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青铜器文化在设计学课堂中的传播路径与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高云 成乐乐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3年第10期149-152,共4页
中原青铜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当今社会仍有着重要的传承意义。而设计学课堂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有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在设计学的相关课程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今设计教... 中原青铜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当今社会仍有着重要的传承意义。而设计学课堂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有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在设计学的相关课程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今设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将设计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作为论述主题,主要探讨了中原青铜器文化在设计学课堂中的传播路径与策略。主要分析中原青铜器文化在设计素描、图案基础、文创产品设计等本科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并探讨在研究生课程中进行中原艺术传统与创意研究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传播并深入挖掘中原青铜器文化的历史文化背景、技艺特点以及其蕴含的审美价值和哲学思想,可以有效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设计学教育中应重视中原青铜器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为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学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青铜器文化 传统文化传播 设计学课堂
下载PDF
三星堆青铜器和商代中原青铜器艺术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包燕 张洪振 姜琳琳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7-50,共4页
1986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公元前13~14世纪左右的青铜器,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神秘瑰丽,其造型、功能等迥异于我们熟知的古代中原文明,本文从青铜器的造型、装饰、原料来源、铸造工艺及宗教崇拜等... 1986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公元前13~14世纪左右的青铜器,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神秘瑰丽,其造型、功能等迥异于我们熟知的古代中原文明,本文从青铜器的造型、装饰、原料来源、铸造工艺及宗教崇拜等几方面将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三星堆青铜 中原青铜
下载PDF
论三星堆与中原青铜造像之横比
3
作者 张海霞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9-51,共3页
广汉三星堆遗址是距今五千年至三千年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的遗址,是人类伟大的遗址之一。古蜀社会的青铜文化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东方都是极富特色、令人叹奇的,成为了三星堆文化的代表。他的出现自然地让人们把目光投向同时代的中原... 广汉三星堆遗址是距今五千年至三千年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的遗址,是人类伟大的遗址之一。古蜀社会的青铜文化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东方都是极富特色、令人叹奇的,成为了三星堆文化的代表。他的出现自然地让人们把目光投向同时代的中原地区,寻求他们之间的渊源,相隔遥远的两地却体现出某些共同的文化特征,同时在风格上又迥然不同,本文通过两者的比较分析明确其在世人心中的特点,形成古蜀青铜艺术特定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青铜 中原青铜 造像 横比
下载PDF
中原青铜铸造工艺在南方地区的传播与影响
4
