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主权观与人权观的适时调整
被引量:
3
1
作者
吕怡维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126,共4页
改革开放的前十年是中国主权观和人权观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同时比较活跃地参与到联合国人权机构和国际人权事务活动中。由于国际人权活动既定的游戏规则是在战后欧美国家主导下制订的,与中国长...
改革开放的前十年是中国主权观和人权观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同时比较活跃地参与到联合国人权机构和国际人权事务活动中。由于国际人权活动既定的游戏规则是在战后欧美国家主导下制订的,与中国长期坚持的主权观与人权观存在着固有的矛盾。中国的现代化战略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对主权观和人权观进行了必要的调适,在坚持维护主权与适应国际人权活动规则之间寻求平衡点,为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人权体系
中国主权观
中国
人权
观
集体权利
公民权利
改革开放初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权规范传播与中国近代主权观的形成——基于国际规范传播的翻译实践视角
被引量:
7
2
作者
江治刚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64,共31页
国际规范传播的社会化理论强调文化匹配是国际规范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前提,而对文化不匹配情势下的国际规范传播研究尚有不足。本文以社会学的"行为-结构"互动关系为分析框架,从国际政治的语际性、国际规范传播的跨文化性和翻译实践的...
国际规范传播的社会化理论强调文化匹配是国际规范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前提,而对文化不匹配情势下的国际规范传播研究尚有不足。本文以社会学的"行为-结构"互动关系为分析框架,从国际政治的语际性、国际规范传播的跨文化性和翻译实践的文化融合性这三个前提出发,提出了文化不匹配情势下翻译实践参与国际规范传播的理论模型,通过追踪翻译实践参与主权规范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与机制,探讨中国近代主权观的形成。研究发现,在近代中西方国际秩序观存在文化层面的结构性冲突,造成外来新规范与本土原有规范出现文化不匹配的背景下,为了重新界定身份以融入西方以主权平等为基本原则的国际体系,作为翻译实践的不同文化取向,归化策略的运用促成了主权规范的本地化,异化策略的运用则促成了主权规范的社会化,从而实现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中国的近代主权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
规范
国际规范传播
中国
近代
主权
观
翻译实践
本地化
社会化
国际法
原文传递
题名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主权观与人权观的适时调整
被引量:
3
1
作者
吕怡维
机构
南开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126,共4页
文摘
改革开放的前十年是中国主权观和人权观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同时比较活跃地参与到联合国人权机构和国际人权事务活动中。由于国际人权活动既定的游戏规则是在战后欧美国家主导下制订的,与中国长期坚持的主权观与人权观存在着固有的矛盾。中国的现代化战略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对主权观和人权观进行了必要的调适,在坚持维护主权与适应国际人权活动规则之间寻求平衡点,为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关键词
联合国人权体系
中国主权观
中国
人权
观
集体权利
公民权利
改革开放初期
分类号
D621.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权规范传播与中国近代主权观的形成——基于国际规范传播的翻译实践视角
被引量:
7
2
作者
江治刚
机构
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
出处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64,共31页
基金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翻译的政治:从翻译的政治视角到政治的翻译路径的演变”(项目编号:TJWW13-03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国际规范传播的社会化理论强调文化匹配是国际规范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前提,而对文化不匹配情势下的国际规范传播研究尚有不足。本文以社会学的"行为-结构"互动关系为分析框架,从国际政治的语际性、国际规范传播的跨文化性和翻译实践的文化融合性这三个前提出发,提出了文化不匹配情势下翻译实践参与国际规范传播的理论模型,通过追踪翻译实践参与主权规范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与机制,探讨中国近代主权观的形成。研究发现,在近代中西方国际秩序观存在文化层面的结构性冲突,造成外来新规范与本土原有规范出现文化不匹配的背景下,为了重新界定身份以融入西方以主权平等为基本原则的国际体系,作为翻译实践的不同文化取向,归化策略的运用促成了主权规范的本地化,异化策略的运用则促成了主权规范的社会化,从而实现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中国的近代主权观。
关键词
主权
规范
国际规范传播
中国
近代
主权
观
翻译实践
本地化
社会化
国际法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主权观与人权观的适时调整
吕怡维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主权规范传播与中国近代主权观的形成——基于国际规范传播的翻译实践视角
江治刚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