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铜时代巴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差异初探
1
作者 裴争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50-60,共11页
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都曾经历过辉煌的青铜时代,但二者的青铜时代存在较大差别,首先,二者的青铜礼器使用方式不一样,中原文明的青铜礼器主要是作为陪葬明器来使用,巴蜀文明的则主要用于大型的集体祭祀;其次,就青铜器的形制来说,中原文明... 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都曾经历过辉煌的青铜时代,但二者的青铜时代存在较大差别,首先,二者的青铜礼器使用方式不一样,中原文明的青铜礼器主要是作为陪葬明器来使用,巴蜀文明的则主要用于大型的集体祭祀;其次,就青铜器的形制来说,中原文明的青铜器主要是“物”形,巴蜀文明的除了“物”形,最突出的是“人”形。造成二者青铜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其权力模式的不同,古蜀国是崇尚神权的古国,中原诸国则是崇尚王权的古国。二者权力模式的不同则又源于其所处文化生态环境的迥异,巴蜀文明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和奇异多样的动植物使古蜀先民形成了对神灵的崇拜,而中原文明则因相对单一的地形和便利的交流渠道更注重家族王权的传承。中原文明和巴蜀文明分别代表了中华文明中重物质现实和重精神信仰两种不同的文化基因,它们都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时代 巴蜀文明 中原文明 文化生态
下载PDF
中原文明为何能占据中华文明C位?
2
作者 苏瑜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第2期4-9,共6页
循着时间的脉络,我们行走在郑州,探访了诸多代表性遗址。在郑州裴李岗遗址、大河村遗址,我们直观清晰地看到,先民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凝聚着他们生活美学的绿松石坠、家畜陶塑让我们忍不住惊叹;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用智慧“仰望星空”,不... 循着时间的脉络,我们行走在郑州,探访了诸多代表性遗址。在郑州裴李岗遗址、大河村遗址,我们直观清晰地看到,先民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凝聚着他们生活美学的绿松石坠、家畜陶塑让我们忍不住惊叹;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用智慧“仰望星空”,不断激发艺术细胞创造出各种精美的彩陶器更让我们震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河村遗址 中原文明 生活美学 绿松石 中华文明 仰望星空 居住条件 裴李岗遗址
下载PDF
夏商周中原文明对淮河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朝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53,共6页
中原夏文化对淮河流域上中游地区存在着直接、强烈的文化影响,又间接影响到豫西、鲁东、皖北。代夏的商文化的冲击使东夷、淮夷文化的格局与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夷文化部分地与商文化融合,鲁南、苏北地区成为商文化的波及地区,淮夷... 中原夏文化对淮河流域上中游地区存在着直接、强烈的文化影响,又间接影响到豫西、鲁东、皖北。代夏的商文化的冲击使东夷、淮夷文化的格局与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夷文化部分地与商文化融合,鲁南、苏北地区成为商文化的波及地区,淮夷文化成为商文化的地方类型。周文化不但影响了淮河流域古代文化的面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淮河流域古代居民的结构和成分。从地理上看,夏商周中原文明的浸润由西而东递减,土著文化因素递增;从社会层次上看,对中原王朝礼制文明的接受程度则由社会上层而下层递减。淮河流域古代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和融合了夏商周古代文明的多种因素,从而为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周中原文明 淮河流域古代文明化进程
下载PDF
两汉时期文明特点述论——兼及两汉时期中原文明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国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31,共5页
文明是一种表现历史发展 (进步 )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也代表着产生自己主体的文化特质和精神本质。两汉时期的文明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特殊性、创新性和传统性。中原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和缩影 ,又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 文明是一种表现历史发展 (进步 )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也代表着产生自己主体的文化特质和精神本质。两汉时期的文明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特殊性、创新性和传统性。中原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和缩影 ,又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尤其是以中原为领先地位的冶铁技术的发展与变革 ,给整个两汉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太学 (国立大学 )、四姓小侯学、宫邸学(贵族学校 )、鸿都门学 (文艺专科学校 )、私立学校以及郡、县、乡、聚教育文化的兴盛 ,不但提高了人口的素质 ,也对东汉政治文化走向产生了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中原文明 特殊性 创新性 传统性
下载PDF