作者 胡飞(文/图) 徐雨(文/图) 《中国民族美术》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中国古代青铜范铸工艺在龙山时代(4300-3800 BP)的豫西、晋南地区初见端倪,经历了二里头时代(3800-3600BP)、二里岗时代(3600-3300 BP)青铜工匠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商周时期逐步走向成熟,在“金道锡行”南北要道上的南铜(锡)北运与北人南... 中国古代青铜范铸工艺在龙山时代(4300-3800 BP)的豫西、晋南地区初见端倪,经历了二里头时代(3800-3600BP)、二里岗时代(3600-3300 BP)青铜工匠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商周时期逐步走向成熟,在“金道锡行”南北要道上的南铜(锡)北运与北人南下的双向互动过程中,中原青铜铸造工艺逐步传播至长江流域,再经过巴蜀、荆楚以及吴越等地区的诸侯国逐步被输送到云贵高原、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腹地,南方各民族群体对其进行借鉴、吸收、融合与创新,并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南方青铜文化。秦汉以来,中原王朝不断地向南扩张与文化输出,直接加速了中原与南方各地的经贸往来、人口迁徙以及文化交融,中原青铜铸造工艺也快速在云贵高原、岭南腹地落地生根,南方贵族制作了大量铜鼓、铜钟以及贮贝器等为代表的青铜礼乐器,这一时期南方社会的青铜礼乐制度达到鼎峰,古滇国、夜郎国以及瓯骆等百越族群用中原青铜工艺创造的铜鼓及其铜鼓文化影响深远,加速了南方社会对华夏青铜文明的文化认同及其华夏化进程,为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青铜铸造工艺 南方青铜文化 铜鼓文化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原文传递
青铜器间的审美比较——以西汉滇区和商周中原地区青铜器为例
5
作者 刘利 黄隽 《美术大观》 2011年第2期44-44,共1页
历史上的商周时期是中原青铜文化的鼎盛期,西汉时期是滇青铜文化的鼎盛期。本文从表现形式、地域文化、装饰造型三方面,对两地区青铜器的审美差异作初步分析探究。
关键词 青铜 青铜 中原青铜 审美差异
下载PDF
中原早中期青铜器动物纹样标志造型设计研究
6
作者 高懿君 王小娜 《中国包装》 2018年第6期52-55,共4页
中原又称华夏,因其地势平坦、资源丰富,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中原地大物博,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青铜器文化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青铜器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后代精... 中原又称华夏,因其地势平坦、资源丰富,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中原地大物博,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青铜器文化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青铜器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后代精神的食粮。本文结合本地丰富的资源特色,主要通过对中原青铜器动物纹样的造型研究,着重分析归纳动物纹样局部笔画造型特点和风格,结合现代图形设计原则设计近似风格的动物图形,并应用于具体的标志设计作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青铜 动物图形 局部造型 标志设计
下载PDF
中原纹饰青铜器名称英译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志伟 李琼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40-45,共6页
以中原纹饰青铜器的英译名称为调查对象,研究发现中原纹饰青铜器英译名称所采用的译介方式有音译、直译和增译。存在的问题有英译信息缺失、译文缺乏规范及英译意象存在偏差。从加强译者专业素养;优化高校课程设置;增进校、博、企间合作... 以中原纹饰青铜器的英译名称为调查对象,研究发现中原纹饰青铜器英译名称所采用的译介方式有音译、直译和增译。存在的问题有英译信息缺失、译文缺乏规范及英译意象存在偏差。从加强译者专业素养;优化高校课程设置;增进校、博、企间合作;广泛开展业内交流四方面着手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使译文的语言结构和文化意象更符合目的语受众的认知模式和思维习惯,更好地促进中原文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纹饰青铜 英译问题 改译建议
下载PDF
山西博物院藏青铜复合剑及其CT扫描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苏荣誉 丁忠明 《文物季刊》 2022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本文在对山西博物院暨山西青铜博物馆所藏一件复合剑的形制和CT扫描分析的基础上,肯定其属于侯马风格器,年代当在春秋晚期。扫描发现其先铸的脊条属于超高铅青铜,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均差。结合既往对复合剑的分析,脊条材质各异,具有刚... 本文在对山西博物院暨山西青铜博物馆所藏一件复合剑的形制和CT扫描分析的基础上,肯定其属于侯马风格器,年代当在春秋晚期。扫描发现其先铸的脊条属于超高铅青铜,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均差。结合既往对复合剑的分析,脊条材质各异,具有刚柔相济的功用。复合剑可能是某组铸工炫技而为,产品特别、珍贵,或可标志主家身份,或用以埋葬显贵,并非用以格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青铜 复合剑 CT 扫描 铸接 青铜器功能
下载PDF
我国南方出土的带铭文青铜礼器及其认识 被引量:3
9
作者 施劲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8-44,31,共8页
皇”。1987年在广丰征集1件卣①9,器底部有“公作宗宝尊彝”2行6字。四川出土的带铭青铜礼器有3件。广汉1960年彭县竹瓦街出土一批铜器,其中有2件觯②1,1件器内有“牧正父己”4字;另1件器内底有“覃父癸”3... 皇”。1987年在广丰征集1件卣①9,器底部有“公作宗宝尊彝”2行6字。四川出土的带铭青铜礼器有3件。广汉1960年彭县竹瓦街出土一批铜器,其中有2件觯②1,1件器内有“牧正父己”4字;另1件器内底有“覃父癸”3字。在长江下游出土的西周铜器中,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礼器 兽面纹 出土的青铜 西周早期 省博物馆 我国南方 中国青铜 中原青铜 文物 安徽屯溪
