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运用五声性调式素材的和声技法研究 |
刘文平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23 |
0 |
|
2
|
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从叶小纲《中国之诗》音高结构研究谈起 |
童颖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五声性调式和声形态与技法 |
姜之国
|
《福建艺术》
|
2023 |
0 |
|
4
|
无调性中国风格现代音乐作品中“五声性音高结构”的听唱 |
李宁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16 |
1
|
|
5
|
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和弦结构及其标记研究 |
郑刚
|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1
|
|
6
|
四、五度结构与二度结构的和声方法——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之一 |
樊祖荫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2 |
15
|
|
7
|
三度结构的和声方法——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之一 |
樊祖荫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03 |
6
|
|
8
|
五声性调式和声在中国诗词艺术歌曲伴奏中的应用 |
童锐
李慕凡
|
《皖西学院学报》
|
2021 |
4
|
|
9
|
音乐创作的和声经验与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评《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 |
高见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0
|
三分损益法理论及中国五声性调式音乐实践刍议 |
王家宁
|
《艺海》
|
2021 |
1
|
|
11
|
音乐理论教育本土化的实践和探索——《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张力研究》评介 |
董伟
|
《美育学刊》
|
2021 |
0 |
|
12
|
通过对几部和声论著的比较分析看我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理论的发展 |
张志海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2 |
9
|
|
13
|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语言——记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专题讲座 |
韩胜楠
|
《戏剧之家》
|
2018 |
0 |
|
14
|
以五声性调式为基本材料的和声拓展方法研究 |
马学文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5
|
五声性旋律的调性扩展与调式运用 |
敖昌群
|
《音乐探索》
|
2003 |
2
|
|
16
|
为中国民族五声性调式体系乐曲与西洋大小调调式体系乐曲作和声编配的手法异同探述 |
陈允东
|
《师道(教研)》
|
2018 |
0 |
|
17
|
对我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特点的应用研究 |
沈丹
|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
2006 |
2
|
|
18
|
民族五声性纵向结构的教学与实践 |
王虎
王进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1996 |
0 |
|
19
|
中国五声性半音化和声的实践与探索 |
李合洲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2008 |
0 |
|
20
|
五声性和弦的结构概念辨析及使用特性上的再分类 |
张志海
|
《荆州师专学报》
|
2001 |
0 |
|