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中国的现代转型——读《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国强 《学海》 CSSCI 2004年第6期207-208,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 于建嵘 制度变迁 中国 乡村政治结构
下载PDF
现代中国乡村政治变革的两个关键因素——中共党组织在乡村地区的推进和乡村基层行政网络体系的构建
2
作者 李巨澜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64-568,共5页
20世纪,中国的乡村政治发生巨大变革,国家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整合,乡村社会被纳入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共党组织在广大乡村地区的推进和乡村基层行政网络体系的构建是导致乡村政治变革的两个关键因素。中国共产党以政党形式对乡村社会... 20世纪,中国的乡村政治发生巨大变革,国家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整合,乡村社会被纳入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共党组织在广大乡村地区的推进和乡村基层行政网络体系的构建是导致乡村政治变革的两个关键因素。中国共产党以政党形式对乡村社会进行组织和动员,通过基层行政体系网络对乡村社会加以管理,从而得以将分散的乡村社会成员整合进国家权力体系,实现了对广大乡村社会全面而卓有成效的领导,国家意志被贯彻和执行。这也是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政治 中共党组织 乡村基层行政
下载PDF
研究乡村民主政治发展的一部力作——《中国乡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评介
3
作者 谭明 《世纪桥》 2002年第6期64-64,共1页
前不久我借去牡丹江公出机会,前往该市宁安县东京城镇,恰逢当地各村委会改选,从镇领导忙碌的身影,到村民们珍视自己的权力,为自己信任的人投下庄重一票的神情,我体会到了村民自治活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同时对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进行... 前不久我借去牡丹江公出机会,前往该市宁安县东京城镇,恰逢当地各村委会改选,从镇领导忙碌的身影,到村民们珍视自己的权力,为自己信任的人投下庄重一票的神情,我体会到了村民自治活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同时对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民主政治 发展 中国乡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书评 中国
下载PDF
传统乡村政治文化与当代乡村组织力重塑
4
作者 王韬钦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9年第4期75-81,共7页
中国传统的乡村政治文化一直以来深刻影响着我国乡村基层治理结构,影响着国家治理和基层自治的治理逻辑,并且仍然影响着当代乡村“政党下乡”作用的发挥和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基层组织力的构建。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大程度地控制其... 中国传统的乡村政治文化一直以来深刻影响着我国乡村基层治理结构,影响着国家治理和基层自治的治理逻辑,并且仍然影响着当代乡村“政党下乡”作用的发挥和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基层组织力的构建。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大程度地控制其对当代乡村振兴的不利影响,必须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伦理替代乡村传统宗族亲缘关系伦理;加快区域均衡发展,努力转变农村补贴城市的经济治理思维;重视农民的主体地位,用农村社区服务文化集聚组织发展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乡村政治文化 乡村振兴 国家治理 基层自治 组织振兴
下载PDF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的力作——《中国乡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评价
5
作者 肖荣莲 《行政论坛》 2002年第3期F004-F004,共1页
关键词 基层民主 民主政治 中国乡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政治体制 村民自治 党内民主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乡村政治研究的两种模型及其反思 被引量:2
6
作者 郑益群 孙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7,共5页
对中国传统乡村政治结构的研究存在"乡绅自治模型"和"国家治理模型",前者认为中国传统乡村是一个由士绅进行自治的政治共同体,后者认为国家权力一直延伸到乡村基层,根本不存在自治。两种模型都没有全面呈现传统乡... 对中国传统乡村政治结构的研究存在"乡绅自治模型"和"国家治理模型",前者认为中国传统乡村是一个由士绅进行自治的政治共同体,后者认为国家权力一直延伸到乡村基层,根本不存在自治。两种模型都没有全面呈现传统乡村中的政治能动者。三层权力模型有助于克服两种模型及其理论预设的缺陷,全面呈现乡村中的权力能动者。通过这一模型检视中国历史中乡村政治形态的发展,可以发现,当前乡村治理的任务是需要把基层党支部的堡垒作用、传统的乡贤文化和现代的乡村选举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政治 中国传统乡村政治 三层权力模型 国家治理模型 乡绅自治模型
原文传递
Village Governance by Economic Capable Persons: A New Pattern of Rural Politics in China
7
作者 卢福营 《China Economist》 2012年第4期98-104,共7页
Since the 1980s, a whole class of economic capable persons has emerged along with China's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class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grassroots politics and even leads local village governance, c... Since the 1980s, a whole class of economic capable persons has emerged along with China's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class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grassroots politics and even leads local village governance, creating a unique, novel pattern of village governance in China. This pattern has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use of power in China's villages and for the management of grassroots communities. First, it represents democracy-based authoritarian politics (democracy-authority politics) and a transition away from traditional rural village "squireship" governance. Second, governance by economic capable persons surpasses the unitary, centralized People's Commune governance, replacing it with a pluralistic model that utilizes grass-roots community management. Third, the self-governing pattern that is emerging, wherein the general public participates in a government that is dominated by an economic capable persons, demonstrates a modification of ideal villager self-governance and also a pragmatic invention based on local political realities. In the long run, this new class emergence has the potential to evolve into a new type of localized politics; with further economic differentiation in rural areas, village governance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where governing by capable persons will be just one feasible option. This pattern is already becoming common in many rural areas, especially those where the nonagricultural economy is relatively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llage governance by economic capable persons elite politics rural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