下载PDF
彩绘陶纹饰与青铜器纹饰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建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0期25-27,共3页
从商的起源以及它的发展和迁徙,都与北方文化有着不解之缘。而彩绘陶纹饰又早于青铜器纹饰,所以说夏家店下层文化早期彩绘陶明显影响了夏,商,周青铜文化的装饰工艺,夏商周文化的萌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艺术遗产。
关键词 中原青铜 红山文化 彩绘陶 纹饰
下载PDF
先秦青铜器的技术分析
11
作者 梁慧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8-80,共3页
在中原,黄河母亲孕育了华夏文明。这里出土了以“四羊尊”、“司母戊鼎”为代表的许许多多青铜时代的精品。笔者对收集到的中原青铜器样品进行了化学成份、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的测试和分析研究。1、化学成份分析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周礼&... 在中原,黄河母亲孕育了华夏文明。这里出土了以“四羊尊”、“司母戊鼎”为代表的许许多多青铜时代的精品。笔者对收集到的中原青铜器样品进行了化学成份、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的测试和分析研究。1、化学成份分析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周礼·考工记》中载有:“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就是古代青铜器成份配比的“六齐”规律。按照内割和外割两种理解(所谓内割,指等分铜合金;所谓外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能 配比 配方 技术分析 金相组织 古代青铜 铜合金 化学成份分析 中原青铜 硬度
下载PDF
青铜器鉴定要点
12
作者 姜涛 《理财(经济)》 2014年第8期82-85,共4页
对古代青铜器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鉴定工作的第一步是辨伪,第二步是研究确定文物的价值,给予恰当的评价。为了确定每件青铜器的价值.要先确定其年代及文化性质。有的青铜器能依据填铭文确定其绝对年... 对古代青铜器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鉴定工作的第一步是辨伪,第二步是研究确定文物的价值,给予恰当的评价。为了确定每件青铜器的价值.要先确定其年代及文化性质。有的青铜器能依据填铭文确定其绝对年代,一般应确定其时代或分期(相对年代)。文化性质一般指的是中原青铜器或是巴蜀青铜器、滇文化青铜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青铜 鉴定要点 历史价值 文化性质 科学价值 艺术价值 鉴定工作 滇文化
下载PDF
成都商业街船棺出土漆器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江章华 颜劲松 《四川文物》 2003年第6期31-34,共4页
商业街船棺出土漆器与楚漆器相比有相似之处 ,但区别是十分明显的。商业街船棺出土漆器的纹饰完全是模仿同时期中原式青铜器上的蟠螭纹和红铜镶嵌的龙纹 ,题材单一 ,缺少变化 ,从漆器的这些特征推测 ,战国早期前后的蜀国青铜器中应有较... 商业街船棺出土漆器与楚漆器相比有相似之处 ,但区别是十分明显的。商业街船棺出土漆器的纹饰完全是模仿同时期中原式青铜器上的蟠螭纹和红铜镶嵌的龙纹 ,题材单一 ,缺少变化 ,从漆器的这些特征推测 ,战国早期前后的蜀国青铜器中应有较多中原风格的青铜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街船棺 漆器 风格 中原青铜
下载PDF
汉文化的南传及其对壮族古代文化的影响(一) 被引量:8
14
作者 覃彩銮 《广西民族研究》 1988年第4期27-42,共16页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由于壮族历史上没有形成统一流行的文字,所以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未能载入史册。因此,对壮族的历史文化应该加强研究,以揭示其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文化成就,肯定她们在缔...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由于壮族历史上没有形成统一流行的文字,所以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未能载入史册。因此,对壮族的历史文化应该加强研究,以揭示其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文化成就,肯定她们在缔造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另一方面,对汉民族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南传及其对壮族古代文化的影响的研究,亦不能忽视。因为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其文化亦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凝聚体,历史上对促进周边诸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化 广西地区 中原青铜 中原文化 古代文化 青铜文化 民族文化 中原地区 中华民族 壮族先民
下载PDF
滇东北:中国冶金之发源地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晓岑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7-83,共7页