中原文明繁荣的史前文化底蕴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金玉 徐远健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7期50-54,共5页
中原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的发展时期,比如在夏商周时期,中原文明高度发达,是当时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问题,必定要从中原文明着手寻找线索。中原文明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在于其有... 中原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的发展时期,比如在夏商周时期,中原文明高度发达,是当时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问题,必定要从中原文明着手寻找线索。中原文明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在于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原文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漫长发展过程,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大放异彩,领先周边其他文化,至商周时期达到鼎盛,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并引领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明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朝代 二里头文化时期
下载PDF
中原文明考古探源: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和它之前的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幼平 郝红星 《大众考古》 2016年第2期23-31,共9页
中原文明哪里来?向1万年前探源中华文明肇始于太平洋西岸的黄河、长江之间,一如大洋的烟波浩淼,陆生为主的中华文明同样波光粼粼,别具风采。这一别具,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泱泱中华,源远流长,云蒸霞蔚,近或万年;第二,进入历史阶段以来... 中原文明哪里来?向1万年前探源中华文明肇始于太平洋西岸的黄河、长江之间,一如大洋的烟波浩淼,陆生为主的中华文明同样波光粼粼,别具风采。这一别具,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泱泱中华,源远流长,云蒸霞蔚,近或万年;第二,进入历史阶段以来,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这一文明五千年来从未中断,成为世界的唯一体例。过去有人认为中华文明的发生方式是中心开花,波及周围,中心在黄河中游。这种观点被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家沟 中原文明 泱泱中华 太平洋西岸 中心开花 发生方式 黄河中游 发掘面积 新石器时代早期 动物骨骼
下载PDF
秦汉时期中原文明在徽州的渗透
7
作者 曾小保 方光禄 《蚌埠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2-35,40,共5页
汉朝以前,徽州土著的越文化颇具特色;秦汉时期,中央政权通过设置和细化地方行政机构、减少和分化山越人口等手段强行输入中原文明。与此同时,以方、汪家族为代表的中原移民入迁徽州,也以民间的温和方式播撒着中原文明,从而使秦汉时期成... 汉朝以前,徽州土著的越文化颇具特色;秦汉时期,中央政权通过设置和细化地方行政机构、减少和分化山越人口等手段强行输入中原文明。与此同时,以方、汪家族为代表的中原移民入迁徽州,也以民间的温和方式播撒着中原文明,从而使秦汉时期成为徽州山越文化向中原文化靠拢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徽州 移民 中原文明 渗透
下载PDF
感受河南考古发现的魅力——《启封中原文明——20世纪河南考古大发现》简介
8
作者 段南萍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书评 中原文明 20世纪 河南 考古发现 仰韶文化 安阳殷墟
下载PDF
史前中原文明的文化特质与文化观
9
作者 曹建墩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5期32-39,共8页
中原地处南北、东西交通的汇合处,信息畅通,交流广泛,对异质文化有兼容并蓄的吸纳能力与改造能力。中原文化不务宗教玄想而务实际、重实用,祖先崇拜和祭祀礼仪更多被赋予了社会和政治功能,宗教祭祀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特征比较明显,在... 中原地处南北、东西交通的汇合处,信息畅通,交流广泛,对异质文化有兼容并蓄的吸纳能力与改造能力。中原文化不务宗教玄想而务实际、重实用,祖先崇拜和祭祀礼仪更多被赋予了社会和政治功能,宗教祭祀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特征比较明显,在文明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世俗理性与务实致用的价值取向。在长期的族群融合与政治实践中,中原社会逐渐形成了共同体道德意识,形成一种道德政治模式和以德治理的道德政治理念,其是以道德规范人的行为,以礼制来约束社会成员,从而使中原文化具有一种内敛、节制、中和的文化气质,也使中原社会形成了崇简尚朴、贵本节用的价值观和崇尚中和的政治观。中原文明这些文化特质和文化观念,使中原文化具有内聚性、向心力和强大的文化吸附力,更容易形成大范围的政治文化认同,对中原文明优势地位的形成具有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明 文化特质 文化观 文明进程
下载PDF
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明的关系
10
作者 李竞恒 《巴蜀史志》 2021年第5期118-124,共7页
