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二三十年代艺术歌曲中关于歌词创作的研究
1
作者 谢晨露 《音乐时空》 2015年第10期117-117,120,共2页
本文结合中国二三十年代艺术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探讨中国早期艺术歌曲中的歌词创作。主要以分析萧友梅、赵元任、青主等作曲家的作品为主,并以当时的学术期刊作为参考,从早期艺术歌曲作品的歌词中研究歌词创作的特点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二三十年代艺术歌曲 赵元任 萧友梅 青主 黄自 歌词
下载PDF
以《思乡》为例浅析中国二三十年代艺术歌曲的歌词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鹿鸣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4期96-96,共1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二三十年代的艺术歌曲的歌词,结合时代特色及作者的个人经历,以黄自的艺术歌曲《思乡》为例,总结其歌词的创作背景、语言特点及艺术特色。
关键词 二三十年代 中国艺术歌曲歌词 黄自《思乡》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唯物辩证法在中国传播的三维考量
3
作者 吕梦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0-46,共7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唯物辩证法在中国传播并最终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话语“冷场”到“热潮”的复杂动态过程。这一转变折射了唯物史观向唯物辩证法过渡的主导型话语转变,内蕴了传播主体的理论选择、传播渠道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唯物辩证法在中国传播并最终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话语“冷场”到“热潮”的复杂动态过程。这一转变折射了唯物史观向唯物辩证法过渡的主导型话语转变,内蕴了传播主体的理论选择、传播渠道的语境变迁以及革命实践的现实诉求等多重逻辑向度。从理论之维看,传播主体经历了由拒斥本体论到宇宙本体论再到知识本体论的致思趋向;从渠道之维看,传播渠道经历了由日本向苏联转变的路径导向;从实践之维看,传播内容经历了由唯物史观主导向唯物辩证法为主导、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转变。这三个维度的逻辑理路交相呼应,共同映射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一时期传播或隐或显的逻辑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 传播 理论之维 渠道之维 实践之维
下载PDF
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 被引量:30
4
作者 胡天虹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0-16,共7页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展于20-30年代,并通过肖友梅、黄自为代表的作曲家们的创作与探索,使其形成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繁荣时期。中国艺术歌曲在内容、题材上的...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展于20-30年代,并通过肖友梅、黄自为代表的作曲家们的创作与探索,使其形成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繁荣时期。中国艺术歌曲在内容、题材上的多形态和在形式上的继承与创新,标志着这一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高起点和高水准,并且表现出这一形式在20世纪中国音乐文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歌曲 黄自 中国音乐文化 作曲家 创作 时期 题材 期中 年代 探索
下载PDF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风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亚希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1期107-111,共5页
纵观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在20世纪20-40年代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从原初形态对西方艺术歌曲形式的依赖、模仿和借鉴,逐步转向关注中国本民族语言,借用中国本民族惯用的诗歌形式突显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继而将中国传统音乐创作技法... 纵观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在20世纪20-40年代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从原初形态对西方艺术歌曲形式的依赖、模仿和借鉴,逐步转向关注中国本民族语言,借用中国本民族惯用的诗歌形式突显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继而将中国传统音乐创作技法、传统民间音乐歌调与西方现代创作技法相结合,以探求民族和声化和民族作曲创作方法的多样性路径。在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通过艺术歌曲形式唤起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觉醒,开创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新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歌曲 中国艺术歌曲 20世纪20—40年代 创作风格
下载PDF
课程思政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艺术歌曲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何丁瑞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93-96,共4页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高校音乐专业声乐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艺术歌曲”,以此丰富思政育人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我国该时期艺术歌曲的特征与艺术特点,结合歌曲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而探索声乐教学实践过程...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高校音乐专业声乐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艺术歌曲”,以此丰富思政育人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我国该时期艺术歌曲的特征与艺术特点,结合歌曲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而探索声乐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价值,以期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声乐教学 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艺术歌曲
下载PDF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意义及演唱特点
7
作者 蔡勉 《当代音乐》 2021年第5期109-112,共4页
