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文化共兴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历史逻辑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威 李志哲 《北方论丛》 2022年第5期53-64,共12页
文化共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维度。中国与中亚国家拥有悠久深厚的文化共兴传统。数千年来,以商品流通促进物质文明进步、以民族交融刻印历史文化记忆、以艺术繁荣谱写共荣共兴诗篇、以思想激荡漾起民心真情涟漪,共同促进人类文... 文化共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维度。中国与中亚国家拥有悠久深厚的文化共兴传统。数千年来,以商品流通促进物质文明进步、以民族交融刻印历史文化记忆、以艺术繁荣谱写共荣共兴诗篇、以思想激荡漾起民心真情涟漪,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这一传统使得在新时代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既有保持文化共兴时空延续性的历史意义,又有在文化共兴维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价值。中国与中亚国家要秉持文化引领与对话、文明平等与互鉴的原则,夯实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推动文化和合共生,造就合作共生文化格局,最终建成文化共兴命运共同体。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文化共兴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在中亚塑造自信包容的国家形象、探索多元化文化交流模式、搭建立体高效的文化传播网络、建立中国—中亚多边文化治理体系及制定契合中国与中亚实际的文化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命运共同体 中国—命运共同体 中国—中亚文化共兴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和平合作中文明互鉴 开放包容中互利共赢——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
2
作者 李中年 杨彩虹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22年第7期137-146,共10页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邦近邻,也是利益相依的战略伙伴。古代史上中日以和平交往的方式向对方借鉴文明,近代史上日本以暴力冲撞的方式侵略中国,现代史上中日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向对方展现文明。开创未来,...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邦近邻,也是利益相依的战略伙伴。古代史上中日以和平交往的方式向对方借鉴文明,近代史上日本以暴力冲撞的方式侵略中国,现代史上中日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向对方展现文明。开创未来,中日两国必须吸取先前的教训,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大势,祈福两国及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相处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学生,在增长历史知识、拓展关键能力的同时,一定要铭记“战争的痛”、珍爱“和平的好”,居安思危,胸怀家国,报效祖国,不负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邦交正常化 战略伙伴 互利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文明互鉴 开放包容 居安思危
下载PDF
论中非合作论坛的起源、发展与贡献 被引量:12
3
作者 沈晓雷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93,共14页
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是中非友好合作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非洲国家在论坛创立与机制化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能动性和主事权。经过七届论坛20年的发展,中非合作论坛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中非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领域全方位合作最为重要... 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是中非友好合作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非洲国家在论坛创立与机制化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能动性和主事权。经过七届论坛20年的发展,中非合作论坛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中非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领域全方位合作最为重要的平台,且形成了其独有的特征,突出表现为“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契合非洲发展需求的合作理念,狠抓成果落实的合作态度。中非合作论坛成果丰硕,它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推动了中非关系全面快速发展,提升了非洲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并引领了国际社会对非合作的步伐。中非合作论坛在未来发展中虽还面临一些问题,但如果能够在坚持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合作论坛 治国理政 商、建、享” 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下载PDF
中美经贸:宜顺时济世,忌纵横捭闔
4
作者 李仲周 《WTO经济导刊》 2017年第4期61-62,共2页
只有顺应世界全球化发展潮流,面对现实,中美经贸关系才能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中美两国,造福全球经济。
关键词 美经贸关系 经济发展潮流 山先生 互利 经济恢复 顺之 中国经济崛起 命运共同体 持续增长 全球视角
下载PDF
刘鸿武教授:中国非洲研究的耕耘者
5
作者 胡宝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共1页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正得到越来越多非洲国家的认同和积极响应。中非友好合作,体现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诉求。多年来,刘鸿武教授积...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正得到越来越多非洲国家的认同和积极响应。中非友好合作,体现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诉求。多年来,刘鸿武教授积极推进中非合作研究与非洲研究的治学之路,体现着世界眼光、爱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研究 刘鸿武 中国 人类命运共同体 友好合作 非合作 一带一路 互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