一古蜀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分支,在很早的时期便与中原文明之间存在联系,夏王朝的开创者大禹就来自四川的西羌之地。汉晋以来的观念中,大禹源自于川西地区,《太平御览》卷82引《蜀本纪》“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即岷江上游地区的... 一古蜀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分支,在很早的时期便与中原文明之间存在联系,夏王朝的开创者大禹就来自四川的西羌之地。汉晋以来的观念中,大禹源自于川西地区,《太平御览》卷82引《蜀本纪》“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即岷江上游地区的茂、汶之地。《三国志·蜀志·秦宓传》:“禹生石钮,今之汶山郡是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文化 汶山郡 古蜀文明 中原文明 《太平御览》 广柔县 蜀志 夏王朝
下载PDF
弘扬中原文明 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研究
11
作者 田珂 《美与时代(城市)》 2015年第6期107-108,共2页
弘扬中原文明,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和意识的层面,需要物化的载体为依托,需要直观的表达方式做支撑。民间手工艺品是传统民族艺术中的奇葩,能够直观、简洁、形象地表达出文明的显著特色,因此可以也应当在弘扬中原文明,... 弘扬中原文明,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和意识的层面,需要物化的载体为依托,需要直观的表达方式做支撑。民间手工艺品是传统民族艺术中的奇葩,能够直观、简洁、形象地表达出文明的显著特色,因此可以也应当在弘扬中原文明,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明 民间手工艺品 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弘扬中原文明 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西平 杨晋 刘涛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3期89-93,共5页
河南作为中原文明发端的核心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类型众多。弘扬中原文明对于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具有以下重要意义: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提升河南形象感染力,发展河南文化生产力,强化河南文化带动力,提升河南文化聚合力,增强... 河南作为中原文明发端的核心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类型众多。弘扬中原文明对于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具有以下重要意义: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提升河南形象感染力,发展河南文化生产力,强化河南文化带动力,提升河南文化聚合力,增强河南文化辐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明 传承弘扬 河南 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史前“青铜之路”与中原文明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学堂 李文瑛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9-88,共10页
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群的远距离迁徙,初步奠定了内陆欧亚人类及文化分布的基本格局。青铜时代东西方人群的迁徙更加频繁,这时期欧亚大陆西东向的文化交流可以用史前"青铜之路"来概括。史前"青铜之路"主要指的是欧亚西... 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群的远距离迁徙,初步奠定了内陆欧亚人类及文化分布的基本格局。青铜时代东西方人群的迁徙更加频繁,这时期欧亚大陆西东向的文化交流可以用史前"青铜之路"来概括。史前"青铜之路"主要指的是欧亚西部青铜技术东向的传播途径、方式与过程,同时随着史前"青铜之路"的开辟,自西向东传播的还有小麦和大麦的人工种植技术、羊和牛的驯养,它们共同构成了史前"青铜之路"研究的内容。史前"青铜之路"的形成和繁荣时期,正是中原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原文明的起源是多种因素碰撞交融与发展的结晶。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随着中亚的东西部及中原黄河流域考古新发现和科技考古的重要突破,学术界不断意识到中原早期文明的起源与史前"青铜之路"繁荣有内在关系。史前"青铜之路"的研究,对探索中国早期文明起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青铜之路” 小麦西东向传播 黄牛与绵羊西东向传播 中原早期文明
下载PDF
黄河与中原文明
14
作者 张放涛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21-23,共3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和滋润了大地,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长达5000年的华夏文化史中,黄河与河南乃至中原地区有着亘古不解的渊源、千丝万缕的联系。黄河为中原大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活水,黄河为炎黄子孙造就了广阔、平坦...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和滋润了大地,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长达5000年的华夏文化史中,黄河与河南乃至中原地区有着亘古不解的渊源、千丝万缕的联系。黄河为中原大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活水,黄河为炎黄子孙造就了广阔、平坦,赖以生存的沃土,黄河为中原培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黄河及其文化又为中原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当然黄河又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曾使华夏儿女特别是中原儿女饱受其害,但盘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与黄河水害展开不懈斗争之时,对黄河的崇拜敬仰之情结却愈结愈深。文化凝结历史,文化连接未来。近些年来,研究黄河、研究黄河文化的热潮此起彼伏,有关单位和团体相继组织了多种主题的黄河文化论坛,一些知名学者也围绕黄河及其与中原文化之关系发表了许多高见,这无疑对黄河文化的传承,对中原文化的弘扬起到了推进作用。就此,本刊将陆续特约和选用一些交流论文,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明 黄河 发展史 世界 民族 河流 母亲 血缘