笔者主持研究的武汉音乐学院教研资助项目“20至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教学研究音乐会”于2017年11月25日在武汉音乐学院黄钟音乐厅完成。作品选取中国20世纪20—40年代艺术歌曲,针对本科学生的声乐教学,以提高学生作品演唱的能力为目的,... 笔者主持研究的武汉音乐学院教研资助项目“20至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教学研究音乐会”于2017年11月25日在武汉音乐学院黄钟音乐厅完成。作品选取中国20世纪20—40年代艺术歌曲,针对本科学生的声乐教学,以提高学生作品演唱的能力为目的,从演唱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目的、意义、价值等关于课题的探讨,并从题材内容与歌唱技巧的统一、作品技巧与表现的统一、音乐表情性与演唱技巧的统一这三个方面表达出笔者在教学及演唱方面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20—40年代 中国艺术歌曲 教学意义 演唱特点
下载PDF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中延续的“五四”精神
8
作者 孙莉 《歌海》 2013年第2期55-56,共2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下,作曲家们用音乐作品去表现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苦痛,作品凝聚的是血泪的控诉和战斗的呐喊。他们探寻的艺术、社会、人生道路等"五四"精神,一直到今天仍然在中国艺术歌曲中延...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下,作曲家们用音乐作品去表现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苦痛,作品凝聚的是血泪的控诉和战斗的呐喊。他们探寻的艺术、社会、人生道路等"五四"精神,一直到今天仍然在中国艺术歌曲中延续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中国艺术歌曲 “五四”精神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电影化”艺术创新 被引量:1
9
作者 洪忠煌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3期179-200,共22页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电影,或所谓"老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艺术创新的最辉煌一页;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是无声片巅峰、有声片成熟和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交集;民族诗电影、众多年轻影星和民办电影企业家也提供了历史的启示。
关键词 世纪 二三十年代 中国电影史 电影化 艺术创新 现实主义电影 有声片 诗电影 企业家 启示 民族 民办 历史 交集
下载PDF
略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中国作家自传文创作中的“身份预设”——以“自我”为中心
10
作者 王余鹃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6-94,共9页
“自传”,是作者自叙生平的一种文类;“他传”,是作者叙述他人生平的一种文类。一般认为,身份预设,是自传书写过程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无论是自传或是他传,都曾爆发过一场写作热潮。考察这一时期现... “自传”,是作者自叙生平的一种文类;“他传”,是作者叙述他人生平的一种文类。一般认为,身份预设,是自传书写过程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无论是自传或是他传,都曾爆发过一场写作热潮。考察这一时期现代中国作家们在自传文创作中的“身份预设”,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可以说,这与这一时期的现代中国作家在他传文创作之中所进行的“身份预设”——往往会以传主之“个性”为焦点,是截然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现代中国作家 自传文创作 身份预设 自我
下载PDF
艺术史视阈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与早期绘画的交汇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1-27,共7页
历史作为症候性的存在,对于它的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编年性"打捞"上,而应该不断地对历史进行放逐、探寻、重构,生成更为丰富的历史观照。当把艺术史与电影史这两个概念并置时,犹如让两团麻绳形成遭遇。本文将回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 历史作为症候性的存在,对于它的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编年性"打捞"上,而应该不断地对历史进行放逐、探寻、重构,生成更为丰富的历史观照。当把艺术史与电影史这两个概念并置时,犹如让两团麻绳形成遭遇。本文将回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电影,触摸当时中国社会多元异质的绘画艺术潮流,试图把握二者的勾联抑或龃龉之处,勾勒描绘鲜活多样的艺术景观,并借此为电影史与艺术史的融合性书写探求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电影 艺术 绘画 交汇 早期 视阈 历史观照
下载PDF
谈谈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特点——词与曲的巧妙结合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超 陶波 《歌海》 2004年第3期54-55,共2页
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近代艺术歌曲日趋发展起来。艺术歌曲和其它新艺术品种一样,移植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的中国艺术歌曲有着自己突出的民族特点。
关键词 中国艺术歌曲 民族特点 中国语言 赵元任 音韵特征 民族风格 汉语言 三十年代 语言特征 贺绿汀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失业人口职业结构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玉秀 范立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4,共6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近代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多元职业结构的基础上,失业者大多是体力劳动者,他们主要集中于传统工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失业的知识分子或青年学生大多分布于党、政、军、教育与工商等机构,失业人员大多从事中低层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近代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多元职业结构的基础上,失业者大多是体力劳动者,他们主要集中于传统工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失业的知识分子或青年学生大多分布于党、政、军、教育与工商等机构,失业人员大多从事中低层工作。失业者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成为他们求业的瓶颈,最终也影响了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 失业人口 职业结构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民的文化生活形态 被引量:8
