉水彩画
18
作者 长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7-368,F0002,F0003,F0004,共15页
我与钱品辉老师相识,是在十年以前。那年,聊城大学聘我当客座教授,品辉是聊城大学美术系主任。未几,聊城大学美术系升格为艺术学院,品辉升职为聊大艺术学院院长,由于他的关系,聊大艺术学院与东大艺术学院来往多了起来,两个学院... 我与钱品辉老师相识,是在十年以前。那年,聊城大学聘我当客座教授,品辉是聊城大学美术系主任。未几,聊城大学美术系升格为艺术学院,品辉升职为聊大艺术学院院长,由于他的关系,聊大艺术学院与东大艺术学院来往多了起来,两个学院像走亲戚。在走亲戚的过程中,我惊讶于品辉的干练,更惊讶于他在公务之余能够潜心作画,画出了那样一手好水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彩画 中国人 中原人 艺术学院 聊城大学 客座教授 美术系 系主任
下载PDF
用心浇灌中原人才之花——河南省人事厅服务高层次人才的启示
19
作者 云帆 《中国人才》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46,共3页
河南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河南省历来重视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特别是对高层次人才的重视,体现了政府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力度,展示了各级领导尊重人才的博大胸怀。河南省在服务高层次人才方面的经验... 河南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河南省历来重视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特别是对高层次人才的重视,体现了政府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力度,展示了各级领导尊重人才的博大胸怀。河南省在服务高层次人才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次人才 中原文化 河南省 省人事厅 服务 用心 人才强国战略 重视人才
下载PDF
春天,中原人民的心声在首都回荡——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巡礼
20
作者 白献民(文) 常石鸣(图) 《人大建设》 2008年第4期3-6,共4页
2008年春天的首都北京,风和日丽,阳光普照。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又在这里胜利召开。会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吴邦国委员长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和讲话,都传递出春天... 2008年春天的首都北京,风和日丽,阳光普照。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又在这里胜利召开。会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吴邦国委员长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和讲话,都传递出春天蓬勃的气息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常委会工作 首都 代表团 河南 心声 人民 中原 政府工作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