本文依据甲骨文、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对商周时期中原青铜器的矿料来源进行了考证,认为早在商周时期,滇东北的金属矿产就大规模地输人中原,并产生过世界性的影响,从而推断滇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冶金发源地。
关键词 滇东北 中原青铜 矿料来源 铅同位素 商周时期 郭沫若 甲骨文 冶金 金属矿产 出土的青铜
下载PDF
夏商西周时期北方中原融合型青铜器初步研究——以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南北考古发现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晓鹏 韦姗杉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5,99,共9页
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南北地区在夏商西周时期是北方青铜文化和中原文化交往的前沿地带,随着两种不同类型文化交往程度的加深,相互影响,产生了融合两种文化的器物,如北方中原融合型青铜器。本文将以夏商西周时期北方中原融合型青铜器在研究... 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南北地区在夏商西周时期是北方青铜文化和中原文化交往的前沿地带,随着两种不同类型文化交往程度的加深,相互影响,产生了融合两种文化的器物,如北方中原融合型青铜器。本文将以夏商西周时期北方中原融合型青铜器在研究区域内的分布和传播为主线,以求对隐藏在这类器物背后的北方青铜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揣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中原融合型青铜 北方青铜文化 中原文化 文化传播交流
原文传递
论我国南方出土的商代青铜大口尊 被引量:20
17
作者 施劲松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47-54,共8页
在我国南方地区,历年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青铜礼器,其中有一类大口尊出土范围广,发现数量较多,在南方商代青铜器中非常重要。从50~80年代初,安徽、湖南、重庆和陕西等地就不断有大口尊零散出土。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两座器物坑,从坑... 在我国南方地区,历年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青铜礼器,其中有一类大口尊出土范围广,发现数量较多,在南方商代青铜器中非常重要。从50~80年代初,安徽、湖南、重庆和陕西等地就不断有大口尊零散出土。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两座器物坑,从坑中又出土一批大口尊。特别是近年来,在湖北等地也不断有新的发现。学术界对三星堆出土的包括大口尊在内的青铜器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尊 兽面纹 三星堆 中原青铜 出土 青铜礼器 长江中下游地区 商代青铜 四川地区 青铜文化
原文传递
中国早期青铜器的起源与传播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学堂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7,共7页
中原地区虽然从新石器时代就零星地发现青铜器残片,但青铜文化真正兴起则到了公元前2千纪的前半叶,中国北方早期青铜文化发生的时代晚于中原地区。相比之下,新疆地区则在公元前3千纪末开始,就出现了发达青铜器群;甘青地区青铜器群出现... 中原地区虽然从新石器时代就零星地发现青铜器残片,但青铜文化真正兴起则到了公元前2千纪的前半叶,中国北方早期青铜文化发生的时代晚于中原地区。相比之下,新疆地区则在公元前3千纪末开始,就出现了发达青铜器群;甘青地区青铜器群出现的年代也早于中原地区和中国北方地区。新的发现与研究表明,中国早期青铜器有从西北向中原内地和中国北方地区传播的趋势。这些发现大大拓宽了中国早期青铜器起源与传播研究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青铜 西北青铜 新疆青铜 青铜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青铜时代与铜鼓文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继忠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1-66,共6页
关键词 青铜时代 青铜文化 中原青铜 铜鼓文化 失蜡法 青铜技术 南方民族 青铜 石寨山 青铜艺术
原文传递
透过“神面”遥望神秘噩国
20
作者 曦文 《中国收藏》 2024年第10期56-59,共4页
在人类古代文明中,中国古代青铜器虽未先声夺人,却能后来居上,创造出造型奇异、装饰独特、工艺精湛、数量巨大的青铜艺术品。中原青铜时代开始于大约公元前18世纪的二里头文化,并成为其后商周、秦汉青铜技术的源头和范式。商代青铜工业... 在人类古代文明中,中国古代青铜器虽未先声夺人,却能后来居上,创造出造型奇异、装饰独特、工艺精湛、数量巨大的青铜艺术品。中原青铜时代开始于大约公元前18世纪的二里头文化,并成为其后商周、秦汉青铜技术的源头和范式。商代青铜工业的勃兴,使青铜器朝大型化和精美化两个维度跃升,不仅铸造了若干重器,器类也有大幅增加,而且在器表铸造了特有的以兽面为代表的纹饰和动物形装饰,造型别致、纹线流畅,表现出高超的铸造工艺。商晚期都城安阳多个规模宏大的铸铜工场,充分反映出铸铜工业的繁荣,也凸显出王室对青铜铸造的垄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兽面 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青铜 铸铜 中原青铜 商周 铸造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