14
作者 彭南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67,共8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民文化生活呈现出多维存在、多元化表达的特点,在存在形式上,日常性、节令性与应事性三种形式互补,在表现形式上,宗教文化、地方性戏剧、乡土性娱乐、迷信文化等多元共存,出现了宗教文化日常化、戏剧文化节令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民文化生活呈现出多维存在、多元化表达的特点,在存在形式上,日常性、节令性与应事性三种形式互补,在表现形式上,宗教文化、地方性戏剧、乡土性娱乐、迷信文化等多元共存,出现了宗教文化日常化、戏剧文化节令化、迷信文化应事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农民 农村文化形态 文化生活
下载PDF
试论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科学团体与科学发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段治文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9-73,共5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近代科学团体大量出现 ,由此形成了有效能的科研群体 ,加强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研究的开展。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基本形成 。
关键词 中国 科学团体 科学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新音乐”发展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嵬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8年第4期82-83,共2页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推进,部分留欧、留美学者们对西方音乐的深入学习,他们对西方外来音乐的形式与内容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中国"新音乐"创作有了新的认识。此时以蔡元培为代表的多数学者们认为,中国的"...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推进,部分留欧、留美学者们对西方音乐的深入学习,他们对西方外来音乐的形式与内容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中国"新音乐"创作有了新的认识。此时以蔡元培为代表的多数学者们认为,中国的"新音乐"应该是"兼容并包"、"中西结合"的、类似于西方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东欧民族乐派似的"国民乐派"(即民族乐派)音乐。以及强调致力于国乐(传统音乐)基础上的"国乐改进"发展观。这种"民族派"和"国乐改进"的新音乐发展观在此时是主要观点,但少部分学者也有持"全盘西化"或"国粹主义"观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 新音乐 发展观
下载PDF
试论何干之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认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康桂英 朱广亮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2-106,124,共6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因其重要的学术地位以及学术问题背后的政治意义而备受重视。何干之认为,"论战"是中国革命必经的一个历史阶段,是探寻中国社会性质的理论平台和制定未来中国革命策略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因其重要的学术地位以及学术问题背后的政治意义而备受重视。何干之认为,"论战"是中国革命必经的一个历史阶段,是探寻中国社会性质的理论平台和制定未来中国革命策略的前提。由于对"论战"认识偏向于政治性,导致认识的学术性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干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认识
下载PDF
论苏雪林《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的批评体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卓 《黄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7-70,共4页
《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是苏雪林现代文学批评的集大成之作,在批评体例上呈现出作家论与文体批评交织的方法。全书以作家论为经,文体批评为纬,经纬交织,构建批评体例。苏雪林创建的批评体例为后来的现代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有益借鉴,也... 《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是苏雪林现代文学批评的集大成之作,在批评体例上呈现出作家论与文体批评交织的方法。全书以作家论为经,文体批评为纬,经纬交织,构建批评体例。苏雪林创建的批评体例为后来的现代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有益借鉴,也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 批评体例 作家论 文体批评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思潮及其对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琳琳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6S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职业教育 中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近现代教育史 平民化教育思想 课程设置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外广告创意的对峙局面
20
作者 杨昆丽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10期172-173,共2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广告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西方列强的商品打入中国市场,其庞大的销售攻势,使其广告宣传一直冲杀在最前沿的阵地。广告成为外国商品长驱直入中国市场的最有利武器之一。中国民族企业,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广告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西方列强的商品打入中国市场,其庞大的销售攻势,使其广告宣传一直冲杀在最前沿的阵地。广告成为外国商品长驱直入中国市场的最有利武器之一。中国民族企业,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奋发努力,他们在西方列强军事,经济压迫的夹缝中,在同外国资本家的长期竞争中发展起来,广告也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了。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国企业不干落后,积极面对,采取各种营销方式与外国企业竞争,其中广告也成为它们与外国企业竞争的一个手段。这期间,中外广告在创意方面出现了一个对峙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广告创意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