下载PDF
论中原文明在华夏文明中的核心地位
15
作者 王建华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35-37,共3页
中原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中原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原文明特有的务实性、包容性、延续性、世俗性等特点,使得中原文明能够将自己的以礼乐为代表的礼制文化传播给周边文化,且改变了周边文化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从而... 中原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中原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原文明特有的务实性、包容性、延续性、世俗性等特点,使得中原文明能够将自己的以礼乐为代表的礼制文化传播给周边文化,且改变了周边文化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从而稳固了中原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明 华夏文明 农业基础 核心地位
下载PDF
中原文明兴衰分水岭之商榷
16
作者 刘海峰 郭超 余善赋 《天中学刊》 1998年第4期36-38,共3页
中原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曾长期居于领先地位。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及以后330余年接续不断的天灾人祸,导致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重心的转移,中原文明由盛转衰。因此,中原文明由盛而衰的分水岭不在北宋,而在晋末... 中原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曾长期居于领先地位。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及以后330余年接续不断的天灾人祸,导致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重心的转移,中原文明由盛转衰。因此,中原文明由盛而衰的分水岭不在北宋,而在晋末的“八王之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明 八王之乱 文化重心 文明 兴衰 军事 西晋 代文 转移 分水岭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明和中原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观点选介
17
《文物世界》 2002年第2期76-76,共1页
一、关于中原文明以及华夏文明形成过程的几种意见:(一)华夏文明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两大发展阶段:一是处于文明化或国家化进程中的仰韶与龙山时代或可称为“多元的古国文明时期”;二是始于二里头文化所代表的初步统一的中原王朝国家... 一、关于中原文明以及华夏文明形成过程的几种意见:(一)华夏文明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两大发展阶段:一是处于文明化或国家化进程中的仰韶与龙山时代或可称为“多元的古国文明时期”;二是始于二里头文化所代表的初步统一的中原王朝国家,纵横夏商周三代,为华夏文明社会的正式形成阶段,亦可称为“一体的王朝文明”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明 二里头文化 夏商周 龙山时代 中原王朝 三代 华夏文明 形成阶段 观点 时期
下载PDF
蜀族、雒城、郫都——古蜀史前的中原文明
18
作者 白剑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57-60,共4页
四川古代有深刻而成系统的中原文化,尤其是蜀族名号、三星堆雒城及郫都名号均与中原夏王朝的同类文化惊人一致,蜀地学者过去不曾注意到。这里将其介绍出来,供诸家更深入研究蜀史。
关键词 蜀族 雒城 中原文明
下载PDF
厚重与无价——读《启封中原文明——20世纪河南考古大发现》
19
作者 段南萍 《中州今古》 2004年第1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考古工作 中原文明 河南人 中国考古学 考古学文化 考古新发现 考古学史 国家文物局 仰韶村 中国文物报
下载PDF
河洛文化区:中原文明的史前基础
20
作者 王文华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5-32,共8页
以环嵩山地区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原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其史前考古学文化遗存有自己独立的文化渊源、特征鲜明的陶器组合、持久的考古学文化传统和稳定的时空分布范围,在中国史前文化的格局中具有独立的文化区地位,可以称之为河洛... 以环嵩山地区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原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其史前考古学文化遗存有自己独立的文化渊源、特征鲜明的陶器组合、持久的考古学文化传统和稳定的时空分布范围,在中国史前文化的格局中具有独立的文化区地位,可以称之为河洛文化区。其史前考古学文化特点兼具东方东夷集团和西方华夏集团特征,其性质应该是文献记载的颛顼族团的文化遗存。其文明化进程具有自己独特的模式,是二里头文明的直接来源。河洛文化区是中国史前文化互动交流最剧烈、影响最深刻的地区之一,正是这种深彻的文化开放和兼容,使得河洛文化区孕育了中国最早的王国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洛文化区 颛顼族团 中原文明起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